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凤尾厥的命名以及它的简介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12-25 10:53   点击:235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凤尾厥的命名以及它的简介

种中文名:凤尾蕨

种拉丁名:Pteris cretica Linn. var. nervossa (Thunb.)Ching et S.H.Wu

种别名 :凤尾蕨

科中文名:凤尾蕨科

科拉丁名:Pteridaceae

属中文名:凤尾蕨属

属拉丁名:Pteris

国内分布:河南西南部、陕西南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西部、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

国外分布:日本、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斐济群岛、夏威夷群岛

中国植物志:3(1):028

形态特征:植株高60-70厘米,根状茎直立,有条状披针形鳞片。叶二型,簇生,纸质,无毛;叶柄禾秆色,光滑;能育叶卵圆形,长25-30厘米,宽15-20厘米,一回羽状,但中部以下的羽片通常分叉,有时基部一对还有1-2片分离小羽片;羽片或小羽片长15-25厘米,宽6-8毫米,条状披针形,其不育的顶部有锐锯齿;不育叶同形,但羽片或小羽片宽1-1.5厘米,边缘有锐尖锯齿。孢子囊群沿羽片顶部以下的叶缘连续分布;囊群盖狭条形。

分 布:各地

生 境:石灰岩缝中或林下,海拔400-3200米

繁殖方式:孢子

习 性:荫生

药用部位:全草

药用功能:治淋症、滞症

药用主治:治淋症、滞症

二、养的凤尾厥叶子卷曲起来了,求指点

凤尾蕨是蕨类中容易栽培的一种,对环境条件并不拘泥。栽培时宜用排水、保水性好的基质,可用园土、泥炭和碎砖各1份配制。上盆前,盆底最好垫上碎砖作排水层;生长期要保持盆土湿润,并经常喷水使其周围环境有较高的湿度,这一点对其健壮生长,增加其青翠外观很有关系。新换盆的,半年内可以不必施肥,以后每月施二次有机液肥。养植环境以不见阳光的背阴湿润处为好,多受直射光照容易干燥枯瘪,叶尖易出现枯黄。

三、请问这几种草叫什么名字啊?有什么药用价值?

凤尾厥,怀牛膝,淡竹叶

四、补气血的中草药有哪几种

补气血适合吃的食物:红枣、莲子、龙眼肉、核桃、山楂、猪肝、猪血,中草药:西洋参,枸杞,用西洋参加枸杞一起泡水喝,西洋参补气,枸杞补血,备点昌弘的西洋参,参龄6年的参,早晚泡水喝一次,坚持喝一段时间。

五、凤尾厥叶子黑了是什么原因?

冻着了吧?我的每天晚间拿回来,不然哪天太冷就黑叶子给我看,每天都浇淘米水,发的叶子那个壮啊!!

六、这个药材叫什么名字

这是中草药前胡的全草。

前胡,中药名。药用部分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的干燥根。冬季至次春茎叶枯萎或未抽花茎时采挖。野生或栽培。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原植物生于山坡林缘、路旁或杂林灌丛中。喜冷凉湿润气候,耐寒、耐旱、适应性强,以肥沃深厚的腐殖质土壤最宜生长。味苦、辛,性微寒。归肺经。功效散风清热、降气祛痰。临床用名有前胡、蜜炙前胡。

《本草纲目》:前胡味甘、辛,气微平,阳中之阴,降气。乃手足太阴、阳明经之药,与柴胡纯阳上升入少阳、厥阴者不同也。其功长于下气,故能治痰热喘嗽、痞膈呕逆诸疾,气下则火降,痰亦降矣。所以有推陈致新之绩,为痰气要药。陶弘景言其与柴胡同功,非矣。治证虽同,而所入所主则异。清肺热,化痰热,散风邪。

《本草经疏》:前胡得土金之气,而感秋冬之令,故味苦微寒无毒。入手太阴、少阳。阳中之阴,降也。应有甘辛平,寒而能降,所以下气,故除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痰厥头风痛,去痰下气,治伤寒寒气,推陈致新,能去实热及时气内外俱热。单煮服之,亦治一切气,破痰结,及邪热骨节烦闷,气喘咳嗽,兼散风邪也。

简误:前胡苦辛微寒之药也,能散有余之邪热实痰,而不可施诸气虚血少之病。故凡阴虚火炽,煎熬真阴,凝结为痰而发咳嗽;真气虚而气不归元,以致胸胁逆满;头痛不因于痰而因于阴血虚;内热心烦,外现寒热而非外感者,法并禁用。明目益精,厥理亦谬。

《本经疏证》:陶隐居曰:柴胡前胡为疗,殆欲同之。李濒湖曰,柴胡主升,前胡主降,为不同。予谓言其同,正足见古人立言深浑;言其升降有殊,虽亦未可厚非,然立言之旨,不如古人,亦于此可见。盖二月生苗,初出时有白芽,七月开花,气香味苦,两物正同,故其去结气除痰,推陈致新,明目益精亦同。惟柴胡主肠胃中结气,前胡主心腹结气;柴胡主饮食积聚,前胡主痰满胸胁中痞。足以见柴胡之阻在下,前胡之阻在上,在下则有碍于升,在上则有碍于降,去其阻而气之欲升者得升,欲降者得降,但举目前而名之曰升曰降,于理固不为悖,特其功能并不在升与降,效验乃在升与降耳。夫在下之阴必系阳为阴遏,柴胡之治,能畅阳而仍不离于阴,故阴亦得随阳而畅,在上之阻,定因阴不从阳;前胡之治,能化阴而复不扰夫阳,故阳亦得同阴以化,阳畅则升,阴化则降。迹虽异而理则同,命之曰同,诲后学之真挚也;命之曰异,启后学之警悟也,吾辈从事于此,正宜领其启迪之益。虽然,为学贵有心得,主持勿眩陈言。前胡主治,以疗字系痰满于前,以治字格伤寒于后,得无痰满云云者,皆非外感,伤寒云云者,皆非内因欤。而云风头痛,则仍不离于外因,云推陈致新,则仍不离于内积也。夫阴随阳化,阳从阴降,是为胸中太和之气,痰者阳为阴里,阴从阳滞也,至满于胸胁以为痞,结于心腹而阻气,在内无同心协力之气以拒邪,则在外自有阴寒肃万之气相干犯,是因者即招外邪之根柢,外邪者即托内因之枝节也。前胡既能以仲春发育之气,化阴寒为温煦,复能以初秋凉爽之气,不使阳炽阴穷,故相裹而不相离,相持而不相下者,得此遂相和洽而无相夺伦,痞者为之开,结者为之解,固无论矣。即缘内乖所招外侮,既无根柢可凭,更于何处托迹。曰风头痛去痰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言惟痰气在中,斯风得乘之而为头痛,惟宿热在内,斯寒得与相争而为寒热,去其在里之勾引,而在外者自无所容。是治字者界于两语之中,以为间隔,非提曳全文而为领袖也。然则所谓伤寒寒热推陈致新者,得无嫌于推去旧热招引新寒乎?夫惟服攻下之剂,方能推送在中陈腐,新邪遂乘而内入,前胡气味形体均在解散之列,焉能引邪入里?推陈致新者,解散相因积聚之热,招徕新化和煦之阳,使拒外相侵陵之寒之谓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