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介绍关于农业市场动态,农业企业新闻,农业种植行业有关资讯
手机访问 http://m.muyeseed.com

福寿螺是怎么生长繁殖的?

一、福寿螺是怎么生长繁殖的?

福寿螺的生长繁殖

福寿螺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的卵生动物。每年3~11月为福寿螺的繁殖季节,其中5~8月是繁殖盛期,适宜水温为18℃~30℃。一次受精可多次产卵,交配后3~5天开始产卵,夜间雌螺爬到离水面15~40厘米的池壁、木桩、水生植物的茎叶上产卵。卵圆形,粉红色,卵径2毫米左右。卵粒相互粘连成块状,每次产卵一块,200~1000粒,一年可产卵20~40次,产卵量3~5万粒。

广州年生3代,一代幼螺生长93天开始产卵,卵期9天,孵出二代幼螺历期102天,日均温27.1℃,相对湿度88%,二代螺生长63天产卵,卵期11天,即孵出三代幼螺,历期74天,日均温29.5℃,相对湿度87%。三代螺生长至翌年3月底,共189天,仍为幼螺,日平均温度18.2℃,相对湿度78%,各代螺重叠发生。螺龄为20~80天,每只螺经10天,一代增重0.9g,二代2.398,三代0.188.一代每只雌螺平均繁殖幼螺3050只,孵化率为70.1%,二代每只雌螺平均繁殖幼螺1068只,孵化率59.4%,1只雌螺经1年两代共繁殖幼螺32.5万余只,繁殖力极强。

1、福寿螺

福寿螺,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外观与田螺极其相似,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1981年引入中国,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其肉质可食用,但口感不佳,并不为人们喜爱。另外,它还是一些珍贵水产动物的饲料。福寿螺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中国各地均有养殖。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因此,食用福寿螺时一定要注意彻底加热。

2、形态特征

个体大,每只100~150g,最大个体可达250g以上。有巨型田螺之称。福寿螺壳薄肉多,可食部分占螺体重的48%,既是美味佳肴,又是高蛋白饲料。

福寿螺整个身体由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个部分构成。头部腹面为肉块状的足,足面宽而厚实,能在池壁和植物茎叶上爬行。贝壳短而圆,大且薄,壳右旋,有4~5个螺层,多呈黄褐色或深褐色。有一个薄膜状的肺囊,能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肺囊充气后能使螺体浮在水面上,遇到干扰就会排出气体迅速下沉。

福寿螺与田螺相似,但形状、颜色、大小有区别。福寿螺的外壳颜色比一般田螺浅,呈黄褐色,田螺则为青褐色;田螺的椎尾长而尖,福寿螺椎尾则平而短促;田螺的螺盖形状比较圆,福寿螺螺盖则偏扁。

具一螺旋状的螺壳,颜色随环境及螺龄不同而异,有光泽和若干条细纵纹,爬行时头部和腹足伸出。头部具触角2对,前触角短,后触角长,后触角的基部外侧各有一只眼睛。螺体左边具1条粗大的肺吸管。成贝壳厚,壳高7cm,幼贝壳薄,贝壳的缝合线处下陷呈浅沟,壳脐深而宽。贝雌雄同体,异体交配。卵圆形,直径2mm,初产卵粉红色至鲜红色,卵的表面有一层不明显的白色粉状物,在5~6月的气温条件下,5天后变为灰白色至褐色,这时卵内已孵化成幼螺。卵块椭圆形,大小不一,卵粒排列整齐,卵层不易脱落,鲜红色,小卵块仅数十粒,大的可达千粒以上。卵于夜间产在水面以上干燥物体或植株的表面,如茎秆、沟壁、墙壁、田埂、杂草等上,初孵化幼螺落入水中,吞食浮游生物等。幼螺发育3~4个月后性成熟,除产卵或遇有不良环境条件时迁移外,一生均栖于淡水中,遇干旱则紧闭壳盖,静止不动,长达3~4个月或更长。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E7%A6%8F%E5%AF%BF%E8%9E%BA/4201051?fr=aladdin

二、求大神知道福寿螺喂乌龟

福寿螺是很多寄生虫的宿主,所以福寿螺一定要煮熟才能够喂养。

煮的时候一定要确保熟透,许多寄生虫在100°以下还能够存活。不过乌龟由于也是水陆动物,所以即便含有寄生虫,对乌龟的影响也不大,尽量煮熟吃就可以了。

人家说的喂乌龟。不是人。粘贴复制没道德

三、福寿螺可不可以吃?

可以食用。

其肉质可食用,但口感不佳,并不为人们喜爱。另外,它还是一些珍贵水产动物的饲料。福寿螺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中国各地均有养殖。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因此,食用福寿螺时一定要注意彻底加热。

扩展资料:

福寿螺喜生活在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淡水中,多集群栖息于池边浅水区,或吸附在水生植物茎叶上,或浮于水面,能离开水体短暂生活。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超过35℃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生存最高临界水温为45℃,最低临界水温为5℃。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福寿螺可自然越冬。

福寿螺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的卵生动物。每年3~11月为福寿螺的繁殖季节,其中5~8月是繁殖盛期,适宜水温为18℃~30℃。一次受精可多次产卵,交配后3~5天开始产卵,夜间雌螺爬到离水面15~40厘米的池壁、木桩、水生植物的茎叶上产卵。卵圆形,粉红色,卵径2毫米左右。卵粒相互粘连成块状,每次产卵一块,200~1000粒,一年可产卵20~40次,产卵量3~5万粒。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福寿螺

普通池塘和水沟里面的福寿螺最好就不要食用了。普通的福寿螺是滤食性的,是含有非常多的寄生虫以及细菌的,确切的说,不宜食用,但是你要吃也不是不可以,一般大型的正规餐厅菜谱上的福寿螺,都是经过定向培育的白化福寿螺,白化福寿螺是得了白化病的福寿螺,这会大大的降低它们体内的寄生虫以及细菌含量。

扩展资料:

福寿螺,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外观与田螺极其相似,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1981年引入中国,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福寿螺个体大,每只100~150g,最大个体可达250g以上。有巨型田螺之称。福寿螺壳薄肉多,可食部分占螺体重的48%,既是美味佳肴,又是高蛋白饲料。

福寿螺整个身体由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个部分构成。头部腹面为肉块状的足,足面宽而厚实,能在池壁和植物茎叶上爬行。

参考资料:福寿螺-百度百科

一位豆瓣的豆友发了“吃福寿螺感染线虫病”的帖子,以自己血的教训向大家示警:你在饭店吃到的美味的田螺,很可能是外来入侵的危险物种――福寿螺!

才吃几个田螺,却让此豆友辗转多家医院求医之后才发现是寄生虫感染,已经入侵脑部,本来已经怀孕的她不得不选择流掉孩子进行药物治疗。

有研究证明,每只福寿螺内含广州管圆线幼虫多达3000―6000条!线虫幼虫会在人体内完成生长,分雄雌,可在体内产卵繁殖。

如果生吃或食用未煮熟的螺肉,极易引起食源性管圆线虫病,而管圆线虫病是由于鼠类的心、肺部寄生线虫寄生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所致。可发生脑膜脑炎。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强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食用福寿螺时一定要注意彻底加热。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引入中国,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据记载,1980年,一位姓黄的阿根廷华侨把一盒福寿螺卵带到台湾,开始了养殖,但是,台湾农民很快就恶狠狠地把福寿螺改了个名字――“夭寿螺”。1980年刚到台湾,1982年就在台南成灾了。福寿螺产卵不受水的限制,能爬到岸上产卵,很容易跨水塘扩散。

几年后,大陆也开始有福寿螺入侵的报告了。因为福寿螺成本不到田螺一半,所以一些商家会以福寿螺替代。但是福寿螺恰好是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田螺肉要在沸水里煮20分钟,捞出晾凉。但福寿螺肉煮长了会硬,所以厨师只煮了3~5分钟。

当时北京一家很火的川菜馆,推出一道菜:凉拌螺肉。本来用的是海螺,但是顾客反映海螺贵,而且大小不一。所以餐馆换成了福寿螺。结果,160多人吃了这道菜后,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此事轰动全国,那家餐馆又要赔付顾客,又要接受卫生局处罚,最后损失了2300多万元。

中华圆田螺(中国人常吃的田螺)与福寿螺的区别:

第一、外形,福寿螺整体个头都大于绝大部分田螺。田螺是高高的,头尖尖的。福寿螺是扁扁的,头不冒尖。扁的是福寿螺。高的是田螺。

第二、开口,田螺开口和螺蛳类似,从上面旋到下面,稳定的一圈比一圈大,最后开个口;而福寿螺完全不是,到最后一个旋突然变很大,所以开口夸张的大,和体积不成比。

第三、口感,田螺烧的久了,肉质口感软糯;福寿螺很耐烧,烧很久口感都是脆脆的。

别光注意福寿螺,也要记住,切勿抓野外的褐云玛瑙螺食用!褐云玛瑙螺。它又叫非洲大蜗牛,是一种超大个的蜗牛,现在也入侵了南方,爬得到处都是。上面的数据显示,它比福寿螺的染虫几率还要高。

2007年的实验发现,田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程度最低,褐云玛瑙螺感染率最高!据说,“该物种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尤其是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食用则危害极大。”

无论如何,爱吃田螺的也别大意了,田螺也是能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只不过比起福寿螺,感染率要小很多,因此还是提醒广大吃货们很多都是要做熟了吃,就基本不会中招。

福寿螺可以吃,但一定要煮熟煮透。

福寿螺不属于禁售食品。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未明令禁止食品流通领域和餐饮业销售福寿螺行为。福寿螺可以吃,前提是要煮熟煮透。福寿螺在很差的水体环境中也能繁殖,出现了寄生虫的问题。

未煮熟的福寿螺,才会引起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食用未煮熟煮透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所以在餐饮加工过程中必须煮熟煮透。

寄生虫病的关键不是福寿螺,是加工方式。称在自然状态下,蛙、螺、鱼、虾是寄生虫常见的中间宿主,但造成寄生虫病的关键并不是福寿螺,而是加工方式,主要就是生食或半生食。而且寄生虫的生命力是很有限的,怕冷,更怕热,只要充分加热,没有杀不死的寄生虫,包括虫卵也是。

近日,一条关于“女子吃福寿螺后寄生虫入脑,治疗期间被迫人工流产”的新闻刷屏网络,食客们纷纷谈福寿螺色变,餐厅食品安全问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这让很多餐饮人都摸不着头脑――福寿螺有你们说的这么可怕?

随着福寿螺食品安全事件的频频发生,网上出现了很多诸如“致命福寿螺”、“流产福寿螺”等言论,三人成虎嘛,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对福寿螺也就敬而远之。

其实福寿螺是我国政府1981年引入的一个品种,因其繁殖能力强、适应性高、肉质肥厚等特点还曾一度被推广为食用良种,多年前也是餐厅追捧的时令小鲜,而这些年频繁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让福寿螺。

正因为福寿螺繁殖能力极强,哪怕在水质较差的江河湖泊里也能正常生长,而这种水质也是寄生虫的喜生之地,所以福寿螺体内可能会含有大量的寄生虫。不过,福寿螺体内的寄生虫是广州管圆线虫,只要福寿螺烹调至熟(至少高温烹调15分钟以上),这种寄生虫就不会对人体构成任何威胁,福寿螺也可以放心食用。

既然福寿螺可以食用,那为什么还会有食客得病的事件发生呢?造成这种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在于错误的烹调方式。

错误一:生食

为了追求出品的极致口感,部分餐厅会采用腌制生食的方法来处理烹调福寿螺,而福寿螺并不能生食,与其它螺类不同,其体内含有较多的寄生虫,只有高温烹调至熟才可杀死这种寄生虫。

错误二:凉拌或快炒

除了生食这种较为极致的烹调方式外,凉拌和快炒也是常见的福寿螺烹饪方法,两者均是为了保证口感,但凉拌前的飞水和快炒都是短时间的高温烹调,很难保证寄生虫已被全部杀死。福寿螺在烹饪前应先高温煮透,然后在用于其它烹调,凉拌也好,烤制也好,绝对能够保证成品不会再有寄生虫。

当然,经过这样的处理,福寿螺的肉质难免变老,于是它的近亲――田螺就成为了餐厅更好的食材选择。

中国圆田螺

中国圆田螺是我国的常见品种,也是外观最接近福寿螺的一种,其壳高可达6厘米、宽4厘米,壳薄且坚固,呈青褐色,主要生长在湖泊池塘等淡水域。中国圆田螺一般一年成熟,成螺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食客喜爱。中国圆田螺的处理方法十分简单,在清水里浸养半日,如果有发现寄生虫浮游即可加入盐将螺及寄生虫杀死,然后筛洗干净后剪去尾尖,就可用于烹调。

石田螺

石田螺是除中国圆田螺外的第二种常见田螺品种,外观接近圆锥形,不过也有椭圆形品种,其壳色多变,呈深绿、黑色或黄色,体型小于中国圆田螺,因其壳硬实而得名石田螺。石田螺营养丰富,肉质爽脆,个体小的可以用于炖煮,个体大的可以直接炒制,无论哪种烹饪都能体现其鲜美的特点。

螺蛳

江浙一带俗称的螺蛳其实是方田螺,这种螺体型较小,壳高3厘米、宽1-2厘米,外形近似圆锥,其壳坚厚,壳面为黄褐色或深褐色,一般生活在湖泊水田内。正所谓“三月螺蛳赛肥鹅”,清明前的螺蛳最为肥美,鲜嫩无比,十分适合作为餐厅应季食材推出,而清明后的螺蛳开始进入繁殖期,肉质枯瘦,味同嚼沙。另外,螺蛳还特指云南仅有的一种螺蛳属品种,不过此品种产量较低。

耳河螺

耳河螺是我国特有品种,主要分布在湖广一带,是个体最小的田螺品种,壳高一般为2厘米,壳宽一般为1.5厘米,螺旋部分低矮,壳口较大,呈卵圆形。耳河螺的肉质鲜美,不过产量和体型较小,并非常食用的田螺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福寿螺与田螺长得十分相像,而它的市场价格仅为田螺的一半,难免会有不法供货商会用福寿螺假冒田螺。那么,餐饮人在采购时应如何辨别福寿螺和田螺呢?

1、外壳颜色:福寿螺的外壳颜色比一般田螺浅,呈黄褐色,田螺则为青褐色。

2、锥尾:福寿螺的椎尾平而短促,田螺的椎尾长而尖。

3、螺盖:福寿螺的螺盖偏扁,田螺的螺盖比较圆。

4、螺卵:福寿螺的卵呈粉红色,田螺的为透明色。

▲田螺与福寿螺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首页 |网站简介|网站声明|正在咨询|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