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高山羊齿的栽培技术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12-12 23:25   点击:193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高山羊齿的栽培技术

(一)光照

高山羊齿不同生长期,对光线的要求不同,生长初期即抽芽期,光照强度由12 000 lx逐步到20 000 lx ,要防止光照过强,多遮荫,当高山羊齿的叶片生长到4 片左右,光照强度20 000 ~ 30 000 lx ,最大光照强度不要超过35 000 lx ,光照太强宜产生叶片灼伤,叶色不正常,可采用铝箔的遮阳网进行遮荫、降温,尤其是夏季晴天11: 00 ~ 15: 00 的光照。在高山羊齿的休眠期也要保证一定的光照时数,增强植株的抗逆性。若在生长期间光线不足,则植株生长速度减缓,叶片瘦弱,叶柄细长,植株显得萎蔫。

(二)温度

高山羊齿喜温暖的气候,生长在18 -25℃比较适宜,当气温低于5℃时出现休眠,能短时间忍受4℃的低温, 0℃ 时发生冻害,而温度在30℃以上时生长停滞,也出现休眠。

(三)湿度与水分

高山羊齿忌闷热干燥,在夏季需多通风、遮荫、增加空气湿度,通风时要注意水分供给,使环境中空气新鲜且不干燥。高山羊齿喜湿润环境,整个生长期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抽芽期更需较高的湿度,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此时的气温应调控在18-20℃,保持盆土湿润但不能积水,见干见湿的浇水方式也行,但注意不要让基质干透,这样会影响芽的生长速度,造成抽芽不整齐。随着叶片的生长,要注意温度与湿度的变化,温度升高,喷雾增加,浇水也增加,气温在 21-26℃时,高山羊齿进入生长旺盛期,湿度控制在65%-70%,要保持基质充足的水分,当气温在10-12℃时,湿度控制在45%-50%左右,要保持基质见干见湿,逐步减少浇水,当气温低于8℃时,要注意控水,降低湿度,控制盆土湿度。一般中午前后浇水。

(四)施肥

高山羊齿喜肥,但根系细弱,不宜施重肥,要薄肥勤施。生长初期,用N:P:K:Mg= 10:5:15:2 的配合肥100 mg/kg 浇施,EC 值在0. 7 左右,生长旺盛期用N:P:K:Mg=15:5:20:3的配合肥200 mg/kg浇施,EC 在1.2-1.5左右, pH为6.2-6.5 ,3 次肥水后浇1次清水,充足的氮肥会使植物生长旺盛,不足会使植株老叶呈灰绿色并逐渐变黄,叶片细小。

二、不知道是什么植物,看着好看就没有舍得拔掉,不知道有没有毒。

此为丽莎蕨,也叫高山羊齿。无毒。蕨类植物也叫羊齿植物。在古生代,蕨类植物中的鳞木、芦木都很高大,后来绝灭了,埋在地层中形成了煤。现代生存的蕨类植物,除了世界上唯一幸存的桫椤是木本外,其他都是草本。

蕨类植物没有花,也没有果实和种子,是以孢子来繁殖的。它大致可以分为松叶蕨、石松、木贼(以上为拟蕨类)和真蕨(真蕨类)4个纲。

蕨类植物的地下茎年年能随处长出叶子来,嫩叶上部卷曲着,外面被有白色的茸毛,古时叫它为“拳菜”或“蕨拳”。叶子渐渐长大,叶柄上生有深绿而美丽的羽状复叶。野生在山地的蕨朴素而茁壮,主要依靠它那叶子背面的褐色或黄色的孢子散落在潮湿的地方,经过繁杂的过程,发育成为新的蕨。

蕨的叶子变化非常大,小到不足1厘米,长的可达数米。一种生长在热带的树蕨,单干耸立,高可达24米,顶生5米多长的羽状复叶,像一株大乔木。但是蕨类的叶子全然不同,如松叶蕨的叶子像茎上突起的小鳞片;木贼的叶子成鞘状,紧包节上;石松的叶子针状,密生茎上。

全世界蕨类植物约有1.2万种。蕨类植物用途很广。很多种类可供食用,嫩芽作蔬菜,如蕨菜,清香可口,有“山珍之王”的美誉。许多蕨类的根状茎含有大量淀粉,可酿酒或制糖。观音座莲的地下根茎重量可达20~30公斤。许多种类是有名的药用植物,如石松、卷柏和贯众等。满江红和槐叶菊等是饲料,又是肥料。

【碗蕨】(凤尾蕨科)无毒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匍匐,纤细,密披茸毛。叶柄束生,柔韧,基部密披柔毛,上部近裸净,与叶轴同呈红褐色。孢子囊群细小,子囊群盖杯状,近圆形,开口处略有分裂。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和锡兰。

也是一味中药,功效:祛风;清热解表。主感冒头痛;风湿痹痛。

三、高山羊齿的外形特性

高山羊齿植株高40-50 cm。根状茎长而横走,粗壮,粗8-10 mm,木质,全部密被鳞片;鳞片卵状披针形,长5-7 mm,先端钻形,边缘有睫毛,中部褐色,边缘棕色或灰棕色,覆瓦状排列。叶远生,相距2-5 cm;叶柄长18-32 cm,粗2-3 mm,棕禾秆色,上面有浅沟,基部密被鳞片,向上光滑;叶片五角状三角形,长宽各18-35 cm,先端渐尖,三回羽裂;一回羽片约8-10对,斜展或斜向上,互生,柄长2.5 cm左右,基部一对最大,长三角形,长10-22 cm,宽8-12 cm,先端渐尖,基部略偏斜,上侧截形并与羽轴平行,下侧楔形,羽裂达具翅的小羽轴;二回小羽片7对,互生,略斜向上,彼此密接,柄长0.5 cm左右,基部上侧一片略较大,椭圆形,长5-8 cm,宽3-6 cm,先端渐尖,基部略偏斜。下部几对深羽裂几达具阔翅的主脉,向上的为浅羽裂;羽片叶顶部的2-3对仅于边缘有疏齿;向上的羽片逐渐缩小为椭圆披针形,彼此密接。叶脉纤细,下面明显,上面仅可见,褐色,扇状分枝,斜向上,密接。叶厚纸质或革质,拳叶被白绒毛,展叶时由下而上逐渐展开。干后暗褐色或褐棕色。孢子囊群整齐着生于小羽片背部中脉两侧上,每裂片或钝齿上通常有1枚;囊群盖管状,长约2 mm,为宽的1.5倍,红棕色,膜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