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吃海鲜剩下大量贝壳,我们晒干砸碎放花盆里吗?想养着多肉,能增加土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10-31 00:33   点击:69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吃海鲜剩下大量贝壳,我们晒干砸碎放花盆里吗?想养着多肉,能增加土

可以。用稍微大一些的颗粒,粉末状的就不要了。大的颗粒可以改善土壤,使土壤疏松透气,利于根系生长。

当然能增加了,还能提高土壤pH,降低酸度

二、河里的大贝壳能吃吗?

1、食肉贝壳以植物性食物或肉类、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幼虫、轮虫、鞭毛虫、绿眼虫、尸体等为食。

2、另一种是纯食草壳,主要以浮游植物、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和有机碎屑、石头、沙子等为食,如小球藻、枝孢、舟形藻、甲藻、四角藻、梭形硅藻、枝孢、甲壳类碎屑和植物叶片等等。

扩展资料

贝壳的营养价值

1、牡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它们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包括糖原、牛磺酸、谷胱甘肽、维生素和矿物质。糖原是牡蛎的主要成分,能迅速补充和恢复体力,提高人体免疫力。

2、蛔虫肉富含蛋白质、钙、铁、硒、维生素A等营养成分。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蛔虫肉味甘咸,性寒,入心、肝、肾经络。具有滋阴、清热、解闷、解毒的作用。

3、文蛤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和比例合理;脂肪含量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药用成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常见贝类及营养价值

百度百科-贝壳

可以吃的,但是我小时候不是河里抓的,是鱼塘、水库里抓的。做法:你先要把那壳翘开,然后把肉挖出来,用水洗干净,里面黑色的地方好象有大便的,然后用盐捏过,等三五分钟再洗一次,大的可以切成小片,再放锅里炒,放青椒,韭菜,薄荷等作料,可同炒螺蛳的做法!

你好我是小严同志! 1.贝类有千千万万种,食性也不一样。但一般摄食一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幼虫以及有机碎屑等。2.食石头、沙子、动物尸体等。3.贝壳可以肯定的说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佳肴,与田螺、鲍鱼、沾亲带故。4.富含维生素A,对肝炎的治疗也很有作用,另外还有治脚气的奇特功效

求采纳

三、大贝壳一般都生活在哪里?

贝壳类生活在有盐度的大海里,淡水湖也有。

贝壳:是生活在水边软体动物的外套膜,由软体动物的一种特殊腺细胞的分泌物所形成的保护身体柔软部分的钙化物。自然界中天然碳酸钙矿物质相比较,贝壳具有独特的多尺度、多级次“砖-泥”组装结构,且因其多级层状结构而具有韧性好、强度高等优良特性。

贝壳种类较多:

常见的有海螺、海蛳螺、蛙螺、珍珠贝等。贝壳就是生活在水边的软体动物的外套壳,它是由软体动物的一种特殊腺细胞的分泌物所形成的保护身体柔软部分的钙化物。

注意事项:

有的在水里,有的在地上。

应该说,贝类是一类只生活在水里的动物。不是“贝壳”,是“贝类”。

贝类是软体动物中的一类,身体柔软,没有骨骼。贝类动物只生活在水里,身体能分泌石灰质,在身体外面形成保护性的壳。分不同的种类,有单壳贝类,也有双壳贝类。

就是说,贝类是水生软体动物,而贝壳只是贝类动物的壳。贝壳本身不是动物。

您好,您的问题已收到了

大贝壳一般出现在社区的海滩边上

有时也会出现在停车场

因为贝壳是有时段性的

(具体什么时间不能确定)

所以如果你进去社区后发现没有

你就要等下一批

或者是换区

一般你到人少的去捡到贝壳的几率会大一些

当你看到贝壳的时候

你只要按下贝壳就可以捡起了

如果远的话你可以走近些再捡

如果我的回答帮助到您,您可以给个好评哈

不同种类贝壳的宏观结构和组成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特异 。头足纲(Cephalopoda)贝壳珍珠层文石结构多 为“砖-泥”式粘连结构(20~50nm)。腹足纲(Gastropoda)贝壳排列规则的文石层的交错结构与头足纲贝壳差异较显著。鳃纲(Lamellibranchia) (双壳类)的壳,其微观结构比头足纲和腹足纲更加复杂。研究发现双壳类贝壳与其他品种贝壳的晶体组成和排列方式不同。因此,不同种贝壳的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层的厚度也不同。贝壳三层结构的排列连接方式决定了其外在结构特点。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贝壳的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层在贝壳的不同位置存在相异性,且珍珠层中文石片的厚度从近棱柱端至贝壳内侧面逐渐变大,棱柱层中棒状结构与角质层和珍珠层中的文石片呈近垂直交接。牡蛎壳不存在文石层结构,即不存在珍珠层,这也说明牡蛎难于形成晶莹皎洁珍珠的原因。

沟腹纲(Solenogasters)和尾腔纲(Caudofoveata)都没有贝壳,形态类似蠕虫;单板纲(Monoplacophora)贝壳单一,呈帽状,其壳顶向前,腹方弯曲;掘足纲(Scaphopoda)贝壳呈牛角或象牙状,两端开口,粗端为前。这三类都是贝类的原始型,其结构和组成相对简单。

四、贝壳的养殖技术

1)珍珠养殖的水域类型

育珠蚌的生活环境是水域,水域环境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育成。

一般说来,凡能养鱼的水域都可以养殖珍珠。

2)珍珠养殖的水域条件

养殖珍珠的水域条件,归纳为水深、水流、水的酸碱度、无机盐和饵料生物等。

1、水深

养殖珍珠的水域,水深1.5--3米为好。

2、水流

一定速度的流水,对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育成都有重要意义。三角帆蚌在水流畅通的河道中养殖生长良好。生产实践证明,在流水的水域中育成的珍珠光泽较静水中育成的珍珠光泽好,产量也高。

3、水的酸碱度(PH值)

中性的水域(PH7-7.5)最适宜于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质的分泌。大多数淡水水域的PH值为6.5-8.5;硬水水域偏于碱性。酸碱度超过一定限度都会影响育珠蚌的生长和生存。如果呈酸性,可施石灰水中和;若呈碱性,可施有机肥改变。

4、无机盐

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在水体中溶有很多种无机盐。这些盐类对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钙是育珠蚌贝壳和珍珠的主要成份(以碳酸钙形式存在)。因此,育珠蚌的养殖场所要求一定量的钙,一般要在每升10毫克以上。

此外,还有镁、硅、锰、铁等,都要求有一定的含量。

5、饵料生物是育珠蚌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中饵料生物充沛,育珠蚌的营养丰富,就生长好,从而珍珠也就长得快,且质量高。主要饵料生物有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三角帆蚌以食硅藻为主,兼食原生动物和有机碎屑等。

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泥沙碎屑的含量,决定着水体的水色和透明度。从水色的深浅,可以估计出水中饵料生物的多少。饵料生物多,透明度低,水色深。一般以黄绿色的水体最宜于养殖育珠蚌。养殖水域的透明度以30厘米为好。

6、光照和通风

光照是生物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光直接产生热效应,从而对育珠蚌和饵料生物的生存提供能量来源;光影响着水环境的理化性状;光对育珠蚌的颜色、生殖和行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丰富珍珠的光泽也有利。

风起波动。通风的环境水波荡漾,增加水中的溶解氧,还可促进上下水团的运动和热量的传递。

7、水温

温度与生物的代谢作用有密切的关系。育珠蚌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都直接地受到水温的影响和控制,珍珠的形成和生长也同样受到水温的制约,育珠蚌对温度变化幅度的耐受范围,有三项温度是最基本的,而且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1)最适温度范围--15-30度:在这个水温范围内,育珠蚌生长和发育正常,珍珠质分泌旺盛,珍珠生长快。

(2)最低温度--10度以下:在这个温度以下,育珠蚌的新陈代谢处于停滞状态,活动微弱,珍珠质分泌基本上停止。

(3)最高温度--35度以上:温度超过35度,育珠蚌的生长受到阻碍,新陈代谢作用中的异化大于同化,造成育珠蚌的衰弱或死亡;同时,高温造成育珠蚌缺氧而窒息。

养殖水域底部应无水生维管束植物,因为水生植物既和饵料生物争夺无机盐,植物死亡后又产生有毒物质,影响育珠蚌的生长。如在有水生维管束植物的水域中养殖育珠蚌,应予以清除。

3)珍珠养殖期间的管理

珍珠的养殖时间比较长,一般要经过2-3年的养殖方能采收。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培育高产优质的珍珠。主要管理工作可归为以下几方面。

(1)养殖初期管理

育珠蚌经过手术后,大都体质比较衰弱,需要半个月至一个月的休养生息,伤口愈合后,恢复正常生理活动。在育珠蚌手术后一个月内,管理工作要特别认真、细致。

(2)清除附着物

在养殖期间,由于水生藻类的大量繁殖,往往有大量的藻类附生于吊养的笼子上,阻碍水流畅通,影响育珠蚌摄食。同时,在蚌的贝壳上也常常附着大量藻类,影响育珠蚌的生长。所以,在养殖期间,要定期清除笼子上和蚌壳上的附着物,也要清除水中的杂草,保持水质清洁。

(3)调节水层

水位的变化及水温的变化,要求调节育珠蚌的养殖深度。吊养的深度要随季节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冬季和夏季宜吊养深一些,以防寒冷和酷暑的不利影响。夏季离水面一尺左右,冬季以放深到近河底而又不碰着泥为宜。春、秋季可吊放得浅一些,以加强光照,促进珍珠的形成和生长。

(4)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主要是指养殖水域的肥水培育,因为它是获得珍珠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肥沃的水质,才为育珠蚌培育充沛的饵料生物。为提高育珠水体的生产能力,要适当施肥。

春季水温逐步上升,育珠蚌新陈代谢日趋旺盛,珍珠质开始沉积,饵料需要量不断增加,要施有机质肥料肥水,培育饵料生物,满足育珠蚌的生长发育需要。四、五月份是三角帆蚌性成熟时期,更需大量的营养物质。有机肥有猪牛粪、羊粪、人粪和绿肥等,夏季为防止施有机肥料发酵消耗水中的氧气,宜施无机肥料,氮磷肥混合施,一般比例为2:1。秋季水温逐渐下降,可以施一些有机肥,和无机肥搭配施用。秋季后期应多施有机肥,以保证越冬前育珠蚌有足够的饵料。

施肥宜在晴天进行。施肥量视水质情况而定,原则是少量多次,逐步改善水质肥度,使育珠蚌有个适应过程。有机肥施在水域的四周,或施在育珠蚌的周围,或装在箩筐里吊在水中,使其缓缓溶在水中,千万不能将肥料施在蚌体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无机肥最好溶解在水中后泼施。

4)珍珠的采收

珍珠采收,是育珠生产周期的最后工作,也是育珠工作者辛勤劳动的果实获得收获的时节。

(1)珍珠养殖周期

从育珠蚌养殖规律看,一般养殖周期为2-3年。

从无核珠形成过程看,以第二至第三年最快,第四年以后生长速度下降,育珠蚌也渐趋衰弱,易于死亡。养殖2--3年的珍珠颗粒大,圆整,富有光泽,质量高。三年以上虽颗粒大,但光泽不好,质量并不高。

(2)珍珠采收季节

采收珍珠的季节,一般都在生长期最后一年的秋后,即10--12月份进行,最好在次年的2月份前后采收。

(3)珍珠的采收方法

珍珠采收常用杀蚌取珠的方法。 采珠时把育珠蚌从水里捞出,洗净壳上的污泥和其他附着物,切断前后闭壳肌,用手捏出珍珠即成。

(4)珍珠采收后的处理

采下的珍珠要立即处理,因为在采下珍珠的外表常附有体液和污物,如放置过久,会使珍珠的光泽暗淡,影响质量。

珍珠采收后,先用水洗涤,然后放入饱和盐水中浸泡5--10分钟,捞出用布揩去珠面上的体液和污物,接着用肥皂水洗涤(用碱性弱的肥皂为好),再用清水漂净,最后用绒布或细软的毛巾打光,晾干,即为商品珠。用肥皂水洗涤要损害珍珠的光泽,最好用0.15--0.2%十二醇酸钠洗涤(浸泡一夜)。

扇贝的闭壳肌肥大、肉味鲜美、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干制品俗称“干贝”,被视为海产珍品。扇贝除了鲜食和加工成干贝外,也可制成冻肉柱和加工成扇贝罐头。

扇贝的种类很多,我国约有30余种。在我国黄海及渤海区养殖种类有本地的栉孔扇贝及国外引进的虾夷扇贝和海湾扇贝,在南海区主要养殖华贵栉孔扇贝。

一、华贵栉孔扇贝为暖水性贝类,自然分布于日本的本州、四国、九州,中国的南海及印度尼西亚等地。在广东省沿海的海门、遮浪、大亚湾、大鹏湾、闸坡等地均有分布。 它栖息于低潮线以下至浅海的水清流急的岩礁、碎石块及沙砾较多的海底,用足丝营附着生活。幼苗期常自动切断足丝重新转移附着基,有一定的移动能力。 华贵栉孔扇贝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为8-32℃ ,以20-25℃最适;对盐度的最适范围是23-34。 华贵栉孔扇贝为雌、雄异体,1年左右达性成熟。其繁殖期在广东沿海为5-10月,以5-6月为繁殖盛期。华贵栉孔扇贝可产卵300-1500万粒。 扇贝摄食细小的浮游植物及有机碎屑等,其中以硅藻类为主,鞭毛藻及其它藻类为次。 华贵栉孔扇贝在广东沿海周年都可生长,以5-11月间生长最快。一般养殖1-1.5年其壳高可达7.4-8.8厘米,体重达68-115克。 在海区常见各种附着生物附着或固着在扇贝壳上,影响生长,也有的与之争夺饵料。海星及红螺等可直接吃食在海底的扇贝,是扇贝的大敌。

二、华贵栉孔扇贝的种苗生产 华贵栉孔扇贝养殖生产的种苗目前主要依赖人工育苗来解决。 (一)华贵栉孔扇贝的发生 华贵栉孔扇贝卵子直径约65微米。水温在26-29.5℃条件下,受精卵约经过22小时发育进入D型幼虫期;约经过10天发育生长,成为壳顶后期幼虫;约12天便达到眼点幼虫;第14天附着,贝壳大小为230X190微米。 (二)育苗设施 1、抽水设备 包括动力、水泵、水管等。生产上吸水管和输水管宜用橡胶管或聚乙烯水管,忌用金属水管。 2、蓄水塔 作储存和沉淀海水用,其容积大小不一,常相当于育苗池、饵料池总用水量的0.5-1;蓄水塔位置应高于育苗池及饵料池,结构多为圆形,需设防雨和防日晒的顶盖。 3、过滤池 一般建于蓄水塔的下位,长方形或正方形,可根据1吨流量/小时 平方米截面的过滤速度及每天育苗用水量,确定过滤池的大小或数量。 4、育苗池 建于专用的育苗室内,为半埋式,成单行或双行排列。 5、饵料培育设施 包括室内保种培养装置和室外的扩大培养饵料水池。保种培养装置一般利用不同大小的玻璃培养容器。饵料池地势比育苗池高,以便实现投饵自流化,池面要有简易防雨的顶棚等。 (三)育苗方法 1、亲贝的催熟饲养 用作催熟的亲贝要选择性腺发育好、丰满的个体。饲养密度要控制在每立方米水体20-30个以下。每天需全换水1-2次,并分批投喂扁藻或其它微粒人工饵料,培育期间需经常清除新贝排泄物。 一般在饲养水温21-28℃条件下,经过7-15天的饲养便可育成合格的亲贝。 2、诱导 生产上用直射阳光加精液诱导,或氯化钾、氯化钙、碘化钾化学诱导,或精子提取液诱导,或变温刺激和流水刺激诱导等,均能使亲贝产卵、排精。其中以直射阳光加精液诱导效果最好。 3、授精 授精时要充分搅拌使卵子受精均匀,水温控制在26℃左右,一般每个卵子周围有2-3个精子便可。 4、幼虫培养 幼虫培育密度为每毫升水体1-2个比较适宜。饵料投放在幼虫投入水池后第二天开始进行。投饵用扁藻或叉鞭藻、金藻等微型藻类,投饵量按幼体发育不同阶段而定,一般每毫升水体保持300-3000个扁藻,附着后期每毫升水体增加到5000个扁藻以上。投饵次数是每天上、下午各投1次。幼虫培育期水温一般在26-29.5℃。 幼虫经10-12天的培育,当出现眼点时必须及时投放采苗器让幼虫附着。常用的采苗器有不同规格的聚乙烯薄片、网片等。 变态附着后的幼虫仍然可以投喂扁藻,投喂量为每毫升水体2000-10000个扁藻,上、下午各投喂1次。每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原培育水体的1/2-2/3。育苗期间,要掌握水质条件的变化情况,经常性的监测项目有水温、比重、溶氧及PH值等。 当贝苗养至2毫米以上时即可收苗出池,装入网笼移至海区养殖。网笼的结构可依据附着基的形状而定,其网眼大小以不使稚贝逃出为准,待稚贝长得稍大,再换用网目较大的网笼。

三、华贵栉孔扇贝的养成 (一)养成海区的选择 扇贝养成场应选择风浪较小、潮流畅通、饵料丰富、周年盐度变化不大、远离河口、无工业污水排入的海区,同时应考虑到架设海上设施和管理操作的方便。 (二)养殖设施 目前主要用各类筏式养殖。 (三)贝苗养殖 贝苗养殖是指从贝苗下海养至壳高3厘米的养殖阶段。养殖期约4个月,常采用笼养法。在贝苗附着器外套以长网笼或收苗后用各类锥形笼养殖。一般锥形笼底宽33厘米。贝苗的放养密度是每笼200-1000个。贝苗的壳高长至1厘米左右时,每笼放100-200个;壳高2厘米时,每笼放养50-100个,养苗期间管理工作要经常检查、分苗、分笼、换笼和除害等。贝苗养殖常见的敌害生物有涡虫、蟹类、荔枝螺等。洗苗、分笼及换笼等操作要小心、轻快、避免阳光曝晒或露空时间过长。贝苗的养殖水层宜尽量深吊,切莫露空。 (四)成贝养殖 成贝养殖是指从3厘米左右的贝苗养至7厘米以上成贝的养殖阶段。养殖期一般为1.5年左右。常用柱形多层网笼。 成贝的养殖密度为每笼放养25-50个。养殖期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是调节养殖水层、清洗贝笼以及清除贝体附着物及换笼等。常见的附着生物种类有薮枝螅、海绵、藤壶、特蛎、海鞘、珊瑚虫、石灰虫、多毛类等。防除敌害应立足于勤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清除。 成贝宜尽量养殖于较深的水层,但应防止网笼沉底,以免磨损和受敌害侵袭。

四、华贵栉孔扇贝的收获与加工 人工养殖的华贵栉孔扇贝满1年至1年半,其壳高达7厘米以上时便可收获。收获季节应选在“干贝”率较高、对扇贝繁殖影响小的月份,一般在春季收获,繁殖期应严禁收获。 扇贝除鲜食外,大量用来制作“干贝”。“干贝”的制作方法是:用左手执扇贝,使它的右壳向上,然后用右手执刀从足丝孔深入两壳之间,把闭壳肌和右壳相连的部分和切断,这时贝壳即张开,把左壳去掉,随后将扇贝翻开,使肉体向上,把外套膜及内脏去掉,最后用刀将闭壳肌从左壳上割下。 闭壳肌取下来后,用海水洗一下,然后放入煮沸的海水中,待水又开后,取出来,摘除足部肌肉、杂质,再入到海水里洗一下,捞出来放在棚架上晒干,即成上市出售的干贝。 此外,还可把扇贝加工成罐头及鲜冻扇贝柱出售

淡水无核珍珠手术操作技术

采用贝类外套膜上皮组织、移植到育珠贝体内以培育珍珠的方法,一直是人工培育珍珠的基本手术工艺。经多年努力,我们将撕膜法工艺和系统化消毒技术科学结合,形成了一套新的手术操作工艺、流程,以及手术操作质量管理措施。通过对手术操作工的培训和养殖生产实践表明,该工艺及其管理措施,不仅使“大、光、圆、艳”的优质珠率大大提高,同时手术后珠蚌成活率达95%以上,并可有效地预防蚌病的发生。

1、新撕膜法制片工艺

⑴流程:①切断前后闭壳肌打开双壳→②用解剖刀在外套膜边缘处划一刀→③在肌痕处划第二刀(较重)→④用镊子从壳前部将边缘膜内表皮撕去→⑤在另一半重复②-④步骤→⑥将玻璃板从消毒液中取出→⑦把制好的外套膜组织带放于玻板上,内面朝下→⑧用药棉擦去粘液、污物→⑨用切片刀切平组织带伤口,使其宽度一致,并切片→⑩滴加滴片液→11送给植片工

⑵技术要点....

选、捕、放、养..

产珍珠的是蚌,不是贝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