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介绍关于农业市场动态,农业企业新闻,农业种植行业有关资讯
手机访问 http://m.muyeseed.com

杀虫剂为什么能杀死昆虫?

一、杀虫剂为什么能杀死昆虫?

杀虫剂的品种很多,为了使用上的方便常根据原料来源、用途、作用方式进行分类。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是有机类化学杀虫剂如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及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等。如按照其作用方式,又可分为如下几种。当然,一种杀虫剂往往有多种作用方式。 1.胃毒剂: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虫体使其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敌百虫等。 2.触杀剂:通过接触表皮或渗入虫体使其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溴氰菊酯等。 3.熏蒸剂:以气体状态,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虫体,使其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敌敌畏等。 4.驱避剂:本身基本没有毒杀能力,但可驱散和使害虫忌避,以保护人、畜不受侵害的药剂。 5.诱致剂(引诱剂):能引诱害虫前来接近,以便集虫防治或调查虫情的药剂。一般可分食物诱致剂、性诱致剂、产卵诱致剂三类,诱致剂与胃毒剂混用,非常有效,值得今后大量开发应用。 6.内吸杀虫剂:药物经家畜体表吸收,分布于全身血液中,当昆虫刺吸家畜血液引起中毒死亡,防制家畜体外的寄生虫,如皮蝇磷、杀虫畏等。 7.粘捕剂:为具有不干性饴状粘性物质,用以粘捕害虫的药剂如粘蟑纸、粘蝇纸等。 第 一、有机氯类杀虫剂 有机氯杀虫剂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有机合成杀虫剂。由于大多数有机氯杀虫剂活性十分稳定,不易分解,故大量应用后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通过食物链浓缩,会对人畜产生慢性中毒。1970年前后,许多国家禁用或限制使用有机氯杀虫剂。我国也从1983年起全面禁止666、ddt等高残留有机氯杀虫剂的使用。它的毒理机制是通过直接影响害虫的神经传导来使靶标中毒死亡。

二、氯氰菊酯有什么作用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具有广谱、高效、快速的作用特点,对害虫以触杀和胃毒为主,适用于鳞翅目、鞘翅目等害虫,对螨类效果不好。对棉花、大豆、玉米、果树、葡萄、蔬菜、烟草、花卉等作物上的蚜虫、棉铃虫、斜纹夜蛾、尺蠖、卷叶虫、跳甲、象鼻虫等多种害虫有良好防治效果。

氯氰菊酯的理化特征:

化学式:C22H19CL2NO3

分子量:416.32

性状:工业品为黄色至棕色粘稠固体,60℃时为粘稠液体。

熔点:60-80℃

相对密度(水=1):1.1

蒸气压:20℃为2.3×107Pa

挥发度:对光稳定,温度>220℃时缓慢重量损失,在弱酸中性条件下稳定,遇碱分解,水解半衰期为1天。

溶解度:难溶于水,在醇、氯代烃类、酮类、环己烷、苯、二甲苯中溶解>450g/L。

闪点:80℃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氯氰菊酯

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属于有机杀虫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属于有机杀虫剂

拟除虫菊酯(Pyrethroids)是一类具有高效、广谱、低毒和能生物降解等特性重要的合成杀虫剂。20 世纪60 年代后期,特别是70 年代,人们大力发展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尤其是1973 年开发成功了第一个对日光稳定的拟除虫菊酯苯醚菊酯,克服了它对光和空气不稳定的不足之处。

四、第二代光稳定性拟除虫菊酯杀虫杀螨剂有什么特性?

在菊酯类化合物化学结构的改造中,由于醇部分改造提高了稳定性,但对菊酸部分的改造,虽然早已开始,但成就不大。至1973年Mataui在合成菊酯化合物中引入苯氧基苄醇合成了甲氰菊酯,情况才有了改变。Mataui合成的这个化合物对一些昆虫,特别是对螨类和粉虱等都有较好的效果,缺点是对卵无效,且口服毒性较高。

1973年,英国洛桑试验站的Elliott博士用氯代菊酸与苯氧基苄醇成功合成了氯菊酯(permethrin),并于1977年商品化。这是第一个光稳定性的农用拟除虫菊酯,它解决了天然除虫菊素和第一代拟除虫菊酯分子中的两个光不稳定中心(菊酸侧链的“偕二甲基”和醇部分的不饱和结构),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突破。

Elliott的研究工作证实,以二氯菊酸配合其他醇合成的菊酯化合物的毒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对光的稳定性必须与相对稳定的苯氧基苄醇配合才有所改善。随后,Elliott在以上结构中引入氰基相继合成了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同时,日本人板谷将有机氯杀虫剂DDT的有效结构嵌入菊酸中,住友公司的大野等开发了分子结构中不具环丙烷的氰戊菊酯,从而打破了菊酯类杀虫剂必须具有“三碳环”结构的传统观点,使合成工艺大大简化,这又是一次意义重大的突破。自此,第二代光稳定性农用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氯菊酯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首页 |网站简介|网站声明|正在咨询|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