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介绍关于农业市场动态,农业企业新闻,农业种植行业有关资讯
手机访问 http://m.muyeseed.com

鸡大肠杆菌用什么药?

鸡大肠杆菌用什么药?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

本病的特征是引起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等病变。根据症状和病变可分多种病型:大肠杆菌败血病、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全眼球炎、肉芽肿等以大肠杆菌败血症为多见。病鸡精神萎靡,缩头闭眼,饮水增多,采食减少,有的腹泻,排绿白色稀粪,有的临死前出现仰头、扭头等神经症状,陆续出现一些死亡。死亡率一般为1%~7%。

对本病一般选用新霉素、喹诺酮类或选用过去少用的药物进行治疗。10日龄左右,肌肉注射鸡大肠杆菌多价油乳剂灭活疫苗。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各种鸡的急性、慢性细菌性传染病,各个品种和各年龄的鸡均可发生。近年来,随着养殖业不断向规模化发展,许多养殖户盲目地增加养殖量,造成养殖环境恶化,使大肠杆菌病呈现流行上升趋势,给养殖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预防:

1. 搞好环境卫生,严格消毒

2.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

在育雏、育成期间,应保持稳定的温度、湿度,防止贼风,保证空气新鲜,防止有害气体污染,控制饲养密度,防止过度拥挤,减少应激,及时清理粪便,搞好环境卫生,保持所有用具清洁卫生,舍内外及用具定期消毒。在育成鸡饲养阶段,除上述外,应注意转群、开产的应激,种鸡注意人工授精的应激及授精用具的卫生消毒。在夏季尽量减少热应激,特别是三伏天。

3. 加强营养,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

选择全价配合饲料,保证鸡群的营养需要,使鸡群体质健壮,提高防病能力。在受到应激如断喙、接种、转群、热应激等造成鸡体抗病力下降时,可在饲料中加复合维生素、微量元素及合适的抗生素,以提高营养水平,增加抗病力。同时再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E,降低应激,增强免疫力,预防继发感染并辅助治疗疾病。

4. 定期预防投药

在饲养过程中,虽然鸡群没有发病症状,但部分或大部分鸡可能带菌,一旦受到外界应激就很可能发病。所以笔者建议定期预防投药。根据本场发病情况或饲养条件可定为每一个月或两个月加药一次,如氟哌酸、恩诺沙星、甲砜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这样既降低治疗成本,又可以减少发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5. 定期进行免疫

对于发病严重而控制不理想时,可进行疫苗免疫。一定要从正规厂家选购疫苗,对鸡群进行免疫,一般在40日龄、120日龄免疫两次,种鸡在400日龄再加强免疫一次。

治疗:

1. 西药治疗:东东禽病工作室-婵娟的磷杆清四代100g 饮水300斤,连用3天。

2. 中药治疗:用白术、茯苓、桑皮、泽泻、大腹皮、龙胆草、白芍、木瓜、姜皮、甘草等煎汁服用.并将药渣磨碎拌入饲料中饲喂。

1肠原性 包肝包心少腹膜炎肠一般发黑 左氧氟粘杆菌素丁胺

2气源性 包肝包心,腹膜炎 带鸡消毒头孢氟苯粘杆,金刚病毒灵,左氧强力,磷霉素

3母原型:先腹膜炎后包肝包心 腹膜炎,要淘汰

多林沙星,硫酸安普霉素,沙特

鹅衣原体病如何防治?

鹅衣原体病又称鹦鹉病、鹦鹉热或鸟疫,是由鹦鹉衣原体所致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1)病原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它对高温抵抗力不强,在低温下存活时间较长,4℃可存活5天,0℃可存活数周。0.1%福尔马林、0.5%石炭酸在24小时内,70%酒精数分钟,3%过氧化氢片刻,均能将其灭活。(2)流行特点该病原体对各种家畜、家禽均有致病性,病畜(禽)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该病可经消化道或呼吸道及眼结膜感染,也有人认为厩蝇、蜱可传播本病。发病季节不明显,关闭而密集的饲养、运输途中拥挤、营养紊乱等应急因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发展。(3)临床症状急性感染的病鹅食欲丧失并腹泻,肠排泄物呈绿色水样。在眼及鼻孔周围有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并在眼周围的羽毛内结痂。病鹅发生明显的消瘦和肌肉萎缩。病后期或急性感染时,小鹅常出现颤抖、步态不稳和恶病质,在痉挛中死亡。有的病鹅表现流泪和鼻液。剖检:脾肿大、肝肿大,有坏死灶。气囊发炎,呈现云雾样混浊或有干酪样渗出物,常有纤维素性心包炎,有的有严重肠炎病变。(4)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鹅舍内的环境卫生,把鹅养在远离病源的地方。引进禽类要严格检疫。发现病鹅立即隔离,一旦确诊应在同群鹅内进行药物治疗,并对邻近禽作检疫,监察疫情是否扩散。尽可能防止野禽传播病原。大规模治疗鹅群宜用四环素(或土霉素),每千克饲料加0.2~0.4克,连喂1~3周。

本病对鹅的危害主要在不良条件下体现出来,如在卫生条件差、营养不良、空间小、气温剧变、长途运输等因素的作用下,特别是有并发性疾病如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等存在时,可引起本病的暴发,并导致较高死亡率。本病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感染,眼结膜、交配等引起感染,也可能经蛋传播。各种年龄的鹅都可发生感染,但雏鹅易感性强,死亡率也高。

(1)临床症状

表现有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全身震颤,生长停滞,步态不稳,腹泻,排淡绿色水样粪便。眼、鼻炎症,流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并将眼周围的羽毛粘连凝结成干痂。随着病程的发展,病禽明显消瘦,腹泻。肌肉萎缩,麻痹,最后常在痉挛中死亡。成年鹅感染本病多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可成为病原携带者。

(2)防治措施

搞好鹅舍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并定期进行消毒,特别是种蛋、孵化器的清洁消毒,可用5%漂白粉、0.3%过氧乙酸或2%次氯酸钠。在鹅舍周围避免饲养其他动物,如鸡、鸭等禽类。值得注意的是本病是人禽共患病,人可通过呼吸道感染,必须注意加强防护。

治疗时可以选用氟苯尼考:按本品1克拌20千克料内服,每天1次,连用3~5天。肌注按每千克体重用20~30毫克。卡那霉素混饮按每升水30~120毫克,混料按每千克料用60~250毫克,连用3~5天。或按每千克体重40毫克。肌内注射按每千克体重5~10毫克。庆大霉素拌料按每千克饲料用50~200毫克。肌注按每千克体重用3000~5000国际单位,每日2次。饮水按每升水加入2万~4万国际单位,连喂3天。

(1)病原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它对高温抵抗力不强,在低温下存活时间较长,4℃可存活5天,0℃可存活数周。0.1%福尔马林、0.5%石炭酸在24小时内,70%酒精数分钟,3%过氧化氢片刻,均能将其灭活。

(2)流行特点该病原体对各种家畜、家禽均有致病性,病畜(禽)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该病可经消化道或呼吸道及眼结膜感染,也有人认为厩蝇、蜱可传播本病。发病季节不明显,关闭而密集的饲养、运输途中拥挤、营养紊乱等应急因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发展。

(3)临床症状急性感染的病鹅食欲丧失并腹泻,肠排泄物呈绿色水样。在眼及鼻孔周围有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并在眼周围的羽毛内结痂。病鹅发生明显的消瘦和肌肉萎缩。病后期或急性感染时,小鹅常出现颤抖、步态不稳和恶病质,在痉挛中死亡。有的病鹅表现流泪和鼻液。剖检:脾肿大、肝肿大,有坏死灶。气囊发炎,呈现云雾样混浊或有干酪样渗出物,常有纤维素性心包炎,有的有严重肠炎病变。

(4)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鹅舍内的环境卫生,把鹅养在远离病源的地方。引进禽类要严格检疫。发现病鹅立即隔离,一旦确诊应在同群鹅内进行药物治疗,并对邻近禽作检疫,监察疫情是否扩散。尽可能防止野禽传播病原。大规模治疗鹅群宜用四环素(或土霉素),每千克饲料加0.2~0.4克,连喂1~3周。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实用药用动物养殖技术》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首页 |网站简介|网站声明|正在咨询|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