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钻牛角尖的人有些什么特点?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09-07 21:09   点击:264  编辑:荆淑   手机版

一、爱钻牛角尖的人有些什么特点?

1、爱抬杠。

所谓的爱抬杠的人,在钻牛角尖的人身上非常的常见,举个例子:你跟他说东,他就说西,感觉完全理会不了你的意思。

2、喜欢抓小概率事件。

这一点其实和第1点有点类似,就是钻牛角尖的人,喜欢抓小概率的事件,而且是非常严重性的,比如:你说猫是吃老鼠的,但是他却会说不一定,也有老鼠吃猫的。你说狗普遍有四条腿,但是他却说不一定,也有三条腿的,或者五条腿的,能活活把你给气死。

3、超固执。

这一点就不过多赘述了,字面意识就是很固执,坚守自己的理由,难以说服的一种人格,通俗讲就是:不灵活、不变通。任何环境任何事情,都是那副心态,超固执的人给人的感觉往往是难以相处。大众给的标签就是说这个人是一头:倔脾气、倔犟、倔驴。

4、选择性遗忘程度高。

钻牛尖的人,对于有利的事情常常记得很清楚,把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或者自己做过的错事,常常忘得一干二净,这就是所谓的选择性遗忘程度高,高于常人。

5、容易走两个极端、热如火,冷如冰。

钻牛尖的人因为固执,常常喜欢做极端的事情,尤其在感情中,对你好的时候就很好,对你冷落的时候,可以一直不理你,甚至删除了你、拉黑你。在生活中,亦是如此,所以这样的人格,情绪是极其不稳定的,容易跌宕起伏,对自身的身心健康也是极其不利的。

二、对自己的强迫行为是钻牛角尖吗?

什么是强迫症?强迫症是指强迫思维、强迫观念,强迫行为,反反复复想一些不必要的内容,难以控制的去想和自己意愿相反的事情。明知道这种观念或行为不可取,但是又无法控制自己,从而产生强烈的痛苦以及不适应的感觉。

比如:有严重“洁癖”,总是感觉自己手不干净,反复的洗手,如果不洗,就感觉手上有什么东西,浑身上下都不舒服。

再比如:晚上睡觉前,总是担心门窗没有锁好,反复的检查;出门总担心家里都断电了吗?门锁了没?会不会着火的问题。

还有:不敢和朋友一起去高处,怕把朋友推下去;不敢持刀,总是担心刀子捅伤别人,明知道这个不可能发生,还是难以控制的去想。

这些都属于强迫症。强迫症的人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但是大多都是轻度强迫症患者,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人际交往、为人处世。而且大多强迫症患者都刻意隐藏,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有强迫症。如果自己强迫症行为比较严重,是需要及时求助于心理医生的,否则会引发更严重的妄想症,影响正常的生活。

什么是钻牛角尖呢?钻牛角尖是指费力的研究毫无意义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死脑筋,遇事不灵活,贬义。

比如:前面有很多条路,就是不听劝,非要往不通的那条路走,觉得自己永远是对的,没理都能说成有理,最后被撞的头破血流。

所以,强迫行为并不是钻牛角尖。强迫症是神经性的,自身难以克制自己的思维和行为。而钻牛角尖是思想方法狭窄,固执己见,遇事不懂变通。强迫症很难改变,而只要自己多听取别人意见,多思考,钻牛角尖的行为是很容易改变的。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为人处世加油站”,每天回答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希望关注我,互相交流心得。

有些孩子非常冲动易怒,稍有不顺心就大发脾气,而且攻击性非常强,有些家长以为这是天生的性格,或是低情商的表情,其实很多时候是心理问题。

主要原因 虽然有些宝宝确实由于先天神经系统的反应存在冲动、易激怒的情况,但是大多数脾气大的孩子还是跟后天的教育和环境有关。

举了一个案例:1名7岁的孩子因脾气大做心理咨询,结果查医生发现该孩子的母亲非常固执和专断,总是爱打断父亲讲话,甚至故意找借口禁止孩子到乡下见爷爷奶奶。

干预技巧 暂时性隔离+家长做好榜样

如果孩子大发脾气,可以在保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将其隔离在比较单调的场所,冷静几分钟,同时要避免任何人去安抚他,这种冷处理的方式对暴怒的孩子比较有效果。

除此之外,家长务必要自省,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坏榜样,尤其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并注意控制脾气。

三、特爱钻牛角尖,钻进去就出不来,想不通就寻死觅活的折腾人属于心理疾病吗?

首先感谢小编提出这样普遍而有趣的问题。其实对于爱钻牛角尖的人,我不认为这是什么心理疾病,除非因思虑过度超出大脑负荷而出现精神疾病的可称之为病以外,其他的绝大多数我觉得更多的是思考问题过程中由于知识储备不足、脑力不够、逻辑不清晰,加之自身性格的倔强,这样所谓的钻牛角尖的问题“儿童”便自然产生了~问题其实没那么复杂,只是大家太容易在以小见大的自我浮想联翩中,因为无法控制思维的散状蔓延而产生无力感罢了。而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又会引发大家对事物发展的不确定性,这样一连串的反应下来便会使我们出现悲观的看待结果的现象。其实这种思虑不成的焦虑感本身就是一种人对无法控制的事物产生的危机感和不安全感。其实说这些就是希望大家在对待这个问题上首先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能够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它,这样我们就有了下一步解决这种思维障碍的可能性。

刚才在上面我已经提出了几点引起这种思维问题的几个因素,在这里我就这几点问题再做一下简单的说明:

1、知识储备不足。

这是硬伤,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填鸭式的汲取只能让我们更加木讷迷茫。因为这是一个长久的学习过程,所以就要求我们要养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多读书,读杂书,在处处留心中培养自己的学问和知识储备,为以后单一问题的思考做前期的资源储备。这就像你要写一篇文章之前要准备诸多的素材和史料文献一样,前期的这些准备是很重要的。毕竟你以后的所有单一问题的思考都需要从这里汲取素材来比对充实,让自己最后的思考结果能更客观理性而富有执行力。

2、脑力不够。

这个虽然和第一条一样不能急于求成,立竿见影,但比之第一条更无章可寻,因为脑力脑洞这个东西是在一次次的烧脑思虑中慢慢培养起来的,就像青春期孩子的胃一样越吃越大,不吃会损。因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以后的每一次思考当中不要怕烧脑头大,要敢于思考,敢于在不逃避的前提下,扩大自己的脑洞,培养自己的脑力。

3、逻辑不清晰。

其实这和刚才提到的那几点都可谓算是陈年老疾。对于逻辑这个东西,当然它也绕不过逐渐培养这个过程,在这里我不做太多的解释,只是对大家有几点建议:☞学会积极的倾听别人的话,☞学着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试着把自己思考的矛盾点放到大众的角度去看看,找到思维的盲点,☞敢于反思与自我反思,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不断地比对修正中找到最合理的解决办法。

4、倔强的性格。

某种性格特质都是有其优劣的。说倔强好,是因为它是一种个性自我和不屈不挠的表露;说倔强不好,是因为过于倔强就是一种墨守成规和固执己见,这其间的把握标准人各不一,每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其不同的标准,而这自我标准的设定就需要上面提到的三点在融会贯通后所形成的性格和思维的表现来判断。

以上是自己的几点拙见,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大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