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东国家和独联体各国都有哪些自己传统的节日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12-15 00:09   点击:76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中东国家和独联体各国都有哪些自己传统的节日

科威特:2月25日国庆日,宰牲节

伊朗:2月11日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日,

叙利亚:4月17日国庆日

约旦:5月25日约旦独立日

伊拉克:7月17日国庆日

埃及:7月23日国庆日

黎巴嫩:11月22日独立日

阿拉伯酋长国:12月2日国庆日

巴勒斯坦:宰牲节

以色列:圣诞节、逾越节

二、什么节是欧洲西部各国的共同节日

  西欧各国共同的节日有:1月1日元旦、2月14日情人节、3月14日白色情人节、复活节在3月21日或该日后月圆以后第一个星期日,12月24日圣诞节。

  

西欧各个国家的重要节日

德国

1月1日元旦

1月6日三圣节

5月1日五朔节

10月3日德国统一日

11月1日万圣节

12月25日圣诞节

瑞士

1月1日元旦

4月1日耶稣受难日

5月1日劳动节

耶稣升天节5月12日

5月23日圣神降临节

8月1日独立纪念日

9月斋戒日

12月25日至26日圣诞节

意大利

1月1日元旦

1月6日主显节

4月复活节

4月25日自由日

5月1日劳动节

6月2日圣体节

6月29日圣彼得及圣保罗日

8月15日圣母升天节

11月1日万圣节

12月8日圣灵怀胎日

12月25日圣诞节

12月26日圣史蒂分节

2005-6-25 22:21 sarasong

荷兰

1月1日元旦

4月复活节

4月30日女王日

5月5日自由日

12月25日圣诞节

法国

1月1日元旦

4月复活节

5月1日劳动节

5月8日圣灵降临日

7月14日法国革命纪念日

8月15日圣母升天节

11月1日万圣节

11月11日停战纪念日

12月25日圣诞节

1月1日元旦

4月复活节

5月1日劳动节

5月8日圣灵降临日

7月14日法国革命纪念日

8月15日圣母升天节

11月1日万圣节

11月11日停战纪念日

12月25日圣诞节

比利时

1月1日元旦

4月复活节

5月1日劳动节

5月耶稣升天节

5月圣灵降临节

7月21日国庆日

8月15日圣母升天节

11月1日万圣节

11月11日停战纪念日

12月25日圣诞节

希腊

1月1日元旦

1月6日主显节

3月25日独立纪念日

4月周日及周一复活节

5月1日劳动节

8月15日圣母升天节

10月28日国庆日

12月25日圣诞节。

三、这说抿了各国节日融合了本国和本地区的什么和人们的什?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外国的很多传统节日慢慢融入我们的生活,如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等等。同时,我国的传统节日,如纯洁,端午节等,也流传到西方国家。通过对东西方传统节日的认识了解,有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交融。

世界是斑斓多彩的,对世界文化的描述也同样如此。

  这不仅仅是因为国家、民族具有不同的特性,其文化也是各具特色;也因为同一个文化现象,如果选择的观察视角不同,也会看到不同的内容,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将从东西方的传统节日看中西文化的差异与交融。凡是有人类聚居的地方都有各自的风俗习惯,中外古今都不例外。

  节日活动则是这种风俗习惯的集中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节日是指一年中被赋予特殊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之间的日子,是人们丰富多彩生活的集中展现,是各地区、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的总结和延伸。

(一 )从传统节日的起源上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中西传统节日的起源,可以看出中西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传统节日遵循着从起源、形成到衰亡这个自然规律。由于各国有着不同的国情,其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形成也存在很大的差别。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都是由岁时节令转换而来的,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而西方的传统节日的起源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都是由岁时节令转换而来的,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

  

中国长期以来处于封建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中, 其传统节日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包含了农耕文明的社会特征, 主要是从岁时节令转换而来的。我国古代长期以农为本, 在生产力和农业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 十分重视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中国的封建社会绵延上千年,“男耕女织”的农耕生活方式源远流长,农业生产状况、农作物生长情况一直是老百姓心理情绪的“晴雨表”。

  因此,中国传统节庆活动都是依照农历上的节令产生的,人们通过丰收农闲时的这些欢庆活动,祭祀日月星辰,庆祝五谷丰登,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中认识了自然时序的复杂规律, 总结出四时、二十四节气, 形成了以节日为主的传统节日。

  勤劳的中国人民为了更好地生存, 必须大力发展农业, 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天气的关照。古人云“春雨贵如油”、“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在古代, 春节、清明节( 古代称三月节) 等都是重要的农事节日。

由此可见,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统治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之中,所以其传统节日当然不可避免地保持其农业色彩。

  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都跟中国作为农业社会所厉行的历法和中国历法中所规定的节气密切相关,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

西方的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中国的相比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西方文化由于长久受基督教的影响, 其传统节日起源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如情人节( 纪念名叫瓦 丁的基督教殉难者) 、复活节( 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 、万圣节( 纪念教会所有圣人) 、圣诞节( 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 , 这些节日的起源大多与宗教有关系。

  当然, 西方节日中也有和农业有关的节日, 但他们以农业为主的节日的历史不如中国漫长。

在西方,人类社会早期的节庆活动也具有企盼丰收的性质。后来,由于基督教等宗教的兴起和普及,由于工业社会商品经济取代了农业经济,敬奉土地乞求丰收的传统节庆习俗逐渐被人们淡忘,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宗教意识衍生出来的节日。

  西方国家,最初多以畜牧业为主,尽管后来农、工、商都有较大发展,但农业大多没有成为立国之本,因此人们对季节气候的重视程度不及中国,他们最注重的是基督教。同时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在起源时期就带有的宗教色彩,并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得以强化。

(二)从传统节日习俗看中西文化差异

节日习俗则是在节日里出现的风俗习惯和庆祝方式。

  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的庆祝活动,这一点中西方都相同。但中西方的节日风俗却有着很大的不同,从中亦能发现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与西方国家在节日习俗上有着一个很明显的差异,那就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主要以吃喝饮食为主题,而西方国家传统节日的习俗则主要以玩乐为主题。

  

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主要以吃喝饮食为主题,并且以家庭为单位。

中国讲究饮食,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文化传统。中国饮食文化的民族特色在于,饮食文化不仅仅是关于饮食本身的文明成果,而且内化为一种具有信仰、禁忌等文化意义的民族心理,成为文化的隐喻象征符号体系。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以具有文化意蕴的饮食风俗:如清明节的冷食与雄黄酒、中秋节的月饼、重阳节的重阳糕与菊花酒、端午节的粽子等等。这些都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主要以吃喝饮食为主题。“

中国的传统节日, 基本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的, 不可避免地留下封建社会的痕迹: 等级制、家族式, 节日无不以家族内部活动为中心。

  

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习俗主要以玩乐为主题。

西方人对生命的追求是以健康快乐为目的,除必须的饮食营养外,更主要的是通过宗教和娱乐活动来实现,认为人生来有原罪,必须通过信仰上帝,参加宗教仪式和不断忏悔等才能赎罪,从而得到行令净化和快乐,因此西方的节日习俗不仅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而且注重宗教仪式后的一种身心季解脱式的愉悦和快乐。

  

如西方最重视的圣诞节,每年的圣诞前夕,各教派的教堂都要举行礼拜仪式,由教堂的圣诗班为大家演唱颂诗。许多家庭也有在圣诞节前夕进行祈祷、齐唱颂歌的习俗。人们在圣诞之日汇集在广场,围着拜访在那里的高大圣诞树齐唱颂歌等活动。还有热闹非凡的圣诞晚会。

  另一个能充分展示和反映西方节庆文化精神的节日便是愚人节。愚人节又称“万愚节”,也是一个著名的西方传统节日。按照传统,在愚人节里,什么人都可以取笑别人,也可以被别人取笑,甚至有的玩笑简直就是恶作剧。在复活节期间,伦敦要举行盛大的化装游行;感恩节期间,美国的乡村市镇举办规模庞大的化装游行、戏剧表演和体育比赛等等。

  西方的传统节日习俗都表明了西方的节日文化主要以玩乐为主题。

同时,西方的传统节日更多的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集体性和狂欢性, 以自我为中心, 崇尚个性张扬。这与中国节日的家族性恰好相反, 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群体性, 反映了人们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的愿望,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现自我的特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中西民族在这种节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中国讲究饮食,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文化传统;西方则偏好交往,具有游牧文化的遗风和商业文明的特色。

(三)从中国人过“洋节”及外国人过“中国节”看中西文化交融的现象

通过以上对中西传统节日的对比,可以看到两者源自不同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但两者并非“井水不犯河水”,而是有着诸多的天然相通之处。中西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曾经且还在继续发挥着传承文化的积极作用。

具体看来,中西节日所不约而同地传承负载的文化内涵,主要围绕着两个方面。首先,就是两种节日文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如西方的圣诞节中,人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圣诞快乐”;而在中国的春节中,人们则见面就是“福禄寿禧”的祝词。其次,就是传承尊老爱幼、景仰历史人物以及忠于爱情的文明薪火。中国有敬老节重阳节,而西方亦有父亲节、母亲节;西方有为忠于爱情的人们设立的情人节,而中国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七夕节。

  

正因为两者之间的这些天然相同之处,当今时代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之际,两种节日文化互相渗透、彼此影响,就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前提。“近些年,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越来越重视洋节,特别是圣诞节,而对本土的节日特别是春节的兴趣有所淡化,这当然与商家不放过任何赚钱机会,大肆炒作有关,更与年轻人追求时髦有密切联系。

  但从根本来说则反映了我国通过对外开放,正在日益融入国际社会,这应该说是一种进步的表现,无可厚非。在中国人尤其年轻人逐步淡化春节的同时,国外对春节的好感和兴趣却日益浓厚。现在世界各地正越来越接纳中国的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全球化特征正越来越明显。

  

在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的今天,中国不能闭关锁国,在发扬光大自己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汲取西方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为我所用。目前,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魅力,中国老百姓也开始了解西方文化的迷人之处。

  中西方的文化互相渗透,相互融合,这是两种文化紧跟时代潮流、永葆生命活力的一大福音。

透过上述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到,中西传统节日文化存在着其起源及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性。而在两种文化的交流中,它们彼此渗透彼此交融。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多彩的传统文化。

  然而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只有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包括增强文化竞争力,保持传统节日的生命力,才能融入国际社会,又稳住阵脚,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谢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