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叉尾鱼的养殖技术(叉尾鱼的养殖技术用药)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10-31 09:06   点击:145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叉尾鱼的养殖技术用药

  加温对烂尾锦鲤有好处的。  烂尾病是一种常见病,无论是在养鱼池、水族箱、网箱、网围、网栏、水库中养殖的草鱼、斑点叉尾鮰、罗非鱼、鳗鲡、暗纹东方鲀、鲤、鲫等多种淡水鱼都经常可以发生。只要鱼尾部被擦伤,或被寄生虫等损伤后,鱼体抵抗力下降,水质又较污浊,养殖密度高,水中病原菌又较多时,就容易暴发流行,引起鱼种大批死亡;成鱼也患此病,但一般死亡率较低。 【预防】如病原菌为柱状屈桡杆菌,则预防用药同细菌性烂鳃病;以下是常见的预防方法:◆保持生活水环境干净;◆放养密度要适当;◆要加强管理,水的温度保持在20℃左右,所投饵料要既少且精;◆ 经常换些干净水,及时捞除残饵,定期排除池底污物;◆定期撒生石灰,使池水呈弱碱性。 【治疗方法】 同溃烂病。如病原菌为柱状屈桡杆菌,则治疗用药同细菌性烂鳃病。

2. 叉尾鱼鱼塘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亲鱼池水质管理较一般成鱼养殖具有更高的要求:

(1) 饲养期间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水质,进行水质的管理。

(2) 常质调节。如定期在饲养、池:中泼撒生石灰, 用量为20克。

(3) 每隔5〜10天要对饲养池塘进行加注、更换部分池 水1次,每次更换池水量不"池水总量的10%。加注、更换 池水不仅能调节水质,而且对促进点叉尾鮰亲鱼的性腺发育有重要作用。

3. 叉尾鱼饲料

1、池塘选择

  养殖斑点叉尾鮰商品鱼池塘一般面积为2~10亩,要求水质好,能加注新水。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进行常规清塘,杀灭野杂鱼、病菌、寄生虫等敌害生物。

  2、养殖方式

  池塘养殖分为主养和混养。主养池塘亩放大规格斑点叉尾鮰鱼种600~800尾,搭配鲢、鳙鱼种200~300尾,但不宜搭配鲤、鲫鱼,因斑点叉尾鮰与它们的食性基本相同,容易发生争食。草鱼的抢食能力强,也不宜搭配。通过试验,美国的科研人员认为在斑点叉尾鮰主养池塘混养罗非鱼效果很好。奥本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以单养方式养殖斑点叉尾鮰每公顷可放养4400尾而收成鱼1400千克,如果混养罗非鱼每公顷1240尾,则每公顷可收斑点叉尾鮰1568千克,罗非鱼266千克,使总产量达每公顷1834千克,比单养增产27.3%。混养池塘每亩放鲢、鳙鱼种300~350尾,鳊鱼100~150尾,斑点叉尾鮰300~400尾。放养斑点叉尾鮰的规格要求10厘米以上,鲢、鳙鱼及鳊鱼的规格在50克/尾左右,放养时间一般在12月至次年1月,或在秋季将斑点叉尾鮰从大规格鱼种培育池直接转入商品鱼饲养池塘。

  3、饲料配方

  斑点叉尾鮰商品鱼一般采用含蛋白质25%~36%的配合饲料饲养。动物蛋白可从鱼粉、肉骨粉、蚕蛹中任选一种,比例约占饲料原料的10%~20%。植物蛋白可根据各地饲料来源从豆饼、麻饼、菜饼、花生饼中选取1~2种,比例约占60%~70%。其他能量饲料可从米糠、小麦、大麦、玉米中选取1~2种,比例约占10%~20%。美国养殖斑点叉尾鮰的饲料中一般还添加2%~2.5%的动物脂肪以及维生素及矿吻质混合物。美国饲养斑点叉尾鮰的两个配方如下:

  1、阿肯色州斯图加特养鱼试验场配方:鲱鱼粉10%,大豆粉(49%蛋白质)20%,干燥蒸馏可溶性物质8%,米糠25%,米粉尘10%,棉籽粉10%,血粉(或羽粉)10%,混合维生素0.5%。

  2、奥本大学配方:鲱鱼粉10%,大豆粉(44%蛋白质)51.2%,黄玉米粉22.7%,干燥蒸馏可溶性物质7.5%,小麦5%,动物脂肪2%,无钙磷酸盐1%,混合维生素0.5%,混合微量无机质0.08%。

  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经常投喂一些新鲜的螺蚌肉,加速斑点叉尾鮰生长。投饲量根据水温情况确定,5~9月占鱼体重的4%~7%,4月、10~11月占鱼体重的2%~3%。

  高温季节应经常加注新水,改善水质环境,增加水体溶氧量,提高叉尾鮰摄食率,促进快速生长。

  斑点叉尾鮰商品鱼经10~12个月饲养,主养池塘净产量650余千克,斑点叉尾鮰净产可达450余千克;混养池塘亩净产700余千克,其中斑点叉尾鮰产量200~250千克。主养池塘的饲料系数为1.57~1.73,混养池塘的饲料系数1.8~2。

4. 叉尾鱼的养殖技术用药有哪些

该鱼生命力强、食性杂、饲料来源广、养殖周期短,是经济价值较高、市场潜力较大、适合我国南方农村推广的淡水名优养殖品种。但是,由于该品种的养殖规模相对较小,业内对其关注度较低,对其病害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烂身病是多种淡水鱼类常见的重要病害之一,但是,不同养殖品种的烂身病的病因和防治方法有较大差异。塘鲺鱼的生命力强,却容易患病。

烂身病是生鱼、加州鲈、黄颡鱼等多种名优淡水养殖鱼类的常见病害,往往给养殖户带来惨重损失。不同养殖品种的烂身病的病因有很大差异,但以病毒、细菌、真菌等为主,如加州鲈烂身病以虹彩病毒最为常见,黄颡鱼烂身病则多为气单胞菌或弧菌感染,而生鱼烂身病则主要由丝囊霉菌引起,而由寄生虫引发的烂身病较为少见。病鱼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细菌或水霉感染,但在驱杀三代虫后病情都迅速好转,死鱼现象基本消失,疗效十分显著,因此,可以确定其为三代虫病。

据相关资料,三代虫可感染鲢、鳙、草鱼、鲫鱼、乌鳢等多种淡水鱼类,当大量寄生于鱼体的体表和鳃时,病鱼的皮肤上有一层灰白色的粘液,鱼体失去光泽,食欲减退,鱼体瘦弱,严重时可导致苗种大量死亡;但是,极少有资料提到会导致病鱼烂身。上述两个案例的病鱼体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溃烂,皮肤破损、肌肉缺失、鱼刺裸露,并粘附絮状物,从症状判断很容易被误诊为细菌性烂身或水霉病。再者,我们检测时发现,塘鲺体表溃烂处只有个别三代虫,容易被忽视,但皮肤完好处的粘液有大量的三代虫,这种虫体的转移给确诊带来了一定的干扰,应予以注意。

需要特别指出,目前业内最常用的驱杀三代虫、指环虫等单殖吸虫类寄生虫的药物是甲苯咪唑,但无鳞鱼对甲苯咪唑较为敏感,尤其是斑点叉尾鮰对甲苯咪唑特别敏感,因使用甲苯咪唑而导致斑点叉尾鮰大量死鱼的用药事故屡见不鲜。尽管我们按厂家指导用量进行小水体试药时并未观察到塘鲺鱼出现明显应激或中毒症状,在土塘使用甲苯咪唑驱杀三代虫时也并未发现任何异常,但考虑到鱼类对药物的耐受度受水温、水质等多种因素影响,如需使用甲苯咪唑治疗塘鲺三代虫病,仍建议先小水体试验,确认安全后再全池泼洒。

5. 叉尾鱼苗养殖技术

养殖叉尾鱼,需要挑选体质较好的鱼苗,将池塘清理干净。鱼苗们在越冬前要采取强化培育措施,冬季的水温保持在10℃以上。人工配合饲料的主要成分为鱼粉、玉米粉、黄豆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等到慢慢长大后可以采用混养形式,增加鱼种的总产量。

二、病害防治

1.斑点叉尾鮰病毒病

病症为鱼鳍基部和皮肤充血,腹部膨胀,腹水增多,眼睛突出,鳃丝渗白,肾脏红肿,脾脏增大,内脏血管充血。主要危害夏季温度高时鱼苗或鱼种。感染鱼的规格多为体长小于10 厘米或体重在10克以下的鱼苗或鱼种。

防治方法:

1)密切注意水质情况,保持良好的池塘环境,池水溶氧应保持在每升4毫克以上。

2)鱼苗放养密度最好低于每667平方米1万尾。

3)水温在29℃以上时,尽量不要拉网作业或运输鱼苗。

6. 叉尾鱼饲料配方

养1斤叉尾鱼一般需要1-1.5斤的饲料。人工养殖叉尾鱼,需要挑选体质较好的鱼苗,同时也要将池塘清理干净。养殖叉尾鱼时还要注意防治斑点叉尾鮰病毒病,病症表现为鱼鳍基部和皮肤充血,腹部膨胀,腹水增多,眼睛突出,鳃丝渗白。预防时可以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池底淤泥过深的应当清除,以改善生态环境。

一、养一斤叉尾鱼要多少饲料

1、养殖1斤叉尾鱼一般需要1-1.5斤的饲料。人工养殖叉尾鱼首先要挑选体质较好的鱼苗,然后将池塘清理干净。鱼苗在越冬前要采取强化培育措施,冬季的水温可以保持在10°C以上。可以给鱼投喂人工饲料,人工饲料主要成分以鱼粉、玉米粉、黄豆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为主。

2、养殖叉尾鱼时还要注意防治斑点叉尾鮰病毒病。该病毒的感染症状是鱼鳍基部和皮肤充血,腹部膨胀,腹水增多,眼睛突出,鳃丝渗白,肾脏红肿,脾脏增大,内脏血管充血,此病主要在夏季温度高时危害鱼苗或鱼种。

3、预防病毒时可以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池底淤泥过深的应当清除,以改善生态环境。鱼种下池前可以每升用10-30克的食盐水溶液浸浴5-20分钟,每100公斤鱼可以每天用败血宁25克,拌入饲料投喂,连用3-4天即可。

二、叉尾鱼养殖技术

1、在亲鱼培育时期,要选择体质健壮、生长性能良好的4-5龄鱼作为亲鱼,按雌雄1:1的比例配组。亲鱼池面积为3-5亩,每亩放养60-80尾亲鱼即可,同时可搭养少量鲢、鳙鱼种,以便改善池塘水质。

2、在饲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水质情况,要保持良好的池塘环境,池水溶氧要保持在每升4毫克以上。鱼苗放养密度不要超过667平方米/万尾,水温尽量保持29°C以上。

3、叉尾鱼苗养殖4个月即可上市,它的养殖周期比较短,很快就可以上市,所以养殖成本不会很高。叉尾鱼喜欢集群摄食,昼伏夜出,在野外主要摄食个体较小的浮游动物,比如摇蚊幼虫、软体动物、大型水生植物种子和小杂鱼虾。

7. 叉尾鮰鱼养殖技术

(1)鮰鱼从春季末期到秋季末期都可以进行垂钓,其中以8-9月份钓更为适宜,特别是夏季的阴雨天。具体时间一般选择在一天的早上8-10点和下午的4-6点,如果是下雨天,一整天都可以进行垂钓。

(2)钓鮰鱼一般选择在近海的江段,当江口退潮,水流湍急,旋涡较多时进行,此时鮰鱼聚集在一起进食;另外雷雨天气时,鮰鱼较为兴奋,活动频繁,进食性强。

8. 叉尾鱼的养殖管理方案

好养。叉尾斗鱼的养殖难度并不高,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好养的鱼儿。它对于水质的要求不高,用经过曝晒的自来水就可以养好。

它是杂食性的鱼类,所以饲料也比较好准备,可以用人工饲料加红虫、线虫、水蚯蚓等活饵混合喂食。

它具有呼吸水面空气的能力,所以养殖密度不大的时候也不用使用加氧泵。

9. 叉尾鱼养殖注意事项

100000条,1、 池塘选择  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池塘应选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的场所建造,斑点叉尾鮰正常生长要求的溶氧为3mg/L以上,溶氧若大于5mg/L时生长良好,溶氧低于5mg/L时生长缓慢,且饲料系数大。因此,进排水不便的池塘需配备增氧机,否则不宜养殖该鱼。池塘底质以壤土为好,养殖水深1.5-2m。  

2、 放养前准备  A、清淤消毒老池塘  要先将池水放干,把池底过多的淤泥清除出塘外。亩放生石灰l00kg或者用30ppm的漂白粉进行消毒。消毒后晒塘两个星期。晒塘期间修好进排水闸,以利养殖期内及时换水。  B、肥塘过滤进水  使池水深60cm,亩施有机肥100kg或化肥(尿素等)2ppm,逐渐加水到1.5m。如果投放40g/尾以上的大规格鱼种,亦可以不肥塘,晒塘后直接进水至1.5m,把池水的pH值调至6.5-8.0即可投放鱼种。  

10. 叉尾鱼养殖技术要求

放养密度 800 尾/hm 2 ,规格 50~80 g/尾,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进行浸泡。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