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介绍关于农业市场动态,农业企业新闻,农业种植行业有关资讯
手机访问 http://m.muyeseed.com

真鲷的病害防治

真鲷苗种生产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常导致疾病的发生,一旦发病常导致大量死亡甚至全部死亡。因此在育苗期间做到以防为主,若发现病兆,准确判断、及时治疗,这样可大大减轻病害造成的损失。

在苗种生产过程中要注意:

1.培育池及育苗用具使用前后要消毒,最好各种用具要专池专用。

2.禁止过度充气、水流、换水、光照、水温、振动等物理性刺激。

3.加强饵料生物的营养强化,确保饵料生物的活力。

4.加强培育水质及培育池底的管理。

5.选用良好的受精卵及孵仔鱼。

6.对培育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其他病原体实行严格监控和处理。

真鲷养殖中已发现的疾病有如下几种:

1.肝胰腺坏死病(IPN)

病鱼表现体色加深,鳞片疏松,鳍膜破裂出血,表皮也有弥漫性出血。病鱼游动缓慢,身体失去平衡,腹部朝上,急速乱窜,打旋。肝脏贫血,淡红色,电镜检出病毒包涵体。粪便白色。

2.腹部胀满症

病鱼胃部特别膨大,有的腹胀破裂。致病菌为溶胡旁藻酸弧菌。可投喂抗菌药物和加强池水消毒。

3.皮肤溃疡病

体表皮肤溃疡,食欲不振,缓慢游动或四旋狂游。病鱼不摄食,严重者2~7日内下沉死亡。主要应谨慎操作,防止鱼体受伤,同时应定期用100×10-6的漂白粉消毒鱼池和定期施用预防药物。

4.腹水病

病鱼腹部膨胀,腹腔内积水,肝脏出血团碰,肾脏肥大。病原菌为爱德华氏菌属。经常保持水质清洁,投喂药饵如土霉素4%-5%,氯每素3-4%。

5.眼病

病鱼眼球白浊,甚至眼球一侧或两侧脱落。为补捞或运输操作不慎所致。使用浓度为1~2ppm的氯霉素全池泼洒,亦可在饵料中添加抗生素、鱼肝油或维生素等药物防治。

6.链球菌病

病鱼眼球充血、白浊、突出、鳃盖、软条骨间皮膜充血发红、上下颚充血。为β溶血性链球菌属的一种感染所致。保持水体清洁,投喂药饵。

7.淀粉卵甲藻病

病鱼鳃上有许多大小不匀颗粒状百点,为淀粉卵甲藻寄生所致,表现为鳃盖开闭不规则,呼吸频率加快,鳃呈白色,病鱼不摄食,游泳力弱,有时跳出水面。可用淡水浸溶2~3min或用1~4ppm硫酸铜全池泼洒。

8.车轮虫病

车轮虫寄生引起鳃部或体表粘液增多,鳃上皮增生,最后引起呼吸窒息而死。可用0.3ppm醋酸铜或17-20ppm硫酸铜全池泼洒,亦可采用浓度较高的药液浸浴杀灭。

9.单殖吸虫病

被寄生鱼鳃丝残缺不全并分泌大量粘液,鳃张开游泳迟缓,体消瘦,最后窒息而死。可在海水中加6%的食盐浸浴1.5min,虫体可脱落80%,亦可用0.3~0.5ppm的敌百虫全池泼洒杀灭。

10.寄生甲壳裤或橡动物病

如鱼虱、东方鱼虱、鲷鱼虱等寄生,鱼体被侵袭后出现急躁不安,游动失常,乱蹿乱跳,引起呼吸困难窒息而死。必须彻底清池,用2.5%的敌百虫浸浴30min可使虫体脱落。

体色调整

由于饵料及环境的原因,成鱼的体色较自然鱼差,会影响市售价格。在真鲷收获上市前1-2个月内应采取遮光和增加投喂虾类饵料的措施,可使鱼体逐渐再现鲜红色,这时饵料中的鱼虾比例为1:1。

巴斯德氏菌病

病因与症状:病原体为巴斯德氏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不运动,大小0.6~1.2×0.8~2.6微米。病鱼的外观症状是眼球到鼻孔周围的部分,以及尾柄部、背鳍基部、胸鳍其部出现大小不等的脓疡,脓暴露出,涉及范围较深,大多数病灶扩散到骨头。内脏剖检可发现肾脏、脾脏的肿大,有许多白色粟状结块。初病的鱼,食欲不振和出现体色变化,运动缓慢、离开鱼群靠近水面处游泳。有时呈狂燥状态,有时呈螺旋形状游泳。身体和鳍基部等处出现发红,充血斑、出血点等,随着病情的发展患部产生湿症,糜烂,最终表皮破坏,产生出血性溃疡。在病鱼中,有的眼球突出,内液里混有血液的情况。肛门会发红扩大,流出黄色的粘液,胃各肠子空空呈黄白色,肠粘膜褶变少变薄。肝脏、脾脏、肾脏等处大都明显淤血肿大。

治疗方法:盐酸土霉素(土霉素钙)、红霉素、磺胺间甲基嘧啶(或磺胺间甲基嘧啶钠)。

弧菌病

症状与病因:由弧菌侵入血液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病鱼外部症状是鱼体皮肤上皮剥离,同时发生炎症,鳞片损坏、脱落、眼球突出、白浊。各鳍条出现发红和充血斑,背鳍条端部裸露,大多数鱼体表面退色。尤其在水温低时,初期症状大体如此。其次是鱼体内部的症状,内脏各器管被侵袭,往往出现点出血情况。尤其是肠炎、肝脏和肾脏的病变显著,重者大多数鱼的内脏失色、脆弱化或变成半融解状态。胆囊由淡绿变成透明、肛门出血开口、鳃贫血等;患病的鱼食欲不振、游泳无力,逐渐离群,最终所有病鱼形成不规则的游泳行动。大多数病鱼在死亡之前作旋转、狂奔动作。

防治方法:措施是防止外伤而继发感染。海捕苗“机伤”多,入网箱之前要把苗种药浴一次。药浴采用呋喃西林1~2ppm。

适用药物:盐酸土霉素(土霉素钙)、红霉素、磺胺间甲基嘧啶(或磺胺间甲基嘧啶钠)。

滑走细菌病

病因与症状:病原体为滑走细菌,菌体细长杆状,无鞭毛,柔韧可屈由,靠滑行运动,一般大小0.5~0.6×4~20微米,长的达30~ 40微米,革兰氏染色阴性。病鱼头部吻端皮肤糜烂发白或呈黄白色,尾鳍蚀损。此菌常于弧菌并发。

防治方法:红霉素、呋喃唑酮50~60mg/kg体重。任选一种每天一次,连续5~6天拌饵投喂。

黄脂症

病因与症状:该病多发生于养殖2年以上的成鱼,脂肪由黄褐色变成黄红色,内脏与腹膜粘连。头盖骨中的脂肪也变黄,由此,头部骨骼坏死,也有朝体外开口的情况。病鱼一般食欲显著下降,尽管食欲不振却能长期拖延,而身体逐渐消瘦,死亡时外部无异状。该病的起因是长期投喂变质饵料或多脂肪饵料,是饵料性的脂肪酸中毒,由口进入的变坏脂肪质进入了鱼的脂肪组织,鱼出现炎症。

防治方法:是投喂添加复合维生素的饵料,以及新鲜优质饵料。

淋巴囊肿病

病鱼体表现出大量小水泡状物,同时可在各鳍发现水泡块状。小球状的硬,结互相游离或聚集在一起,聚集在一起时,从外表看就好象呈花菜形状。发育到异常大的胞细,叫作“淋巴细胞”。患病轻的鱼,在摄食和游泳等方面无特别异常的状态,介较容易发现各鳍异常及退色。患病的鱼,在各鳍条棘之间出现水泡样的淋巴腺细胞列,但症状发展下去,则体侧表形成淋巴腺细胞块。

绿肝病

病因与症状:鱼长期绝食导致胆汁倒流肝脏;粘液胞子虫胆管内大量寄生造成胆汁回流受阻;长期投喂变质饵料导致肝脏病变。病鱼外观鱼体变黄,剖检肝脏部分或全部呈绿色。症状严重的鱼会死亡。

治疗方法:投喂添加复合维生素的饵料,以及新鲜优质饵料。

淋巴性白血病

人工养殖的真鲷中有的鱼体体色变白,离群独游于水面,体表有溃疡病灶。解剖鱼体检查其肾肿大,并有绿肝症状、腹腔内带有血液的腹水。真鲷发病后死亡率可达10~20%。

目前还没有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但当真鲷发生这种疾病时,应及时投喂抗菌素和大量的复合维生素,可减轻死亡,降低经济损失。 密切关系,放养密度疏些会减少疾病的发生。养殖期间采取人工定期拉疏鱼的养殖密度,保证良好的饲养环境,是防治真鳃此病的最好方法。

双阴道虫病

1.主要病原

真鲷双阴道虫。

2.主要症状与诊断

肉眼可见到黑褐色虫体。虫体吸食鱼血,寄生数量多时,宿主严重贫血,鳃丝变为苍白,肝肾变色。病鱼粘液增多,运动失调,头部左右摆动。鳃盖张开,食欲锐减,最后呼吸困难而死。肉眼观察并结合镜检方法确诊。

3.流行情况

双阴道虫病是严重危害真鲷养殖的病害之一。在山东,广东、福建等地均时有发生,甚至水族箱中的真鲷亦可受害。以当年鱼发病较为严重,春季、冬季常见。

4.防治方法

①可用浓盐水(在海水中另加6%的食盐)浸泡15分钟,但注意勿使患病鱼受伤;

②1%的过氧化焦磷酸钠海水溶液浸洗病鱼1分钟(水温18~19℃时),虫体可全部脱落;

③水族箱中,可用浓度为17毫克/升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为25%~30%)浸泡病鱼,并关闭循环水40~60分钟(水温18~25℃时),每日用药1次,连用5次。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首页 |网站简介|网站声明|正在咨询|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