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美国鲶鱼养殖(野生鲶鱼养殖技术)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10-21 15:11   点击:78  编辑:lyh   手机版

内容提要:【野生鲶鱼养殖技术

1. 野生鲶鱼养殖技术

1、池塘处理

(1)放养鱼苗前,将池塘底部的杂物清理干净。

(2)每亩池塘使用25kg生石灰,或者是5kg漂白粉,或者是20kg茶籽麸兑水全池泼洒。

(3)消毒7天过后,进行试水,如果安全,则可以开始放苗。

2、放养

(1)对于水深为1.5m左右的池塘,每亩放养10000-15000尾幼苗(体长约为3cm)。

(2)放养初期的时候,用密网在池塘边围成5-8平方米的“小池塘”,浅水培育10-15天左右。

(3)随着鱼苗的长大,逐渐加深水位,然后撤掉密网。

3、饲养

(1)鲶鱼的食物主要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刚开始的时候,喂食水蚤,水蚯蚓,或者是鱼粉、蚕蛹配制而成的配合饲料。等到鲶鱼逐渐长大之后,喂食煮熟切碎的动物内脏、杂鱼、虾等。

(2)每日的投喂量为鲶鱼体重的8-10%左右,每天投喂2-3次。

2. 野生鲶鱼如何饲养

辨别野生鲶鱼的方法:野生的土鲶鱼嘴巴下有两个胡须,而养殖的杂交良种鲶鱼是四个或八个须的;深黄黑色的是野生,浅黄绿色的是养殖的。因养殖的鲶鱼为争饲料常浮到水面,见阳光多些就不很黑。野生与养殖的鲶鱼相比较不光价格相差不少,而且味道差异更大。

3. 鲶鱼的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15亩,池深2米,水深1.5米,池塘底泥在10厘米左右。  

2、鱼苗放养:鱼苗放养规格为体长5厘米以上,放养密度为500尾。  

3、饲料投喂:所用饲料主要有2种,养殖前期喂鸡鸭的内脏,养殖后期喂野杂鱼。饲料在投喂之前需要进行粉碎加工。  

4、摄食驯化:池塘主养怀头鲶时,在养殖早期应采取摄食驯化的方法,先驯化怀头鲶在池塘四边摄食,然后改为在池塘三边摄食,随后逐渐驯化为在池塘一边摄食,最后固定在某一点投喂,这样可提高饲料利用率,也使怀头鲶规格大小相近而提高养殖成活率。  

5、日常管理:定期巡塘,仔细观察怀头鲶摄食、活动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怀头鲶食性凶猛,同类间彼此残食的情况比较严重,因此需要定期分级饲养,以减少个体间由于规格相差悬殊而出现的残食现象。  

4. 野生鲶鱼养殖技术视频

钓鲶鱼要钓底。鲶鱼是底栖性鱼类,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等水域中下层,白天隐于草丛、石块下或深水底,夜晚觅食活动频繁,因常年潜栖水底穴窟且夜间活动,视觉功能明显退化,眼球也变得很小,几乎完全靠嗅觉和触须觅食,寂静的夜间会游向岸边浅水区或芦苇丛中活动、觅食。

1、鸡肝:鸡肝有特殊的腥味,这种腥味在水中扩散速度非常快,因此能很快将鲶鱼诱入钓点,使用时一般切成约1立方厘米的块状,不成形的也可钓,而且效果也很好的。

2、鸭肝:鸭肝先放入冰箱冷冻半小时左右,拿出时通常已冻成不软不硬,然后用刀切成15毫米左右的方块状,用保鲜袋装好,再放入冰箱冷冻,使用时拿出来挂钩即可。

3、泥鳅:泥鳅40~60毫米为佳,有两种挂钩方法,一种是从泥鳅类式鼻孔处钩入(钩尖出头),一种是钩在泥鳅背部(别伤骨头)钩尖出头,两种方法都能保证泥鳅的活性。

4、蚯蚓:蚯蚓一般都是用整条装钩,挂钩时从蚯蚓颈部穿入,对面穿出,然后绕一圈再穿入、穿出,直到尾部,但尾部留出1厘米,让蚯蚓的头和尾都能活动,保持活性。

5. 热带鲶鱼的养殖技术

养殖环境,就是鲶鱼养殖池的建设,我们可以这样去建设一个舒适的鲶鱼养殖池。首先,往地下挖开一个池塘,不建议平地搭建起来,因为考虑到冬季气温下降,而鲶鱼属于热带鱼类,有可能不适应,影响到鲶鱼的生长发育。我们往地下挖开鱼池,池底部水温就不会太冷,可起到保温作用。

其次,往下开挖的深度建议在0.7~1米之间,然后在地面上搭建起一个高台,0.5米左右的高度即可。如此,一个鲶鱼养殖池就搭建起来了。但是,还有一个设施需要做好,就是上下排水口。下排水口主要是用来更换水,而上排水口是预防下雨雨水过多导致养殖池水溢出来,鲶鱼随水溜走。故而,要在距离养殖池顶部25CM处开一个排水口。

最后,就是对新建的鲶鱼养殖池进行彻底消毒。然后,就可以寻找鲶鱼苗,进行投放,开始养殖了。

6. 鲶鱼人工养殖

白色鲶鱼是白化鲶鱼,是鲶鱼的一种稀有品种,全身是白色的,十分光滑,而普通的鲶鱼是黑色的。

在生物学分类上属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亚门、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鲶形目、鲶科淡水鱼类,科学家推测可能是由白化病引起的,事实上几乎所有鱼类都有白化现象,例如白化鲫鱼、白化鲤鱼、白化草鱼等。

白化鲶鱼的外形和普通鲶鱼相同,体长形,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下位,眼小,须2对4根,上颌须可深达胸鳍末端,下颌须较短,体无鳞、多黏液,背鳍小、无硬刺,无脂鳍,臀鳍长,唯一的区别是白化鲶鱼的体色呈白色或浅白色。

白化鲶鱼可能是由白化病引起的,在正常鲶鱼体内部分苯丙氨酸参与构成动物体的蛋白质,另一部分苯丙氨酸则转变为酪氨酸,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形成黑色素,而白化鲶鱼体内因缺少酪氨酸酶,所以不能合成黑色素,最终形成了白化现象。

7. 鲶鱼养殖技术要点

鲶鱼养殖技术:

1.两级放苗。刚运来的鱼苗,抵抗力弱,且规格不一;若直接放入大塘饲养,则因鱼苗活动范围大,体力消耗多,而且所投入的饵料一时很难吃到,造成白白浪费,还会污染水质。但如实行两级放苗,即先集中在小塘内精养,然后放入大塘饲养。这样既便于管理,又可使鱼苗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并在小塘内容易得到充足的食物,促使其快速生长。当小塘内培育的鱼苗达到10~15厘米左右,便可从塘内筛选个头大的鱼种放入大塘饲养,个头小的鱼种仍留在小塘内进行强化培育,使鱼种生长平衡,规格一致。这就避免在养殖过程中大鱼吃小鱼的现象,从而有效地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和单位产量。

2.合理投喂饵料。鲶鱼属杂食性鱼类,性贪食,因此要正确掌握投饲量,做到塘内有多少鱼投多少料,防止盲目投饵。同时,要实行分点投喂,撒饵均匀,少量多餐,投足喂饱,防止饥饱不均,而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同时,在鱼苗培育初期,应以动物性饲料为主,进行强化培育,随着鱼体生长,逐步转投一些植物性饲料,做到动植物饲料相结合。日投饵量应控制在鱼体总重量的5~8%左右,每隔1周或半个月须调整1次投喂量,使投饵量更趋合理。

3.实行轮捕分养。因鲶鱼凶猛贪食,在投饵时往往大鱼先抢食,而小鱼吃不到食物,造成鱼体大小差距越来越大,为此在捕捞鲶鱼前应进行一次轮捕分养,将大小鱼分塘饲养,使生长达到平衡。这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4.提倡鲶鱼越冬。秋季捕鱼时,除大鱼出售外,可将部分成鱼移入深水池越冬(塘上搭尼龙大棚),卖早春鱼;这样既可解决旺季鲶鱼销售难的问题,又可延长鲜鱼供应时间,且鱼价可成倍提高,真是一举两得。

8. 野生鲶鱼养殖技术与管理

1.养殖池的建造

养殖池对于我们的养殖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养殖池的质量不仅仅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管理的方便与否,更是会影响到我们的经济效益。我们应该选择在水源干净无污染,方便换水的地址,这样方便我们的日常管理。同时要求要远离城市,无噪声。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是远离城市,但是交通要十分的便利,方便我们运输鲶鱼以及饲料等等。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在地上建造养殖池,也可以在地面上下挖建造养殖池。下挖式的养殖池便于水温的稳定已经冬天的保温,对于鲶鱼的生长发育十分的有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下挖式的养殖池要求有换水设备,保证水质的良好。

养殖池应该设置上、下排水。上排水设在离养殖池壁上沿25-30公分左右的地方,用来预防夏季暴雨天气的时候养殖池内的水漫顶,养殖池内的鱼随着水流逃离养殖池。下排水用来日常的换水以及放水捕鱼。

养殖池的最好以砖体最好,养殖池的壁还有底部要用水泥还有泥沙磨平,防止养殖池漏水。养殖池内的水深大概在90公分左右,在养殖池底部人工放入瓦片,水泥块等作为鲶鱼的栖息场所。

养殖池建造好了之后就要给它消毒了,消毒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干池法,将养殖池内的水放干之后,在阳光下暴晒2-3天,然后在养殖池内均匀地泼洒生石灰。第一天往养殖池内注入新水,放置4-5天左右再换新水,2-3天左右就可以在养殖池内投放鱼苗了。第二种是带水法,将生石灰化浆趁热均匀地泼洒到池内,在生石灰的毒性消失之后再培肥水质。

2.放养鱼苗

我们可以在正规的养殖场采购鱼苗,选择鱼苗的时候应该选择体表无外伤,健康活泼,进食良好的鱼苗。需要注意的是在采购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规格统一大小的鱼苗,这样方便我们以后的日常管理,也避免了鲶鱼的互相残杀。

鱼苗采购好以后我们要先给鱼苗进行消毒,以免鱼苗感染疫病,造成我们的经济损失。可以根据自己养殖池的大小来规划自己的投放密度,大概每立方米水投放50-100尾3-5公分左右的鱼苗。

3.饵料的投喂

养殖鲶鱼的话我们可以投喂商品饲料,可以搭配昆虫等活体生物,保证鲶鱼的营养均衡。投喂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定时定点,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需要注意的是,投喂的时候一定要定量,每次投喂完,鲶鱼在3-4小时之内进食完最好。同时注意观察天气还有鲶鱼的生长情况,可以根据这些情况增加或者减少投喂量。

9. 鲶鱼养殖基地

有人说鲶鱼养殖环境非常恶劣,长在臭水沟里,吃的是腐烂的垃圾,是世界上最脏的鱼。乍一看,它周身无鳞,而且身体表面多黏液,看起来的确怪脏的,但这并不影响其作为美味摆上大众餐桌。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谭洪新教授解释,鲶鱼生存能力特别强,对浑水、肥水、脏水都能适应,但如果脏物质太多,会导致水中氨氮含量高,水环境变差,影响鲶鱼生长。  

他强调,现在的鲶鱼都是人工养殖,特别是大型养殖场,通过调节水温和喂养干净的饲料来提高鲶鱼的产量。因为将鲶鱼养殖在水温适宜(20℃~25℃)且干净的水里,鲶鱼会生长得更好。  

鲶鱼喜欢生长在湖泊、鱼塘的中下层,看起来好像不怎么卫生,但其耐受力很强,可以在恶劣的水体中汲取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再经过消化、过滤、排泄等代谢过程,当摆上餐桌时已经“脱胎换骨”。就好比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也会施农家肥,但最终不会把这些废料留在自己身上一样。  

此外,鲶鱼生长速度很快,很多人担心其在养殖过程中会使用激素催生。  

谭洪新教授称,现在国家对水产饲料的监控非常严格,不可能存在激素催长的情况。再说,鲶鱼贪吃少动,长得特别快,而且因为水温高的原因,越往南方生长周期越短,有的喂养4个月就上市了,根本不需要额外使用激素催生。  

什么样的鲶鱼吃起来比较放心呢?除了来源正规,还要看看鲶鱼的黏液和色泽等。国家特级中式烹调师樊荣辉介绍,鲶鱼表面的黏液有保护作用,黏液透明或半透明的比较健康,如果黏液发白,鱼肉可能有细菌滋生。还要挑选鲜活、身体完整的鱼,回家先在清水中养几天,把鱼体内可能存在的脏东西排出来。

10. 鲶鱼家庭养殖

鲶鱼的养殖,成本较高。鲶鱼是纯肉食性鱼类,一年到头,要消耗多少小鱼、小虾、以及禽肉、禽内脏?鲶鱼,一般不会生病,只要食物充足,养殖过程不困难。

11. 野生鲶鱼养殖技术图解

一、如何过水?

将新买的鱼连袋泡入缸中20钟,然後用一根针在袋口处上方扎破几个大洞,大概5-10分钟後袋中的氧气会自然与袋外的空气共溶在一起,这时打开袋;然後舀出原袋中1/10的水,再从缸里舀1/10的水入袋,这期间要在袋里不停的打气,观察鱼是否有不适,一小时後再重复以上动作,以後就每30分钟重复以上动作一次直至换完,原袋中的水要倒掉,不要倒入自己的缸中,最後将袋沉入水中,把鱼放出。

二、水质水温喂食要控制

此鱼饲养容易,饲养时需要有过滤器,且要求单独饲养,在中性或弱硷性软水水质中生活良好,水温25℃左右,饵料为活饵、鱼肉等,白天游水的动作非常优雅,在夜晚开灯後,容易受到惊吓上下翻动。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粒径大的配合饲料,并且具有明显的集群抢食习性。

三、加盐和鱼药要适当

鲶科的鱼因没有鳞片,所以不耐盐和鱼药。如果水族箱中加盐过量,它就会出现表皮粘膜落皮的症状。在给红尾鲶加盐和药物食需特别注意。容易因为加药过量和水质不良导致腮丝变黑死亡。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