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十段锦法是指什么?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12-14 23:08   点击:135  编辑:admin   手机版

  明代中叶在江南地区实行的赋役改革。全名为十段锦册法,又名十 段册法、十段田法、十段丁田、十段粮米、十段均徭、均徭提编、均平提 编或提编,名称因地而异。始行于福建,有确切记载的是宪宗成化年间 (1465〜1487 )邵武知府盛颗所进行的改革。嘉靖四十四年( 1565 )推行于 江南。

  一条鞭法行后渐废,惟云南一直延续到万历朝。这一改革对稳定封建 秩序,发展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明代中叶,江南地区土地兼并剧烈,里甲之间户等相同而贫富悬殊,兼 以官绅优免,在赋役方面出现丁粮多者役轻,丁粮少者役重的现象,贫苦民 户力不能支,每每破产逃亡。

  地方官府因此而推行十段锦法,以整顿役法, 改革均徭,并清理田赋。其法仍保持明初轮役制,只是在编审之时打破以户 为编审单位的界限,而将一州一县应役丁粮分作十段(间有分为五段者), 每段丁粮(田)大致相等。一州一县之均徭里甲等役,逐年按段编派,每十 年一轮。

  各府、州、县在具体执行上也有区别,福建按原额丁粮分作十段, 江苏常州府将一县田地分作十段,浙江衙州将各县粮米均作十段,云南各州 县按丁田分作十段。编审之年,有的将田折丁,但更多的是将丁折田核算。 应役之年,将全县银力两差共需银额,编派于一县之丁田,以应力役。

  轮役 之年,此段有余则留供下段;此段不足则预从下段补足。以此法编审徭役虽人田并计,丁粮兼派,但尤重于田粮,人丁之负担较 轻,已具有摊丁入地因素。因各地丁粮、丁田折率不同,人丁徭役负担也有 差异。如邵武府各县每丁折粮一石,人丁负担约占全部徭役的20%;武进县 (今江苏常州)每丁折田一亩,人丁负担占全部徭役的8。

  5%。在力差改折银 两及按丁粮分别编征徭银方面,十段锦的编审方法与一条鞭法略同,只是尚 未与田赋合并征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