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良姜与高良姜一样吗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10-16 10:42   点击:194  编辑:劳楠   手机版

一、良姜与高良姜一样吗

高良姜和良姜就是一种,而且高良姜又名风姜、小良姜、膏凉姜。因为地区不同,可能一样的药品叫法不同,

中药高良姜(良姜)是姜科植物高良姜的根茎。中医认为高良姜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与作用。

高良姜基本信息

别名

良姜,高凉姜,小良姜,蛮姜,海良姜。

来源产地

良姜是什么:良姜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根茎

高良姜功效与作用

功效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主治胃脘冷痛,呕吐,嗳气。

应用

1.高良姜配香附:两药均有行气止痛的作用,高良姜善于温中散寒,香附则偏重舒肝理气,两者同用,可疏肝温胃、散寒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胃有寒凝所致的胃脘冷痛,如良附丸。

2.高良姜配荜茇:两药皆味辛、气温,相须为用,则行气止痛之功更强,用于胃寒疼痛、呕吐。

3.高良姜配荜澄茄:两药皆辛温之品,入脾、胃二经,同具温中散寒之功。高良姜辛热纯阳,善散脾胃寒邪,且和胃降逆,荜澄茄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两药相须为用,能增强温脾胃、散寒邪、降逆气之功,用于胃寒呃逆、脘腹冷痛等证。

4.高良姜配大枣:高良姜温中散寒止呕,大枣健脾和胃,两药合用能健脾温中止呕,用于霍乱呕吐甚者

二、湛江特产有哪些土特产?

1、蛤蒌饭是广东湛江地区的常见食品,这种饭油而不腻,并有一股特异的香气。蛤蒌是湛江人耳熟能详的食材。蛤蒌饭的原料叫蛤蒌叶,而蛤蒌叶,是一种野生低矮植物,分布于湛江各地,尤其是丘陵地势明显的灌木丛中。

2、田艾米t是广东湛江地区常见的食品,当地一般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做田艾米t。开春时节,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正是春耕的田野上田艾生长的全盛时期,田艾约10厘米高,叶子是粉绿色的,花朵白中间绿,全身长满绒毛,给人毛绒绒的感觉。

3、廉江红橙,广东省廉江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04年09月2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廉江红橙”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20年5月20日,入选2020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4、徐闻良姜,广东省徐闻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06年08月1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徐闻良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9年12月17日,“徐闻良姜”入选2019年第四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5、吴川月饼,广东省吴川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3年06月2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吴川月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吴川月饼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徐闻良姜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廉江红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湛江

湛江特产有:

1、覃斗芒果

覃斗芒果,是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覃斗镇特产。覃斗芒果具有香气浓、汁水多、果实大,外形美观、质量好、耐贮藏等特点。

2、徐闻黄牛

徐闻黄牛,是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特产。徐闻黄牛是我国地方优良品种之一,徐闻黄牛毛色以黄为主,也有棕黄、黄褐、黑褐色,因公牛头颈粗短,肩峰发达,也称“高肩峰牛。其黄牛肉有肉质嫩脆香美,纤维少,脂肪低而蛋白质高等特点。

3、吴川月饼

吴川月饼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远近闻名。特别是巨大如盆的大月饼,独具特色,深受欢迎。

4、白切鸡

白切鸡是粤菜鸡肴中最普通的一种,属浸鸡类,皮爽肉滑,清淡鲜美。是湛江人节日加菜、宴客的首选。

5、愚公楼菠萝

愚公楼菠萝是1926年由徐闻籍华侨倪国良从南洋引进,以其果大,汁多、内脆、昧甜而畅销中国各地。

三、良姜,沙姜,南姜有什么区别?

1、形态不同

良姜外形呈圆柱形,多弯曲,有分支,长5-9厘米,表面呈棕红色或暗褐色;南姜的外形形似树根,颜色较深,体积较大,颜色呈浅褐色或红棕色,姜芽处呈微红色;鲜沙姜的外形为圆形或近圆形,山奈则为切片后的厚圆片,鲜沙姜的颜色为浅褐色。

2、产地不同

南姜原产于亚洲热带,先分布于中国南部,西南部;良姜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在我国主产于广东,海南;沙姜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等地,而广东省的化州南盛位于中国的正南部,特别适宜沙姜的生长和栽培,所以所有沙姜的产地以南盛出产的为最佳最优。

3、作用不同:

南姜常用于祛除鱼腥、提味增香,如卤鸭、鹅等;良姜可以用来炒菜调味、可以用来腌制食物,可以用来炖鱼,做火锅底料;沙姜多用于调配五香粉、咖喱粉等复合香辛料。它也可以用于酱、卤、烧、熏等长时间加热的菜品之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良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沙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姜

良姜,沙姜,南姜的区别主要在叶子上和根上。良姜叶分二列,长披针状,无柄,叶鞘开放抱茎。沙姜是多年生宿根草本。块状根茎,单生或数枚连接,淡绿色或绿白色,芳香;根粗壮。无地上茎。叶2枚,几无柄,平卧地面上。

南姜的外形类似树根,颜色较深,体积较大,南姜皮颜色偏白,姜芽处呈微红色。原产于中国大陆南方,现於东南亚普遍栽培。利用部位:地下部根茎(包括嫩茎及老茎)。

拓展资料

沙姜:名称:山萘,类别:温里药

沙姜味辛、性温,入胃经;

有温中散寒,开胃消食,理气止痛的功效;

适宜胃寒之人心腹冷痛,肠鸣腹泻者,纳谷不香,不思饮食,或停食不化之人食用。 

《本草纲目》:“暖中,辟瘴疠恶气,治心腹冷痛,寒湿霍乱。”,《本草汇言》:“治停食不化,一切寒中诸证。”

一、作用不同:

1、良姜可以用来炒菜调味、可以用来腌制食物,可以用来炖鱼,做火锅底料;

2、沙姜多用于调配五香粉、咖喱粉等复合香辛料。它也可以用于酱、卤、烧、熏等长时间加热的菜品之中。

二、形态不同:

1、良姜外形呈圆柱形,多弯曲,有分支,长5-9厘米,表面呈棕红色或暗褐色;

2、鲜沙姜的外形为圆形或近圆形,山奈则为切片后的厚圆片,鲜沙姜的颜色为浅褐色。

三、产地不同:

1、良姜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在我国主产于广东,海南;

2、沙姜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等地,而广东省的化州南盛位于中国的正南部,特别适宜沙姜的生长和栽培,所以所有沙姜的产地以南盛出产的为最佳最优。

扩展资料:

良姜的价值

一、药理作用

本品水提取物具有镇痛抗炎作用,醚提物只有镇痛作用,二者均能抗动物实验性胃溃疡的形成及蓖麻油引起的腹泻,还能延长断头小鼠张口动作持续时间和氰化钾中毒小鼠的存活时间;煎剂灌胃能升高犬胃液总酸排出量,兴奋兔离体肠管运动,对抗因阿托品所致小鼠胃肠抑制後的墨汁推进率。

二、中药属性

1、良姜能辛散温通,散寒止痛,为治疗胃寒脘腹冷痛之常用药,每与炮姜相须为用,胃寒呕吐:

2、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经。

3、功能主治: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4、收采加工:夏末秋初挖取生长4~6年的根茎,除去茎、叶、须根和鳞片,洗净,然后切成小段,晒干。碾磨成粉末者称为“良姜粉”。

三、药用功效

1、胃寒冷痛。本品辛散温通,能散寒止痛,为治胃寒脘腹冷痛之常用药,每与炮姜相须为用,如二姜丸(《和剂局方》);治胃寒肝郁,脘腹胀痛,多与香附合用,以疏肝解郁,散寒止痛,如良附丸(《良方集腋》);治卒心腹 绞痛如剧,两胁支满,烦闷不可忍者,可与厚朴、当归、桂心等同用,如高良姜汤(《千金方》)。

2、胃寒呕吐:本品性热,能温散寒邪,和胃止呕。治胃寒呕吐,多与半夏、生姜等同用;治虚寒呕吐,常与党参、茯苓、白术等同用。

良姜,沙姜,南姜的区别主要在叶子上和根上。

以下是3种姜的简介:

良姜叶分二列,长披针状,无柄,叶鞘开放抱茎。圆锥形总状花序,顶生,花轴标红色,花冠漏斗状,白色或浅红色。蒴果不开裂,球形,成熟时橘红色。种子具有干燥的假种皮。花期4~10月。

沙姜是多年生宿根草本。块状根茎,单生或数枚连接,淡绿色或绿白色,芳香;根粗壮。无地上茎。叶2枚,几无柄,平卧地面上;圆形或阔卵形,长8~15厘米,宽5~12厘米,先端急尖或近钝形.基部阔楔形或圆形,质薄,绿色,有时叶缘及尖端有紫色渲染;叶脉10~12条;叶柄下延成鞘,长1~5厘米。穗状花序自叶鞘中出生,具花4~12朵,芳香;苞片披针形,绿色,长约2.5厘米,花萼与苞片等长;花冠管细长,长2.5~3厘米;花冠裂片狭披针形,白色.长1.2~1.5厘米;唇瓣阔大,径约2.5厘米,中部深裂,2裂瓣顶端各微凹白色,喉部紫红色;侧生的退化雄蕊花瓣状,倒卵形,白色,长约1.2厘米;药隔宽,顶部与方形冠筒连生;子房下位,3室,花柱细长,基部具二细长棒状附属物,柱头盘状,具缘毛。果实为蒴果。花期8~9月。

南姜的外形类似树根,颜色较深,体积较大,南姜皮颜色偏白,姜芽处呈微红色。原产于中国大陆南方,现於东南亚普遍栽培。利用部位:地下部根茎(包括嫩茎及老茎)。香味特征:尝起来辣中带甜的风味类似肉桂,但具有辛呛味。

良姜又名高良姜,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根茎,其性温、味辛,功能温中止呕,散寒止痛。

沙姜:名称:山萘,类别:温里药

沙姜味辛、性温,入胃经;

有温中散寒,开胃消食,理气止痛的功效;

适宜胃寒之人心腹冷痛,肠鸣腹泻者,纳谷不香,不思饮食,或停食不化之人食用。

《本草纲目》:“暖中,辟瘴疠恶气,治心腹冷痛,寒湿霍乱。”,《本草汇言》:“治停食不化,一切寒中诸证。”

南姜就是良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