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凤尾蕨的栽培方法,喜阳光充足、潮湿环境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12-22 07:08   点击:103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凤尾蕨的栽培方法,喜阳光充足、潮湿环境

凤尾蕨,又名凤尾草,它的别名很多,主要以其叶形和生态环境来命名。它全丛颜色嫩绿,叶片披拂,极有风姿,配山石盆景尤妙。地栽应选背阴湿润处,可供成片、成行绿化。叶可配插花。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凤尾蕨的栽培方法吧!

凤尾蕨的生长习性: 凤尾蕨多生于山谷石缝,井边或灌木林缘阴湿处。适应性强,喜阳光充足和稍潮湿环境,也耐半阴,极耐干旱。生长适温昼温为21-26度,夜温为10-15度,耐寒,越冬温度不低于5度,冬季在室内养护,叶片仍柔嫩翠绿,冬季时要少浇水,多见阳光。在夏季畏直射阳光,应适当遮光,否则直射时间过长会造成叶片卷曲。

凤尾蕨的栽培方法: 凤尾蕨既没有花,又没有种子,凤尾蕨原来是以无性孢子生殖的,凤尾蕨的孢子在孢囊中发育成熟后,就爆裂离开母体,飞播到地上,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下又发育成了一株新凤尾蕨。凤尾蕨的繁殖主要用 分株法 ,用孢子繁殖也较容易。分株全年都可进行,只要注意遮荫保湿。

建筑物的背阴处和屋后井边较多野生品种,也可将其挖取上盆。用孢子繁殖则应在孢子成熟后,用信封收集起来,然后撒在由腐叶土和碎砖混合的基质上,放阴湿处,不久即可萌发,待苗长至一定程度时分栽上盆。

栽培时宜用排水、保水性好的基质,可用园土、泥炭和碎砖各1份配制。生长期要保持盆土湿润,并经常喷水使其周围环境有较高的湿度,这一点对其健壮生长,增加其青翠外观很有关系。

新换盆的,半年内可以不必施肥,以后每月施二次有机液肥。养植环境以不见阳光的背阴湿润处为好,多受直射光照容易干燥枯瘪,叶尖易出现枯黄。

二、凤尾草和仙人掌各有什么特点

凤尾草:喜生长在荫蔽、湿润、温暖处。也耐旱,在南方冬季,石缝中生长的植株经―二月干旱,仍不致完全枯死。凤尾草无地上茎,叶从根茎丛生地上,高三、五十厘米,叶分成5―7片小叶,宽1―2厘米,呈短、长带形,边缘有小锯齿,叶片两侧波状皱曲。能育叶较窄,边缘下侧着生孢子囊群,产生孢子。全丛颜色嫩绿,叶片披拂,极有风姿,配山石盆景尤妙。地栽应选背阴湿润处,可供成片、成行绿化。叶可配插花。在自然界,凤尾草主要以能育叶产生的孢子繁殖。家种可于早春从野外移栽,应尽量保存根系。长成大丛后,可分株繁殖。喜钙质土,园土也能旺盛生长,栽培容易

。不强的散射光即可满足光照需要,忌日光直射,全年可置室内观赏。土壤宜保持不干,尤喜空气湿润,叶面每日最好喷水雾一二次,保持颜色青翠,叶尖不黄。对肥料要求不高,每年施二三次液肥就可以。如遇生长不良,可置露天背阴处,接受雨水,经一段时间使其复壮。

仙人掌:(1)能量最强:仙人掌中除了含有许多营养素外,还有一万多种植物营养素,而植物营养素是目前科学家正在潜心研究,认为其效力将远超过维他命的物质。

(2)生命力最强:仙人掌有特别强的生存“意志力”,即使是一节脱离母株的仙人掌也能够以无性生殖的方式繁殖。令人惊异的是,仙人掌在没有水或泥土的环境还能存活五年或六年之久。

(3)各种营养素的“催化剂”:仙人掌的特殊成分可使各种营养素能更快速为人体吸收、利用。

(4)可增加免疫力:根据临床实验,仙人掌可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三、凤尾草能与扛板归同熬吗?

凤尾草不能与扛板归同熬。

凤尾草,是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

凤尾草,无地上茎,叶从根茎丛生地上,高三、五十厘米,叶分成5至7片小叶,宽1至2厘米,呈短、长带形,边缘有小锯齿,叶片两侧波状皱曲。能育叶较窄,边缘下侧着生孢子囊群,产生孢子。全丛颜色嫩绿,叶片披拂,极有风姿,配山石盆景尤妙。地栽应选背阴湿润处,可供成片、成行绿化。

叶可配插花。在自然界,凤尾草主要以能育叶产生的孢子繁殖。家种可于早春从野外移栽,应尽量保存根系。长成大丛后,可分株繁殖。喜钙质土,园土也能旺盛生长,栽培容易。不强的散射光即可满足光照需要,忌日光直射,全年可置室内观赏。土壤宜保持不干,尤喜空气湿润,叶面每日最好喷水雾一二次,保持颜色青翠,叶尖不黄。

对肥料要求不高,每年施二三次液肥就可以。如遇生长不良,可置露天背阴处,接受雨水,经一段时间使其复壮。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用。

生长环境

野生于海拔850米以下的阴湿或半阴湿的石缝、井边和墙根等处,喜温暖湿润和半阴湿环境,在无阳光直射的潮湿土壤中生长最盛,冬季可在不低于5℃温度下越冬。

分布范围

主产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北方的陕西、河北、山东等省也有分布。

四、凤尾几月开花

学名:Bambusa multiplex cv. Fernleaf 别名:观音竹 科属:禾本科、竹属 形态特征:为孝顺竹的变种。丛生型小竹,枝秆稠密,纤细而下弯。叶细小,长约3厘米,常20片排生于枝的两侧,似羽状。 原产我国南部。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耐寒性稍差,不耐强光曝晒,怕渍水,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壤土.冬季温度不低于0度。 繁殖:多用分株和扦插繁殖。分株,在2―3月间选一二年生母竹3~5株为一丛带土分栽。扦插,在5―6月进行,将一年生枝剪成有2~3节的插穗,去掉一部分叶片,插于沙床中,保持湿润,当年可生根。 栽培:移栽需在2-3月进行。盆栽,每2-3年换盆1次,将老竹取出,扒去宿土,剪除细小地下茎和老竹,加入肥土。生长期保持盆土湿润,放半阴处养护,勤向叶面喷水,每月施肥1次。冬季搬入室内向阳处。 病虫害:常发生叶枯病和锈病,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叶枯病,用5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防治锈病。虫害有介壳虫和蚜虫危害,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杀。 应用:凤尾竹株丛密集,竹干矮小,枝叶秀丽,常用于盆栽观赏,点缀小庭院和居室,也常用于制作盆景或作为低矮绿篱材料。 【药名】:凤尾竹 【来源】:为禾木科植物凤尾竹的叶、叶芽。 【功效】:清热除烦,清热利尿。 【主治】:用于外感发热、神昏谵语,手足心热、心烦,小便不利,淋涩不通。 【性味归经】:甘,凉;心、膀胱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9克。 【别名】:观音竹(《广州常见经济植物》) 【拉丁名】:凤尾竹 Bambusamultipiex (Lour.) Raeusch.Var. Nana(Roxb.)Keng. F. 【考证】:始载于《本草纲目》。 【中药化学成分】:同属植物 Bambusa multiplex含有茁长素(auxins)。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