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吴茱萸有哪些特征?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12-12 02:55   点击:150  编辑:admin   手机版

(张文华)

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别名吴萸、茶辣、吴辣。为芸香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主产贵州、广西、湖南、云南、四川、陕西南部及浙江等地;此外,江西、湖北、安徽、福建等地亦产。以未成熟果实入药。果实中含吴茱萸碱、去甲基吴茱萸碱、吴茱萸喹酮碱、羟基吴茱萸碱、吴茱萸素、对羟福林、挥发油、柠檬苦素。药理试验有驱除肠胃气体及抑制肠内异常发酵作用;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吴茱萸素有抗病毒作用。味辛、苦,性热,有小毒。有温中散寒,开郁止痛的功能。主治胃腹寒痛,恶心呕吐,腹泻,疝痛等病,外治湿疹、口疮等症。

一、形态特征

株高3―10m,嫩株绿色,老枝赤褐色,有短柔毛,上有明显皮孔。叶对生,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9片,椭圆形或卵圆形,顶端锐尖或渐尖,全缘或有钝锯齿,两面有透明油点,被淡黄褐色柔毛,脉上更密。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花单性,雌雄异株,黄白色。雄花萼片5,花瓣5,雄蕊5,子房退化为三棱形,被毛,雌花的花瓣较雄花瓣略大,子房上位,心皮5。u果,扁球形,紫红色,有粗大腺点,每u果含种子1粒。种子卵球形,黑色有光泽(图15―34)。

图15―34 吴茱萸形态图

1.花枝 2.雄花 3.雌花 4.幼果二、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阳光充足。在严寒多风地带以及过于干旱地块,不宜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山坡地、平原、房前屋后、路旁均可种植。中性,微碱性或微酸性的土地都能生长,尤以土层深厚,较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砂质壤土为优,低洼积水的土地,不宜栽培。

三、栽培技术

(一)品种及类型吴茱萸

同属植物中,功能基本相同的有石虎〔E.rutaecarpa(J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Huang〕和少果吴茱萸〔E.rutaecarpa(Juss.)Benth.var.meionocarpa(Hand-Mazz)Huang.〕其特点是石虎小叶3―11片,叶片较窄,长椭圆形,表面几乎无毛,沿中脉、侧脉上略被短柔毛。少果吴茱萸成熟时在果序上密聚成团,呈金字塔形。

浙江吴茱萸按其收获期,可分为“早子吴茱萸”和“晚子吴茱萸”两种。早子吴茱萸树皮青绿色,皮孔较疏,叶和嫩枝稍带红棕色,果实红色,果粒小,结果多,产量高,在7月上旬收获;晚子吴茱萸树皮呈灰白色,皮孔稍密,叶和嫩枝青绿色,果粒大,结果少,果迟熟,产量较低。

(二)选地整地

吴茱萸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壤土均可栽植。但苗床必须选土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深翻曝晒几日,而后碎土耙平,做1―1.3m宽的畦,畦面按15cm的行距开沟,作苗床用。

(三)繁殖方法

分根插、分蘖、枝插和种子繁殖四种。种子繁殖速度慢,生产上应用很少。

1.根插

选树龄4―6年,长势旺盛,根系发达的树作母株。在2月上旬,刨开树根周围的土壤,切取笔杆粗的侧根,截成数段,每段13―20cm,作为插穗,插入苗床沟内约10―13cm深,株距10―13cm,插后施焦泥灰,覆细土,耙平,稍加镇压,使畦面平整,浇少量人粪,铺盖稻草,并要经常保持湿润。约一个月左右长出新芽后,施稀人粪,以后看苗施肥,人畜粪、圈粪均可。冬季苗高达70cm,成活率在80%以上。翌春移栽,2―3年后就能开花结果,根插法简便,繁殖快,成活率高,生长快,结果早,是产地普遍采用的繁殖方法。

2.分蘖繁殖(或称分枝繁殖)

吴茱萸分蘖强,在母株周围常生出许多蘖苗,在4月上旬前后可挖取分蘖苗。为促使母株多萌发蘖苗,可在12月下旬前后,距健壮母株周围0.6m处,挖开表土,露出侧根,侧根每隔7―10cm用刀砍伤根皮,然后覆5―7cm的细土,再施腐熟过的厩肥或稀薄人粪尿,再覆盖垃圾或稻草。翌年春,在伤口处就会长出幼苗,出苗后除去覆盖的稻草,待幼苗稍大后,即可截取移栽。用此法繁殖简便,管理省工,产量低。一棵树可取30株左右的蘖苗。

3.插枝繁殖

早春植株萌发前,选1―2年生健壮的枝条,剪成长20cm左右的小段,每段留2―3个芽,两端剪成斜面,芽距两端各为1.6cm,有利发根生长,按行距25―30cm,株距10―13cm斜插在苗床上,入土深为插条的2/3,而后覆土压紧,注意不要倒插。浇水遮荫,并保持土壤湿润。春季多雨,要及时排除积水,以防引起霉烂。一般插后1―2个月生根,4月20日后地上部芽抽生新枝,当年苗高达0.6―1m,第二年就可移栽。此法繁殖快,对母株损伤小,结果早,但成活率较低。

(四)定植

吴茱萸育苗第二年就可移栽,定植移栽时间3―4月初或11―12月间进行。移栽前,按株行距10―12m挖穴,穴直径0.5―0.7m,深约0.5m,但要视苗根长短而定。每穴施厩肥,掺入基肥,一穴一苗,栽后覆土到穴深一半时,将苗轻轻向上提一下,使苗根理直舒展,而后覆土踏实,一般移栽后2―3年即可开花结果,5―6年可大量结果。

(五)田间管理

1.施肥

定植后保持土壤湿润,并及时中耕除草。早春芽萌发前,施一次人粪尿,促使春梢生长。有条件在花蕾形成前再施一次肥,以促进多孕蕾。开花后增施一次磷钾肥,在植株周围开沟施过磷酸钙1―1.5kg,再撒草木灰1.5―2.5kg,有利于果实增大饱满,并可减少落果,提高产量。秋末冬初,落叶后,在根周围施入栏肥,焦泥灰或垃圾15―20kg,培土成土丘状,以保暖防冻。

2.整株

株高1m左右,冬初落叶后或春季芽萌发前,进行适当修剪,剪去重叠、过密枝条,保留健壮、芽苞肥大枝条,剪去顶心,促使分枝,形成一定形状的树冠。同时剪去有病虫枝条,减少病虫的危害,剪下的病枝应及时烧掉,以免健壮枝条再受病虫的感染。

3.间作

移栽后前几年,植株矮小,株间空隙大,可套种花生、豆类、薯类等作物,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

4.更新

植株生长到后期,长势渐趋衰退,产量下降,树干往往被虫蛀空、折断、枯死。此时,老树根际已抽生幼株,故可砍去老的树干,适当修剪幼枝,使之成为新的植株。

(六)病虫害及其防治

1.煤烟病

(Fumago vagans Pers.)

又名煤病。浙江于5月上旬至6月中旬发生,蚜虫、长绒棉蚧在吴茱萸上为害时,被害处及其下部叶片,嫩梢和树干上就会诱发出不规则黑褐色煤状斑,受害处似覆盖一层煤状物。严重发病的植株,树势减弱,开花结果少。防治方法:参见印度萝芙木。

2.锈病

(Coleosporium euodiae DieL.)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绿色近圆形的不明显小点。病情发展,叶背有橙黄色微突起小疮斑(病原菌夏孢子),叶片上病斑不断增多,以致叶片枯死。5月中旬发病,6―7月为害严重。时晴时雨的天气,容易发病。防治方法:发病时喷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或25%粉锈宁10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3.褐天牛

〔Nadezhdiella cantori(Hope)〕

又名蛀杆虫。幼虫从树杆上蛀入,蛀食木质部,形成不规则弯曲孔道,内部充满蛀屑,每隔一定距离开通气排泄孔,把蛀屑排出孔外。以7―10月为害严重。防治方法:(1)5―7月成虫盛发期,可行人工捕杀,在产卵裂口处,用小刀刮取卵粒及初孵幼虫;(2)幼虫蛀入木质部后,树干上有新蛀孔,可用药棉浸80%敌敌畏原液塞入孔内或800倍液灌注,并用泥封孔,幼虫窒息而死;(3)试用天牛肿腿蜂防治。

4.桔凤蝶

(Papilio xuihus Linne)

幼虫咬食幼芽、嫩叶成缺刻或孔洞。三龄后,食量增大,能将幼枝上叶片食光。一年繁殖3―4代。以蛹附在树枝及其它附着物上越冬,翌年3月开始发生,5―7月为害严重。成虫白天活动,交尾后卵产在嫩叶上,孵化,后,幼虫食嫩叶为害。防治方法:低龄幼虫,可喷90%敌百虫800倍液,每隔5―7天喷1次,续喷2次,或喷Bt乳剂3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喷2―3次。

四、采收与加工

(一)收获

吴茱萸定植三年后可采收。采收时间因品种而异,早熟品种在7月上旬后开始收获,晚熟品种在8月上旬后收获。当果实由绿转为橙黄色时,就可采收。在早上、有露水时采摘,这样可减少果实脱落。采收时将果穗成串摘下,注意切不可将果枝剪下,以免影响下一年的开花结果。健壮植株可连续结果20―30年。一般三年生树,每株可收干果1―2kg,6―7年生树可收干果3―5kg。

(二)加工

采下果实,放阳光下曝晒,并经常翻动,晒干后去除果柄,杂质,置竹箩或木箱内,贮藏于干燥通风处。果实不分等级,以果实干燥、饱满、坚实无梗、无杂质为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