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介绍关于农业市场动态,农业企业新闻,农业种植行业有关资讯
手机访问 http://m.muyeseed.com

日照和光照的区别(地理中光照和日照有什么区别)

1. 地理中光照和日照有什么区别

  光照:侧重于获得的太阳辐射的多少,一般与天气状况、日照时数、地势高低等因素有关。如我国青藏高原、西北地区光照资源比较充足。光照(也称为太阳辐射能,或光能)它的计算方法是日照时数,即白天有太阳辐射的时候,所以光照的多少取决于日照时数及其强度的多少。影响日照时数和强度的因素主要有两点:  1、日照时数与昼夜长短有关  以北半球夏半年为例,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白昼越长,日照时数就越多。 2、日照强度与大气的削弱作用有关 降水越少的地区,削弱越少,光照越强;  海拔越高的地区空气越稀薄,削弱越少,光照越强;  纬度越低的地区,太阳高度角越大,通过大气的路程越短,削弱越少,光照越强; 综上所述,光照主要与降水的多少、海拔、纬度和昼夜长短相关  热量,它的计算方法是白天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减去晚上丧失的能量。我们用积温(气温的累积)来衡量热量的多少,而影响积温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1、白天温度的高低与大气的削弱作用有关。  白天,削弱越少,地面获得的光照越多,特别是纬度越低的地区,太阳高度角越大,照射的面积越小,单位面积的光能就越强,地面温度升得越高。传给大气的地面辐射就越多,气温就越高。这一点与影响光照的第二点相似,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等。 2、晚上温度的高低与大气的保温作用有关  晚上,地面是丧失热量。云越多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还给地面的也越多,热量越丰富。  热量侧重于温度的高低,光照与热量有联系,也有区别:  例如:青藏高原光照资源很充足,但热量不足;“温室农业”充分利用的是光照资源,改造的是热量因素。

2. 光照和日照的区别

灯光和太阳光是不同的光谱,灯光补充只是辅助作用,如果植物不需要灯的光谱,灯光不起作用。特别是日光灯根本起不到补充的效果,如果用白炽灯还可以起到一定的补光作用,因为日光灯是靠电子束撞击莹光粉发光,所以发出的是冷光,因此它和日光及白炽灯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过有种植物生物灯适于给植物补加光照。增加日照长度要用白炽灯,在半夜开灯,用来阻止植物在过长的黑暗期中形成花芽。

白炽光具有长波的红光,在中断黑暗期上最为有效。一般从夜间20~2时加光,它能破坏植物在暗期刺激开花物质的积累。

荧光灯没有长波的红光去阻止花芽形成,不能使用。

3. 日照与光影的关系

明媚,和暖,刺眼,夕照,鲜红,充足,暖和,暗淡 明亮,炙人,朱红,照射,强烈,晴和,炙热 光照,光辉,日照,光影,暗影,朝霞,余辉 斜射,晨辉,朝晖,残照,耀眼,火热 柔和,投射,温暖,初升,火红,金色,和煦 绯红,金黄,彩霞,照耀,映照,光柱,艳丽 炎热 光芒 热辣辣 热烘烘 红彤彤 红艳艳 金灿灿 红通通 红日当空 日头露脸 艳阳骄骄 红盈盈 火辣辣 亮闪闪 毒花花 暖洋洋 明晃晃

4. 日照与光照一样吗

1、数量上的区别:光照充足说明想用多少就用多少,不必担心数量不够的问题。

2、时间上的区别:光照时间长一般指的是高纬度地区,那里夏季日照时间长。

3、获得的数量上的区别:热量和光照不一样,光照好不一定热量充足,比如青藏高原那里可以说光照充足但是热量不够,东北地区夏季日照时间长但是热量不足。

5. 地理中光照和日照有什么区别呢

热量与光照的区别,热量其实指的是温度,而影响到热量的因素主要是纬度和海拔这两个因素。在纬度方面,纬度越低它的热量就会越多,相反的如果纬度较高,那么热量随之也会逐步的减少。

另外海拔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在同一纬度中如果海拔较高那么温度也会随之下降,本的规律就是海拔上升1千米,温度会下降0.6摄氏度。而光照简单来说就是太阳的照射,光照是受到了日照时长以及强度的因素影响。日照的时长跟昼夜的长短是有着直接的关系,像是在夏季的时候北半球日照会比较多,至于强度则跟大气削弱作用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少的地区大气削弱会比较少,相应的日照就会比较强。

6. 日照光线足的是那个朝向

正南最好

君子兰可以隔着玻璃晒太阳,夏天避过正午的强光,需要做好遮荫的工作,比如弄个薄纱帘或者遮光帘最好,这样可以防止晒伤君子兰,君子兰暴晒的话很容易晒出黄斑等,一旦晒伤很难恢复。

冬天隔着玻璃晒太阳完全是可以的,把它放在阳台的向阳处,让它可以吸收到充分的光照,此外,要注意浇水不要太勤。另外要说明的是,有些植物喜欢散射光,隔着玻璃会长得更好,有些需要全日照的就会缺光了,不过隔着玻璃最大的问题还不是光线,而是通风问题。玻璃虽然阻挡一些紫外线,但对多肉影响微乎其微,阳光房里面的多肉长的很漂亮。

7. 地理中光照是什么意思

第二节设施内环境及其调控一、光照条件及其调控(一)设施内的光照条件设施内的光照条件,主要包括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光照分布和光质等,它们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构成了复杂的光环境。

1.光照强度光照条件受地理纬度以及季节、天气、覆盖材料、建筑结构与材料等影响。一般塑料薄膜覆盖条件下透光率只有外界的40%~60%;玻璃温室透光率为60%~70%。光照不足,常常成为条季设施园艺产品生产的限制因子。2.光质目前生产上使用的覆盖材料普遍紫外光透过率较低,而对红外光透过率也不高,但是一般情况下,塑料好于玻璃。3.光照分布设施内光照分布在空间和时间上存在差异。一天中中午光照最强,早晚相对较弱。在南北向上,中柱以南较强,中柱以北较弱。一天中总光照温室中部强于温室东西两端。4.光照时间设施内光照时间主要受季节和保温覆盖时间长短的影响。冬至前后日照时间较短。(二)设施内的光照调节设施内对光照条件的要求:一是光照充足,二是光照分布均匀。设施内对光照条件的人工调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增加自然光照;二是在冬季弱光期或日照时数少的季节和地区进行人工补光;三是在夏季强光季节和地区或进行软化栽培时遮光。1.增加设施内自然光照的措施合理的方位、采光屋面角以及建筑结构,选用透光率高的材料,内部采用反光材料等措施。2.减弱设施内自然光照的措施采用遮阳网,覆盖材料进行喷涂等措施。3.人工补光为了促进或抑制花芽分化,或者促进作物生长而进行的人工补光。前者只要求几十勒克司光照强度即可;而后者需要的光照强度较高,有时需要达上千勒克司。二、温度条件及其调控在温室大棚的环境中,温度对作物生育影响最显著。温度条件特别是气温条件的好坏,往往关系到栽培的成败。(一)设施内的温度特性1.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在没有人工加温的条件下,设施内获得并积累太阳辐射能,从而使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的能力。2.设施内温度的变化特征(1)天气和季节变化对温度的影响阴天、雨雪天光照弱,温度低;冬季光照弱、太阳高度交小,温度低。(2)气温日变化规律室内气温变化一般与太阳辐射的变化是同步的。在一天中呈现“低—高—低”的规律。(3)地温日变化规律温室内地温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相同,只是变化较缓慢。一般在冬天气温每变化4度,地温才相应变化1度。(二)设施内的温度调节1.设施内的热收支状况设施内热量来源有两方面:一是太阳辐射能,一是人工加热。设施内热量的支出包括:(1)地中传热(2)贯流放热(3)缝隙放热2.保温措施只要在白天增大入射到室内的太阳辐射热量,减少3种主要放热,可以有效保温。主要措施如下:(1)选择适宜建材和注重工程质量,昼避免缝隙,以减少缝隙放热(2)保持墙体(后坡)的厚度和墙体(后坡)的干燥,以减少墙体和后坡的贯流放热量(3)增大保温比(4)设施防寒沟(5)采用多层覆盖3.增温措施温室内增温,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1)增大温室的透光率(2)避免土壤过湿(3)采用复合材料建筑后墙和后坡(4)地面喷洒增温剂4.加温措施设施内可以炉火加温、暖气、暖风或电热线加温。5.降温措施温室内降温与温室内的加热一样重要,通常采用的措施有以下几种:遮光、地面喷水、通风、湿帘/水帘。三、湿度条件及其调控(一)设施内湿度环境的特点设施内空气交换受到限制,因此,空气湿度较高,极易造成病虫害的发生。因此,进行设施栽培应当很好注意湿度调节。(二)降低湿度的措施降低设施内湿度的措施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通风排湿2.地膜覆盖3.畦间覆草4.覆盖防雾无滴膜5.增温降湿6.张挂无纺布作保温幕7.地膜下滴灌或暗沟浇水四、土壤条件及其调控设施内比露地温度高、湿度大,且不受雨淋。栽培上集约化程度高,施肥量大,利用时间长,连作严重,使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状况等发生较大变化。栽培上必须采用相应的调节措施,才能保持良好的生长发育。1.设施土壤盐浓度高的原因(1)施肥量过大(2)土壤中水分向土表运动导致盐分向表层积聚(3)不当的栽培措施2.减轻或防止发生盐类浓度为害的措施(1)施肥标准化(2)土壤改良(3)地膜覆盖(4)休闲期洗盐(5)生物除盐(6)土壤更新五、土壤生物条件及其调控由于设施连作栽培十分常见,同时种植茬次多,土地休闲期短,使得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受到抵制,有害微生物累积,造成病虫为害加剧,土壤理化性质不良,产生连作障碍,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防止连作障碍的措施有:土壤更新、实行轮作、嫁接栽培、土壤消毒、无土栽培等。六、气体条件及其调节控制设施内气体环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与作物光合作用密切相关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规律与露地有明显差别,并常常造成二氧化碳严重亏缺现象,造成作物生育不良;二是由于肥料分解、燃烧加温用煤、石油及覆盖有毒塑料等可能产生氨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及氯气等有毒气体。(一)二氧化碳1.设施内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规律一般蔬菜作物二氧化碳饱和补偿点在1000-1600μl/L,作物在二氧化碳饱和补偿点以下,光合作用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而升高。外界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300-330μl/L。一天中变化规律:日出前——揭覆盖物———————太阳升起—————————开始通风最高——-开始减低——迅速降低(有时可降低到100μl/L)———升高2.增加二氧化碳的措施通风法;增施有机肥(生物法),利用生物分解有机物获得二氧化碳;化学法,通过化学反应获得;二氧化碳气肥法,直接使用气体二氧化碳。3.人工施用二氧化碳应注意的问题防止浓度过高(达1000μl/L时,空气中氨类化合物明显增加,人们普遍有不适感觉)注意与其他栽培措施相结合(二)有毒气体为害及防止1.温室内主要有害气体种类及其毒害浓度:氨气5μl/L、亚硝酸气2μl/L、二氧化硫0.2μl/L、氯气0.1μl/L、乙烯0.1μl/L。2.温室内有害气体来源与防止氨气与亚硝酸气主要由于一次性施化肥过多造成;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温室内炉火加温造成的;乙烯和氯气主要来源于各种塑料制品。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首页 |网站简介|网站声明|正在咨询|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