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介绍关于农业市场动态,农业企业新闻,农业种植行业有关资讯
手机访问 http://m.muyeseed.com

池塘里的鱼经常死亡怎么办?

池塘里的鱼经常死亡怎么办?

有 可能 是 鱼病 引起 的 草鱼 草食性鱼类 易得 肠炎 等病害 草鱼 四大 疾病 烂鳃 肠炎 败血 赤皮 等 1、出血病:

为病毒性鱼病。鱼体表一般暗黑而微带红色,皮下和肌肉有出血,口腔、下腭、头顶或眼眶周围充血,甚至眼球突出、鳃盖、鳍条基部充血。

防治方法:用灭活疫苗对鱼种注射,可预防。每50公斤鱼用水花生4~5公斤、大蒜头和盐各0.25公斤一起打成浆,用水糠1.5公斤拌和做成药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续投喂5天;同时每亩水深0.33米用硫酸铜110克适量加水后全池泼洒,连续泼洒5天。每万尾鱼种用大黄或枫香树叶0.25~0.5公斤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用热水浸泡过夜,与饲料混合投喂,接续5天。以0.7PPm深度的硫酸铜,或醋酸铜,或氯化铜施液,连施二天。

2、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

症状为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鳞片脱落,以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部分鳍条或全部鳍条基部充血,鳍末稍腐烂,鳃盖和鱼的上下颌常出现红色斑块。病鱼往往单独游动水面,行动缓慢。

防治方法:捕捞、运输、放养等操作中,应防止鱼病受伤。放养前用5~10PPm,漂白粉溶液浸洗半小时。在投喂饲料中加入磺胺噻唑,用量按10公斤鱼重用药1克计算,连续投喂6天。体外消毒可用漂白粉全池泼洒。

3、白皮病:又称白尾病。

症状为开始时病鱼背鳍基部或尾柄上出现白色小点、很快扩大,使背鳍以后的皮肤呈白色,鳞征即脱落,尾鳍溃烂水霉菌随即发生,易引起死亡。常常出现于夏花和鱼种阶段。

防治方法:操作时应防止鱼体受伤。鱼种放养前,用2~3PPm的硝酸亚汞浸洗2小时;病鱼也可浸洗,有治疗效果。发病严重时可用1PPm漂白粉全池泼洒,每立方米用药1克。

4、水霉病:

霉菌从鱼体伤口皮肤侵入,寄生于表皮织织,并繁殖蔓延,体表呈棉絮状的菌落,呈灰白色或淡青色。易引起死亡。

防治方法:鱼池在放养前应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以减少病原体。操作时应小心,减少鱼体损伤。病鱼可用0.015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10分钟。

5、白点病,又称小瓜子虫病。

为多子小瓜虫大量寄生引起,鱼体表面鳃盖等出现白色小点状的囊泡。严重时鱼本表面如白色薄膜覆盖,体表粘液增多,鱼体瘦弱,游泳迟钝,浮于水面。

防治方法:鱼池应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减少病原体。病鱼可用五万分之一硫酸铜和硫酸镁,另加1%的食盐混合溶液浸洗20~30分钟,可杀死全部小瓜子虫。

6、锚头鳋病,又称铁锚头虫病、针虫病。

病鱼体表可见锚头鳋,虫体四周组织红肿发炎,甚至溃烂,近伤口的鳞片被虫体分泌物溶解、腐败成缺口。

防治方法:鱼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锚头鳋幼虫及虫卵。严禁病鱼入池,引起感染。用五万分之一(水温15~20℃时)或十万分之一(水温21~30℃时)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病鱼1.5~2小时。

7、细菌性烂鳃病

症状是鳃骨内壁青皮充血,有时溃烂;鳃丝腐烂,颜色发白,鳃丝尖端软骨外露,严重时鳃瓣边缘烂成一团、并蔓延至整个鳃瓣。症鱼常单独游动,行动迟缓,体色发黑。

防治方法:鱼种放养时,用十万分之一漂白粉溶液浸洗30分钟。用漂白粉全池泼洒。

8、肠炎症

症状是肛门红肿,严重时轻压腹部血液或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肠道部分或全部发炎,呈紫红色。

防治方法:每50公斤饲料加痢特灵10~15克,制成药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续投喂5~6天。

现在 有出产的 关于草鱼 鲤鱼 用的烂鳃,烂尾、肠炎败血 四联疫苗 可以到当地的 水产技术部门 咨询 购买

检查是否有鱼病如果没有则要再加一个充氧机在连续冒头的地方撒增氧药

每年的9月多就会死

请问鱼塘死亡办?找哪位专家咨询一下,有联系电话吗?

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伤害的情况下雄鱼忽然从鳃部出血是怎么回事?

没有外力作用,并不代表鱼鳃里面没有寄生虫在作怪啊,最好还是好好检查一下,毕竟寄生虫还是比较难发现的

那就是雄鱼自身出现疾病了,有可能是鱼腮病,鱼鳃霉病

鳃出血这个症状,处理不当死亡达到90%以上,规格苗到养成阶段都可发病,季节4月初开始,温度20°及以上,体表发黑,尾鳍发白,独游,捞离水面后鳃盖红斑,鳃部出血(滴血)严重(重要症状),解剖后大部分腹水 肝脏充血严重,有白肝,花肝部分呈肿大和萎缩不等!最后确诊为鲤鱼疱疹病毒Ⅱ型。消杀传统模式,过硫酸氢钾复合盐配合活菌培藻达到水环境平衡。

近几年,鲫鱼养殖户对于鲫鱼“鳃出血”是谈虎色变,可以看出“鳃出血”给养殖户带来的损失有多大,其带来的损失远大于鲫鱼的孢子虫病、大红鳃、爆发性出血病,这三类疾病目前基本可治可控,而对于鳃出血只能防控,不好根除。该病于2009年在我国的鲫鱼主养区江苏的滨海首次被发现,2010年蔓延至盐城,2013年苏北地区全面爆发,近几年随着鱼苗的跨省调拨、成鱼的运输已经蔓延至山东、河北、天津等其它省份。

“鳃出血”只是这种病的一种外观症状,养殖户能直观的看到,所以大家就约定俗成的称之为“鳃出血”。研究已经证实,鲫鱼“鳃出血”病原为鲤科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 herpesvirusⅡ,CYHV―Ⅱ),主要感染对象为异育银鲫、金鱼等,同塘混养的鲢鳙鱼、草鱼、鲂鱼、鳊鱼均不感染。发病季节一般为每年的4-6月和9-10月份水温在15-30℃是该病的主要流行发病水温,水温高于30℃或低于15℃发病会自行停止(2019年因水质和鱼类体质问题,已经出现10-15℃发病的案例)。

发病症状:濒临死亡个体体表严重出血,主要集中在腹部和鳍条基部更佳明显,腹部、鳃盖、鳃组织淤血、肛门红肿有血水流出,打开内脏,鳔有出血点,肝胰腺出血严重、脾脏有出血点,鳔点状出血是诊断的关键点(死鱼不影响鳔的检测)。

防控措施1、池塘上至最高水位后,用生石灰消毒,每亩1米水深150-200公斤。2、杜绝从疫区调苗。3、进鱼种前,把鱼种送到具有检测资质的机构做CYHV―Ⅱ的PCR检测,阳性苗杜绝放养。4、科学投饵,避免不投饵或过度投喂,早春,水温10-15℃按0.5-0.6%投喂,水温20℃以上时,按1.0-1.2%投喂;发病时降低投饲量,在池塘四周投喂药饵,避免鱼类在料台集中吃食,通过体表粘液接触感染。5、改变养殖模式,尽量避免鲫鱼静养,改为混养其它吃食鱼类。6、提前驱虫、消毒:采用温和性消毒剂如聚维酮碘、戊二醛、五黄散、等消毒剂,由传统化工、农药类杀虫剂改为以中药成分的“”草本驱虫净,避免对鱼类的刺激造成应激,从而爆发“鳃出血”。

7、科学改底、调水:使用“超能底改片”生态修复师(泡腾片)、“超能EM菌”、“乳酸菌种”调水,使用“有机酸进行全塘解毒工作。

8、防控的重中之重:增强鱼类的自身免疫力,最近几年使用消毒剂、传统杀虫剂之后,鱼病不但不减轻反而大批量死亡,即和鱼类体质弱、免疫力下降密切相关,建议先提前全池泼洒液肽美,然后在饵料中添加“白便速治+金肝利胆”+“止血肠腮康”。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首页 |网站简介|网站声明|正在咨询|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