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盆栽种植紫根兰需要注意什么?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11-04 05:00   点击:71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盆栽种植紫根兰需要注意什么?

种植紫根兰主要还是要注意土质,勤快点,这花相对来说很娇气,对养花者是个很大的挑战。否则,只养不花,年年如此。一是土质有讲究,沙质土适合此花。二是肥料要均衡,不能把它当做绿叶植物饲养。三是此花喜湿却不能涝。四是不能经受强光照射。

在紫根兰的养殖方法中,光照是很重要的。据了解,紫根兰喜光,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不过它忌强光,过强的光线会让它受伤。所以在夏季大太阳下,要么给它遮阴,要么将它放置到散光处养护。

夏季怕酷暑,气温过高要进行遮阴、降温处理,喜疏松透气的砂质土壤,可以使用河沙、腐叶土配合少许的腐熟有机肥制作成为营养土。

紫根兰喜湿怕水涝,花盆底部要做好排水设施的通畅,避免积水造成出现腐根病的现象,作为根茎肥肥紫根兰是具有一定的耐旱能力的,浇水见干见湿,或者宁干勿湿的原则,紫根兰不但和朱顶红极为相像,和君子兰也是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君子兰叶片宽阔,紫根兰叶片很窄,是很好辨别的。

紫根兰喜肥,但也忌生肥、浓肥,可以在生长期间每半月施肥一次,以薄肥为佳,可以使用有机肥或者液肥在清水之中稀释之后进行使用,施肥在早、晚进行。

二、紫根兰图片,怎么养,养殖方法,不开花怎么办,叶子

紫根兰喜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喜温暖湿润气候,怕水涝。生长适温为18~25℃。冬季休眠期,要求冷凉的气候,以10~12℃为宜,不得低于5℃。紫根兰喜阳光,但光线不宜过强。忌酷热,阳光不宜过于强烈,应置荫棚下养护。紫根兰每月施磷钾肥一次,施肥原则是薄施勤施,以促进花芽分化和开花。紫根兰之类的兰科花木,平时注意阳光少点、水分少点、肥料少来点就足以让它们芬芳。一般十天或半个月浇一次水就够了。

想让紫根兰开花,土壤也是非常关键的。在选择土壤的时候一定要挑选排水性较好,且富含一定腐殖质的砂壤土。想让其开花,就不要过多浇水。水分过多时也会让植物的根部腐烂。土壤最好以50%湿50%干为宜。而且浇水最好有一个定量,不要这次浇多了,下次少浇点的现象出现。这样对任何植物都不利。此植物需要顺畅的通风环境,除了有利于开花外,还可以有效的减少病虫害的侵入。

在对紫根兰浇水的时候,一定要控制一下,因为水太多的话也是会让叶子发黄的。一般再给它浇水的时候,就是盆土不干的时候不要去浇,干的时候再去浇,只要适当让盆土湿润就可以了,不能让水分太多太少了,这样就可以让它的叶子生长的很好,时刻有光泽。紫根兰是很偏爱凉爽湿润的地方,如果是在夏天的时候,温度会很高,空气也比较的干燥,所以叶子就会出现发黄的现象,这时候不要太担心,到了秋天就会好的。

紫根兰花上色化肥为好

三、花卉紫根兰如何管理和养护

应该是紫罗兰吧!它的养护和管理如下:

英文名:Matthiola incana R.Br.

紫罗兰属于十字花科的宿根草本花卉,通常作一二年栽培。作为冬、春两季的切花,其需求量逐年提高。因其耐寒性较强,加温等方面的费用少,所需劳动力也少,栽培价值较高,从定植到收获的周期短,故得以广泛应用。通常12月-翌年2月上市的是室内栽培的无分枝系,3月下旬-4月上市的多是露地栽培的分枝系。一般来说,无分枝系价值较高,而重瓣的比单瓣的价格要高2倍-3倍。

生态习性:紫罗兰喜冷凉气候,冬季能耐-5℃低温,忌燥热;要求肥沃湿润及深厚之壤土;喜阳光充足,但也稍耐半阴。除一年生品种外,均需以低温处理以通过春化阶段而开花,因而露地常作二年生栽培。 生长适温白天15℃-18℃,夜间10℃左右,但在花芽分化时需5℃-8℃的低温周期。有8片以上真叶的幼苗,遇上3周时间5℃-15℃的低温,花芽就分化。因而在自然条件下,多数在10月中下旬分化花芽。为了早日出产,到10月中旬就要培育出具8片以上真叶的幼苗。花芽分化后在长日照条件下,如保持5℃以上,花芽形成快,能提早2周开花。紫罗兰的花期通常是利用品种、播种期以及温室、冷床、电照等进行调节的。对一年生品种,在夏季凉爽地区,一年四季都可播种。1月播5月开花,2月-3月播月开花,4月播7月开花,5月中旬播月开花。可以此类推,通常要有100天-150天的生长期。

繁殖及栽培:(1)繁殖主要是播种繁殖。播种适期因各系统开花的时期、生产方式和栽培形 式差异不同。紫罗兰不同系统、不同生产形式的主要播种适期系统生产形式播种适期分枝性系(早开花)分枝性系(早开花)无分枝性系无分枝性系十周系(早开花)无加温塑料大棚栽培玻璃温室栽培无加温塑料大棚栽培玻璃温室栽培玻璃温室栽培8月5日-15日 8月1日-10日 8月25日-9月5日 8月20日-30日 9月1日-10日(2)栽培播种后经过30天-40天,在真叶6片-7片时定植。栽植间距,无分枝性系12厘米×12厘米,分枝性系18厘米×18厘米,加温栽培比无加温栽培稍许扩大。注意紫罗半为直根系,不要挖断根苗,应很小心地带根土栽植。因为要保持低于15℃的温度20天以上,花芽方能分化,因而室内栽培到10月下旬时,要把换气窗、出入口全部打开,以便降温,确保花芽分化。通常无需摘心。但分枝性系定植15天-20天后,真叶增加到10片而且生长旺盛,此时可留六七片真叶,摘掉顶芽;发侧枝后,留上部3枝-4枝,其余及早摘除。在10月中旬,植株30厘米-40厘米高时,要张网。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重瓣植株的观赏价值比单瓣植株高得多,所以在栽培上就出现了如何选择重瓣植株的问题。通常是从选择采种母株及幼苗两方面来解决的。由于重瓣种的雌雄蕊均完全瓣化,不可能结种子,故只能从单瓣植株上采取种子。而单瓣植株有两类,一类是后代完全呈单瓣的(称纯单瓣植株),另一类是后代中可分离50%-80%呈重瓣的。一般来说,纯单瓣植株生长旺盛,体态端直,叶色鲜绿,叶端呈卵形突尖状,略略下垂或平直不垂,长角果直而宽,呈斜上着生状,其顶端有角状突起;含重瓣遗传性的单瓣植株生长不旺盛,株态弯曲,叶色暗绿,叶端圆形并量弓状下垂,长角果弯曲,果顶无角状突起,果与花枝平生着生。采种时应选择后者,在所采的种子中又应选择种粒较小、外观上似发育不健全的种子进行播种。

幼苗选择标准是:单瓣花的幼苗子叶呈长椭圆形,真叶上锯齿较多,苗色较深。通常花后约90天,种子成熟、果荚变黄时即可采收,每株约采收角果20个,有1000粒-2000粒种子。采得的种子贮藏在干燥、冷凉、透气处。

切花的采切与保鲜: 一般花开四五成时采切,温室栽培的,傍晚切,把茎留长,从基部切取。重瓣10枝一束,单瓣20枝一束,使其充分吸水,然后用纸包好,优良品装箱上市,其他用草包包装上市。

紫罗兰花叶病

该病是危害紫罗兰的常见病毒病,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均有发生。

症状 感病植株的叶子变小、皱缩、扭曲、反卷,呈明显的花叶症,老叶黄化,花朵变小、萎缩,花瓣呈碎色状。严重时,植株矮小,并提早枯萎。

病原 是芜菁花叶病毒TuMV。

传染途径 可以通过汁液和多种蚜虫(主要是通过桃蚜和菜蚜)传播。芜菁花叶病毒还危害多种植物。

防治方法

除去紫罗兰种植地附近的毒源植物,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用杀虫剂防治蚜虫,也是防治此病的基本方法。

用杀虫剂防治蚜虫,也是防治此病的基本方法。在养护管理过和中,注意对手、工具的消毒,以防通过汁液传病。

紫罗兰立枯病

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茎部、叶片。感病植株最初在靠近土面茎基部产生暗色斑点,呈水渍状,随后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的大斑,呈棕褐色,收缩腐烂。当病斑环绕茎部一周时,植株倒伏死亡。病菌侵染叶片时,在叶片上引起暗绿色水渍状圆斑,侵染叶柄则呈褐色腐烂。在环境潮湿时,病斑处可见白色丝状物,即病原菌的菌丝体及菌核。

病原 为Rhizoctonia solani Kuhn,丝孢纲、无孢目。

传染途径 病菌在病残体或土壤内越冬。当气温在20℃-24℃、湿度较大时,病害以菌丝体侵染传播。阴雨天气、淋水过多、盆土积水、植株有伤口时,往往引起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1、选择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种植。避免用旧土。施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多施磷、钾肥。加强植株间通风。发现病叶及时摘除。

2、发病时喷施65%敌克松600-800倍液或高锰酸钾1000-1500倍液。土壤消毒可用多菌灵或五氯硝基苯,每平方米5克-6克。

紫罗兰黑斑病

症状 叶上发病。初生水浸状斑点,后形成淡褐色、直径0.5-2×0.3-1.2厘米的病斑,病斑上出现霉状物。少数病斑有同心轮纹。

病原菌 Alternaria japonica Yoshii。为半知菌类日本链格孢。

防治方法

1、增施基肥,增强寄主抗病力。及时摘除病叶,病斑上出现霉状物。少数病斑有同心轮纹。

2、掌握在发病前开始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40%大富丹及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粉剂15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紫罗兰黄萎病

症状

1)、首先,叶片叶缘的叶脉间变黄,晴天中午前后叶片萎蔫,夜晚或白天阴凉时又可恢复,数天后便不再恢复。同时,叶片变黄部分变褐干枯,叶缘稍上卷,严重时,整个叶片变褐并干枯脱落。

2)、有时病斑仅产生于半边叶片,引起叶片歪曲有的植株仅一侧发病,株形不舒展。

3)、剖视病株根、茎、分枝、叶柄,可见其维管束变为褐色。

病原 由真菌中半知菌亚门的轮枝孢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d.侵染而引起的。病菌菌丝体初无色,老熟时为褐色,有隔膜。分生孢子梗轮状分枝,有2-4个轮状的枝梗,每轮有3-5个分枝,在顶枝和分枝顶端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椭圆形,单细胞,无色。菌丝体还可形成成串的厚垣孢子和黑色的微菌核。

传染途径

1)、黄萎病病菌以菌丝、厚垣孢子、微菌核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6-8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2)、病菌还可在种子、土杂肥中越冬。

3)、第二年病菌由根部伤口或直接侵入根内,经维管束蔓延到地上部茎、枝、叶、等部位,引起植株发病。

4)、病菌在田间主要靠风雨、流水、耕作传播,远距离主要靠带菌种子传播。

防治方法

1、用无病土进行营养钵育苗,以培育无病壮苗;覆盖地膜可减轻发病。起苗时要多带土少伤根,栽苗不要过深。

2、重病地在整地时,每亩可撒施50%多菌灵3-5公斤,耙入土中消毒,或在定植时,每亩用50%多菌灵1.0-1.5公斤,配成药土施入定植穴中。

3、定植缓苗后或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DT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每株灌0.3-0.5公斤药水,隔10天灌1次,边灌2-3次。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没有了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