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什么是斜杆沙朴?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3-02-16 04:02   点击:110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什么是斜杆沙朴?

斜干沙朴,就是斜干式的沙朴,是一种朴树种植技术。

传统树木盆景造型中,斜干式也是比较常见的造型方式。斜干式盆景造型主干向一侧倾斜,重心多偏离干基,茎杆一般做回首状,倾则险峻,枝条回抽,韵律十足。

沙朴属于落叶乔木,高达25米,胸径达50厘米,稀灌木状;树皮带褐色或灰褐色,有灰色斑纹,纵裂,粗糙,当年生枝黄绿色,疏生细伏毛,一年生枝红褐色,毛脱落,老枝灰褐色,皮孔明显,圆形

别名:朴仔树、朴树。 产地:中南半岛、华南及台湾平地山麓。雌雄同株的榆科 落叶乔木。

沙朴是一直树的名称,也就是朴树

沙朴属于落叶乔木,高达25米,胸径达50厘米,稀灌木状;树皮带褐色或灰褐色,有灰色斑纹,纵裂,粗糙,当年生枝黄绿色,疏生细伏毛,一年生枝红褐色,毛脱落,老枝灰褐色,皮孔明显,圆形。

斜杆是指树杆是倾斜的。

二、食品厂绿化树种

如果追求绿化效果,那么泡桐树为首选,它生长快速,遮荫效果很好. 如果还想同时收获些水果.那么枣和柿子都不错. 乔木:银杏,雪松,广玉兰等 灌木:桅子花,山茶,紫薇,木槿,石榴,蜡梅等 地被:鸢尾,红花酢浆草,紫露草等

三、谁能帮我看一下这是什么树?

这是盆景树,小中见大,上图是榔榆树,下图是沙朴树。照片上看和实际近距离看有区别的,不知道你是什么时候拍下来的照片?如果是现在拍的,那就不是这两种树了,因为我说的这两种树是落叶树,现在还没有发芽。但看样子很像上述两种树。

 

 

 

 

 

 

 

 

 

 

四、急需关于园林庭院空间的论文的相关资料或网站

几种类型

2006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52个国内展园按城市区域分三大块,即中部庭院29个;西北、西南庭院8个;东北、辽宁庭院15个,分布不同区带。为展示各地方特色,造园的主题表现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1 传统园林 中国造园历史悠久,流派特征显著。通过传统流派表现手法,展示地方园林特色。如北京的奥芳园展示皇家园林特色(图1)。杭州的龙井问茶运用江南古典园林手法,融山、水、井、古道、农居为一体。广州的穗华园运用岭南的山石、水、庭、人物雕塑、植物等造园要素,营造诗情画意的园林气氛。

图1 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北京园

2 自然风光 通过再现或微缩地方自然风光 ,展现地方特色的造园手法。如济南园,通过名泉(趵突泉)(图2)、回廊、假山等形成“清泉石上流”景观。贵阳的黔园,美丽的侗寨依山就势,古木葱茏、屋连、鳞次栉比,那造型独特、朴拙雄伟的鼓楼是侗乡特有的自然风景。温州园以雁荡山自然风光为蓝本,再现地方特色。

图2 济南园“豹突泉”

3 地域文化 通过地域的社会、经济、风土人情等文化特征挖掘,展示地方特色是国内展园最多的造园手法。如南京园,以“石”、“城”,长江、秦淮河展示南京六朝古都的地域文化。珠海的海怡园,借“渔家遗韵”雕塑景观,忆昨日珠海渔村印象(图3)。重庆的巴榆文化园、成都的蜀水乡情(图4)等等都是这种形式。

图3 珠海园“鱼村”地域文化

图4 成都蜀乡水情

4 历史文化 挖掘地方历史文化 ,通过造园手法,重温城市特定历史故事是国内展园常用的造园手法。如石家庄的中山国文化园,取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山国,以山石、水、植物、建筑小品等园林要素为载体,展示中山国的历史文化(图5)。武汉的知音园、南昌的豫章园、深圳的鹏城书苑等等也是历史文化挖掘的代表作。

图5 石家庄园以中山国表述的历史文化

5现代寓意、抽象派 用抽象、寓意的手法,是现代表现地方特色具创意的表现形式。上海的申园运用规则与自然相结合的造园手法,用简洁的立体花园的形式体现跨越、超越、追求卓越的上海市精神。辽宁营口的扬帆远航以“大海船”为主景,耸立的大船,体现“一市两港”的特点(图6)。葫芦岛的海晖园、盘锦的“红泽园”等等都是这种形式。

图6 营口园扬帆远航

上述类型的分类只是相对而已,许多展园是多种形式结合,以一种形式为主,其它形式为辅。

二 传统造园手法的继承

国内专类展园在造园的主题表现、布局、造园要素应用等,继承了中国传统造园手法。

1 特色鲜明,主题突出 各专类展园为表现地方特色,不论以何种形式 ,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色鲜明,主题突出。上述有许多实例,在此不举例说明。

2 景观有序,布局合理 (1) 从景观的主次,有前景、主景、配景、背景等之分。将这些景观有序结合,在突出主题的同时,又丰富景观。如昆明的春之苑,以主体建筑昆明大观楼原型为主景,水域、小桥流水、云南特色植物等园林景观为配景,进门的点题山石为前景(图7)。(2)从造园的总体布局分析,主要以庭院布局,但有少量以广场形式。如哈尔滨园区以特色浓郁的俄式木屋为主体建筑突出本园主题——“凝固的音乐”,与欧式柱栏、木亭和条石铺就的广场。(3)从庭院围合空间分析,许多以水为中心。同时水与山石、水与小品等有机结合,丰富庭院景观。如深圳的鹏城书苑,水、山石结合。(4)从造景分隔空间分析,有障景、透景、框景(图8)、对景等多种形式。

图7 昆明园以大观楼为主景

图8 厦门园框景

3传统造园要素应用 (1)地势 “因山就势”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沈阳世博会位于沈阳郊外棋盘山风景区,借山势造园,有许多成功实例。利用山势的高差,形成园内流动的水系。如武汉知音园等等。利用地势较低区筑湖,如宁波的甬上人家等园形成的水面。利用地形,进行造园,形成景观亮点。如辽宁营口的扬帆远航,借现有的地势高差形成入口较开敞的港口广场和背景坡地。阜新玉龙玛瑙园利用山势,规划布局以轴线对称抬高地势等手法,展开景观的塑造。(2)山石、水 孔子曰:“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山、水是中国造园的传统要素。山、水结合,组成庭院的构图中心外,还可形成配景、背景等等。如武汉知音园的“高山流水”为全园的背景(图9)。同时,山石和水可单独成景。如山石在入口点景,也可作主景、配景和背景。石质可体现地方特征,如英石是岭南园林特征。石刻、石雕、石道也能反映地方的文化特色。水利用形成喷泉、叠水、瀑布、涌泉等多种形式。(3)植物 植物是造园中最活跃的要素,也最能反映园地方特色。如乌鲁木齐的绿洲神韵以新疆杨、沙枣、红柳、沙棘、树锦鸡儿等灰色调荒漠植物,营造富有新疆特色的荒漠植物景观。武汉知音园则以朴树、榆树等乡土树种,体现地方特色。植物化石也可反映地方特色(图10)。另外,植物可形成主景、配景,多利用树木为造园的背景。(4)建筑小品 建筑小品可活跃环境气氛,丰富园林景观。国内专类展园充分利用多种传统建筑小品 ,如各种形式门楼(图11)、各种形式亭、半厅、塔、小桥、水榭、廊等等。

图9 武汉园山石、瀑布为背景

图10 乌鲁木齐园特有的化石

图11 长沙园木制门牌

三 新特点

2006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是园林界集中反映当前园艺水平的盛会,国内展园在继承传统造园手法基础同时,有些新的特点值得总结。概括以下几点:

1 意境创作多样化 国内展园是展示国内各地方特色的场所,为最佳表现各自的特色,立意(意境创作)是关键。19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国内展园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多处出现微缩景观,使国内展园始终带有“锦绣中华”的影子,削弱了园林意境创作的效果。此次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国内展园的意境创作有较大突破。在题材的内容选择,到主题表现形式,都趋向多样化的特点。这种多样化相互结合,又不失造园的地方特色,且同一园中,多种意境创作的结合尤其突出。如重庆巴榆文化园以山、水为地域;石刻、题刻、汉厥等为文化;自然野趣为植物景观三大特色融合(图12)。丹东园的文化、历史文脉、自然风景资源和物产资源共同表现等等。

图12 重庆园地域、历史、自然三大特色

2多种造园手法结合 多种造园手法结合指除传统各景观、空间等形式的结合外,多种造园要素、材料以及与之所表述多元文化的结合。如辽宁鞍山的玉振金声园以金喻刚,以材现玉,以“一石绝壁千寻”象征千山,通过不同的造园要素,展示鞍山的钢、玉、旅游三大文化主题。珠海的海怡园,以石材和玻璃相结合的浮雕壁画“再铸辉煌”展示一桥跨三地(港、珠、奥)辉煌景观(图13)。银川西夏园入口处,石屏中央留空,以宁夏地形图状为蓝本,障与漏兼顾等等。

图13 珠海园石材、玻璃结合的浮雕

3地方特色小品的应用 地方特色小品既能生动反映地方特色,又能活跃环境气氛,是本界世博会国内专类展园的一大特色。如西安秦风宛的兵马甬雕像、辽宁本溪园燕东第一砚(图14)、武汉知音园琴台标、贵阳黔园的水车、郑州园铜爵和文字图腾柱、成都的蜀水乡情的转经桶等等。

图14本溪园小品

4 园林新材料的应用 世博会是目前造园用材的一次检阅,园林新材料应用通过本界世博会得到检验。如玻璃幕墙、新材料塑彩陶、卵石(图15)、膜结构以及上海申园立体绿化的新型种植材料等等。

图15 兰州园彩陶

四 结语

2006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世界园艺的盛会,沈阳世博会虽然受地理气候、建园的工期短等因素的制约,在植物的应用和造园工艺等方面成在不足,但能反映目前国内的造园水平。主题表现突出、布局合理、造园要素合理应用等是传统手法的继承。造园立意及表现形式、多种造园手法的结合、地方特色小品和园林新材料的应用都在本界世博会国内专类展园有所创新。这些值得我们园林工作者进一步总结、探讨。

参考文献:

[1] 金荷仙 王媛媛.“世界给沈阳一个机会,沈阳还世界一个奇迹”[J].中国园林,2006(5);1——4.

[2] 孙平.世博会园林艺术概述[J].中国园林,2000(增刊);11——17

作者简介:

黄德明 ,男、1963年出生湖北武汉。1983年毕业于武汉市园林学校园林专业,一直从事校园环境及绿化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曾参加武汉大学校园环境多项工程的建设及改造。在《中国园林》、《规划师》、《昆明理工大学学报》、《中国植物园》、《湖北林业科技》等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现就职于武汉大学园林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