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世界三大宗教-图例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12-06 14:55   点击:243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世界三大宗教-图例

紫色-基督教分布(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黄色-佛教分布(日本、泰国、缅甸、斯里兰卡和中国)

绿色-伊斯兰教分布(西亚、北非、南亚、东南亚。圣地是麦加和麦地那)

二、中医师傅,中药女贞子的作用、形状

女贞子别名:女贞实、冬青子、蜡树、鼠梓子 味甘、苦,药性凉。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腰膝。治阴虚内热,头晕,目花,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 附方: ①补腰膝,壮筋骨,强阴肾,乌髭发:女贞子(冬至日采:不拘多少,阴干,蜜酒拌蒸,过一夜,粗袋擦去皮,晒干为末,瓦瓶收贮,或先熬干,旱莲膏旋配用),旱莲草(夏至日采,不拘多少),捣汁熬膏,和前药为丸,临卧酒服。

②治神经衰弱:女贞子、鳢肠、桑椹子各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或女贞子二斤,浸米酒二斤,每天酌量服。

③治风热赤眼:冬青子不以多少,捣汁熬膏,净瓶收固,埋地中七日,每用点眼。 ④治视神经炎:女贞子、草决明、青葙子各一两。水煎服。

⑤治瘰疬,结核性潮热等:女贞子三钱,地骨皮二钱,青蒿一钱五分,夏枯草二钱五分.水煎,一日三回分服。

⑥治肾受燥热,淋浊溺痛,腰脚无力,久为下消:女贞子四钱,生地六钱,龟板六钱,当归、茯苓、石斛、花粉、萆薢、牛膝,车前子各二钱,大淡菜三枚。水煎服。 ⑦补肾滋阴。取女贞子,去梗叶,浸酒中一日夜,擦去皮,晒干,研为末,待早莲草出时,采数石,捣汁熬浓,和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夜服百丸,酒送下。十多天之后,体力增加,老人不再起夜。又能变白发为黑色,强腰膝,起阴气。又方:用初冬采收后阴干的女贞实,酒浸一日,蒸透晒干,取一斤四两;夏季采收并阴干的旱莲草,取十两;晚春采收并阴干的桑椹子,取十两。三味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八直丸,淡盐汤送睛。若是五月份采的又桑椹,八月份采的旱莲,则可直接捣汁和药,不用加蜜。

⑧风热赤眼。用女贞子不限量,捣汁熬膏,净瓶收存,埋地中七日后,取以点眼。

⑨口舌生疮,舌肿胀出。取女贞叶捣汁含浸吐涎。

⑩一切眼疾,用女贞叶捣烂,加朴硝调匀贴眼部。

临床应用: 1、女贞丹:治肝肾阴虚,壮筋骨,乌发,止血。女贞子、桔梗叶,酒浸一昼夜,粗布袋擦去皮,晒干为末,捣汁熬浓为丸,每夜酒送下一百丸。

2、女贞子膏:治白发,斑秃,全秃等。女贞子500克,巨胜子250克。熬膏。每服20毫升,温水送下,日2-3次。

3、女贞桑椹煎:治肝肾眩晕,须发早白。女贞子、制首乌各12克,桑椹15克,旱莲草10克。水煎服。 4、女贞散:治面色如尘垢,日久煤黑,形枯不泽,或起大小黑斑与面肤相平。女贞子(水飞去盐沙,炒透,摊地出火气用)、紫菀各等分。为末。每服2钱,日2服陈酒下

三、红叶女贞的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达2-3米;幼枝紫红色,老枝灰棕色或紫褐色,有槽;刺细小,单一,很少3分叉,长0.5-1.8厘米,与枝条同色。叶菱形、倒卵形或矩圆形,长0.5-2厘米,宽0.2-1.6厘米,顶端钝尖或圆形,有时具细小的短尖头,基部急狭呈楔形,全缘,上面暗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脉纹不显著。花序伞形或近簇生,有花2-5(12)朵,少有单花,黄白色;总花梗长2-5毫米,花梗长5-9毫米;小苞片3,卵形;萼片6,花瓣状,排列成2轮;花瓣6,倒卵形;雄蕊6;子房含2胚珠。浆果长椭圆形,长约10毫米,熟时红色,有宿存花柱。

四、七年级上生物和地理重点

地理

一、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站得高,看得远。

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转 公转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运动周期 一天(24小时) 一年(365天)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四季变化;五带形成

(二)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给出地点要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读出经纬度;给出经纬度要能找相应的地点。

(三)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1)辨别方向:

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线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量算距离:①比例尺的计算:

②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比例尺小 → 表示范围大 → 内容简单

比例尺大 → 表示范围小 → 内容详细

(3)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3、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二、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A、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洲界: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2、海陆变迁: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荷兰的填海造陆(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 地中海 ― 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b)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区。

三、气候

1、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是易变的;

气候是长期的(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是稳定的。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主要原因是各纬度接受太阳辐射的差异)

②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③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

(2)气温的变化:

①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2小时左右(14时);

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会计算气温日较差)

② 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会计算气温年较差)

(3)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1)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① 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②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 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④ 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⑤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地区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⑥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

(2)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4、世界的气候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寒带:寒带气候

(2)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3)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纬度位置影响:

a)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

b) 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

海陆位置影响:

a)青岛的降水量比兰州多

b)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地形影响:

台湾岛台湾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位于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白雪皑皑。

(4)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① 气候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生活在不同热量带的人们衣着不同。

② 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

③ 气候发生异常变化,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从而产生灾害。

四、居民与聚落

(一)人口与人种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1)世界人口增长:a)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0亿。

b) 从1830年到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人口所需时间逐渐变短,这表明在这段时间内,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步变快。

(2)人口自然率=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的分布:

人口密度 = (人/平方千米)

人口分布:

a) 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欧洲

北美洲东部

原因:

社会经济条件: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区都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人类在这里聚居的历史悠久,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和北美洲这两个地区都是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

自然条件:这四个地区都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气候较为适宜;同时,都在平原地区,所以自然条件都比较优越。

b)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如撒哈拉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

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如亚马逊平原

终年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如北冰洋沿岸

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如青藏高原

原因: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2、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1)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带来的问题: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生活贫困、环境污染、资源减少等。

(2)人口不断减少停止增长,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国家用于老年人的社会养老等费用增加等问题。

(3)采取措施: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乡村人中向城市迁移

(1)原因:

a) 乡村人口增长造成劳动力过剩

b) 城乡差别:城市就业机会、物质生活条件、文化教育等条件较乡村好。

(2)带来的问题

一方面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有力地支持城市建设;解决乡村人多地少的问题。

另一方面则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过多而引发城市交通堵塞问题、城市物质供应问题、城市就业问题、城市社会治安问题、城市环境问题等。

4、世界三大人种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1)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来划分。

(2)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白种人:欧洲、西亚、北非、美洲、大洋洲

黄种人:亚洲、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区

黑种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洋洲西北部

(二)语言和宗教

1、 语言:

世界主要的语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的分布地区:

汉语:中国,东南亚部分地区

英语: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俄罗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

法语:法国、非洲一些国家

阿拉伯语:西亚、北非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 宗教:

(1)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目前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产生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2)我国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

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三)聚落

13、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房屋 道路修筑情况 商店的多少 学校的多少 医院的多少 有无农田 有无果园 有无鱼塘 自然景观改变大小

密集度 高度

乡村 小(稀疏) 矮 少 少 少 少 有 有 有 小

城市 大(稠密) 高 多 多 多 多 无 无 无 大

14、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2)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因纽特人的雪屋 严寒 雪块构筑,低矮,无窗,门小,墙厚,保温性好。

黄土高原的窑洞 干燥,冬冷夏热 利用厚厚的黄土层,挖凿成窑洞,冬暖夏凉。

傣族微竹楼(高架屋) 潮湿,炎热多雨 双层,楼上住人。凉爽,通风,防潮。

新疆的平顶屋 干燥,风沙大 平顶房,屋顶可以晒庄稼。

西亚的乡村 炎热,干燥 墙厚,窗小。可以减少白天太阳热量的传入和沙漠吹来的热风。

(3)保护世界遗产的意义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五、发展与合作

1、国家和地区

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 ---200多个

a) 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b) 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10个)

c) 地跨两洲的国家:埃及(亚洲非洲)、土耳其(亚洲欧洲)、俄罗斯(亚洲、欧洲)、美国(北美洲、大洋洲)、巴拿马(南美洲、北美洲)

d) 国界: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是国家主权范围的界线。国界是人为划分的,有的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有的依据民族、语言、宗教等来划分。

e) 领土:国界范围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1)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分为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2)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差异。― (南北差异)

课本P89 图 5.6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比较”

地图册P37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人口约占世界的1/5 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4/5

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3/4 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1/4

人口低增长 人口高增长

生活、教育水平高 生活、教育水平低

出售轿车、轮船、飞机、高档日用品等 出售石油、矿石、木材、橡胶等原材料

(3)知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地图册P37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发达国家: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亚、新西兰例外 --- 在大洋洲)― “北”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 ― “南”

“南北对话”―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上的商谈。

“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南北之差”―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别。

3、国际合作

联合国 总部 ― 美国纽约 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6个主要机构 5个常任理事国(中、法、俄、英、美)

世界贸易组织 总部 ― 瑞士日内瓦 中国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

宗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福利进步,主张贸易自由与公平”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和平、友谊、进步

国际红十字会 人道主义

生物

初一复习提纲

一、 1、生物的特征:(1)、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2)、能够生长(由小长大);(3)、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和没有利用完的物质排出体外。(4)、能生殖(产生自己的后代);(5)、有遗传、有变异;(6)、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7)、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2、自然界的物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物,一类是非生物。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

二、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它又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2、生物科学研究的是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三、 1、若在显微镜下出现一个污点,转动目镜,污点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转动目镜、移动标本,污点都不动,则在物镜上。2、取送显微镜时,要一手握镜座,一手握镜臂。3、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坏玻片标本。3、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4、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体实际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X目镜放大倍数。

四、 科学探究是人们主动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信息途径之一,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方面。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如探究腐肉上蛆从何而来的实验中,变量是猪肉和外界的蝇是否直接接触,而其他因素都全部相同。

五、 1`、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和叶绿体七部分;人和动物的细胞只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2、细胞膜能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进出(是门卫);细胞质是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细胞核含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管理调控部门);线粒体与呼吸作用有关,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动力车间);液泡中有细胞液;叶绿体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生产产品车间)。

3、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以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为基础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的功能单位。

六、 1、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生物都有生长现象,这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结果。

2、细胞分裂通常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首先出现了染色体,染色体在中央分成两份,向细胞两端移动,细胞质也平均分成两份。

3、细胞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组织。

4、形态相似、结构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具有一定功能,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动物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植物有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基本组织和分生组织四种组织。

七、 1、植物体的六个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

2、植物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人和动物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八、 1、草履虫只有一个细胞,但也是一个生命。因为这个细胞能独立地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草履虫每天吃4.3万个细菌,能净化污水;草履虫靠分裂生殖,是无性生殖。靠纤毛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2、在载玻片上滴上两滴草履虫培养液,中间连起来,在一边加盐,草履虫全部都游到未加盐的一侧,因为草履虫能逃避有害刺激;如在一侧滴加牛肉汤,草履虫全都集中到牛肉汤中,因为草履虫能趋向有利刺激。

九、 1、菜豆种子没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中;玉米种子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中。

2、种子萌发条件:(1)、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2)、①充足的水;②充足的空气;③适宜的温度。

3、种子包括种皮和胚。胚都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新生命)。

4、种子萌发后,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子叶消失。

十一、1、根尖分四个部分,是:根冠,有保护作用;分生区,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伸长区,细胞迅速伸长;成熟区,有根毛,是根吸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的生长(根能长长)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

2、植物的根具有向地生长、向肥生长、向水生长的特性。

十二、1、小树能吸水,是因为小树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吸水;施肥过多,植物会烧苗,是因为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植物根毛失水。2、植物的根不仅吸水,还能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

3、糖拌番茄、盐拌青菜,因为糖水浓度大于番茄细胞液浓度,盐水浓度大于青菜细胞液浓度,所以盘子里会出现许多水;发蔫的青菜泡进水里,因为青菜细胞液浓度大于青水浓度,青菜吸水,青菜会变硬。

十三、氮:枝繁叶茂;磷:硕果累累;钾:茎杆健壮。植物还需要含钙、含锌、含硼的无机盐等。

十四、1、茎是由芽发育而来的;芽有花芽(将来发育成花)、枝芽(将来发育成枝和叶)。(实验28页第2题)

2、木本植物茎:(1)、树皮外侧有保护作用,内侧叫韧皮部,里面有筛管;(2)、形成层很薄,有分裂能力,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3)、木质部很硬,有很强的支持力,内有导管;(4)、髓有贮藏营养的功能。

3、草本植物茎没有形成层,不能逐年加粗。

4、因为木质部中的导管,能由下往上运输水和无机盐,把茎插入红墨水中,只有木质部染成了红色;因为树皮的韧皮部的筛管,能由上往下运输有机物,将木本植物茎剥去一层树皮,筛管运输有机物受阻,会长出节瘤。

十五、1、花的主要部分是雌蕊和雄蕊,因为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2、子房包括子房壁和胚珠;胚珠中有受精卵。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胚是新生命)。 3、果实=种子+果皮;种子=种皮+胚 (实验册31页识图题)

十六、1、光合作用:原料――二氧化碳+水;产物――有机物+氧气;动力:光;条件:叶绿素。

2、呼吸作用:1、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2、产生二氧化碳和水,3、释放出能量。4、意义:所释放的能量是植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

光能

二氧化碳+水 淀粉 + 有机物 + 氧 二氧化碳 + 水

叶绿体 (有机物、贮存能量)

(光合作用公式) (呼吸作用公式)

3、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叶脉,叶片外壁有一层角质层,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叶内水分过度散失。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气孔,每个气孔由两个成对的保卫细胞构成。

4、叶片上面绿色深,因为靠近叶片上表皮的是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整齐,含叶绿体多;下面绿色浅,因为靠近下表皮的是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少。 5、被盖住的叶是黄色的,因为叶绿素形成需要光。

6、光合作用部位是有叶绿体的细胞;条件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能量变化是把太阳能贮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呼吸作用的部位是所有活细胞;条件是有光无光都进行;原料是有机物和氧;产物是二氧化碳物水;能量变化是把植物体的有机物中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

十八、1、给大田、温室施用二氧化碳的方法称为气肥法,二氧化碳又被称为“空中肥料”。(应用光合作用)

2、新疆的哈密瓜产量高,品质好,特别甜是因为,北方地区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气温高,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多,夜晚,气温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少,果实中营养物质含量比较高。(应用光合呼吸)

3、人们通过调控温室中的光照、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为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应用光合作用)

4、 通过冰箱降低蔬菜温度,晒干粮食减少含水量,在苹果上包塑料使隔绝氧气,都能降低呼吸,延长种子、蔬菜、果实的贮藏时间。种小麦要松土,增加土壤中的氧气,促进根呼吸,有利于根生长和吸收无机盐。(应用呼吸作用)

十九、可直接为人类所食用的植物器官是根、叶、茎、花、果实、种子。世界主要食用作物前三位是:小麦、玉米、水稻。动物按食性可分为:草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吃植物。

二十、生物圈了是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生活环境的总称。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是指物质的循环利用。

氧循环: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2、所有的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燃烧煤、石油也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3、所以,大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21%,二氧化碳约为0.03%,氧气和二氧化碳处于相对平衡。

水循环:靠蒸腾作用完成。植物根吸收的水,由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就是蒸腾作用。植物吸收的水,蒸腾散失达99%,只有1%参与光合作用和其他生命活动。蒸腾作用的意义(好处)是:1、通过蒸腾作用产生一种拉力,促进了水的吸收和运输;2、同时,促进了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运输;3、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避免因阳光强烈照射而灼伤叶片。

环保树种:法国梧桐、海桐、女贞、槐树;草坪植物:高羊茅、酢浆草(观赏)、狗牙根(用于球场)

二十一、森林对环境的作用:吸收有毒气体;降低噪音;是动物栖息的家园。

孩子,平时认真点就好咯,重点是要理解的。一时半会儿吧你也记不住,没什么用的。

谁说的要死记硬背??

两字秘诀:

理解

要用心去理解

多看书,多理解,多思考,多去问!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