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白鲟有人工养殖的吗(白鲟在哪里生活)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10-30 14:42   点击:261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白鲟在哪里生活

没有。

长江白鲟是长江中最古老,生活年岁最久远的鱼类,有据可查的生存时间大约是两亿五千万年。长江白鲟常年生活在海里,当它们需要产卵时就会溯河洄游,回到长江淡水区产卵。而它们的后代出生以后,在幼年时期就会洄游到海里生活。作为长江特有的一种大型鱼类,它们现在已经消失了!

2. 白鲟生活在什么地方

白鲟(学名:Psephurus gladius):体长为2~3米,体重200~300公斤,最大的体长可达7.5米。又称作中华匙吻鲟,和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鲟同属匙吻鲟科的物种。另名为中国剑鱼,是中国最大的淡水鱼类。因为其吻部长状如象鼻,又俗称为象鱼。

3. 白鲟在哪里生活的

1、分布地域区别:

长江鲟生活在长江之中。

白鲟虽然也主要生活在长江流域,但在钱塘江、珠江等水域中也有。在周边国家也可能有。

2、体型区别:

长江鲟体型较小,成年个体长度一般在75-105厘米间;

而白鲟的体长则在40-130厘米之间。

3、别称区别:

长江鲟还被称为沙腊子,白鲟的别称有潭龙、鲟鲨等。

4. 长江白鲟以前生活在哪里

在地球上,通常是水域越大的地方,水生生物的体型越大,比如蓝鲸只能生活在海洋里,一些河豚类和鲟鱼类等大型鱼类,只能生活在湖泊和大型河流中,我国最大的河流是长江,所以我国最大的淡水鱼也生活在长江中。

那么长江中的哪种鱼个头最大呢?一般认为是鲟鱼,已知长江中有三种鲟鱼分别是江鲟,中华鲟和白鲟,其中以白鲟的个头最大。

不过可惜的是,近日媒体报道称,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危起伟博士等研究者表示,我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长江白鲟已经灭绝,相关的论文已经发表着国际自然环境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上,这等于宣布这一物种已经从世界上彻底灭绝了,让人为之痛心啊!

长江白鲟属于匙吻鲟科鱼类,最早出现于白垩纪(距今一亿多年),现今存活的匙吻鲟科鱼类仅有两属的两种,分别分布于亚洲的长江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生活在我国长江的白鲟又称作中华匙吻鲟,曾为我国特有鱼种,特产稀有珍贵动物,属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我国古代又称长江白鲟为“鲔”,民间有“千斤腊子万斤象”的说法,“千斤腊子”指的是中华鲟,“象”指的就是长江白鲟,说明白鲟的个头要比中华鲟更大,有渔民称这种鱼的体长可达7米以上,这种鱼游泳速度很快,而且很凶猛,长江中的大多数鱼类都会被它作为食物,站在长江水下食物链的顶端,因此又被称为“江中猛虎”、“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巨鱼”,位列世界十种最大的淡水鱼之一。

长江白鲟主要生活在我国四川宜宾到长江口这一段的长江干支流中,但以前曾经也在钱塘江和黄河下游有发现,说明这种鱼类也可以在沿海的浅海中生存,通常在春季沿着河流顺流而上产卵,小鱼通常都在淡水中成长,并顺流而下到海洋中生存。

长江白鲟体长为2-3米,体重200-300千克,最大的体长可达7.5米,体重在500公斤以上,被认为是我国最大的淡水鱼类,因为其吻部长如长剑或象鼻,长度可占身体总长度的1/3,又俗称为中国剑鱼,象鱼,体呈长梭形,上下颌均具尖细的齿,体表无骨板状大硬鳞,仅在尾鳍上缘有一列棘状鳞。

最后一条长江白鲟出现于2003年,当时为我国的野生动物学家最后一次救助一条长江白鲟、将它放生并跟踪它的活动。但由于随后考察船触礁,导致被放生白鲟的电波信号也消失,从此之后至今的16年来,科考学家和渔民们等再也没有发现过长江白鲟,即便科考学家曾经苦苦搜寻,但再也没有发现这种“长江巨鱼”的影子,因此野生动物学家认为早在2005-2010年时长江白鲟可能就已灭绝。

一个物种一旦消失,就很难再出现在地球上了,长江白鲟的灭绝是长江流域生态物种的又一大损失,也是继白鱀豚和长江鲥鱼后我国生态系统中又一重要物种消失的坏消息,说明环境和物种的保护工作还是任重而道远呢!

5. 白鲟人工养殖的还有吗

对于长江白鲟这种生物,对于长江水质的要求很高,但是因为大量的对长江排放污水,人们习惯性的向长江排放垃圾,这就造成长江水质开始变差,而白鲟的生存环境开始变差,久而久之走向灭绝,其实很多时候,导致生物的灭绝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保护环境,让很多生物的家园遭到污染,然后走向灭绝,毕竟很多生物生存的环境要求很高,所以我们应该好好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护环境。

建立保护稀有动物基地

而那些数量开始逐渐减少的生物,我们就要尽快建立保护其的基地,做好保护措施,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护这种生物,不让其走向灭绝的道路,建立更多的保护稀有动物的基地才是保护它们最好的方法,提供一个更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进行人工干涉,提供食物和生存环境,这样才能够让本就数量很少的动物得到更好的保护,生存的环境和食物得到保障,所以建立保护稀有动物的基地是很有必要的。

从小就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对于环境的保护,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出努力,这样才能够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于动物来说,也能够不侵犯它们所生存的环境,更好的维持动物数量,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重视环境的保护,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6. 白鲟产卵地

对。

在白鲟灭绝之前,没有人工繁殖白鲟的成功案例,其所有繁殖皆为自然繁殖。白鲟的初次性成熟年龄较迟,雄鱼为5~6龄,雌鱼为7~8龄。亲鱼每年2~3月顺着长江逆流而上至四川省泸州以上,找到水流速度约0.49米/秒、水深10米以内、底质多为岩石或鹅卵石的河段产卵。7~15龄雌性白鲟的怀卵总数为17.8万~78.8万粒(平均为35.9万粒),卵黑色,沉性,卵径约2.7mm,产卵水温为18~20℃,随水漂流发育,待幼鲟孵化后,它会集群往下游迁移,不断生长,最终逐渐分散开,进入长江各支流、湖泊,甚至到长江口附近觅食育肥。

7. 白鲟分布地区

金沙江下游属江河鱼类和高原鱼类分布的过渡带,同时也是金沙江中游、长江上游鱼类 、雅砻江和赤水河等支流不同区系鱼类交错分布区,鱼类种类丰富,共记载鱼类160种,其中特有鱼类56种,如圆口铜鱼、嵩明白鱼、短臀白鱼等,保护区分布鱼类186种,特有鱼类66种,主要保护对象包括白鲟、达氏鲟、胭脂鱼、大鲵等。

8. 白鲟有养殖的吗

鲟鱼有水中“活化石”的称号,鲟鱼是一种有很高养殖价值的水产项目,随着人们对鲟鱼价值的认识,鲟鱼的养殖也成了一种热门的养殖项目,在进行养殖的时候我们也要重视效益,那么,2018养鲟鱼赚钱吗?2018鲟鱼养殖的成本和利润怎么样?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2018养鲟鱼赚钱吗?

  养鲟鱼赚钱吗?

  1、养殖品种不断增多,养殖数量迅速增加:我国鲟鱼人工繁殖研究始于1956年,1988年开始鲟鱼人工养殖研究,真正较大规模发展在近几年内,其中以史氏鲟、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匙吻鲟为多。

  2、养殖水平迅速提高,养殖方式向多样化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一整套比较成熟的鲟鱼人工繁殖、养殖技术,基本解决了鲟鱼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鲟鱼成活率由1998年的10%提高到1999年的20%左右,2000年鲟鱼的平均成活率已达50%左右。养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养殖方式向多样化发展,目前已出现室内水槽、室外水槽、水库、池塘、河渠网围、网箱等多种养殖方式;有混养,也有单养;有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也有天然饵料。

  3、市场供给量迅速增加,鲟鱼价格逐步回落:从1998-2000年短短的3年时间内,我国鲟鱼人工养殖量增加了近10倍。商品鱼平均价格从1998年的600元/公斤下降到现在的120元/公斤,下降了75%。目前,鲟鱼成鱼销售市场仍然比较乐观。

  2018养鲟鱼赚钱吗?

  1、鲟鱼因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一直被禁止捕杀上市流通。鲟鱼一般三、四百元,小体型的翘鼻子的俄罗斯鲟四、五十元,杂交鲟20CM当观赏鱼五十元,中华鲟苗十元一条。价格因各地市场略有不同,仅供参考。

  2、市场上的鲟鱼价格是30元/斤左右。鲟鱼肉在上售价为60美元/公斤、鱼籽300美元/公斤、鱼籽酱高达700美元/公斤,鲟鱼皮是制作皮革制品的好原料,抗撕裂性、耐磨性、柔韧性可与鳄鱼皮媲美。3、只有长江里生长的才是中华鲟,而且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活化石之称。市场上卖的都不是中华鲟,它们属鲟鱼科,大多是经过莫斯科鲟或者中华鲟的幼崽繁衍人工培育而成,这样的鲟价格各地皆有不同,随着鲟的大小不同价格也不同,1公斤左右的鲟每公斤价格在60元左右,超过3公斤的价格大约在每公斤130元左右。

2018鲟鱼养殖的成本和利润

  1、鲟鱼养殖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终年水温高,鲟鱼生长快,如管理得当,仅1周年(12个月)便可从水花养到1公斤以上,广东地区有欧洲鲟×小体鲟的杂交种养殖一周年体重3公斤的例子。

  2、经济效益分析:一条鲟鱼种12㎝约4~4.5元/尾,养一斤鲟鱼饲料成本约6元。综合考虑鲟鱼养殖成本,按成活率90%计,每尾鱼体重1.3斤,养1斤鲟鱼的综合成本为9~10元,市场价格每斤低15元,高22元,其利润也比较可观的。

  3、至于销售价格,塘边价1998年达到800元/公斤以上,1999年底为260-360,元/公斤,其中尤以1公斤/尾左右规格售价高,这主要是因为饭店售价太高(1999年底达800元/公斤),消费者不得已只能倾向于消费小规格鱼。出口价格一般也在300元/公斤。这种高价格直接影响了销售量。随着养殖量的增加,2000年塘边价格会进一步下降,销售量则会相应大增。但养殖者的经济效益仍然会相当可观。

  4、鲟鱼的养殖成本主要为鱼种费、饲料费、人工费和设备沂1日费等。若以放养30克/尾(体长20厘米)的鱼种、饲料价格10元/公斤、饲料系数1.5、一周年长到1公斤计算,则每尾鱼的成本为鱼种费25元、饲料费15元、人工和设备折合10元,共计50元。若商品鱼售价在100元/公斤,则每尾鱼可售100元,利润仍可达50元,利润率达。

  2018鲟鱼养殖的前景

  1、鲟鱼为软骨硬鳞鱼,是远古鱼类,有活化石之称,其形态独特,体呈锥形,头、躯干为一平面,身披五行骨板并带有尖棘犹如铠甲,游如梭静如艇,体黑灰色,腹部白色,歪尾形,观之有一种幽深、古朴、别致的感觉,观赏价值很高,在东南亚、港澳台等地区将其视为上等观赏鱼。近几十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及过度捕捞等人为因素的原因,严重破坏了鲟鱼的生态系统,致使有些鲟鱼种类濒临灭绝。为了挽救这些濒危物种,世界各国在鲟鱼繁殖、放流、养殖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随着鲟鱼的养殖成功,不但为我国增添了更加丰富的新品种,在我国掀起了鲟鱼养殖的新热潮,而且满足了市场需求,特别是在出口创汇方面取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2、鲟鱼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其体形如同鲨鱼,在水中能平游、仰游、侧游、垂直游,像潜艇一样十分壮观。它还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恐龙起源于亿万年前的白垩纪,恐龙已灭绝,鲟(鳇)鱼却能顽强地生存下来,是当今世界各国科学研究地壳变迁的"活化石"。

  3、近年来,欧洲渔业把鲟科鱼类作为经济鱼类养殖的兴趣日益增长,其主要原因为:鲟鱼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如筑坝施工破坏产卵场、过度捕捞亲鱼等导致世界性的鲟鱼资源下降。鲟科鱼类,如中华鲟、白鲟等资源短缺(我国已将其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开发有限。目前,我国对于鲟科鱼类的研究和开发主要是对国内外养殖技术比较成熟、孵化繁殖技术比较完善、适合我国水体养殖的、具有较大市场的、较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鲟鱼品种。

  鲟鱼饲料的选择方法

  1、对养殖周期的影响。不同品质的饲料不仅会对养殖水质、健康状况有影响,而且会对养殖周期有影响。优质的鲟鱼饲料可以加速鲟鱼生长,缩短养殖时间,减少水电、人工成本,而劣质饲料则相反,会无形地增加养殖费用。

  2、养殖环境。应选用水中稳定性好、转化率高的饲料。饲料水中稳定性好不仅可以节约饲料,而且可以减少饲料溶解对养殖水环境的污染。优质的鲟鱼饲料,其消化吸收率和利用率相对较高,排出的粪便少,不仅节约饲料,而且降低了粪便对养殖环境的污染,有利于鲟鱼的生长。质量低劣的鲟鱼饲料,水中稳定性差、适口性差、消化吸收率低,导致残料多、粪便多,不仅浪费饲料,而且残留的饲料和粪便污染水质、腐败后消耗溶氧、产生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鲟鱼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低劣的鲟鱼饲料,看似价格便宜,但是生长效果欠佳,并且要投入更多的水电成本来维持养殖用水的水质。

  3、对鲟鱼健康状况的影响。投喂优质的鲟鱼饲料,鲟鱼成活率高、生长迅速,抗应激、耐运输。在山东冶源,鲟鱼出售后,在运输过程中如果出现死亡,鲟鱼收购商会按死亡量扣留部分卖鱼款,因此,鲟鱼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养殖利润,而鲟鱼的健康状况与所使用的鲟鱼饲料有直接的关系。使用劣质饲料所造成的鲟鱼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也应该考虑在养殖成本之内,不能只看饲料的售价。

  4、性价比。选择饲料时应关注饲料的转化率或饵料系数,也就是说一斤饲料能长多少鱼或长一斤鱼需要多少饲料,并以此计算养一斤鱼需要的饲料成本,一定不要将关注点集中在饲料价格上。低价饲料不一定能降低饲料投入,高价格的饲料也不一定会增加饲料投入,养殖户应根据自己的养殖经验选择性价比高的饲料,降低饲料成本,增加养殖利润。

9. 我国的白鲟生长在哪

第十名 大西洋比目鱼

大西洋比目鱼( Hippoglossus hippoglossus),学名庸鲽,产于北大西洋,是扁平鱼类中最大的一种。

大西洋比目鱼:副捕捞受害者

它们可以长到50岁,体长可达2.5米,体重在300公斤以上。由于性成熟时间晚(10-14岁),所以种群结构特别容易因为过度捕捞而遭到破坏。

在底层拖网捕鱼时,大西洋比目鱼底栖的特性让它们很容易作为一种捕捞副产物而被渔民捕获。

第九名 条纹平鲉

条纹平鲉(Sebastes fasciatus),又叫大西洋红鱼,生活在北大西洋,活动范围在海面深度70-600米。

这种鱼类的体长可以长到50cm,寿命可达50岁。

条纹平鲉要到8-9岁才性成熟,过去10年来的拖网捕捞导致大量条纹平鲉在没有开始繁殖前就被捕获,这对条纹平鲉种群的延续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再加上当地海域的海盗和渔民违反法律进行非法捕捞,导致对这种鱼类的保护一直无法有效地展开。

第八名 胸棘鲷

胸棘鲷( Hoplostethus atlanticus),在国内的商品名为长寿鱼、橙鲷鱼,主要产自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以及我国台湾东港海域。

长寿鱼:超长的寿命使它受到灭绝的危险

这是一种寿命很长的鱼,它们可以活到150岁以上。也正是因为寿命长,它们要在20-32岁的时候才到达性成熟。当过多的幼体被捕捞后,整个种群的数量也会随之快速下降。

胸棘鲷的营养价值非常高,鱼肉含有人体所需的而是多种微量元素,而且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但在经过20多年的商业捕捞后,这个物种的数量大幅下降。

第七名 冬鳐

冬鳐(Leucoraja ocellata)是一种很炫酷的鱼类,它们能够放电眩晕猎物或者震慑食肉动物。主要产地是大西洋西北部。

冬鳐可以长到1.5米长,寿命大约是20年,但它们的性成熟很晚,要到11岁才开始繁殖。

这种鱼可以制成饲料行业所需的鱼粉,也可以作为龙虾养殖的诱饵,因而被大量的捕捞,随着过度捕捞的持续,这个物种的数量也在大幅减少。上世纪80年代,这个物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CR),之后人们对它们开始进行保护。

根据2017年的一项调查,目前这个物种的种群恢复良好,没有再遭受过度捕捞。但它们较短的寿命和较晚的性成熟年龄导致这个物种的种群结构仍然很容易被破坏,需要继续进行保护。

第六名 稀棘平鲉

稀棘平鲉(Sebastes paucispinis),生活在东太平洋阿拉斯加至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海域,栖息在岩石底质底层水域。

这种鱼体长可达90厘米,虽然只需要长到4-5岁就可以进行繁殖,但随着近几年来洋流和温度的变化,稀棘平鲉的幼鱼存活率越来越低。

虽然目前已经全面禁止了对这种鱼类的捕捞,但科学家们估计,即使完全不进行捕捞,这个物种也需要差不多100年的时间才能将种群恢复到正常。

第五名 欧洲鳇

欧洲鳇(Huso huso)生活在欧洲北部的淡水区域,其体型在所有淡水鱼类中位列前茅。

成年欧洲鳇的体长可以长到7米,体重超过1吨,它们寿命很长,可以活到100岁以上。

它们的卵被称为“真正的鱼子酱”,一条成年的雌性欧洲鳇一次可以产200公斤的卵,所以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这也导致了过度捕捞。

欧洲鳇的鱼子酱非常受欢迎

除了捕捞压力外,欧洲鳇还受到栖息地减少的影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欧洲鳇失去了90%的产卵水域。预计其数量还会继续下降。

第四名 欧洲鳗鲡

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主要分布于北大西洋、波罗的海和地中海,它们面临着独特的生存挑战。

欧洲鳗鲡在海洋中产卵,所以他们会在海洋里孵化出来,然后他们会向内陆的淡水游去。当它们达到性成熟后,在6到30岁的任何时候,他们都可能返回大海产卵,产完卵后,欧洲鳗鲡就会死去。

向内陆游去的小鳗鱼

当它们去往海洋繁殖的路线暂时受阻时,它们会选择回到淡水生活(不进行繁殖),等待下一次的繁殖之旅,那些终生不繁殖的欧洲鳗鲡可以活到50岁以上。

这种不寻常的繁殖行为,意味着任何在海上捕获的活的欧洲鳗鲡都还没有产卵,过度捕捞很容易对欧洲鳗鲡造成灭顶之灾。

第三名 巨石斑鱼

某种意义上来说,海洋中所有石斑鱼的生存都在受到威胁,但巨石斑鱼受到的威胁尤其严重。

巨石斑鱼可以分为两个物种,一种是大西洋的伊氏石斑鱼( Epinephelus itajara),还有一种是东太平洋石斑鱼(Epinephelus quinquefasciatus)。

顾名思义,巨石斑鱼体型较大,最大的个体能长到2.5米以上,体重超过360公斤。

伊氏石斑鱼

由于它们繁殖时间很短,所以繁殖的后代较少,在捕捞过程中,幼鱼又很容易被捕获,因此这个物种的种群数量在过去几年里快速下降。

第二名 马耳他鳐

马耳他鳐( Leucoraja melitensis),今天只有在西西里海峡(意大利和突尼斯之间)才能看到这种稀有的鱼类,它的生活海域范围还在一直缩小。

和其他的鳐类一样,马耳他鳐生长缓慢,性成熟晚,后代数量很少。

马耳他鳐并不是商业捕捞船的目标,但它们很容易被意外捕获,然后它们会被继续扔回水里,在海里自生自灭。

再加上当地政府对此反应迟缓,因此这个物种的数量才会一直减少。

第一名 蓝鳍金枪鱼

蓝鳍金枪鱼( Thunnus thynnus)分布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温带及热带海域,我国的东海也有,它可能是最具代表性的濒危鱼类了。

10. 白鲟还有吗

长江江豚

长江江豚是长江特有的鲸豚类动物,目前仅剩1000余头被誉为“水中大熊猫”。

长江江豚(学名: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是哺乳纲、鲸目、鼠海豚科的江豚。曾经是窄脊江豚的指名亚种,2018年4月11日被升级为独立物种。俗称“江猪”,体型较小,头部钝圆,额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体长一般在1.2米左右,最长的可达1.9米,貌似海豚。寿命约20年。

通常栖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淡水中生活,喜单独活动,有时也三五成群,最多的有过87头在一起的记录。长江江豚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食物包括青鳞鱼、玉筋鱼、鳗鱼、鲈鱼、鲚鱼、大银鱼等鱼类和虾、乌贼等。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为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