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介绍关于农业市场动态,农业企业新闻,农业种植行业有关资讯
手机访问 http://m.muyeseed.com

科技苑青蟹养殖技术(青蟹养殖技术培训)

1. 青蟹养殖技术培训

一,蟹苗出池前的脱盐当池塘中V型幼虫的第80个变态变成大眼幼虫时,大眼幼虫变为1天大,年龄为3至4天老了,育苗池的水体被稀释了。每日盐度降低了0.005至0.01,因此最终池水盐度降低到0.005以下,因此蟹苗可以适应淡水生活。在进行脱盐的情况下,原始池中的海水被排干,注入淡水,然后通过海水比重计将其转化为盐度,然后逐渐稀释。随着大眼幼虫年龄的增加,对淡水的适应性也增加。通常,5至6天大眼的幼虫可以在淡水中存活。脱盐的目的是将蟹苗从海水环境转变为淡水环境,逐渐调节渗透压与外界之间的平衡,使其过渡到淡水生活。池水淡化后,池水温度逐渐降低,室内水泥栽培池每天降低1-2℃,直至与外界水温保持一致,这也有利于运输。人工繁殖的蟹苗必须经过稀释后才能出售和储存。由于环境盐度的突然变化,尚未脱盐的螃蟹幼苗(例如立即置于淡水水池中),人体的渗透压与外界失去平衡,将很快导致部分或大规模死亡。蟹苗,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临时训练大眼幼虫(蟹)在池前,要在原池中进行临时训练,目的是使池中的蟹苗更加“老”,不仅可以游泳,而且可以爬行,改善蟹苗成活率高。在准备将螃蟹苗种入淡水之前,必须对它们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刚完成果皮变态的大眼幼虫一次从海水环境中进入淡水,在半小时内麻醉,然后死亡。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淡水的适应性大大增强。1至2天大眼幼虫从盐度为0.028的海水环境进入淡水池,24小时后的存活率仅为10%至30%。但是,在3至4天大的幼眼幼虫进入淡水后,24小时的存活率可以达到60%至80%。5至6天大眼幼虫(每公斤140,000至200,000个个体)在进入淡水后存活率超过95%。因此,为了提高大眼幼虫(蟹)的放养成活率,必须对蟹苗进行保持并逐渐稀释池水的过程。  
第三,蟹苗一旦从幼虫的V形幼虫的池中出来,即变成大眼的幼虫(蟹),然后开始稀释池中的水并逐渐降低水温。当池中大约80%的幼虫变成大眼幼虫时,这是离开池中的最佳时间。当大眼幼虫变成幼蟹时,不容易捕获。养殖池中的蟹苗由一个2毫米大的大网制成,该网由海网或聚乙烯网制成。捕捞方法如下:1白天用海网捕鱼,利用蟹苗簇,岸边习惯,在土池中选择上手,使用渔网不断搅动池水,引起一定的水流方向,可以抓很多蟹苗。2夜诱捕,利用蟹苗的习性,用100〜200瓦的电灯(加上遮盖物),将渔网置于光照区域。3个大网捕苗,就像在鱼塘钓鱼“夏花”一样,捕捞率可以达到90%以上。4个水泥栽培池,可从排水孔中的水释放出来,并通过育苗箱收集。离开夜晚,用灯光捕捉和清洁四,蟹苗品质的鉴定(1)看色泽:好蟹苗的体色为淡黄色,区别为乳白色,体色为黑色表明蟹苗已经老化。(2)看个体大小:优质的蟹苗大,规格整齐,每公斤140,000至200,000。蟹苗少,一般每公斤240,000至280,000。(3)看其活动状况:良好的蟹苗活动力强,反应敏感,手被捏成一团。松开手后,立即将其散开,垂直放置在水中,并立即游向侧面,然后迅速从水中爬行,否则是劣质幼苗。  
五,人工繁殖的蟹苗的繁殖人工繁殖的蟹苗都来自天然沿海水域和内陆人工海水育苗场的苗圃场(植物)。通常,从5月初到4月初的6月初(两批幼苗),人工繁殖的蟹苗是在人工管理的苗圃中繁殖的,并且没有通过自然测试,因此必须通过苗圃3天。只有经过临时培训和淡化处理后才能运输。人工繁殖的蟹苗被短距离运输并装在蟹苗箱中,每箱可容纳0.5至1公斤。它是通过尼龙袋充氧方法进行长距离运输的理想选择。它使用10公斤的尼龙袋,袋中的1/5淡水,1ppm的土霉素和一些水生植物,0.1至0.15公斤的蟹苗。充氧后,袋口紧紧闭合,不允许漏水或漏气。如果将冰袋放在中间以更好地冷却,可以将尼龙袋放在纸板箱中,并用打包带捆扎。它可以通过汽车,火车,轮船或飞机运输。

2. 养殖青蟹的专业技术

1、池塘选建
 
池塘要选建在海水交换良好、风平浪静、无污染源的内湾中高潮区或高潮区,底质为泥沙底沿海和河口地区,最好有淡水源。同时要求pH值控制在7.8~8.6,最适盐度8~26,溶解氧5毫克/升。当然防逃设施和其他池塘设备也必须准备齐全。
 
2、选择良种
 
蟹苗来源有天然捕捞的苗种和人工培育的苗种,以天然苗种为好。质量要求壳硬、色青、规格整齐、附肢齐全、无伤、反应灵敏、活力强。
 
3、苗种放养
 
放养前需用5克/立方米高锰酸钾溶液来浸泡苗种15分钟,或用纯淡水浸泡15~30分钟,以灭杀体表病菌。放养密度一般以4~6只/平方米为宜,放养时在池中设置一块“暂养区”,其暂养时间长短,视水温和池中生长情况而定。暂养面积占放养面积的1/5左右。
 
4、饲料投喂
 
主要以淡水螺蛳、牡蛎、兰蛤等贝壳类为主食辅以配合饲料。一方面可使残饵少,对保持池水环境有利;另一方面贝壳类饵料接近青蟹天然饵料,这对提高青蟹养殖品质非常有利,尤其是投喂淡水螺蛳与配合饲料,可减少海水类疾病传播。
 
5、水质调节
 
主要侧重四个方面:一是水位控制,一般水深保持在0.5-0.8米,养殖中期气温偏高,水深控制在调节至1.2米左右;二是勤换水,一般7-10天换一次水,高温期间,每天注水10-20厘米,3-4天换一次水;三是调节酸碱度,7-10天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每亩用量10-15公斤,保证水体的PH在7.0-8.5之间;四是不定期泼洒“活性酵素”,每亩用量在0.4-0.6公斤,以转化吸收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控制有害细菌的滋生和繁殖。

3. 螃蟹养殖技术培训

操作方法萊垍頭條

01萊垍頭條

螃蟹在家里养殖的话需要准备一个小盆或玻璃缸,最好是透明的,方便观察螃蟹的一举一动,小盆里面放一些细沙;萊垍頭條

02萊垍頭條

加入适量的盐水,一般没过螃蟹的壳就可以了,让螃蟹可以解除空气呼吸(盐不能加的太多,加少量盐只是为了给螃蟹消毒,防止病毒);萊垍頭條

03頭條萊垍

螃蟹是杂食性动物,你可以为他们吃鱼,生鱼、鱼干都可以,也可以喂一些红虫、虾米、螺丝·蚌肉之类的,最好经常搭配些草类喂,苦草、伊乐草等,投喂时注意要适量,防止过多食物沉积在底部发酵产生有害微生物,投喂时随着夏秋两季水温的变化适当调整投喂次数;萊垍頭條

04萊垍頭條

螃蟹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但是还是要经常拿出去晒晒太阳,切记不要长时间暴露在太阳下面,高温容易杀死螃蟹;萊垍頭條

05萊垍頭條

螃蟹喜群居,所以喂养时最好多买几只一起喂养,这样增大了螃蟹的存活率;萊垍頭條

06頭條萊垍

定时换水,清洗小盆或玻璃缸,每隔一段时间帮螃蟹洗下澡,帮螃蟹清洗时最好用手固定住螃蟹(小心不要被夹了),用牙刷轻轻的洗刷螃蟹全身,不要忘记一些死角,刷完以后用水冲一遍就可以放到喂养的盆里了;萊垍頭條

4. 青蟹养殖技术与管理

青蟹养殖技术要点

一、养殖场地选择得当是成功的关键

1.水质及底质:海水交换良好、风浪平静、无污染源的内湾中高潮区或高潮区,底质为泥沙底沿海和河口地区,最好有淡水源,盐度适宜范围8~26。养殖塘主要理化指标:pH值控制在7.8~8.6,最适盐度8~26,溶解氧5毫克

/升,氨氮0.5毫克/升以下,硫化氢0.1毫克/升以下,化学耗氧量4毫克/升以下,池水透明度30~40厘米。

2.水位和蟹池形状:池底以锅底形为好,挖中央沟和环沟,沟深0.5~1.0米、宽2~6米,沟滩面积比1∶3,沟渠与闸门相通。进水闸处安装过滤网、排水闸处安装防逃网。根据蟹的习性保持夏凉冬暖,池水保持在0.7~1.0米

,最深可蓄水2米以上;池塘进排水便利。

3.防逃设施要完善:池塘的堤坝四周内侧设置油毛毡、塑片、水泥板、聚乙烯网片等防逃设施,高度为50厘米。

二、选择优良苗种

1.蟹苗来源有天然捕捞的苗种和人工培育的苗种,以天然苗种为主。自然海区苗种4~11月均有,夏季苗发汛期5月初~7月底,秋季苗发汛期8月中下旬~10月底。人工培育的苗一般在5~6月份。

2.质量要求人工培育的苗种大部分稚蟹变态为C4期后,规格5000只/千克以下,壳硬、色青、规格整齐、附肢齐全、无伤、反应灵敏、活力强,甲壳宽10毫米。

3.苗种要选择浙江一带尤其是三门湾青蟹,具有“金爪绯钳、青背黄肚”鲜明特征,肉质细嫩、鲜美、有点甜。该蟹苗螯钳饱满,螯黄钳红,呈椭圆形,甲壳青绿且有光泽;而广东福建等南方青蟹苗则螯钳尖长,呈暗红色、

长方形,甲壳缺少光泽且有花斑。一方面南方青蟹苗不适宜江浙一带养殖,尤其是冬季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无法正常越冬;另一方面该蟹养成品质不如浙江本地青蟹。

4.苗种放养前一定要严格进行药物浸泡处理,杀灭体表病菌。可以用5克/立方米高锰酸钾溶液来浸泡苗种15分钟,或用纯淡水浸泡15~30分钟,该场青蟹放养密度控制在4.5只/平方米。

三、塘养青蟹冬季越冬准备要充分

1.先对越冬池进行消毒整理。尤其是老塘,最好是开挖新沟,因青蟹喜在新土开穴,这一方面有利于青蟹打较深洞入穴,另一方面让冬季暂养青蟹在较小范围穴居,便于管理捕捞。

2.要求入池青蟹肢体无伤、无残、无病。入池前用消毒液浸泡(如5克/立方米高锰酸钾等)。控制入池时间在11月份下旬或12月初。放养密度4~6只/平方米为宜。

3.管理措施:控制水温在9℃以上,并以12℃为宜,盐度10~20,pH在7.8~8.5之间,溶解氧大于3毫克/升,光线稍暗,忌强光刺激。

四、饵料选择与品质

三门青蟹肉香味美,能创出品牌,主要与其饵料选择关系密切,以淡水螺蛳、牡蛎、兰蛤等贝壳类为主食辅以配合饲料,并不以传统的鲜活小杂鱼为主食投喂。这样一方面使残饵少,对保持池水环境有利;另一方面贝壳类饵

料接近青蟹天然饵料,这对提高青蟹养殖品质非常有利,尤其是投喂淡水螺蛳与配合饲料,可减少海水类疾病传播。

五、清池除害及疾病控制

在放养之前,要清除池内一切不利于青蟹生长和生存的因素。主要对象为:有机沉积物、有害生物及致病生物等。对于中华乌塘鳢等敌害鱼,清塘时要彻底,养殖每茬起捕后可用茶籽饼清塘一次,确保养殖安全。

疾病控制中除了清淤消毒外,平时不定期地使用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沸石粉和天然水质改良剂。在每次出现混养虾类如对虾、脊尾白虾发病出现大批死亡情况下,要及时谨慎用药,一方面用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阻断细

菌及病毒对青蟹的传播,另一方面在饲料中添加生物抗菌制剂如大蒜素(每100千克50克)。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首页 |网站简介|网站声明|正在咨询|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