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青海鲑鳟鱼养殖(青海鲑鳟鱼养殖技术)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10-30 16:52   点击:186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青海鲑鳟鱼养殖技术

据了解,目前沿黄网箱养殖鲑鳟鱼的养殖户(企业)已发展到27家,网箱养殖面积达32.6公顷,以三文鱼、虹鳟鱼、金鳟鱼为代表的高品质、无污染的青海产冷水鱼畅销省外,去年向俄罗斯出口了1600吨三文鱼。为了推进“青”字号农牧特色品牌的创建工作,提高产品知名度。

2. 红鳟鱼养殖技术

回答虹鳟鱼较大的可以长到40厘米左右,重量一般在8斤左右。虹鳟鱼,是鲑科太平洋鲑属的一种冷水性塘养鱼类,虹鳟鱼是世界上广泛养殖的重要冷水性鱼。在饲养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虹鳟鱼通常满一年体重可达100-200克左右,满两年体重可达400-1000克左右,满三年体重可达1000-2000克左右。

3. 鲑鳟鱼养殖技术示范基地

近年来,我省各地利用冷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网箱养殖、流水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设施温棚养殖、休闲渔业等现代渔业养殖方式在我省迅速发展,目前我省养殖的品种有福瑞鲤、草鱼、鲟鱼、虹鳟鱼等,还引进了市场销售好、经济效益高的云斑鱼。

2013年全省养殖水面35.3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33万吨,渔业产值2.2亿元。全省水域资源开发吸引工商投资2亿多元,在刘家峡水库、翰坪嘴水库、九甸峡水库形成了17万平方米的3个大型网箱养殖基地,鲑鳟鱼养殖扩展到全省12个市州25个县,大鲵存塘数量超过11万尾,产值超过1.3亿元,休闲渔业吸引投资1.2亿元以上,年接待游客72万人次,先后创建了6个省级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15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由于我省渔业发展起步较晚,水产养殖分布零散,养殖技术不规范,渔业产业化标准低,为加快我省渔业向产业化、标准化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多年来,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引进了适合我省养殖发展的鱼类与养殖技术,并在各地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本期刊登养鱼技术,供广大养殖户学习借鉴。

福瑞鲤

福瑞鲤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生长优势明显。

1.池塘条件池塘为标准长方形土池塘,水质清新,无污染,水深0.8~1.5米,进排水方便。池塘呈东西走向,背风向阳。养殖设施配套3千瓦功率的喷水式增氧机1台,自动投饲机1台。

2.清整池塘冬季农闲时,清除过厚的淤泥,对池塘堤埂、进排水渠道等进行维修平整,为开春的鱼苗放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放苗前10天,每亩用120公斤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彻底杀灭池塘中的细菌、寄生虫卵等。

3.加注新水经过彻底清塘,池塘首次加水至40厘米,随着水温升高,逐渐加注新水,一般放苗时加水到70~90厘米。加水时在进水口设置尼龙过滤网,防止水渠中的杂草、野杂鱼、虫卵等有害物进入到池塘。

4.培肥水质鱼苗下塘前一周培肥池塘水质,每亩泼洒发酵鸡粪0.75~1立方米,培养天然饵料生物,满足鱼苗下塘后有丰富的适口饵料。池塘肥水后,透明度30厘米,水色呈黄绿色。

5.苗种放养时间放养时间选择在4月底或5月中旬。

6.苗种选择苗种来源于具有合法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正规水产良种场的鱼苗。

7.规格及密度:放养规格为福瑞鲤乌仔头,放养密度1万尾/亩。

4. 金鳟鱼养殖基地

金银鳟鱼是一种比较稀有的淡水鱼,其价格随需求、产地、规格等因素会发生变化,目前金鳟鱼价格大体在15-32元一斤波动,金鳟鱼,全身金黄色,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非常不错的特种养殖项目,金鳟鱼的养殖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不管是从肉质、还是外观等方面,金鳟鱼都有着非常好的市场优势,现在人们更加追求品质上乘的肉类,

5. 四川鳟鱼养殖

鳟鱼(Salmo playtcephalus)属鲑目,鲑科,是一类很有价值的垂钓鱼和食用鱼,全世界大约也只有10种左右。  栖息于江河流速较缓的水域或湖泊。为杂食性鱼类。 鳟鱼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片及骨脏,洗净鲜用。  资源分布:北起黑龙江,南至广东,西自四川,东到江浙一带的江河与湖泊,均有分布。  赤眼鳟,体长,略呈圆筒状,后段稍侧扁,腹部圆,外形似草鱼。头呈圆锥形,吻钝,口端位,口端位,呈弧形。上颌两侧有两对短小的须,下咽齿呈圆形,侧线鳞45(6-7)/(3-V)48。背鳍3,7-8,无硬刺。胸鳍1,14-15。臀鳍3,7-8。体背深灰色,腹部淡黄色。体侧及背部每一鳞片基部有黑色斑,组成体侧的纵列条纹。背鳍深灰色,尾鳍后缘黑色,其他各鳍灰白。  体长,略呈圆筒状,后段稍侧扁,腹部圆。体长约3 公牛鳟鱼0厘米。头呈圆锥形,吻钝。口端位,口裂突,呈弧形。唇厚,上颌两侧有2对不明显的短须。下咽齿3行,顶端钩状。眼大。鳞圆形,侧线鳞43~48。背鳍Ⅲ7~8,无硬刺,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Ⅲ7~8。体背深黑色,腹部浅黄,体侧及背部鳞片基部各有一黑色的斑块,组成体侧的纵列条纹,眼上半部有一块红斑。背鳍深灰色,尾鳍后缘呈黑色,其他各鳍灰白。

6. 虹鳟鱼养殖

16℃-18℃活性最大

虹鳟鱼属于冷水性鱼类,其四季水温最好在12℃-18℃左右,最佳池水温度为16℃-18℃,夏季最高水温不能超过24℃。低于8℃或超过20℃时,虹鳟鱼的生长速度会明显下降;如果超过25℃时,虹鳟鱼就会不吃不喝,导致死亡。

养殖虹鳟鱼要求水质清洁无污染,且要没有泥沙。一般要求较大的水流量,水流量大,虹鳟鱼的产量也高。

7. 青海虹鳟鱼养殖基地

在2017年,龙羊峡水库中投放了大大小小200个网箱,总共养出了9000多吨的虹鳟,从这里出水的“三文鱼”占据了全国市场份额的1/3左右。需要说明的是,正宗的三文鱼指的是大西洋鲑,是一种海水鱼,淡水的虹鳟借“三文鱼”之名是为了提高商品价值,多多少少有炒作的嫌疑。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美国引进的虹鳟开始“落户”青海,龙羊峡也变成了一个生产性湖泊,成为了当地渔民的“聚宝盆”。

8. 青海鲑鳟鱼养殖技术与管理

青海省是中国最大的三文鱼淡水养殖基地,全国每3条三文鱼中就有1条来自青海。

青海被誉为“中华水塔”,拥有丰富而充足的冷水资源,省内黄河干流龙羊峡至积石峡300公里间多座大中型水电站的水库因水体洁净、水质优良,水温在2摄氏度至22摄氏度,常年不封冻,被国内外公认为网箱养殖三文鱼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

据了解,2021年全省沿黄网箱养殖鲑鳟鱼的养殖户(企业)已发展到27家,网箱养殖面积达32.6公顷,以三文鱼、虹鳟鱼、金鳟鱼为代表的高品质、无污染的青海产冷水鱼畅销省外,去年向俄罗斯出口了1600吨三文鱼。

青海省三文鱼养殖发展历史

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从2007年开始,青海省借鉴并引进挪威成套冷水鱼网箱养殖装备技术和生态环保的养殖装备,从美国、挪威、丹麦引进鱼种,以鲑鳟为主推品种,以深水大网箱养殖为主推技术,推广覆盖到了沿黄水库大水面,启动了陆基渔业示范试点工作。

期间,先后突破了鲑鳟鱼人工繁殖、苗种培育、人工饵料投饲、规模化养殖、鱼病防治等关键技术,获得渔业基础研究和水产养殖技术示范推广科技成果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全省冷水鱼养殖规模也随之不断壮大,也为清澈的黄河流域增添了更多经济价值和活力。

9. 青海虹鳟鱼批发价格

青海省以三文鱼、虹鳟鱼、金鳟鱼为代表的高品质、无污染的青海产冷水鱼,产量稳中有增,水产品产量达到1.7万吨,增产1000吨,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青海省发展冷水鱼养殖产业,离不开资源优势,适宜的温度,优越的自然环境,优质、安全的水质,使出产的冷水鱼备受全国市场青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