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介绍关于农业市场动态,农业企业新闻,农业种植行业有关资讯
手机访问 http://m.muyeseed.com

湖南柿竹园矿床实例解剖

湖南柿竹园矿床实例解剖

现以柿竹园矿镇或和床及其所在的湘南燕山期花岗岩-热液型钨-锡-钼-铋-铅-锌成矿系统为例,说明柿竹园超大型矿床形成的特定条件。该矿区成矿系统的集约度很高,矿床在地表面积仅900 m×800 m,但钨、锡、钼、铋都达到大型矿床的规模。

柿竹园-东坡矿田位于郴州市东南千里山花岗岩体周边,沿岩体接触带及附近断续分布有20多个大、中、小型矿床,矿种有钨、锡、钼、铋、铅、锌、铍、萤石等。是我国华南著名的矿产富集区。

1.矿田成矿系统的有利因素(必要条件)

1)矿田位御盯于湘赣早古生代地块与湘桂晚古生代坳陷的边界靠隆起地块一侧,在茶陵-临武NE向深断裂带和重力梯度带上,属于古构造转折部位的地块边缘成矿;

2)在区域成矿地球化学背景上,既有赣南 W,Sn,Bi,Mo 成矿元素,又有西部(湘西南、桂北)的Sn,Pb,Zn,Cu成矿元素,形成多成矿元素组合;

3)矿田位于多组断裂构造交会地,北东、北西、南北、东西向“米”字形断裂的活动中心,构成多期次花岗岩类侵位的有利地段;

4)富含成矿元素的元古宙基底及其分熔演化的花岗岩类,以及来自幔源的热流体提供了丰富的矿质和成矿流体;

5)花岗岩体周围的晚古生代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层的化学性质及其封闭构造型式,构成了捕获成矿物质的构造-岩石圈闭,使大量的成矿物质不致逃散;

6)千里山花岗岩体有四次侵位(183~144Ma),岩浆活动强度大,热场稳定,延续时间长,伴有相应的多次气液蚀变-矿化作用;

7)早-中侏罗世成矿时,该区地表为断陷湖盆,积蓄的湖水沿断裂系统向下渗透,可淋滤出地层中的有机质、挥发分参与成矿(刘义茂等,2000);

8)成矿后该区发生继承性的断块上团毕升运动,经过适度剥蚀,大部分矿床得以保存。

2.柿竹园矿床形成的特定有利因素(充分条件)

由于具备上述有利成矿因素,在千里山岩体周围形成了东坡、金船塘、野鸡尾、岔路口、大吉岭、青石板及红旗岭等20多个矿床。而作为超大型矿床的柿竹园之所以“鹤立鸡群”,脱颖而出,是由于它除具有上述诸因素之外,还有特定有利条件。

1)千里山岩体就位时间自183Ma到144Ma,包括四次花岗岩(斑岩)侵位,每次都有矿化,而柿竹园矿床的主要成岩成矿时间位于第二次即黑云母钾长花岗岩活动(162~158Ma)时期,正处在成矿高峰期。

2)该矿床处在由两条NE向压扭性断裂夹持的断块中,又处在次级NE向断裂的对称中心,是构造多层次震荡、岩浆多次侵位的中心部位,具备区内最佳的流体成矿系统,也即富挥发分含矿流体上涌活动中心和排泄-堆积场所。

3)具有良好的成矿圈闭构造,该矿位于千里山岩体东南侧内凹处,上有起隔挡作用的缓倾(+剪切面)地层,下连热流体脉动活动的主要通道,具备稳定的地热场,构成极佳的聚矿构造型式。

4)具有自组织能力良好的成矿作用过程,包括矽卡岩矿化、云英岩矿化、热液网脉状矿化等多个成矿阶段,实现了成矿的多期次叠加,导致矿质高度富集。

正是有了上述有利因素的最佳耦合,才形成了柿竹园这一全球储量最大的钨矿床。

南岭地区钼矿集区

1.地质和研究概况

华南地区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赣北-浙西、南岭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四个钼矿集区。本次研究南岭地区钼矿集区主要包括浙中-武夷山(隆起)W-Sn-Mo-Au-Ag-Pb-Zn-Nb-Ta-U-叶蜡石-萤石成矿带(Ym;Y1l)(南平Nb-Ta矿形成于Pz2)南段、永安-梅州-惠阳(坳陷)Fe-Pb-Zn-Cu-Au-Ag-Sb成矿带(Ym)和南岭W-Sn-Mo-Be-REE-(Pb-Zn-Au)成矿带(Ym1;Yl1;Q)三个Ⅲ级成矿带。

南岭钼矿集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在前中生代大地构造上属以东西向构造为主体的古亚洲构造域,中生代以来处于西滨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向东滨西太平洋构造域的交叉复合部位。矿集区自西北到东南:地壳由厚变薄,由40 km递减到31 km;构造运动时代上由老到新,其强度由弱变强;基底由老到新,其盖层渐趋发育。根据陈毓川等(1989)研究,区域构造单元划分为扬子准地台、南华准地台和东南沿海褶皱系三个一级构造单元,江南台隆、加里东后隆起区、华力西―印支坳陷区和闽粤火山断陷区四个二级单元以及10个三级单元。

南岭地区钼矿集区内地层发育齐全,从前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中元古代四堡群为一套巨厚的浅海相泥砂质复理石建造夹细碧-角斑岩建造,厚1700~8500 m;晚元古代板溪群为一套浅海、半深海复理石泥砂质夹火山碎屑岩建造,厚5000~10000 m;震旦系-志留系为一套复理石、类复理石夹少量碳酸盐的冒地槽建造;上古生界泥盆系―二叠系主要是一套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建造。中生代的沉积建造,中、下三叠统分布较广,多继承上古生界的特点,为浅海相碳酸盐建造;桂西和桂西南为复理石建造,并夹火山熔岩及凝灰岩,代表地槽型沉积。上三叠统主要为陆相或海陆交替相的含煤建造。侏罗纪和白垩纪的沉积建造明显不同,侏罗系分布较广,建造类型比较复杂,下统在西部为陆相含煤建造,闽粤沿海及粤北、湘南遭受海侵,含类复理石建造和火山岩夹层,其中闽浙沿海T3―J1 变质原岩总厚达9000多米,属地槽型建造系列。中侏罗世发育陆相碎屑岩、火山碎屑岩建造。上侏罗统为一套巨厚的陆相喷发的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建造,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东告枝部火山岩带的组成部分。白垩系为陆柏断陷盆地的红色河湖相碎屑岩建造段睁和火山岩建造。新生代的沉积建造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内陆断陷中的陆相红色含盐和含油建造和火山建造;另一种是在海域沉积了近万米的滨浅海碎屑建造,夹有机岩(煤、油)建造。

南岭地区岩浆活动频繁,其中尤以花岗岩类最为发育,几乎遍布全区。闻名世界的南岭地区的有色、稀有金属矿产在成因上与花岗岩类有紧密的联系,特别是与中生代花岗岩类联系尤为密切,构成了一个别具特色的与中生代花岗岩有关的有色、稀有金属成矿带(陈毓川等,1989)。

自20 世纪20 年代以来,南岭地区已经积累了翔实的基础地质资料和众多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六五”期间,南岭项目组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为后续的研究和找矿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总结前人资料,在南岭地区,取得的具袜燃敏有开拓性的实践和理论思想主要有:①成矿模式找矿新突破:石英脉型钨矿床的“五层楼”成矿模式(广东冶金地质勘探公司932 队,1966)开创了模式找矿的先河,并被拓展为“五层楼+地下室”成矿模式(许建祥等,2008),在矿床的深部找矿过程中初见成效;②成矿专属性思想萌芽: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翁文灏(1920)就已将南岭花岗岩划分为两类,即与铁铜相关偏中性,与钨锡相关偏酸性;闻广(1958)首先应用岩石化学相关分析图解方法认为岩浆岩酸碱度与金属矿种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整个钙碱性系列岩浆岩随酸度增高的成矿专属性序列是:Cr-Ni(Cu)-TiFe(V)-Fe-Cu-Mo-W-Sn(闻广等,1963,1983),就目前而言,尽管成矿专属性受到不少批评和挑战,但不同类型花岗岩与特定的矿床存在空间和成因上的某种联系,这一思想在指导以后的区域找矿实践中取得了众多成果;③矿床成矿系列开创性研究:程裕淇(1979)提出成矿系列的概念后,陈毓川等(1983,1989)将南岭地区与花岗岩类有关的矿床划分为五个成矿系列,六个成矿亚系列,21 个矿床式,陈毓川等(1994,1997,1998,2006,2007)又对此进一步总结和升华,王登红等(2010)结合最新的成矿时代、构造环境、地质成矿作用和元素或矿种四大要素进一步详细构筑了南岭地区矿床成矿系列。这些成果已经成功地应用于指导成矿预测和部署勘查地质工作实践;④花岗岩成因类型的划分:徐克勤等(1982,1983)根据物质来源明确提出华南花岗岩的同熔型、陆壳改造型和幔源型三分法,前两者大体相当于Chappell等(1974)提出的I型和S型花岗岩,这一成果奠定了我国华南花岗岩成因研究的基础,被国内学者广泛引用;⑤成岩成矿年代学新进展:主要是21世纪以来,随着测年技术手段的更新换代,取得一批高精度的成岩成矿年龄,学者们开始了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成岩成矿时差问题(蒋国豪等,2004;张文兰等,2006;华仁民等,2005 a,2010;丰成友等,2007 a,2010 a,b)的讨论以及动力学背景探讨和成矿预测(华仁民等,2003,2005b,c;毛景文等,2004,2007,2008)。

2.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南岭地区钼矿集区内与独立钼成矿有关的侵入岩体主要岩性以花岗斑岩、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岩石SiO2 含量范围较广,集中在66.33%~77.83%;铜矿床中伴生钼的成矿岩体较独立钼矿相关岩体偏基性,岩性主要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等,岩石SiO2 含量集中在60.8%~68.26%;钨锡多金属矿床相关岩体主要岩性为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等,岩石SiO2 含量一般大于70%。与铜矿相关的Al2 O3 含量最高(14.68%~16.27%),K2 O+Na2 O含量低(5.3%~7.2%),K2 O/Na2 O值集中在1.04~2.13;独立钼矿成矿岩体Al2 O3 含量较低(14.16%~15.57%),K2O+Na2O含量高(7.17%~8.82%),K2O/Na2O值以园岭寨花岗斑岩最高达30,可能与岩体发生一定程度的蚀变有关;与钨锡多金属矿相关岩体Al2 O3 含量最低(10.92%~13.96%),K2 O+Na2 O含量高,与独立钼矿床成矿岩体类似,K2O/Na2O值集中在1.1~2.6之间。在SiO2-(Na2O+K2O)图上,岩石投点总体上位于亚碱性系列区(图6-20a);在K2 O-SiO2 图(图6-20b)上,岩石均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岩石A/CNK值变化较大,在铝饱和指数图解上(图6-20 c),所有岩体总体属准铝质-过铝质岩石,其中独立钼矿成矿岩体的A/CNK=1.33~1.59,A/NK=1.62~1.83,属过铝质岩石。同时,不同时代的成矿岩体岩石化学性质也存在一定差异,如闽西南与马坑钼铁矿、学堂坑钼矿有关的白垩纪大洋-莒舟黑云母花岗岩体与中侏罗世的园岭寨花岗斑岩存在有明显差异(图6-20)。

南岭地区不同时代岩石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有所不同(图6-21),特别是在稀土元素特征上,暗示了不同时代岩石成因的差异性。微量元素南岭地区各时代岩石均富集 Rb,Th,U,K,Pb等元素表现为明显的波峰,亏损Ba,Sr,P,Nb等,表现为明显的波谷。其中,中侏罗世成矿岩体还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Ta(图6-21 a),而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岩体则相对富集Ta(图6-21 c,图6-21 e)。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成矿岩体稀土元素配分图明显不同:中侏罗世园岭寨钼矿、石蛤蟆铜钼矿、宝山铜钼矿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7,配分曲线表现为右倾(图6-21b),Eu异常不明显,δEu=0.68~0.95;晚侏罗世与钨锡钼铋相关岩体稀土元素配分形式为海鸥式(图6-22c),(La/Yb)N=0.66~4.31,集中在0.75~3.25之间,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具有较高的Eu负异常(δEu<0.2);早白垩世早期与马坑钼铁矿和学堂坑钼矿相关的大洋-莒舟黑云母花岗岩稀土元素(La/Yb)N=1.2~11.6,δEu=0.14~0.52,配分曲线表现为右倾海鸥式;与罗卜岭铜钼矿相关的早白垩世晚期罗卜岭花岗闪长斑岩和四方岩体(La/Yb)N=9.8~14.8,δEu=0.81~0.88,Eu负异常不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右倾,与闽西南的早白垩世早期成矿花岗岩明显不同。

图6-20 南岭地区钼矿集区与成矿有关花岗质岩体主元素相关图解

3.钼成矿作用特点

(1)钼矿床类型及其基本特点

南岭地区目前发现的独立钼矿床比较少,辉钼矿多伴生在钨锡铋矿床中。独立钼矿床类型以斑岩型为主,其次为石英脉型,伴生钼矿床则以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为主。随着找矿勘探资金投入的加大和已有矿山探边摸底扩大勘查,南岭地区特别是赣南发现了一些独立大中型独立钼矿床,如园岭寨钼矿、葛廷坑钼矿等;在已有的钨锡多金属矿深部和外围也发现了一些钼矿体,如湖南瑶岗仙钨矿杨梅岭矿段深部发现富钼厚石英脉型矿体、细脉型和砂岩角砾型钼矿带,更深部发现了斑岩型钨钼矿(吕志成等,2011),宝山铅锌银矿中西部矿区深部找到了矽卡岩型铜钼多金属矿体(廖廷德,2009),粤北大宝山多金属矿床中,在花岗斑岩体顶部发现具有超大型远景的斑岩型钼矿化(祝新友等,2011)。由于南岭地区早前的研究并没有特别关注钼矿床,积累的相关资料比较少,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但随着众多钼矿床的新发现,钼矿在南岭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重视(周雪桂等,2011;吴俊华等,2011),为今后的综合研究奠定了基础。

(2)成岩成矿作用期次及其分布特征

前文已述及,对华南地区中生代成岩成矿作用的研究已经取得重要进展。华仁民等(2005b)和毛景文等(2004,2007,2008)分别概括总结了华南地区大规模成矿作用时限,但受测年方法和精度的影响,不同学者对南岭地区钨锡多金属矿成矿时限的看法略有不同。本次工作统计了至今已发表的南岭地区内生多金属矿床中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结合成矿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厘定了南岭地区钼成矿期次(图6-22),南岭地区钼成矿作用可划分为三叠纪(255~200 Ma)、中-晚侏罗世(171~145 Ma)和早白垩世(135~90 Ma)。

图6-21 南岭地区与成矿有关花岗岩体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和稀土元素粒陨石标准化图

图6-22 南岭地区钼矿集区内钼成岩成矿期次直方图

三叠纪(255~200 Ma)钼成矿作用主要伴生在钨锡铋多金属矿床中,目前有精确定年数据的仅有湖南荷花坪矽卡岩W-Sn-Bi-Pb-Zn多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224±1.9 Ma,蔡明海等,2006)和赣南庵前滩W-Bi多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254.4±1.6 Ma,刘善宝等,2010)。

毛景文等(2008)曾通过大量精确放射性同位素测年资料总结,指出包括南岭在内的华南地区中-晚中侏罗世(170~150 Ma)为最主要的钨锡多金属矿床形成时间,且钨锡成矿作用主要集中在(160~150 Ma)。本次工作显示,南岭地区中-晚侏罗世钼成矿作用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171~145 Ma,与华南地区大规模钨锡成矿作用时间相对应,其中多数钨锡多金属矿床中伴生辉钼矿,有的伴生钼矿规模已达大型,如柿竹园钨锡多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51±3.5 Ma,李红艳等,1996)。截至目前只有少量独立钼矿床的报道,主要包括园岭寨钼矿(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为160~163 Ma,本书;刘善宝,2010;周雪桂等,2011)、葛廷坑钼矿(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59.4±1.6 Ma,吴俊华等,2011)、永定山口钼矿(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65.3±3.5 Ma,罗锦昌等,2009)等,以及以钼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包括洋西坑钼钨矿(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为156 Ma,本书)、龙王排钼多金属矿(辉钼矿 Re-Os等时线年龄为146.3±1.8 Ma,徐辉煌等,2009)和北坑场钼多金属矿早期的小规模钼成矿作用矿(辉钼矿 Re-Os同位素年龄为 148.8±2.2 Ma,张达等,2010)。

早白垩世(135~90 Ma)钼成矿作用主要分布在南岭西段及南岭东段与武夷山南段的交汇部位,钼成矿作用主要集中在134 Ma左右和105~90 Ma两个时间段,主要包括铜坑嶂钼矿(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3.77±0.65 Ma,许建祥等,2007)、马坑铁钼矿(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为130.5±0.92 Ma,王登红等,2010)、马岭铜钨钼矿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95 Ma,李水如等,2008)、王社铜钨钼矿(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93.8±4.6 Ma,蔺志永等,2008)、平天山钼矿(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96.8±1.9 Ma,王成辉,未发表数据)等。

总体上看,南岭地区钼成矿作用以燕山期为主,主要集中在中-晚侏罗世,并呈现出连续成矿的特征,与大规模钨锡成矿作用时限一致(150~160 Ma)。在大规模钨锡成矿作用前后均出现独立钼矿床或以钼为主矿床,即171~160 Ma和141~130 Ma。171~160 Ma的钼成矿作用可以看做燕山期大规模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先导,141~130 Ma乃至白垩纪钼成矿作用可以看做大规模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延续。

(3)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

南岭地区独立钼矿床目前只有园岭寨和铜坑嶂斑岩型钼矿床有相关资料,连同搜集的伴生钼矿的主要钨锡多金属矿床的流体特征列于表6-8。两个独立钼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具有明显的不同。园岭寨钼矿床包裹体岩相学研究显示,包裹体以Ⅰ型(水溶液包裹体,L+V)、Ⅱ型(含液相CO2 包裹体,L+LCO2 +VCO2)和Ⅲ型(含透明子矿物包裹体)为主,包裹体形态多样,含液相CO2 包裹体和子晶包裹体很发育。石英流体包裹体气液相成分测定显示,成矿流体以含Na+,Ca+,Cl-和,富H2O,CO2 等为主,推测成矿流体应该为CO2-H2O-NaCl(CaCl2)体系,并且成矿流体富含H2,还原参数R最高达0.893,说明成矿流体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均一温度测试显示,园岭寨钼矿成矿温度主要集中在170~350℃(图4-2),平均值257℃,盐度w(NaCleq )主要集中在1.4%~12.97%,平均值6.236%,流体密度0.687~0.973 g/cm3,平均值0.848 g/cm3,成矿流体总体上属于贫F富Cl的中高温、中低盐度、低密度的成矿流体。而铜坑嶂钼矿床包裹体以气液包裹体、含子晶包裹体为主(孙嘉等,2012),激光拉曼和扫描电镜实验在早阶段流体中检测到Fe3 O4 和SO2 ,表明早阶段成矿流体为富含碱质、挥发分的高氧化性岩浆流体,主成矿阶段的气相包裹体中检测到CH4 等还原性气体的存在,暗示成矿流体由早阶段的氧化态到主成矿阶段的还原态是辉钼矿沉淀的主要因素。对比发现,铜坑嶂钼矿成矿流体较园岭寨钼矿具有更高的均一温度、盐度,贫还原性成分和CO2,富Fe3O4和SO2 氧化物,流体总体上属于高氧化性成矿流体,可能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铜坑嶂的成矿流体携带Mo的能力较园岭寨钼矿成矿流体的差。

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显示,独立钼矿床的δD值范围为-50.2‰~-43.5‰,δ18 O值变化范围为12.5‰~13.5‰,δ18 O水 值的范围为2.69‰~5.69‰,与伴生钼矿的钨锡多金属矿床(表6-8)相比总体上偏高,更偏向于正常岩浆水的范围δD和δ18 O水 值的范围(-80‰~-40‰,5.5‰~9.5‰,Sheppard,1986;Hedenquist et al.,1994),但在成矿晚期独立钼矿床和伴生钼矿的钨锡多金属矿床均受大气水的影响。湘南地区各矿床δ34 S值要明显大于赣南地区各矿床的δ34 S值,湘南地区多金属矿床以矽卡岩型为主,说明更多的地层物质可能参与了成矿作用;赣南-闽西-粤北地区各矿床硫化物的δ34 S值范围为-2.3‰~4.5‰,主要集中在0值附近(表6-8),说明赣南-闽西-粤北地区钼矿床热液硫源的一致性,以深源硫为主。

表6-8 南岭地区主要钼矿床的包裹体及硫铅同位素特征

4.成矿动力学背景

包括南岭在内的华南地区由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组成,显生宙大致经历了中古生代广西运动(加里东运动)、三叠纪印支运动和侏罗纪―白垩纪燕山运动三次主要的构造事件,作为对这些事件的响应,在华南地区形成了广泛分布着各时期火山-花岗岩(王永磊等,2011;Zhang et al.,2012;郭春丽,2010),以印支期和燕山期为主,并形成了与之相关的星罗密布的钨锡钼铋铅锌多金属矿床(陈毓川等,1989;华仁民等,2005;王登红等,2007,2010;毛景文等,2008)。但是,是什么样的动力学环境或构造环境制约着华南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岩成矿事件?众多学者对这一关键问题都进行了讨论,并有不同的认识。主要表现在:①地幔柱成矿说(王登红,1998;毛景文等,1999;谢桂青等,2001),特别在解释西南地区(川―滇―黔)火成岩大成矿省问题上已经积累了较多翔实的证据(王登红,1998,2001;胡瑞忠等,2005;宋谢炎等,2005;徐义刚等,2007),在东南地区虽然有学者将东南沿海新生代火山作用与地幔柱相联系(赵海玲等,2004),但已经有证据表明中生代火成岩与典型的地幔柱活动有关的大火成岩省(LIP)基本特征不符(李凯明等,2003;王德滋等,2003);②由古太平洋板块向大陆俯冲、挤压、走滑引起的岩石圈多阶段伸展(毛景文等,2004,2007;谢桂青等,2005;胡瑞忠等,2007;Li et al.,2007,2012;Wang et al.,2012),即在燕山期早期阶段俯冲板片局部多处撕裂重熔,中期开天窗导致软流圈物质上涌及燕山晚期135 Ma左右时俯冲板片运动方向改变导致的岩石圈大面积伸展(毛景文等,2008;郭春丽,2010);③燕山期早期岩石圈局部伸展-减薄,燕山期中期岩石圈全面伸展-减薄,燕山期晚期岩石圈挤压与拉张并存(华仁民等,2005;胡瑞忠等,2010);④下地壳拆沉作用导致的岩石圈伸展和玄武质岩浆底侵(蔡学林等,2002;Wang et al.,2005);⑤印支期处于258~243 Ma主碰撞运动后的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燕山期早期处于由古太平洋构造域制约的弧后伸展环境(孙涛等,2003);⑥燕山期早期板内伸展造山,燕山期晚期陆缘弧型伸展和内陆弧后造山(Zhou et al.,2006;周新民等,2007);⑦燕山期早期为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环境(肖庆辉等,2009)。

总之,在华南地区大规模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问题上还存在有争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从上述观点可以看出,华南地区在印支期以来总体处于板内环境,燕山期受到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大陆俯冲作用的影响,岩石圈局部伸展减薄,深部发生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以及早白垩世岩石圈应力状态由挤压到松弛的转变等,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华南地区燕山期大规模的成岩成矿作用。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首页 |网站简介|网站声明|正在咨询|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