返回首页

我想知道虾有多少种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12-18 09:00   点击:145  编辑:admin   手机版

常见虾蛄种类虾蛄 mantis shrimp软甲纲掠虾亚纲动物的通称。掠虾亚纲中仅有口足目 ,其中除全为化石种类的古虾蛄科外,现生种分4个总科:深虾蛄总科、指虾蛄总科、虾蛄总科和琴虾蛄总科。全为海生。掠虾类起源于古生代的侏罗纪现存300余种。绝大多数种类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少数见于温带。中国沿海均有,南海种类最多,已发现80余种。虾蛄身体窄长筒状,略平扁,头胸甲仅覆盖头部和胸部的前4节,后4胸节外露并能活动。有1对带柄的复眼。这两个体节在头部前端能活动。腹部宽大,共6节,最后另有宽而短的尾节,与腹部最后1对附肢构成尾扇。口位于腹面两个大颚之间。肛门开口于尾节腹面。虾蛄多穴居,常在浅海沙底或泥沙底掘穴,穴多为U字形。口足类为肉食性,多捕食小型无脊椎动物;此类动物体能以尾肢摩擦尾节腹面或以掠肢打击而发声。虾蛄科、琴虾蛄科等体形较大种类的肉和卵巢可食,味道鲜美,口虾蛄成熟的卵巢的鲜美程度远远超过中国对虾。体形较小的个体常为黄鱼、章鱼的铒料。数量最多的是口虾蛄,中国以黄渤海区产量最大。 他们攻击猎物的方式很像陆地上的螳螂,所以西方人俗称他们为螳螂虾(Mantis shrimp)。地方名;皮皮虾、虾耙子、虾公驼子、赖尿虾、螳螂虾、爬虾、口虾蛄、富贵虾、琵琶虾。虾蛄是一种营养丰富、汁鲜肉嫩的海味食品。其肉质含水分较多,肉味鲜甜嫩滑,淡而柔软,并且有一种特殊诱人的鲜味。每年的春季是其产卵的季节,此时食用为最佳。肥壮的虾蛄脑部满是膏脂,肉质十分鲜嫩,味美可口,可惜壳多肉少。但其蛋白质含量高达20%,脂肪0.7%,以及维生素、氯酸、肌苷酸、氨基丙酸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虾蛄性温、味甘。有补肾壮阳、通乳脱毒之功效。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条尾近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fasciata / Squilla subfasciata主要形态特征:眼睛具双角膜,明显地较眼柄阔。外壳光滑。头胸甲窄,并具有尖锐的前侧角。头胸甲并没有中央脊,而在中间脊位置上有纵沟。捕肢的指节具有6齿。第五胸节只有一侧突,指向前方成一尖齿。第六及七胸节有一宽圆的侧突。第八胸节的侧缘较圆。由第五胸节至第五腹节并无亚中央脊。尾柄具有长的中央脊、亚中央脊、及数对短纵脊。尾肢内叉的内缘有7-14只小刺;尾肢外肢具有7-10只可动刺。 体色: 体呈灰褐色至橄榄绿色,具不规则斑驳表面。尾节基刺尖端呈深红色。尾肢外肢末端呈黑褐色。尾节不具斑点。体长: 小至中型,体长可达100毫米。分布: 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地区,由西印度洋至菲律宾、越南、香港、台湾、中国、日本、新卡利多尼亚及澳洲。 栖息环境:栖息于55公尺以下水深之沙泥底或碎石底海域。 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多脊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multicarinata 主要形态特征:眼睛具双角膜,阔度不及头胸甲长度的1/3。眼角鳞片没有分叉。眼柄不具隆脊。头胸甲具正常量量的隆脊外,更有无数附带的纵脊。头胸甲的中央脊明显,但不被其叉裂的底部中断。头胸甲下具大颚须。捕肢的指节具有5齿。第五胸节具有双侧突,胸节中线两侧具横脊。由第六胸节至第六腹节整个身体满布紧密的纵脊。每条纵脊末端均有尖刺。尾柄的前侧圆突具尖端。 体色: 体呈啡黄色,在第二及第五腹节上有深色方形斑驳。尾肢外肢末端呈黑色。体长: 中型,体长可达90毫米。分布: 由日本至印度,包括中国、香港、越南、菲律宾及缅甸。栖息环境:栖息于50公尺以下水深之泥底海域。 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饰尾绿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decorata / Clorida juxtadecorata 主要形态特征:眼睛细小,具双角膜,较眼柄窄。眼柄短而肿胀。额角板短,阔度大过长度,而且具有圆边。头胸甲前侧角尖;但没有中央脊及中间脊。头胸甲下具大颚须。捕肢的指节具有5齿。第五胸节只有一尖而向前弯的侧突。第六及七胸节侧突宽圆。第一至第五腹节具有明显的亚中央脊。尾柄底部除肛后脊外,还有很多隆脊和结节;但尾柄的中央脊和侧缘均不具结节。尾肢外肢侧缘具有6条或以上的可动刺。 体色: 体呈奶白色至浅啡色,不具明显色斑。体长: 小至中型,体长可达95毫米。分布: 中国东海和南海、香港、越南东京湾至泰国阿达曼岛。栖息环境:栖息于30公尺以下水深之泥底海域。 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窝纹网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foveolata 主要形态特征:眼睛细小,具双角膜,略较眼柄窄。头胸甲及腹背满布粗糙的网状脊。头胸甲具有正常量量的隆脊,但被网状脊隐藏。捕肢的指节具有6齿。第五胸节具有细小而尖锐的双侧突。第六胸节的双侧突宽圆。第七胸节的前侧突尖细,而后侧突宽圆。腹节亦具有正常量量的隆脊。尾柄有数列弯曲的附带的纵脊。体色: 体背及尾扇呈灰紫色。体长: 中型,体长可达105毫米。分布: 澳洲、婆罗洲、西北印尼至缅甸、越南、香港及中国。栖息环境:栖息于50公尺以下之软泥底海域。 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伍氏口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woodmasoni / Oratosquilla woodmasoni 主要形态特征:眼睛大,并具双角膜,阔度不及头胸甲长度的1/3。额角板短而阔。头胸甲具有正常量量的隆脊;中央脊与叉裂中断,而叉裂缺如或不明显。捕肢的指节具有6齿;长节有尖锐的长节刺。第五胸节具有细小而尖锐的双侧突。第六及七胸节的双侧突向外伸展。第八胸节只有单侧突。尾柄中央脊的两侧不具结节列。尾肢外肢侧缘具有7-10条可动刺。 体色: 体呈浅绿色,其隆脊红褐色。尾柄背部中央呈栗色,后缘黄色;基刺粉红色。尾肢的外肢及内肢蓝色。体长: 中至大型,体长可达155毫米。 分布: 西印度洋至印尼、越南、香港、台湾、中国、日本、菲律宾及澳洲。栖息环境:栖息于50公尺以下之平坦沙泥底浅水海湾或近岸水域。 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猛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harpax / Harpiosquilla japonica / Harpiosquilla intermedia / Harpiosquilla malagasiensis / Harpiosquilla paradipa 主要形态特征:眼睛具双角膜。额角板呈三角形,前端较修长。头胸甲具有中央脊,其后侧边缘深入向内凹陷。捕肢的指节具有8齿;掌节外缘具有一列修长而笔直的小刺。第五胸节有圆浑后缘。第六至第八胸节的亚中央脊及中间脊不具刺。第一至第五腹节具矮小的亚中央脊。尾肢的外肢前端外缘具8 ― 10只可动刺。体色: 体背呈浅褐青色。隆脊及体节后缘呈黑褐色。第六腹节的亚中央脊深绿色。尾柄中央脊的两边有一对深色斑点;尾柄基刺脊呈绿色。尾肢的内肢边缘呈黑褐色,外肢则为黄褐色。体长: 大型,体长可达260毫米。分布: 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地区,由红海及西印度洋至日本及澳洲,包括中国、香港、台湾、菲律宾及越南。 栖息环境:栖息于70公尺以下水深之泥沙底海域。 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长叉口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nepa / Oratosquilla nepa 主要形态特征:眼睛具双角膜。额角板呈圆形,并无中央脊。头胸甲的中央脊与叉裂没有中断,而叉裂长及裂于背穴之后。捕肢的指节具有6齿。第五胸节具有双侧突。第四腹节的亚中央脊通常具后刺。尾肢的外肢前端外缘具8 ― 10只可动刺。体色: 体背呈灰绿色。全部隆脊、沟及体节后缘均呈褐绿色。尾柄的中央脊及侧缘呈深绿色。尾肢内叉及外叉末端的基刺呈红色。尾肢外肢的尾节呈黄色。体长: 中至大型,体长可达165毫米。 分布: 印度西太平洋,由中国、台湾及香港至西印度洋及红海,包括新卡利多尼亚、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玻里尼西亚、澳洲。 栖息环境:栖息于25公尺以下水深之平坦沙或泥底海域。 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口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oratoria / Squilla affinis 主要形态特征:眼睛具双角膜。额角板宽而顶端圆滑。头胸甲的中央脊与叉裂没有中断,而叉裂裂于背穴之前。捕肢的指节具有6齿;长节外缘具有长节刺。第五至第七胸节具有双侧突。第五胸节的前侧突不但尖锐和修长,而且向前侧方伸出;其后侧突较小和向侧方伸出。第六及第七胸节的前侧突钝、修长、并向侧方伸出;其后侧突较宽及呈三角形。第五及第六腹节的亚中央脊有刺;第四至第六腹节的中间脊有刺。尾肢的外肢前端外缘具7 ― 9只可动刺。体色: 体背浅褐色。头胸甲、胸部及腹部的隆脊呈深红色。尾柄的中央脊及基刺脊呈深褐绿色;基刺尖呈红色;亚中央齿及中间齿呈黄色。尾肢的外肢后端黄色并具深色内缘。 体长: 中至大型,体长可达185毫米。 分布: 俄罗斯南部、日本、中国南至香港、越南及澳洲东南部。栖息环境:栖息于60公尺水深以下之泥沙底海域。 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断脊口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interrupta / Oratosquilla interrupta 主要形态特征:眼睛具双角膜。额角板宽而呈四方形。头胸甲的中央脊明显与叉裂中断。捕肢的指节具有6齿;长节外缘具有长节刺;腕节脊分为两个相等的圆突。第五及第六胸节具有双侧突。第五及第六腹节的亚中央脊有刺;第四至第六腹节的中间脊有刺;第三至第六腹节的侧脊有刺;第一至第五腹节的边缘脊有刺。尾肢的外肢前端外缘具7 ― 9只可动刺。 体色: 体背浅橄榄绿色。头胸甲沟深绿色;脊深红色。体节后缘深绿色;脊绿色。尾柄的中央脊具有一褐色点;基刺尖呈红色。尾肢的外肢黄色。体长: 中至大型,体长可达160毫米。分布: 波斯湾以东至越南、香港、台湾、中国及澳洲。栖息环境:栖息于25公尺以下之沙或泥底海域。

说具体的说到明天也说不完,虾的分类一般分河虾海虾高级的龙虾就行了。具体的留着拷古的研究吧

3

虾的种类来说,可谓繁多,没有上千也有几百种,抛开地域因素,我们可以从广义上分为海虾与河虾。虾以对虾、红虾、毛虾等为主要品种,河虾则以沼虾、草虾为主要品种。

一、中国对虾(东方对虾仁)

中国对虾在我国大多称为对虾、大虾、明虾,也称为青虾(雌)、黄虾(雄),日本称之为大正虾,主要分布在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北部也有少量分布,是我国主要的增殖养殖种类。其特点是:

1.个体较大

自然海区雌虾一般体长16~20厘米,体重70~80克,最大体长达26厘米 ,体重150克;雄虾一般体长14~16厘米,体重40~50克。养殖对虾一般雌体长12~15厘米,体重20~30克。

2.生长较快

一般养殖100~120天,平均体长可达12厘米以上,体重20克以上。

3.适应性较强

中国对虾为低温、广盐性种类;养殖期适温范围14~30摄氏度,最适水温25摄氏度;致死低温4摄氏度,致死高温38摄氏度;适宜盐度范围0.2%~4%。在溶解氧低至2毫克/升的情况下仍能正常生长。

4.苗种来源不足

亲虾越冬和人工育苗技术已经成熟,工厂化育苗可大批量生产,苗种来源得到了解决。

5.易于捕获

由于不像日本对虾那样具有很强的潜沙习性,故可开闸放水收虾,捕获方法简便易行。

二、斑节对虾

该虾因其甲壳上有斑节而得名,又因喜栖息于水草或藻丛间,我国南方沿海和台湾又称之为草虾,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如印度洋、菲律宾、澳大利亚、日本南部沿海,我国的闽、台、粤、琼等地较为常见,是一个优良养殖品种。从目前养殖规模和产量来看,同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一起,称之为世界三大虾类。其特点是:

1.个体大

在对虾类中,斑节对虾是个体最大的一种。据有关资料介绍,最大体长可达30厘米,体重350~400克,最大可达500克,堪称“对虾之魁”。

2.生长快

据台湾省报道,在鱼虾混养虾池里,养殖120天,体重由0.1克增长到55克,一般精养虾池体长可达12厘米,体重20克以上。

3.适应性较强

养殖期间适宜水温范围10~34摄氏度,最适水温28摄氏度。在水温不超过34摄氏度、溶解氧不低于2毫克/升、盐度0.2%~4%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

4.食性杂

饲料略偏植物性。产量高,每公顷产量3000~4500千克,饲料系数低,一般为1.5~2.0。

5.可以活运

由于斑节对虾甲壳较厚、较硬,抗机械损伤能力、耐干露能力较强,所以可以长途活运和经营活虾出口。

三、日本对虾

因其甲壳上花纹艳丽,广东称之为竹节虾,台湾称之为斑节虾,香港称之为花虾,日本称之为车虾。从红海、非洲的东部到朝鲜、日本一带沿海都有分布,我国的东海、南海亦有分布。该种为日本的主要养殖种类,目前我国已进行规模化养殖生产。其特点是:

1.个体较大

自然海区雌虾一般体长16~18厘米,体重50~60克,最大体重可达130克。

2.生长较快

一般养殖100~120天,平均体长可达12厘米以上,体重20克以上。

3.适应性较强

该种为对虾属中(中国对虾除外)较耐低温的种类。养殖期的适温范围14~30摄氏度,最适22~28摄氏度,当温度下降至10摄氏度时停止摄食,5摄氏度死亡;可耐高盐,不耐低盐,适宜盐度2%~3.5%,不能长期生活在低于2%的低盐水中。由于其生长的广温性,可利用南方冬季闲置的虾池养殖和北方搞二荐虾养殖等。

4.有较强的潜沙习性

潜沙深度随体长增长而加深,前期深度1~2厘米,后期4~5厘米,昼伏夜出,养殖环境以水质清新、沙质较细且松散为宜。

5.可以活运

由于甲壳较厚,耐干露,离水后较长时间不死,适于长途运输和活虾出口。

四、长毛对虾

该种是我国南方的主要养殖种类。闽南称之为红虾,两广称之为大虾或白虾,台湾称之为红尾虾。主要分布在印度洋、西太平洋的巴基斯坦到印度尼西亚沿海,我国闽、台及粤东沿海最为常见。其特点是:

1.个体较大

自然海区雌性一般体长15~18厘米,体重50~60克,最大体重可达100克。

2.生长较快

一般养殖100~120天,平均体长达12厘米,体重20克以上。

3.适应性较强

养殖期间的适温范围16~34摄氏度,盐度1%~3.5%,较耐高盐而不耐低盐,且甲壳较薄,易受机械损伤。

4.苗种来源易解决

在人工养殖或自然区均可获成熟亲虾,易于进行人工育苗工厂化生产。

5.可开展晚荐或二荐养殖

由于该品种较南方其他虾类更耐低温,可进行晚荐和二荐养殖。

五、墨吉对虾

该种主要分布在印度洋、西太平洋,是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三省的主要养殖种类,称之为大虾或白虾,香港、澳大利亚称之为白虾。主要分布在印度洋、西太平洋的暖水区域,我国以粤西、海南岛及广西沿海较多。其特点是:

1.个体较大

自然海区雌性一般长14~16厘米,体重40~50克,最大体重可达100克。

2.生长较快

一般养殖100~120天,平均体长12厘米,体重20克以上。

3.适应性较强

养殖期间的适宜温度是20~32摄氏度,盐度0.8~4%,当水温高于35摄氏度或低于13摄氏度时,生活、生长均不正常。

4.苗种来源易解决

在人工条件下或自然海区都可获成熟的亲虾,易于进行人工育苗工厂化生产。可开展二荐或多荐养殖,以增进虾池利用率,提高产量和效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