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 玫瑰 栀子花 杜鹃花 红花 风信子 罗汉松 茶花 牡丹 百合 长寿花 莲花 富贵竹 马蹄莲 君子兰 仙人掌 蝴蝶兰 茉莉 龟背竹 蔷薇 绿萝 吊兰 菊花 芦荟 生石花 桂花 芍药 发财树 梅花 蟹爪兰 康乃馨 郁金香 荷花 睡莲 海棠 球兰 满天星昙花 紫罗兰 铁线莲 天竺葵 常春藤 万年青 紫藤 虎皮兰 文竹 紫薇 水仙 牵牛花 腊梅 虎刺梅 绣球花 金银花 四季海棠 非洲菊 向日葵 迎春花 洋桔梗 大花蕙兰 春兰 红豆杉 沙漠玫瑰 樱花 九里香 红梅 墨兰 波斯菊 扶桑花 山地玫瑰 令箭荷花 虎尾兰 长春花 六月雪 碰碰香 秋海棠 白兰花 桂花树 映山红 雏菊 山茶 金边瑞香 金鱼吊兰 黄杨 玉兰花 木槿花 贴梗海棠 滴水观音 吊竹梅 红掌 仙人球 月季 黄花 三角梅 碗莲 白掌 橡皮树 麦冬 花朵 竹芋 鲁冰花 蕙兰 凤仙 石竹 佛手 大丽 麒麟 石榴花 散尾葵 丁香 榆叶梅 鹤望兰 旱金莲 迷迭香 瓜叶菊 芙蓉花 鸡冠花 太阳花 薰衣草花 夜来香 雀梅 凌霄花 龙船花 灯笼花 八仙花 牡丹吊兰 广玉兰 白牡丹 藤本月季 紫茉莉 虞美人花 凤梨花 盆栽月季 兰花品种 西府海棠 石莲花 含笑花 香雪兰 蝴蝶兰花 蓝石莲 西洋 四季桂 夹竹桃 桃花 玉簪花 龙舌兰 锦带花 雪花 双色茉莉 风铃草 木棉 水培花卉 蒲公英 春花 丁香花 曼陀罗 珍珠吊兰 炮仗花 文殊兰 七里香 莺尾花 葱兰 万寿菊 吉娃莲 铃兰 仙客来花 翠菊 茉莉叶 彼岸花 钟花 水培风信子
返回首页

20171208章思思:隋炀帝的大业梦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12-15 13:27   点击:260  编辑:admin   手机版

【按:本课例由温州南浦实验中学章思思老师提供,是章思思老师2017年12月8日送教永嘉的一节课,我本人没有在现场观摩。因为我连续发了多篇关于《隋的兴亡》一课的课例(设计、文章),对隋朝一课的教学有浓厚兴趣,所以向章老师要了课件和课堂实录,分享于此。章思思老师毕业于温州大学历史系,2017年刚入职,之前我听过她的随堂课《百家争鸣》,也在上做过分享。】

授课教师:章思思(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

授课时间:2017年12月08日

授课地点:永嘉县瓯北第五中学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ppt上呈现隋炀帝的画像

学生:比较茫然看不出来

老师:看来都不知道,他叫杨广。

【夏说:根据一幅图像,如何辨识人物?一,画像是否真实?二,从学生素养的角度看,是否需要知道杨广长成啥样?这个设计无厘头,直接告诉学生这就是隋炀帝杨广,然后提问: 关于此人,你有何认识?】

学生:开始有零星几个同学知道杨广就是隋炀帝。

【夏说:完全是瞎猜的呗】

老师:听到这里大家就知道了他是隋炀帝。关于隋炀帝你有什么印象?

学生:他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他死了之后隋朝就没有了。

学生:他的评价不是很好,是历史上的一个暴君。

老师:的确无论是在小说演义还是在影视作品里,隋炀帝的形象都糟糕得一塌糊涂,其实不仅如此,在正史里对隋炀帝的评价也非常差。如何看出?从他的谥号中就可以看出来,谥号就是后人对皇帝的评价,隋炀帝的谥号就是炀。根据谥法让我们来看看炀是什么意思?从这段话中你能不能找出一些评价的词?

ppt上呈现《谥法》中对炀的解释

学生:逆天虐民,好大殆政,薄情寡义,离德荒国。

老师:感觉怎么样?

学生:非常差。

老师: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名声非常差的皇帝,一起来看看隋炀帝的大业梦。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谥法》中的隋炀帝,那我们现在再来看看《隋书》中的隋炀帝。我们看这样一段材料,同学们可以为隋炀帝做一张小简历吗?我把要填写的内容已经打出来了,同学们能否将它从材料中找出来?

【夏说:给隋炀帝做份小简历,这个创意还不错。换一种形式表达,检测学生是否读懂材料】

学生:将隋炀帝的基本信息补充完整。

老师:所以我们看看隋炀帝,长的又高大又帅气,而且还是皇帝,这不是我们现代社会中典型的高富帅吗?再加上他性格又稳重,这样的隋炀帝感觉和之前的隋炀帝一样吗?

学生:纷纷摇头,有些说差好多啊。

老师:他怎么还有两幅面孔呢?其实不管是那副面孔,都是后人给隋炀帝加上去的。要想真的认识隋炀帝,我们还得看看他究竟都做了些什么?

【 设计意图 】 从导入到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为了引起学生们对隋炀帝认知上的冲突矛盾,两则材料中呈现出的是两个截然相反的隋炀帝。同时引出了这节课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从历史人物所做的事情中找出对隋炀帝本人的评价,形成自己的认识。

老师:604年杨广即位,改年号为大业。也就是我们这节课标题的由来。那什么是大业?我们能不能自己组组词?

学生:大事业,大业绩,宏图伟业……

老师:的确大业是一个非常繁盛的景象,这说明杨广他即位的时候是个什么状态?

学生:有野心,想干大事

老师:是的就像同学们说的,此时的他可以称的上雄心壮志,雄心壮志的隋炀帝杨广为了做出一番和父亲一样,甚至比父亲更强的大事业。他刚刚上任就大干了一场。

老师:我们来看这张隋炀帝大业年间的大事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大事表,隋炀帝即位是大业元年,他死去是大业十四年,他当了几年皇帝?

学生:14年

老师:在这14年时间里,隋炀帝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同学们小组合作,从这张表格中你能否归纳出隋炀帝所做的措施。

学生:领土疆域是吐谷浑纳入了隋朝的版图,经济发展是开通济渠,军事战争是三次攻打高句丽。

老师:好的讲的很好,还有没有学生补充?我们看看经济发展,除了这条通济渠之外还有吗?

学生:永济渠,还有什么沟

老师:找的很正确,这是邗沟,读第二声。这些渠其实都是大运河的一部分。所以经济发展上就是开凿大运河。

老师: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已经完成了这张表格,那我们看看表格中其实还有两个名词是大家不大了解的,一个是三省六部制还有一个是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其实就是一种由隋朝开创,在中央实行的政治制度。像我们经常说的礼部尚书啊,兵部尚书啊就是因为三省六部制。

老师:科举制有同学了解吗?

学生:状元,榜眼好像就是科举制里的。

学生:科举制度就是一个考试的制度。

老师追问:考试是为了什么呢?

学生:选拔官员。

老师:说的很对,科举制其实就是一种通过看你的考试成绩来决定你是否可以当官的一种选官制度。这两项制度我们都会在后面学习唐代有所涉及。

老师:那你们觉得这些措施怎么样?

学生:挺好的。

老师:好的我听到同学们的一致评价是有利于隋朝的发展。那到底是哪一点让你觉得比较有利?

【夏说:三征高句丽,有利于隋朝发展吗?存疑。】

学生:开凿大运河的声音比较多,还有完善三省六部制和完善科举制。

老师:看来开凿大运河的人气很高啊。那老师反而觉得统一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一个前提,这是很重要的。那我们就先来看看隋炀帝的统一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其实早在隋炀帝刚刚登基的时候,他就和蔡征有这样一番对话。

【夏说:隋炀帝的统一?是不是口误?怎样理解?589年隋朝已经完成统一。这是教材明确表述的,为什么还有隋炀帝的统一?】

老师:你们看看这段对话中表现出隋炀帝厌恶的是哪一类人?

学生:隋炀帝讨厌的就是这些坐在深宫里,不和百姓见面,不体察民情的这些人。

老师:其实就是谁?

学生:陈朝的皇帝们

老师:很好,同学们已经说出隋炀帝不喜欢的就是这些不体察民情的皇帝,说明民情很重要。那他从陈朝灭亡的事情中吸取了经验教训。有位学者估算了一下从上台开始就不停地巡游,统治十四年,三下江都,四巡塞北,其中待在首都时间不超过一年,在东都不过四年。以往不是没有皇帝出游,但是他们都游哪里?

学生:江南。

老师:对,一些富饶的地方,但是你们看看隋炀帝四次巡游塞北。塞北气候恶劣,地形险要,可是隋炀帝还是去了,而且还去了四次,从中可以看出隋炀帝什么样的个性?

学生:爱民,励精图治。

老师:励精图治这个词用的实在是太好啦。隋炀帝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率先建立起了“过于秦汉”和唐宋的疆域,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朝廷控制的民户达八百九十万户,全国统计出的人口四千六百零三万人。面对这么辽阔的疆域,东西跨度大,隋炀帝觉得原来的都城大兴在地理位置上太靠西了,所以他决定营建东都也就是洛阳,那就比较方便照顾到东西两边。可是东西问题解决了,南北却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夏说: 隋炀帝觉得原来的都城大兴在地理位置上太靠西了,所以他决定营建东都也就是洛阳,那就比较方便照顾到东西两边。 这种说法是否符合史实? 营建东都,是为了便于行政 管理?长安与洛阳很近啊。存疑】

老师:根据材料你能不能说说当时的南北都出现了哪些问题?我们来看材料。

学生:南方出现了叛乱。

老师:哪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陈之故境,大抵皆反。

老师:很好,陈其实就是指当时的南方地区。南方叛乱了,可是北方怎么样?

学生:北方的兵派不过去。

老师:很好,所以我们看到南方虽然叛乱了,可是由于路途遥远,北方的军队能过去镇压吗?

学生:过不去。

老师:这是一点,下面这两则材料呢?

学生:南方经济发展起来了。

老师:什么经济?

学生:答不出来

老师:我们看看材料中提出了粮仓,所以是什么经济?

学生:农业经济!

老师:很好,那这时候的北方呢?

学生:北方出现了饥荒。

老师:而且这时候南方的粮食过的去吗?

学生:也去不了。

老师:所以我们看到当时南北问题还是比较大的,隋炀帝为了解决南北问题他决定做什么?

学生:开凿大运河。老师:是的,请同学们看书本第87页,和老师一起画画这条大运河。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画出大运河的简图,并且配上说明。一个中心在洛阳,两个端点是涿郡和余杭,四条运河是永济渠沟通海河和黄河,通济渠沟通黄河和淮水,邗沟沟通淮水和长江,江南河沟通长江和钱塘江。

老师:那这四条运河是不是都是隋炀帝的首创呢?

学生:不是吧

老师:你能不能从课本中找出证据来。

学生:从605年起,历时6年,在已有的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老师:同学们已经注意到了,这条大运河其实并不是隋炀帝的首创。那大运河已经开凿了,这条大运河有没有解决隋炀帝困扰的问题?

老师:我们看如果南方再次出现了叛乱,通过隋朝大运河可以怎么样?

学生:可以镇压叛乱。

老师:所以这样做就有利于巩固隋朝的……

学生:统一!

老师:很好,如果这时候北方出现灾荒呢?南方可以通过这条大运河……

学生:运输粮食。

老师:所以就有利于经济的交流。

老师:除此之外让我们再看看一幅图。大家注意到什么?

学生:多了很多点。

老师:是的,这些点都是什么?

学生:城镇。

老师:对大运河周边的城镇数量怎么样?

学生:很多。

老师:城镇就像一颗颗明珠点缀在运河周边。那我们拉近看看这些城镇是什么景象?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很多船还有很多人。

老师: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学生:很繁荣,很热闹,很喧嚣……

老师。所以我们看到大运河的开通还会带动周边城镇的发展。

老师:我们看到大运河有效地沟通了南北,成为了一条重要的南北大动脉,因此他一直以来都被诸多诗人赞颂。那我们就来看看诗人们是怎么评价大运河的?

ppt呈现《汴河怀古》

老师:都说啊隋朝的灭亡就是因为这条河,可是到了现在我们还是在用这条河啊。如果没有水殿龙舟事,这条河的功劳就算和大禹相比都不多。同学们可能不大了解什么是水殿龙舟事,我给大家看一段材料。从这则材料中你发现大运河的修建还会带来什么问题?

学生:耗费了很多人力还有物力。

老师:你从哪里得到的结论?

学生:所用工十余万人,所用金银钱帛巨亿计。

老师:那你赞同这位诗人的观点吗?为什么?你觉得他的观点好在哪里?

学生:赞同,因为这个诗人有说到运河好的地方,也说到了运河不好的地方。

老师:我们叫这样的评价方式是什么?

学生:一分为二。

老师:是的,我们在评价历史事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历史事情。所以我们再看这张表格,是不是都有利于隋朝的发展呢?

学生:摇头。

老师:我们也许要给他打一个问号。那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这张大事年表,你觉得还会有哪些事情造成百姓们的负担?

【夏说:人物评价能不能简单地一分为二,在历史课堂上还是要警惕对历史人物一分为二的机械评价。人性是复杂的,历史更是诡辩,如何是一句简单的一分为二可以概括? 隋其实不亡于暴政,亡于急政也。这一点,没有强调,有点可惜。对隋炀帝的分析,其实很矛盾,大运河、开疆拓土等一方面是好的措施,但另一方面也是导致隋朝昙花一现的直接原因。我们其实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不是措施本身不对,而是操之过急,对民太苛。这是本课最大的亮点――历史教学要追求我们的历史解释。从教学实施来看,这节课仍没有脱离一分为二第评析历史人物的窠臼中,立意差远了】

学生:开凿大运河,营建东都,还有三征高句丽,进军契丹……

老师:不但如此,我们再看看他的时间,大事年表还体现了隋炀帝做事的什么特点?

学生:太快了,太急了

老师:哪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每年都打一次高句丽

老师:是的,所以我们发现隋炀帝做事急于求成。的确胡如雷估计八年和平时间里,修了22项大工程,动人工3012万人次。这时全国人口才4600万人。意味着平均每年四百万以上。在这样的高压之下,隋朝会是一副怎样的景象?

老师:六军不息说明什么?

学生:军队都不停息,都在打战

老师:说明战乱不断,那百役繁兴的役又指什么?

学生:徭役

老师: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徭役很繁重

老师:我们看到甚至出现了人饥相食的景象,什么是人饥相食?

学生:人吃人的现象

老师:可是隋炀帝有体恤他的百姓们吗?

学生:纷纷摇头,没有

老师:是啊,隋炀帝弗之恤也。这会出现一个什么情况?

学生:失去民心。

老师:是啊,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老师:最后隋炀帝被谁杀死了?

学生:禁军将领。

老师:禁军将领本来是隋炀帝身边最亲近的人,可是却是最亲近的人杀死了隋炀帝,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隋炀帝已经完全失去了民心。

老师:一朝梦醒,一朝梦碎。隋炀帝已经死去,隋朝也二世而亡,可是隋炀帝留下的影响却还没有结束。学习完了这节课,现在你对隋炀帝有没有一些新的认识呢?

学生:以前就觉得隋炀帝很坏,而且隋朝也是在他手上灭亡的,可是后来经过这节课我发现其实隋炀帝也是有雄心壮志的,他也是想做好事的,就是他太急了。

老师:好的,那你能不能告诉大家隋炀帝都做了哪些好事?

学生:开大运河,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老师:这些好事怎么样?引导学生看ppt上给出的材料。

学生:都对后来的人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对当代的人来说压力太大了。

老师:很好,同学们都意识到了隋炀帝做了很多好事,而是为什么隋炀帝做了好事还会落得这样一个结局呢?

学生:因为太急了,他可以慢慢做

老师:对啊,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他没有顾忌到谁啊?

学生:人民

老师:所以李世民在吸取隋朝的经济教训之后说了这样一番话,水能载舟……

学生:亦能覆舟

老师:历史上往往对隋炀帝的评价是毁大于誉,大家都看到了他骄奢淫逸,好大喜功的一面,却没看到他也胸怀大志,开凿运河,完善科举,经略西域。他是一名亡国之君这固然不假,但是也请大家不要忘记他也是一名有为之主。最后我想用一段话结束今天的课,其罪也彰,其功也卓,弊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节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