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深海网箱养殖(深海网箱养殖黄鱼)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10-14 13:55   点击:207  编辑:储娅   手机版

1. 深海网箱养殖黄鱼

1、外观上的区别:

野生黄鱼体色更黄、鱼嘴更红艳、鱼体更修长苗条、肚小,因为生存环境的关系,野生黄鱼的嘴巴、眼圈会显得大一些,鳞片粗大,肉质排列也相对比较紧密,吃起来“有嚼头”,口味鲜美。

人工养殖大黄鱼由于生活在网箱里比较悠闲,缺少锻炼,体形较肥,鱼肚较鼓胀,肤色暗黄或灰白,鱼唇颜色淡。

2、肉质口感上的区别:

野生大黄鱼的鳍一般干净而完整,鳍形较长,而且从海里捕捞上来时,由于气压减低引起鱼鳔爆破而毙命,不大有痛苦挣扎过程。口感比较好,身上的鱼鳞、鱼鳍不会留下充血的痕迹。那些鳍看上去有点红、有点破损,鳍形较短;

人工养殖大黄鱼一般被关在网箱里养,在狭小的空间里游动时容易撞伤。目前有些深海养殖大黄鱼和野生的大黄鱼外表有些相似,但吃起来肉质有点松软,口味不如野生的纯正。

2. 深海网箱养殖黄鱼主要病害

黄花鱼胶养殖技术!

1、养殖准备

由于黄花鱼是比较难养的,所以在养殖前就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如果是采网箱养殖的话,那么就要按照黄花鱼的规格来布置网箱,通常是网箱中的水深为四米左右,其次就是为了避免黄花鱼出现擦伤,最好是选用材质比较柔软的网箱进行养殖。如果是采用池塘养殖的话,那就需要选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并且要对池塘进行消毒,水神保持在两米左右即可,最后就是还需要准备好供氧设备以及调节水质的设备等,一切准备周全之后就可以正式养殖了。

2、鱼种选择

黄花鱼比较珍贵,所以在选择鱼种的时候一定要非常的细心,这样可以提高黄花鱼养殖的成活率,降低损失。我们通常会选择大小均匀、健壮活泼、鳞片完整、皮肤有光泽、无内外伤并且没有病害的鱼种进行放养,这样的鱼群才有利于统一进行管理。

3、鱼种放养

在鱼种放养之前我们需要先将鱼种进行消毒,因为采购回来的鱼种身上可能会携带一些寄生虫和细菌等有害物质,如果直接放养不仅仅会污染水体还会影响鱼群的生长。通常我们会将鱼种放入福尔马林中放养半个小时左右,然后捞出放入清水中养一天左右,最后将鱼种放入网箱或池塘中进行饲养。

4、饲养管理

黄花鱼它主要是以冰冻鲐鱼参鱼为食,在饲养的时候我们需要先将饲料解冻,然后将其做成肉末状然后班上一些专门的鱼饲料,在固定的地点进行投喂。同时我们也可以适量的喂一些小鱼小虾以及扇贝类的肉类,这样可以是黄花鱼在生长的过程中有均衡的营养,不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刚放养的黄花鱼通常情况下,每天拖尾两次左右就好,也就是早上和晚上进行投喂,等到大了之后可以慢慢的增加饲料用量。

5、日常管理

黄花鱼的日常管理是比较重要的,它对水质的要求有点高,如果是采用池塘养殖的话每天必须进行换水并且不定时的清理池塘对池塘进行消毒杀菌,而网箱养殖则只要每次投喂之后将剩余的食物残渣捞出即可,然后不定时的清理网箱上的泥垢和脏污并且进行消毒杀菌即可。其次就是注意水深,网箱养殖需要在养殖场设立赤潮警报,这样可以及时的调整网箱的深浅,而池塘养殖每天都要换水,所以每次换水之后保持在两米深就好。最后就是对病虫害的防治,可以在饲料中拌上一些增强抗性的药剂,发现病鱼要及时捞出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对鱼群进行病害预防。

3. 深海网箱养殖鱼类品种

养殖海鲜也就是人工养殖的海鲜,市面上常见的像贝类、虾类、蟹类、鱼类就有很多都是人工养殖的。人工养殖的海鲜一般都是海塘养殖、网箱养殖和滩涂养殖等,生长环境比较狭小,因此,养殖海鲜不论是味道还是营养都是逊色很多的,在价格上也是比野生海鲜低不少。

野生海鲜也就是非人工养殖的海鲜,顾名思义,它们的成长过程是自生自灭、没有人工干预的,因此品质会更好。像是带鱼、墨鱼、黄鱼、鲨鱼、金枪鱼、昌鱼、大小黄鱼、旗鱼、油干鱼等等都是野生海鲜。野生海鲜的获取途径只有一个,就是在海里捕捞,而捕捞成本较高,因此野生海鲜的价格也比较高。

市场上常有的海水鱼中,无法人工养殖的有带鱼、鲅鱼、鲳鱼、黄姑鱼、沙丁鱼、老板鱼、小黄花鱼等,鱿鱼和乌贼也无法人工养殖;既有捕捞也有人工养殖的有鲈鱼、黑裙、大黄花鱼、六线鱼,还有螃蟹、海蜇等海鲜;基本上全为人工养殖的有牙鲆、大黄花、大菱鲆、半滑舌蹋等。

不少消费者对人工养殖的海鲜存有偏见,认为养殖的不如捕捞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许多养殖鱼类,如鲈鱼、黑裙等大多采取近海深水网箱养殖,接近自然状态。扇贝、毛蛤等贝类海鲜,采取的是在天然状态下的保护性养殖,属于自然生产性质。

深水养殖又称深水网箱养殖,是在将传统的浅海网箱养殖向更深的海域推广后形成的。由于深水网箱养殖远离海岸,水质良好,污染少,天然饵料丰富,集约化程度高,可以生产出大量、优质的水产品,深受渔民欢迎。

4. 深海网箱养殖黄鱼技术

1、运输车辆

  一般为市场上经常使用的活鱼运输车,即在经过改装的贷车上放上一只只容积为0.3米的圆塑料桶,并在桶内放上1只充气头或者一只成十字型的充气管,气源由车上装载的3马力或5马力柴油机带动气泵来提供。

  2、运输用水

  运输途中的海水通常为大黄鱼养殖地的海水。如有特殊情况,无法使用养殖地的海水,可用海水晶来调制运输用水,水体比重一般在1.015-1.024之间。

  3、温度

  运输途中的海水温度一般跟养殖地海水的温度相近,在10-5℃之间。如在盛夏季节运输,为防止水温过高,在运输途中可适当放些冰块,但要防止冰块溶化后的淡水流入运输桶内,使桶内比重降低而影响成活率。

  4、充气

  运输途中应保持适宜的充气量,一般控制在微沸腾状。气量过大,常会引起鱼体狂游、烦躁不安,不利于运输成活率的提高。

  5、密度

  运输的鱼体密度应视运输时间和鱼体大小而定。运输时间在24小时内、鱼体大小在0.5千克/尾上下的,可放30尾/米左右。

  二、体会

  1、对于运输的大黄鱼,应选择鱼体健壮、无病虫害、无明显外伤的。选用的大黄鱼最好的是网箱养殖的。同时,还要注意在装卸过程中一定要小心,尽可能减少对大黄鱼的惊吓及损伤。

  2、如有可能最好在运输过程中使用氧气瓶充气,在使用氧气瓶增氧时,应使用减压阀等配套设施,并要注意水压与氧气瓶气压之间的关系。

  3、为了保持一定的水压,在运输途中,盛鱼的容器内应保持适宜的水位,这样有抻于提高大黄鱼的成活率。

5. 深海网箱养殖黄鱼兴起何时

黄花鱼有养殖的。

黄花鱼曾是中国重要经济鱼之一,为中国特有的地方性种类,广泛分布于北起黄海南部,经东海、台湾海峡,南至南海雷州半岛以东。养殖黄花鱼主要以网箱养殖为主,网箱养殖黄花鱼应该遵循《无公害食品:大黄鱼养殖技术规范》标准进行布局。

6. 深海网箱养殖黄鱼视频

步骤1.将鱼处理干净2.锅里油烧热后放生姜在锅里煸炒一下3.然后将鱼放入里面煎一下4.两面都煎好后,倒入一大碗水煮5.煮出白色的汤,加入蒜瓣里面6.最后加入盐,味精调味就可以出锅了

7. 深海网箱养殖大黄鱼

养殖的多。野生的少。

市场上的黄花鱼有养殖的,也有野生的,但野生黄花鱼数量相对较少、口感较好,所以价格也更高。黄花鱼又名黄鱼,分为大黄鱼和小黄鱼,分别为我国四大海洋业品种之一,广泛分布于北起黄海南部,经东海、台湾海峡,南至南海雷州半岛以东。

首先养殖大黄鱼都是近海网箱养殖的,体型跟野生大黄鱼有着明显区别:特征是肥,特别是肚子。一般城市里的超市,菜场里基本都是这种养殖大黄鱼,鱼特别容易生病,所以必须投放大量的抗生素等药物,这种养殖大黄鱼吃起来有一股泥腥味,就是养殖淡水鱼的味道,没有野生大黄鱼的那股淡淡的甜味,肉吃起来也粗,说穿就跟披了一张黄鱼皮的养殖鲫鱼差不到哪里去。

8. 深海网箱养殖黄鱼可以吗

随着养殖养殖业的不断增多,大黄鱼海水网箱养殖已在全国各地展开,给老板姓带来的经济价值日益显著。下面就来介绍一下网箱养殖大黄鱼的注意事项。

一、网箱的设置

大黄鱼养成阶段的网箱设置与鱼种培育阶段的要求基本相同,只是网箱的规格和网目大小随着鱼种的体长的变化而变化。养殖网箱的深度一般在3.5-5.0米之间,网眼大小在20-60毫米间。为避免鱼体擦伤,网衣材料应选择质地较软的结节网片。渔排采用目前普遍推广使用的浮动式,即由框架、浮力装置,箱体及其他配件组成渔排。网箱规格为3.3m×3.3m×4m,挡流网用1.2寸镀锌管焊接加工成3.5m×3.5m×5m的方形框架,面上缝40目单层筛绢网,一端用绳子固定在渔排周边框架上,另一端入养殖区的潮流减速为0.5米每秒一下,以适应大黄鱼的生长需要。

二、鱼种的放养

大黄鱼有两个鱼苗季节,即在每年的2月份与10月份。育出的大黄鱼苗种将在1个月后放养殖海区网箱中,俗称春秋苗。大黄鱼苗种宜选择体型匀称、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体表鳞片完整、无病无伤无畸形的健康苗。同一网箱中放养的鱼苗规格要求整齐一致。宜早晨或夜晚投放。

鱼种运达网箱区后,可在捞鱼装桶与倒入网箱的时间间隙对鱼种进行浸泡消毒。使用封闭方式运送鱼种的,应采用在运送水体中加入网箱区海水的办法进行短暂的过渡处理,避免水温等条件突变。鱼种的放养密度根据网箱内水流畅通情况及鱼种的规格来决定,适宜的放养密度能够提高产量和效益。大黄鱼网箱养殖放养密度太低不利于集群摄食,影响生长。而密度过高部分鱼苗摄食不足,影响生长,且残饵增加,提高成本。

三、饲料的投喂

目前大黄鱼使用的饲料大多数是冷鲜小杂虾和配合饲料。饵料投喂前先用手划水,待鱼上游后,投适量的颗粒状饲料,先少量慢投,待鱼群集中到水表层时,再快速投喂,手工头饵快慢与鱼群的摄食速度保持一致,同时观察鱼摄食情况,尽量做到绝大部分鱼充足摄食。喂养时间应较其他鱼类长,每次1-2个小时,确保鱼能吃饱。大黄鱼养成期间一般每天早上与傍晚各投喂一次。越冬期间一般每天投喂1次。当天的投喂量主要根据前一天的摄食情况以及当天的天气、水色、潮流变化、养殖鱼有无移箱等情况来决定。在投喂前及投喂中,要尽量避免人员走动,影响大黄鱼摄食。

四、日常管理

1、苗种分养 大黄鱼网箱养殖过程中,单位网箱的负载量随着苗种的生长不断增加,而且个体大小相差悬殊,不利于大黄鱼的生长。通过不定期分选,保持网箱合理的放养密度,同时对网箱中不同规格的苗种进行重新分箱,可以有效地促进大黄鱼生长。分选操作应以减轻大黄鱼应激反应,不碰伤鱼体为原则,在海区小潮,清晨或傍晚进行,并应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确保分选成功。

2、清除附着物 养成阶段生长最快的阶段是在高温期间,这时也是网箱上最容易附生各种藻类的季节。根据网箱情况,不定期移箱换网,保证网箱内外水流畅通。同时要经常换洗网箱,一般每隔30天左右换洗一次。

为保持大黄鱼商品鱼的天然金黄体色,在养成后期,网箱上最好加盖遮阴布幕。在水流不畅、水质肥沃的连片网箱养殖区,要坚持每天早、中、晚3次检查鱼种情况,尤其闷热天气,特别注意凌晨的巡视工作,防止缺氧。

9. 大黄鱼网箱养殖技术

大黄鱼养殖

1

科学培育苗种

黄花鱼属暖温性集群泅游鱼类,随着水温下降,部分鱼群游向60米等深线暖水处越冬。大黄鱼春、秋两季繁殖,生殖期时,鱼群分批从外海越冬区向近海作生殖洄游。产卵后幼鱼在近海长大,分散索饵。

中国沿海大黄鱼产卵场约10个,产卵场一般位于河口附近岛屿、内湾近岸低盐水域内的浅水区,水色混浊,透明度大都在1米以内,底质为软泥或泥质沙海区。东海、黄海区水深一般不超过20米,南海区不超过30米。

大黄鱼一生能多次重复产卵,春汛产卵场水温上升到15℃~17℃时开始集群产卵,生殖期中一般排卵2~3次,怀卵量与个体大小成正比,10~275万粒不等,一般为20~50万粒。卵浮性,球形,卵径1.19~1.55毫米,卵膜光滑,有一无色油球,直径为0.35~0.46毫米。受精卵在水温18℃时约经50小时孵出仔鱼。

各地方群年龄组成不同其个体寿命、性成熟年龄也不相同:东海北部、中部群个体寿命最长,最高龄鱼为29龄,但开始性成熟年龄较迟,少数为2龄,一般为3~4龄。粤西群大黄鱼寿命最短,最高龄鱼仅为9龄,但性成熟年龄最早,少数个体1龄开始性成熟,大部分个体为2~3龄。闽、粤东群大黄鱼处于二者之间,最高龄鱼为17龄,大量性成熟个体为2~3龄。

2

苗种放养技巧

放养鱼种规格要求整齐一致,计划当年达到400克以上商品规格的,放养的鱼种规格每尾要在100克左右;当年可达商品成鱼规格的,一般选择60~90克鱼种,有条件的话,放养100克以上鱼种更好。放养密度应控制在每亩400~700尾。放养时间以4月中、下旬以后为宜。鱼种放养前先圈养在池塘中的围网内暂养2~3星期,然后再放养。

幼鱼主食桡足类、糠虾、磷虾等浮游动物,成鱼主要摄食各种小型鱼类及甲壳动物(虾、蟹、虾蛄类),生殖盛期摄食强度显著降低,生殖结束后摄食强度增加。

养成阶段饵料一般以冰冻上层鱼为主,并辅以粉状配合饵料。上层鱼用刀切成适口的鱼肉块,加工方便,不易散失,或把鱼绞成肉糜,拌成粘性强的团状饵料,用手挤压成大小不同的块状物来投喂。鱼肉糜可混入部分粉状配合饵料或其他饵料,也可添加必要的维生素及药物。

养成期间一般每天早、晚各投饵一次。同真鲷、鲈鱼等相比,大黄鱼具有摄食缓慢且量少等特点,因此投饵要慢。高温期间生长最快,为保持商品鱼金黄色的天然体色,养殖后期需在网箱上加盖遮阴物控制光线。最佳生长水温22℃~26℃,盐度1.8%~2.5%,溶氧量为每升5毫升以上,酸碱值为8。

3

日常管理方法

池塘要求进排水便利,最好每天可换水;池塘面积以15~30亩为宜,池深2~3米。池水比重在1.01~1.025之间,透明度在0.5米以上,水温在8℃~28℃,溶氧要求在每升5毫升以上,酸碱值要求在8~8.5之间。鱼种放养之前要先晒塘1个月,再进水10~15厘米,全池泼洒生石灰每亩150公斤,以改善底质并在鱼种放养前进排水一次。

每天都要换水,水质好时,每天1次,反之2次。高温季节,晚上换水最好,换水量依水质情况而定。大暴雨后池塘表层比重下降明显,换水时应把表层淡水先排出,待海区潮位较高时再进水。每10天左右泼洒生石灰水,以改善水质。

要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尤其是在高温季节又逢小潮水换水困难时,要特别注意做好晚上与凌晨的巡塘工作。认真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如有浮头不下沉的,要进水(或抽水)增氧。若发现病鱼、死鱼,或无特殊原因而摄食量明显下降的,要及时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池塘养成期间,一般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小潮汛换水困难时可投一次。若水质不好又无法进水时,也可以暂停投喂1~2天。其投喂量相应比网箱养成的要偏少些。池塘大黄鱼投喂应固定地点,并且最好固定在靠排水口处,以便把残饵排出池外,投喂速度要慢一些,时间要长一些。若未见鱼群上浮抢食,或下水中摄食时发出的叫声,就不宜再投。

4

疫病防控措施

贝尼登虫病。9~11月为流行季节,在秋苗培育阶段,常与刺激隐核虫、锚首虫混合感染,加重病情,若不及时治疗,可在短时期内造成大批量死亡。病原是贝尼登虫,是一类单殖吸虫,虫体椭圆扁平,白色,长6~7毫米,肉眼可见。虫体寄生在鱼体的嘴、眼、体表、鳍等部位,呈白色透明状,大小如芝麻粒,也有人称之为“白芝麻病”、“白蚁病”。

虫体数量多时呈白斑状,该虫附着在鱼皮肤上或鳞片下,摄取鱼体上皮细胞血球,造成鱼体创伤,病鱼体表黏液分泌过多,焦躁不安,不断狂游或摩擦网壁,以致鳞片脱落,引起感染。病鱼食欲减退,最后消瘦衰竭而死。死鱼体表破烂不堪、黏液增多、鳞片脱落,眼受损,鳍条残缺不全,鳃暗红,鱼体消瘦。把病鱼放在淡水中浸泡几分钟可见到虫体脱落。

最有效方法是用淡水浸浴病鱼20~40分钟,分3次进行,每次浸浴10分钟左右;用150~200国际单位福尔马林药浴20~30分钟;按鱼体重3%~5%投喂红霉素药饵,连喂5天;用每升30毫克土霉素浸泡10分钟左右,一周后重复一次。

瓣体虫病。该病流行于4~6月份,水温25℃以上时为发病高峰期,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寄生虫疾病,主要危害刚培育出的全长20~50毫米小鱼苗。病原为石斑瓣体虫,其身体中部略靠一边有一个卵圆型大核,前部及背部前缘有丛生纤毛,虫体能够借助纤毛摆动在水中迅速游动。

瓣体虫寄生在鱼体表、鳍条、鳃丝上,使鱼体黏液分泌增多,鳃部贫血呈灰白色,鳃丝浮肿,粘有许多泥样污物,体表也有不规则白斑。病鱼食欲减退,摄食大为减少,离群慢游,体色变浅,呼吸困难,很快因体质衰弱而大量死亡。此病发病快,病程短,感染率和死亡率高,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大批量死亡,日死亡率可达10%以上。

可用200~250国际单位福尔马林海水溶液浸洗20分钟,浸洗时密度控制在每升25~35尾并充气增氧;以呋喃唑酮用淡水配成每升20毫克浓度,将病鱼浸洗3~5分钟;以硫酸铜用海水配成每升2毫克浓度浸浴病鱼10~20分钟;浸洗后在饵料中添加20%~30%抗菌素(如四环素、红霉素等)投喂5天至痊愈。

10. 深海大黄鱼铜围网养殖

夏季去比较好,海鲜比较多。

舟山渔场简介:

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渔场,自古以来因渔业资源丰富而闻名,地处东海,是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和上海市3省1市渔民的传统作业区域。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乌贼)4大家鱼为主要渔产。

众多的经济鱼虾类的产卵、索饵场所,中国沿海冬季群众渔业规模最大、产量最多的带鱼渔场,是底拖网作业的良好区域,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渔场。该海区重要的作业类型还有灯光围网,流刺网和帆张网等。

渔场介绍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近海渔场,与苏联的千岛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秘鲁的秘鲁渔场齐名。渔民习惯按各作业海域,把舟山渔场划分为大戢渔场、嵊山渔场、浪岗渔场、黄泽渔场、岱衢渔场、中街山渔场、洋鞍渔场和金塘渔场。

舟山渔场自开发以来,一直为沿海渔民共同捕捞场所。解放以来,浙江、江苏、福建省以及上海市(简称“三省一市”)来舟山渔场捕捞的渔船不断增加,辽宁、河北、山东、天津等省、市的一部分渔船亦一度来舟山渔场捕捞。本世纪60~70年代,集结在嵊山渔场捕冬季带鱼的渔船,旺汛高峰时渔船达1万艘、渔民在15万人以上。

渔场的中心基地位于嵊山。渔场因受台湾暖流和千岛寒流的交汇影响,饵料丰富,为当地的水生动物提供了很好的物质环境。

生物资源

舟山渔场以1999年7月调查为例,游泳生物43种,带鱼占87.27%,日本鲭占3.24%,刺鲳2.58%,小黄鱼占2.03%,发光鲷占1.61%。

大陆江河泾流源源不断的注入,为渔场带来大量浮游生物,与海水营养盐类相结合,促使其迅速生长繁殖。近海渔场的磷、硅含量,分别为30~40毫克/立方米和2000~3000毫克/立方米。浅海水域浮游植物有151种,其中浮游硅藻占90%以上。水体中浮游植物年平均含量为107×104个/立方米,夏高冬低。浮游动物有123种,平均年含量87.7毫克/立方米,夏季最高达1633毫克/立方米。

地理、水文、生物等优越自然条件,使舟山渔场及其附近海域成为适宜多种鱼类繁殖、生长、索饵、越冬的生活栖息地。其中,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为舟山渔场捕捞量最多的资源群体,被称为“四大鱼产”。

舟山渔场水产资源丰富,共有鱼类365种。其中属暖水性鱼类占49.3%,暖温性鱼类占47.5%,冷温性鱼类占3.2%;虾类60种;蟹类11种;海栖哺乳动物20余种;贝类134种;海藻类154种。带鱼、小黄鱼、大黄鱼、绿鳍马面鲀、白姑鱼、鲳鱼、鳓鱼、蓝点马鲛、鲐鱼、鲹鱼、海蜇、乌贼、太平洋褶柔鱼、梭子蟹、细点圆趾蟹和虾类等,鱼类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鳓鱼(鲞鱼)、银鲳(鲳扁鱼)、海鳗(鳗鱼)、蓝点马鲛(马鲛鱼)、鮸鱼、黄姑鱼(黄婆鸡)、白姑鱼、褐毛鲿鱼(毛常)、棘头梅童(大头梅童)、石斑鱼、鲐鱼(青鲇)、蓝圆鲹(黄鲇)、舌鳎鱼、绿鳍马面鲀(马面鱼)、虫蚊东方鲀、红鳍东方鲀(河豚鱼)、黑鮟鱇(鮟鱇)、鲻鱼、鲥鱼、黄鲫、鲚鱼、鳀鱼(烂船钉)、沙丁鱼、龙头鱼(虾潺)、白斑星鲨、双髻鱼、扁鲨、犁头鳐、黄魟、弹涂鱼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