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东北商品农业的不利条件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03-02 06:46   点击:283  编辑:admin   手机版

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赵伟杰【知识讲解】 一、我国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在蓬勃而深入地开展,我国农业正朝着规模化、企业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情况看,农业产业化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二、东北农林基地的建设 东北区平原辽阔,土地肥沃,森林、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大豆及木材生产基地和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重工业基地。“东北农林基地建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商品农业生产的情况。 本部分需重点把握的知识:①把握东北区域人地关系,认识优势与劣势并存,在区域整治、发展中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才能取得成就;②综合整治过程中找出关键因素是一个难点,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发展都有其制约因素,抓住主要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东北农林基地区位条件分析 (l)区域概况 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满足作物一年一熟生长需要; 地形: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西、北、东分别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环绕,森林居三大林区之首。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组成的东北平原面积居全国之首; 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协作条件好、农业工业有良好基础,雄厚的农业机械制造业为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2)土地资源优势:耕地面积广大,占全国1/5,人均耕地全国最高;土壤肥沃,大部分是有机质含量很高的黑土、黑钙土;耕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3)森林资源优势:全国最大林区;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森林蓄积量占全国的1/3;宜林地区广;森林树种丰富。 东北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对建成全国性的大型农业、林业基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东北作为全国农产品生产基地,首先是粮食基地。 注意问题: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挥现有耕地生产潜力,提高单产,是今后实现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 2.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1)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黑土的利用: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为了保证作物稳产高产,必须保持和不断提高黑土的肥力。 (2)沼泽的保护 三江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沼泽是蓄水池、水源地,对于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都起着重要作用,东北的沼泽是我国特有珍禽丹顶鹤、天鹅等的栖息地,沼泽植物又是一项重要资源。 (3)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能够提供的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中部松辽平原玉米产量大,已成为我国的玉米带。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就是要在继续发展种植业,不断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地升值。 3.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林业的现状: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问题:采育失调;采伐大于更新,资源减少、材质下降;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采伐以皆伐为主,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浪费,也不利于森林的天然更新。 (2)森林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是东北林区的一项首要任务。 (3)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挖掘森林工业发展的潜力,关键在于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深加工。 三、我国主要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 我国有许多农业生产基地,而不同地区,其生产情况、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也不尽相同。举一反三,结合东北等区域的实例,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以及发展商品农业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这是学习本部分知识的最终目的。请按照分析东北地区商品农业发展的方法和思路来研究下表所列的我国主要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 基地类型分布地区商品粮基地九大基地:①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②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区:江淮地区③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商品棉基地五大基地: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黄淮平原;南疆油料作物基地花生重要性居于首位;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产量最多油菜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有“北移南迁”的趋向,如黄淮海平原,辽、黑及华南地区芝麻主要在河南胡麻西北内陆地区糖料作物甘蔗生长习性: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台湾、广东、福建、四川、云南、海南是主要产区(热带、亚热带)甜菜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四个省区(中温带)出口商品基地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太湖平原、闽南三角洲地带、珠江三角洲;种植花卉、蔬菜、水果,发展塘鱼禽畜生产。 【典例精析】 读下图,回答1~4题。 1.自R河河口至Q湖北岸的距离约为 A.180千米 B.280千米 C.380千米 D.480千米 2.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 A.引入灌溉水源 B.增加土壤肥力C.平整土地 D.排水 3.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4.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A.天然林 B.水源林 C.湿地 D.草地 5.读下表,回答问题。 粮食生产基地ABCD≥10℃积温2500~28002000~25004200~45004500~8000年降水量(mm)500~600<400700~8501000~1900粮食商品率(%)35.227.219.629.0 (1)请判断A、B、C、D分别位于哪些地区 黄淮海平原区( ) 南方高产区( ) 东北平原区( ) 西北干旱区( ) (2)C生产基地粮食商品率比D基地低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3)东北平原区与黄淮海平原区,发展粮食生产有哪些共同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4)西北干旱区,因地制宜发展可持续农业应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1~4题:河流支流的河口指支流与干流的交汇处。在图中标出R河的河口位置与Q湖的北岸位置,发现两点之间大致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位置相差约2.5°。根据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一度距离约为111km,可计算出该两点间的距离约为280km。后三题的解题关键是判断P平原是三江平原,然后根据对东北平原的区域地理特征及国土整治的知识得出正确答案。 5.首先要从表中积温和降水量上分析出四地是什么地方。从积温看,A、B低,C、D高些,可推知A、B为北方,C、D为南方;其中D处积温高达8000,可知是南方;A、B中再从降水量大小比较,很容易找出B处干旱,应为西北干旱区。 答案:1.B  2.D  3.A  4.C   5. (1)A―东北平原区  B―西北干旱区 C―黄淮海平原区  D―南方高产区   (2)旱涝、风沙、盐碱等不利条件制约粮食生产的发展;水热条件较差,复种指数较低。   (3)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基础较好,有国家政策扶持。   (4)还耕还草,合理放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发展节水农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