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 玫瑰 栀子花 杜鹃花 红花 风信子 罗汉松 茶花 牡丹 百合 长寿花 莲花 富贵竹 马蹄莲 君子兰 仙人掌 蝴蝶兰 茉莉 龟背竹 蔷薇 绿萝 吊兰 菊花 芦荟 生石花 桂花 芍药 发财树 梅花 蟹爪兰 康乃馨 郁金香 荷花 睡莲 海棠 球兰 满天星 昙花 紫罗兰 铁线莲 天竺葵 常春藤 万年青 紫藤 虎皮兰 文竹 紫薇 水仙 牵牛花腊梅 虎刺梅 绣球花 金银花 四季海棠 非洲菊 向日葵 迎春花 洋桔梗 大花蕙兰 春兰 红豆杉 沙漠玫瑰 樱花 九里香 红梅 墨兰 波斯菊 扶桑花 山地玫瑰 令箭荷花 虎尾兰 长春花 六月雪 碰碰香 秋海棠 白兰花 桂花树 映山红 雏菊 山茶 金边瑞香 金鱼吊兰 黄杨 玉兰花 木槿花 贴梗海棠 滴水观音 吊竹梅 红掌 仙人球 月季 黄花 三角梅 碗莲 白掌 橡皮树 麦冬 花朵 竹芋 鲁冰花 蕙兰 凤仙 石竹 佛手 大丽 麒麟 石榴花 散尾葵 丁香 榆叶梅 鹤望兰 旱金莲 迷迭香 瓜叶菊 芙蓉花 鸡冠花 太阳花 薰衣草花 夜来香 雀梅 凌霄花 龙船花 灯笼花 八仙花 牡丹吊兰 广玉兰 白牡丹 藤本月季 紫茉莉 虞美人花 凤梨花 盆栽月季 兰花品种 西府海棠 石莲花 含笑花 香雪兰 蝴蝶兰花 蓝石莲 西洋 四季桂 夹竹桃 桃花 玉簪花 龙舌兰 锦带花 雪花 双色茉莉 风铃草 木棉 水培花卉 蒲公英 春花 丁香花 曼陀罗 珍珠吊兰 炮仗花 文殊兰 七里香 莺尾花 葱兰 万寿菊 吉娃莲 铃兰 仙客来花 翠菊 茉莉叶 彼岸花 钟花 水培风信子
返回首页

梅花为什么耐寒?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11-22 21:44   点击:55  编辑:admin   手机版

梅花为什么耐寒?

梅花独步早春、傲霜斗雪的精神让人感到梅花特别耐寒。其实从自然分布区域上看,梅花属于亚热带树种,是比较喜温的,年均温在20℃左右时生长最好。所以在我国古代,北人多不识梅。但是梅花也有一定的耐寒性,一般能忍耐-15℃的低温,而且冬季必须要经过一定的低温锻炼才可正常开花。不同梅花品种的抗寒性不同,杏梅系统或樱李梅系统的抗寒性强于真梅系统,个别品种如‘中山杏梅’、‘美人’梅等甚至能耐-25~-30℃的极端低温。

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生理周期不同.

详细介绍

腊梅树高可达4-5米,常丛生,叶对生,近革质,椭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芽具多数覆瓦状鳞片。冬末先叶开花,花单生于一年生枝条叶腋,有短柄及杯状花托,花被多片呈螺旋状排列,黄色,带蜡质,花期12-1月,有浓芳香。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花木,树体寿命较长,可达百年以上。分布于江苏、浙江、湖北、四川和陕西等地,现各地均作观赏植物广泛栽培。在江南各地于寒冬腊月开花,所以称为腊梅。性喜阳光,能耐荫、耐寒、耐旱,忌渍水。

蜡梅花在霜雪寒天傲然开放,花黄似蜡,浓香扑鼻。

蜡梅是颇具中国园林特色的冬季典型花木。一般以自然式的孤植、对植、列植、林植及花池、花台等方式,配置于园林中。蜡梅花富有香气,可提取芳香油,并为解暑生津药,花蕾浸麻油,可外治烫伤,茎入药,有止咳平喘之效。

腊梅在凌霜傲雪、在寒冬腊月中破蕊怒放。它原叫黄梅,花色鹅黄。腊梅之花宛如蜡制,故苏东坡有诗说:“蜜蜂采花为黄腊,黄腊为花亦此物”;黄庭坚也有诗:“闻君寺后野花发,香蜜染成宫样黄”。腊梅的名称由此而来。

腊梅原产我国中部,以湖北、陕西为中心产地。近年来,在鄂西神农架原始森林山区,发现大面积的腊梅林,进一步证明了中国是腊梅的原产地。现在,鄢陵、扬州、上海、武汉、重庆、成都等地分布尤为集中。国外腊梅栽培,在日本、朝鲜较多,欧美各国还不普遍。

神农架的腊梅横插悬岩,开在冰柱岭巅,迎风傲霜,香飘云天。寒冷雪后,又是另一番风光:“花处见晴雪,花里闻香风。”

腊梅是腊梅科落叶灌木,高2~4米。单叶对生,椭圆状卵形,叶面有硬毛,背面光滑。花单生在一年生枝条的叶腋处,花梗很短,花蕾外有许多覆瓦状鳞片,先开花后长叶,花黄色并有蜡质,外轮的花瓣较大,内轮的较短并有紫褐色条纹,花期12月到第二年2月,正是隆冬腊月,又叫“腊梅”。“条风一夜入残年,冻蕊含香娇可怜;二十四番花信转,春魁还自让君先。”腊梅一枝繁花,迎雪冲寒开,在隆冬中捎来了春天的消息。

腊梅名梅,却不是梅。《本草纲目)中说:腊梅“此物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这种解释是正确的,因为腊梅同梅不同科,梅属蔷薇科。

我国在宋代就栽培腊梅了。现在北京以南的各地园林都有广泛种植,其中以河南鄢陵的腊梅最著名。这个县的姚家村,家家户户,屋前宅后,遍种腊梅,被誉为“姚家腊梅冠天下”。

腊梅品种不多,以花色来分,有素心、荤心两种。花瓣、花心、花蕊都为黄色,无杂色相混的叫素心种。其中馨口腊梅、花瓣圆形,花冠较大,香味浓郁,凋谢时花仍半合,形似磬口,为诸品之冠。外瓣为黄色,内瓣中心泛紫色,花色不纯的为荤心种。荤心腊梅瓣尖而内缘红褐,花小而香淡,品种就差了。

腊梅性喜阳光,但也耐阴、耐寒。谚语说:“旱不死的腊梅,淹不死的柑桔。”腊梅的适应性很强,除盐碱地外,到处可以栽培。最好种在背风处,排水良好的土壤,开花就较好。腊梅的繁殖方法有嫁接、分株、扦插,压条等。露地种植在墙边、坡上、池畔都可,北方可作盆栽。

腊梅的花除可提取芳香油外,花蕾浸入生油里可作烫伤药,根、茎也可入药。

梅花原产我国,喜温暖气候,较耐寒,但一般不能抵抗一15c―一20c以下的低温,它对温度很敏感,旬平均气温达6c~7c时即开花,乍暖之后尤易提前开花

对于零下三十度的地区来说腊梅根本不耐寒

腊梅花是属于梅花的一种吗?

腊梅虽名“梅”,但它却不是梅,只是花形似梅,农历腊月开放,故名腊梅。 蜡梅,别名蜡木、黄梅。属蜡梅科,落叶灌木,高可达4-5米。常丛生。叶对生,近革质,椭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芽具多数覆瓦状鳞片。冬末先叶开花,花单生于一年生枝条叶腋,有短柄及杯状花托,花被多片呈螺旋状排列,黄色,带蜡质,花期12-1月,有浓芳香。瘦果多数,6-7月成熟。 原产我国中部,现各地都有栽培。性喜阳光,能耐荫、耐寒、耐旱,忌渍水。 蜡梅花在霜雪寒天傲然开放,花黄似蜡,浓香扑鼻,是冬季观赏的主要花木。 蜡梅的花经加工是名贵药材,有解毒生津之效。 梅花,又名春梅、红梅。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少有灌木。高可达5一6米。树冠开展,树皮淡灰色或淡绿色。小枝细长,枝端尖,绿色,无毛。叶宽卵形或卵形,边缘有 细锯齿,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阔楔形,幼时或在沿叶脉处有短柔毛,叶柄短,具腺。花梗短,1一2朵右生于1、2年生枝梢,萼筒钟状,有红,暗红及绿色等。花有单瓣或重瓣,白色、红色或淡红色,有芳香,多在早春1一2月先开花,后发叶。核果近圆球形,黄色或带绿色,5-6月成熟。 梅花原产于我国,主要以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栽培为盛。喜温暖而稍湿润的气候, 宜在阳光充足、通风凉爽处生长,其性畏涝,能耐旱。 梅花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木,尤以风韵美著称,每当冬末春初,疏花点点,清香远溢,在中国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梅花、梅果可入药,梅花冲水可代茶。梅果素有“健康食品”之称,可加工成各式干果,不胜枚举。 如何识别腊梅和梅花 腊梅为腊梅科腊梅属,而梅花则为蔷薇科李属,两者既不同科也不同属,只因两者都有一个“梅”字,都是先开花后长叶,又都具有芳香气,且都为冬春季开花,所以不少人常常误认为是同种。 其实两者的区别非常大,主要有以下4点: 1、花色不同:腊梅花以蜡黄为主,而梅花则有白、粉、深江、紫红等色。 2、花期不同:一般腊梅在农历腊月开放,比梅花要早约两个月。 3、树冠不同:腊梅为灌木,枝丛生,而且枝直立,根颈部很发达,呈块状,而梅花则为乔木,有主干,高达10米,常具枝刺,枝除直枝外,还有垂枝,树冠呈不规则圆头形。 4、叶片不同:腊梅叶对生,近革质,长椭圆形,全缘,上表面粗糙,呈绿色,背面光滑呈灰色;而梅花叶互生,叶广卵形至卵形,长4-10厘米,先端长渐尖或尾尖,边缘具细锐锯齿,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k时两面被短柔毛,后多脱落,正在成长的新叶仅在叶背面脉上有毛,而以腋间为多。 梅花和腊梅是两种不同的植物科系。梅花的种类很多,以江南产得最好。日本樱花是梅花的近亲,红梅是梅花的一种,四川的红梅几乎不香,白梅也是,有一种淡绿色的梅花(绿萼?)非常名贵。腊梅纯粹是另一种植物。梅花开放的时候大约比腊梅要晚一个多月,毛泽东诗:“梅花欢喜漫天雪”并不贴切,实际上梅花受的雪多是冬天最后的晚雪。梅花和腊梅其实是很娇嫩的,她们既不喜暖,又不喜热,而且还喜欢潮湿,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就是通过对古代文献,包括诗词里对梅花(腊梅?)的统计,得出中国古代自唐以后气温变寒的结论。如今梅花和腊梅只在长江流域盛开。 腊梅和梅花长在隆冬的枝条上样子很相近,都是疏影,但腊梅的香浓烈得多,所以林和靖的“梅妻”-“暗香疏影”应该指的是梅花,而不是腊梅,好象杭州孤山上植的都是梅花。

腊梅虽名“梅”,但它却不是梅,只是花形似梅,农历腊月开放,故名腊梅。

蜡梅,别名蜡木、黄梅。属蜡梅科,落叶灌木,高可达4-5米。常丛生。叶对生,近革质,椭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芽具多数覆瓦状鳞片。冬末先叶开花,花单生于一年生枝条叶腋,有短柄及杯状花托,花被多片呈螺旋状排列,黄色,带蜡质,花期12-1月,有浓芳香。瘦果多数,6-7月成熟。

原产我国中部,现各地都有栽培。性喜阳光,能耐荫、耐寒、耐旱,忌渍水。

蜡梅花在霜雪寒天傲然开放,花黄似蜡,浓香扑鼻,是冬季观赏的主要花木。

蜡梅的花经加工是名贵药材,有解毒生津之效。

梅花,又名春梅、红梅。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少有灌木。高可达5一6米。树冠开展,树皮淡灰色或淡绿色。小枝细长,枝端尖,绿色,无毛。叶宽卵形或卵形,边缘有

细锯齿,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阔楔形,幼时或在沿叶脉处有短柔毛,叶柄短,具腺。花梗短,1一2朵右生于1、2年生枝梢,萼筒钟状,有红,暗红及绿色等。花有单瓣或重瓣,白色、红色或淡红色,有芳香,多在早春1一2月先开花,后发叶。核果近圆球形,黄色或带绿色,5-6月成熟。

梅花原产于我国,主要以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栽培为盛。喜温暖而稍湿润的气候,

宜在阳光充足、通风凉爽处生长,其性畏涝,能耐旱。

梅花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木,尤以风韵美著称,每当冬末春初,疏花点点,清香远溢,在中国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梅花、梅果可入药,梅花冲水可代茶。梅果素有“健康食品”之称,可加工成各式干果,不胜枚举。

如何识别腊梅和梅花

腊梅为腊梅科腊梅属,而梅花则为蔷薇科李属,两者既不同科也不同属,只因两者都有一个“梅”字,都是先开花后长叶,又都具有芳香气,且都为冬春季开花,所以不少人常常误认为是同种。

其实两者的区别非常大,主要有以下4点:

1、花色不同:腊梅花以蜡黄为主,而梅花则有白、粉、深江、紫红等色。

2、花期不同:一般腊梅在农历腊月开放,比梅花要早约两个月。

3、树冠不同:腊梅为灌木,枝丛生,而且枝直立,根颈部很发达,呈块状,而梅花则为乔木,有主干,高达10米,常具枝刺,枝除直枝外,还有垂枝,树冠呈不规则圆头形。

4、叶片不同:腊梅叶对生,近革质,长椭圆形,全缘,上表面粗糙,呈绿色,背面光滑呈灰色;而梅花叶互生,叶广卵形至卵形,长4-10厘米,先端长渐尖或尾尖,边缘具细锐锯齿,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k时两面被短柔毛,后多脱落,正在成长的新叶仅在叶背面脉上有毛,而以腋间为多。

梅花和腊梅是两种不同的植物科系。梅花的种类很多,以江南产得最好。日本樱花是梅花的近亲,红梅是梅花的一种,四川的红梅几乎不香,白梅也是,有一种淡绿色的梅花(绿萼?)非常名贵。腊梅纯粹是另一种植物。梅花开放的时候大约比腊梅要晚一个多月,毛泽东诗:“梅花欢喜漫天雪”并不贴切,实际上梅花受的雪多是冬天最后的晚雪。梅花和腊梅其实是很娇嫩的,她们既不喜暖,又不喜热,而且还喜欢潮湿,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就是通过对古代文献,包括诗词里对梅花(腊梅?)的统计,得出中国古代自唐以后气温变寒的结论。如今梅花和腊梅只在长江流域盛开。

腊梅和梅花长在隆冬的枝条上样子很相近,都是疏影,但腊梅的香浓烈得多,所以林和靖的“梅妻”-“暗香疏影”应该指的是梅花,而不是腊梅,好象杭州孤山上植的都是梅花。

花中君子---梅花

学名:Prunus mume

别名:春梅、干枝梅、红绿梅

科名:蔷薇科

梅花原产我国,现在我国已栽培应用的梅花品种有300个以上,并仍有野梅分布于山间。野梅以西南山区,尤其是滇、川两省为分布中心,井东延至鄂西地区。西藏的被密.通麦等 地(海拔2100-3300米)有野梅分布。

云南除南部外,野梅几乎遍布全省,尤以滇西北的下关、大 理、洱源一带(海拔1800-2600米)最多。四川野梅主产于丹巴、汉川、广源、万源、西昌、会 理、汉源等山区(海拔1300-2500米)。湖北宜昌、恩施等效低的山地(海拔300-1000米),也有野梅分布。

野梅在我国分布的次中心,在沿鄂南、赣北、皖南、浙西的山区一线。在湖北咸宁汀泅区聂家 乡长丰村后山、江西景德镇瑶里乡白石塔三矿区香菇场、安徽黄山市金家螃共青村山脚和黄山风 景区东坡英蓉桥,以及浙江昌化(海拔1800米)山间等地,现均有野梅散生于阔叶常绿落叶混交 林中。在鄂南、赣北及皖南,野梅皆分布于低山(海拔100一300米)。 此外,在广西东北的兴安和西部的那坡,广东韶关(小梅关),福建邵武将石地区(海拔500 米)、祟安星村乡桐木村(海拔600米)、南平(海拔360米)等地,以及台湾中部及北部等处山区, 均有野梅分布。

至于梅花的栽培分布,露地栽植区主要在长江流域的一些城市及其郊区。向南延至珠江流域, 最南为海南岛的海口市。向北达到黄淮一带,而现在其最北以北京为界。目前以艺梅、赏梅著称 的,有武汉磨山、无锡梅园、苏州光福与洞庭西山、南京梅花山、成都草堂寺、杭州孤山、超山 及灵峰、昆明西山及黑龙潭、上海淀山湖及萃庄公园、安徽激县及合肥、山东青岛及披县、河南 部陵、广州罗岗、江苏扬州及泰州、贵州贵阳以及台湾省雾社梅峰等地。

在国外,栽培梅花的不多,只有日本艺梅之风较盛,品种也较多。朝鲜也栽培一定数量的梅花,欧美仅在大植物园中可以见到梅花。近年来,大洋洲的新西兰也在发展梅花切花栽培,品种多 属官粉型,个别属于朱砂型,6-7月(南半球冬季)开花。

落叶小乔木,高达lO米,常具枝刺,树冠呈不正圆头形。干褐紫色,多纵驳纹,小枝呈绿色或以绿为底色,无毛。叶广卵形至卵形,长4-10厘米,先端长渐尖或尾尖,边缘具纫锐 锯齿,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幼时两面被短柔毛,后多脱落,成长的叶多仅在下面脉上有毛,而以 腋间为多;柄长O.5-1.5厘米;托叶脱落性。花多每节l一2朵,多无梗或具短梗,谈粉红或白 色,径2,3厘米,有芳香,多在早春先叶而开,花瓣5枚,常近圆形;弯片5枚,多呈绎紫色;雄 蕊多数,离生,于房密被柔毛,罕为2-5(离心皮)或缺如,于房上位,花柱长。核果近球 形, 径约2-3厘米,黄色或绿黄色,密被短柔毛,味酸;核面具小凹点,与果肉粘着,4-6月果熟。 梅除原种外,还存在若干变种。

我国主要有以下几个梅树野生变种。

一、曲梗梅:果梗长而曲,为Dclavay于1888年在云南大理大坪于(泽音)附近采得的野生变种。

二、毛梅:叶背各部、花梗、花托、尊片、子房与花柱下半部等 处均有毛。福建南平海拔360米处现仍有

中国梅花现有300多个品种,按进化与关键性 状可分为3系、5类、16型。真梅系是梅花的嫡系,是由梅花的野生原种 prunus mume或变种演化而来,而不渗入其他物种的血统。

真梅系品种既多且富变化,按枝姿(直 上、下垂、扭曲)分为3类,即:直枝类(枝直上)、垂枝类(枝下垂)和龙游类(技扭曲)。 直枝梅是中国梅花中最常见、品种最多、变化幅度最广的一类,在3类之中出现最早。它又 可按花型、花色、萼色等标准分为7型,即:江梅型、宫粉型、玉蝶型、朱砂型、绿弯型、洒金 型和黄香型。垂枝梅和龙游梅是枝姿奇特、富有韵味的两类梅花,前者枝垂如垂柳,后者扭曲似龙桑。它 们都富有画意,而品种不多,均系演化程度较高而品种形成饺晚的类别。

垂技梅又分为4型,即: 单粉垂枝型、残雪垂枝型、白碧垂校型和骨红垂枝型等。龙游类现仅有1个型(玉蝶龙游型)、1 个品种('龙游'梅)。 杏梅系品种形态介乎杏、梅之间,或颇似杏,而核表有小凹点--这是梅的典型特征。它们是 梅与杏P.armneniaca或山杏P.sibirica的种间杂种,在植物学上届杏梅变种 P.mume var. bungo的 种间杂种。

梅喜温暖气候。但在江南花木中,仍以梅较为耐寒,且开花・特早,梅花一般不能抵抗 -15一-20℃以下的低温,仅杏梅系、樱李梅系的品种可抗-20--30℃的严寒。它对温度很敏 感,一般当旬平均气温达6-7℃时开花,乍暖之后尤易提前开放。

从栽培分布来说,梅多集中 于长江流域一带,这说明它是喜暖而又有一定抗寒力的。梅的这种喜暖性,还可从各地花期悬殊 甚大来证实,如海口在12月,广州和台湾在1月,厦门、昆明在l一2月,重庆、成都多在2月初, 长江中游如武汉及两湖等地在2月,下游如江、浙、皖、沪在2-3月,郑州、西安在3月上中 旬,青岛、报县、北京在3月底一4月中旬。一种花木从12月到4月开在祖国由南到北的大地 上,这在百花园中是比较少见的。同时,同一地点的梅花常随当年气候变化而花期早晚不一,有 时相差一个月或更久,这是梅花喜温的又一证明。如武汉的盛花期1980年为2月中下旬,1%1年为 3月上旬,1982年为1月下旬一2月上旬,1983年为2月中下旬,1984年为2月下旬。3月上旬, 1985年为3月上旬,1986年为2月下旬一3月上旬,1987年为1月下旬一2月上旬,1988年为1 月下旬一2月中旬。

梅花在落叶期还需要一定低温的刺激,在完全没有冬天的热带,它的生长发 育也就不正常,表现出节律紊乱。例如在海南 岛的海口,于12一1月,在梅树上既有盛开的花,也有含苞的蕾,还有成熟的果、半大的幼果,老 叶未落,新梢已发。综上可知,梅喜温暖而较耐寒,又需冬季一定低温的刺激,而以年平均温度 在16-23℃的地区,生长发育最好。

梅喜空气湿度较大,但花期忌暴雨。要求排水良好,涝渍数日即可大量落黄叶或根腐致死。在 年雨量l000毫米或稍多地区可生长良好;而又具有一定的抗旱性,这是它能在北京引种驯化成功 的重要生物学基础。

梅对土壤要求不严,且颇能耐瘠薄,几乎能 在山地、平地的各种土壤中生长,而以粘壤土或壤土为佳。土壤以中性至微酸性最宜,微碱性也 可正常生长。一般忌在风口栽培,在北方尤属大忌。 梅是阳性树种,最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否则,易造成树势衰弱,开花稀少甚至全不开花。 梅是长寿树种,有存活千年的。如杭州超山原有20株宋梅,由苏拭手植(1056年),至最后一株枯 死(1933年),树龄长达877年。现存最老的寿星梅是昆明温泉曹溪寺的元梅,已有700多年的 高龄,仍每年开花结果。

播种3-4年后,实生苗即可开花。7-8年后,开花渐盛。嫁接苗如培养得法,1- 2年后即可开花。生长势在初期40-50年内最旺,以后生长渐缓,生势渐衰。 总的来说,梅开花及生长起始季节早,花果年发育期短,树体休眠期长,树势易恢复,栽培 易成功。梅萌芽发枝力甚强,故较耐修剪。潜伏芽寿命长,受刺激后极易萌发,故老树易于复壮。浅 根树种,平地栽种的,根系分布于表面40厘米土层中,山地栽种的,则根系较深。花后始抽捎发叶,新梢6-7月停止生长。新梢停止生长后约15-20天(约在7月下旬。8月上旬),就进行花芽分化n花芽多在1年生枝的叶 腋间形成,每处l一2个,个别有3-4个的。

1987年春,武汉东湖磨山植物园有一盆'扣瓣大红'梅,在同一叶腋开花6朵,实属罕见。主要 按长度可将梅花分为4级(类)花技,即:刺花杖,顶端化为刺,节间极短;束花枝,长3厘米 以下,常呈聚束状;短花枝。长4一ld厘米;中花枝,长11;30厘米;长花枝,长30厘米以上。梅 花品种之间的着花疏密差异甚大,凡束花枝、刺花技、短花枝比例高的,开花就繁密;其腋芽分 化复花芽(每节2-4朵)多的,也如此。

一般在长江流域房地单朵花期7一17天,群体花期(初开50%至花谢90%)10-25天。但不同品种的梅花,其花期差异甚大。如'龙游'梅等单朵花期仅8天,'骨红垂枝'等群体花期也仅8天,均属最短;而'矫枝'等单朵花期14天以上,'粉皮宫粉'等群体花朔均20天以上,则属最长。花期长短与气温(室温)高低联系密切:在冰点以上条件下,如温度低,花期长;温度高,花期就短。

梅的繁殖方法,最常用的是嫁接,扦插、压条次之,播种又次之。作为梅的砧木,南 方多用梅或桃,北方常用杏、山杏或山桃。

杏与山杏都是梅的优良砧木,嫁接的成活串也高,且 耐寒力强,北方尤多用之。梅共砧表现良好,尤其用老果梅树尧作砧嫁接成古梅桩景,更为相宜。 通常用切接、劈接、舌接、腹接或靠接,于春季砧木萌动后进行;腹接还可在秋天进行。也可以 利用冬闲,用不带土的砧苗在室内进行舌接,然后沙藏或出栽。至于靠接,多以果梅老克与梅花 幼树相接,时期春、秋俱宜。 芽接多于6-9月进行,多行盾状芽接法。

长江流域一带在进行芽接时,接芽可带木质部较 厚。北京等地因气候干燥,接芽可以带极薄的木质部或完全不带木质部;也gJ用方块芽接(单门 开)等。 梅的硬木扦插,多在长江流域应用。如武汉于11月扦插10-15厘米长1年生枝,收效尚好。 梅因品种不同,其成活率的差别较大。一般以,素白台阁,等成活率最高,可达80%以上。扦插前 如将插条用咧跺丁酸(500PPm水剂)作快浸处理(5-10秒),然后扦插,成活率可更高,对难 于生根的名品如'送春''金钱绿萼'等,还有一定的促进长根作用。 压条为安徽献县洪岭乡及四川重庆附近繁殖梅花的传统方法,子早春进行。将1-2年生、根 际萌发的枝条用利刃环剥大部,埋入土中深3-4厘米。平时只在夏秋旱时浇水,于秋后割离,以 后再行分栽。高压是在繁殖大苗时采用的方法,可于霉雨季节进行。

为了培育砧木或新品种,可用种子播种。约在6月收成熟种子,将种子清洗晾干,实行秋播。 如行春播,就应混湿沙层积,以待来春播种。如为育种用的,以连肉(或净于)夏播为好。 至于梅花的组织培养,是项高效率的新型繁殖法,现在武汉试验初获成功 梅花的栽培,有园林栽培、切花栽培、盆景栽培以及催延花期栽培等方式。

露地园林栽培梅花,最重要的是要适地适树。首先要选择适当的地点,切合其生态要求。栽植 时,应注重突出梅花主题,并要有松、竹等常绿树作背景、客景。一般栽2-5年生大苗,栽植 方式可用孤植、丛植或群植。培植大面积的梅林、梅岭或梅山时,应于阳坡或半阳坡栽种,株距3- 5米。

要疏密有致,配置自然。经掘树穴、施基肥后,再定植和浇透水,加强管理。梅树整形,以 自然开心形为宜。修剪一般宜轻度,并以疏剪为主、短截为辅。在管理期间,一船要施3次肥,即 在秋季至初冬施基肥,如饼肥、堆肥、厩肥等;在含苞前尽早施速效性肥,如人粪尿、尿素等催 花肥;在新梢停止生长后(约6月底、7月初),要适当控制水分,并施过磷酸钙、氯化钾等速效 性花芽肥,以促进花芽分化。平时要注意对梅花的管理,包括灌溉、诽水、除草及病虫防治 等。

以生产切花为主要目的栽培梅花,多在露地成片栽种,栽植母株,株行距可较小(3x 3米), 主干分枝点留低(约30厘米),并适当重剪。多施肥料,以促进大量生长较长的花枝,供瓶花及其 他花卉装饰之用。适合作切花栽培的品种,要求其长势能健旺,而且年年能着花繁密。宫粉型梅 花应作为切花主体,绿萼型、玉碟型次之;朱砂型只要略有陪衬即可。

梅较抗病虫害,其抗根癌、不遭线虫危害的能力弥足珍贵。梅常享高寿,这与它少有毁灭性 病虫害有关。但也有几种常见病虫害,如白粉病、炭疽病、穿孔病、膏药病;流胶病;天牛类 (主要为红颈天牛)、蚜虫c多种)、介壳虫类、蓑蛾类、刺峨类、夜蛾类、枯叶蛾类、卷叶蛾及苹 毛虫等害虫,故应注意勿种植过密,搞好通风和排水,并加强日常抚育管理。已发生病虫害后,须 及时根治。在药物防治中,须注意避免对梅喷射乐果,否则易引起早期落叶等副作用。 梅耐整形修剪,发杖力强,花芽形成甚易,故特适盆景栽培。先将繁殖成活的苗本经露地栽培 数年后,于年底上盆。盆土宜轻松、肥沃,盆底要施底肥,最下铺一层砖酒或粗土块,以利排水。

栽前与栽后,均要加以整形修剪。整剪可较强,必要时可用刀切、棕丝扎、铁丝缠,甚至用斧劈、火 烧,总以疏、敢、曲和苍劲自然为原则,而忌顺风梅、疙瘩梅、屏风梅、龙蛇梅等呆板程式。 修剪梅桩、盆梅,应较房地梅花为重。盆梅浇水要适度,太多易落黄叶,太干易落青叶. 都可造成大害。但新技长至所需长度(30厘米左右)后,约在6月间要适当控制水分,并增施追 肥,以促花芽之分化。花前先置于冷室向阳处,含苞待放时移至室内观赏。花后应进行强度短截,仍 移至露地培养,借以恢复元气,增强长势。

梅花适于催延花期栽培,现已可做到今其在春节、五一、七一、国庆节、元旦等节日开 花。梅是对温度很敏感的花木,要使它在元旦或春节开花,因时间已接近自然花期,更易做到。要 注意的是增温不可太猛,且要经常洒水,以保持其空气湿度,并将它放置于阳光充足处,花蕾露 色后,移至低温处,这样可维持10-20天不开花:若给予15-20℃的条件,则经一周左右即可开花。 梅花初开后,为了延长其观赏期,宜将室温调节至lO℃左右。否则,几天后就花谢抽叶了。

如要 在五-梅开,可将花芽丰多的盆梅置于略高于冰点的冷室中,延至翌年4月上中旬逐渐移出室 外。若要提前至国庆节开花,则要在抽梢长30厘米后及时扣水,重施追肥,并摘除全部叶片,冉 依次给以低温和增温处理,以促其新形成的花芽提前于国庆节前夕吐蕊。

梅花育种的基本任务与方向是:

一、抗寒育种;

二、改变花期,如选育,早梅,'二 度'梅、'四季'梅等类品种;

三、选育花、果族用的品种;

四、改变株形、枝姿,如选育矮生、垂 枝、龙游等类各色品种;

五、选台重瓣大花、着花繁密的备色新品种,包括各种新奇花色,加深 黄、金黄、橙红、彩纹、浓绿、紫黑等:

六、选育抗污(二氧化硫等)新品种;等等。

梅花育种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一、引种: 如近年北京林业大学自合肥及武汉引入,送春'梅等,自青岛引入'单瓣杏'梅等,大 大丰富了北京露地越冬的梅花品种。这是简单的引种栽培。通过这种引种 驯化的方法,已选育出较抗寒、抗旱的新品种,如'小梅'、'北京玉蝶,等,这些梅可在一般冬季露 地越冬,入春开花。

二、株选或芽变选种:通过优株选择或发现芽变(整株或枝条),再通过营养繁殖(扦插、嫁 接等)固定,即可使优良新品种脱颖而出。如80年代初期武汉市东湖风景区磨山植物园从,'凝 馨'中选育了'早凝馨'新品种。

三、实生苗选种:在壮龄母树上采收天然授粉所结种子,播后从实生苗中选出更好的新品种。 这是一条多快好省的选种途径。

四、品种间杂交:正确选择亲本,排好杂交组合,人工去雄、授粉、套袋。母本要选结实力 强的品种和单株,并应具多种优良性状;父本要选花粉多、萌发力强,无重大缺点而有特殊优点 正好与母本互补考。

梅在园林(包括风景名胜区)中,可用孤植、丛植、群植、林植等方式种植,也可单 株或数株栽于屋前、坡上、石际、路边、塘畔或天井内,总以在地势高燥、阳光充足之处,较自 然地配植为宜。最好用苍翠的常绿树或深色建筑物为背景,方可格外衬托出梅花玉洁冰清之美。如 松、竹、梅相搭配时,苍松是背景,修竹作客景,梅花则系怒放于两种常绿树之间的主景--这真 是一组相对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也是一幅相得益彰、互为补益的岁寒三友图。

还可用不同的 梅花类型、品种,来栽成专类园形式,如梅花山、三友路、梅岭、梅峰、梅园、梅溪、梅径、梅坞, 等等。梅花也可作切花,或用于盆栽、盆景。有些果梅可加工食用,如话梅、青梅、渍梅、梅干、 梅膏、陈皮梅等。此外,梅于还可制成风味特殊的梅酒、梅醋。乌梅是用青黄梅于加工制成的名 药。梅花晒干后,也可入药。梅木坚韧而富弹性,是理想的手杖和雕刻等纫木工用材。

腊梅属于腊梅科,梅花属于蔷薇科。二者无什么渊源,只不过同属于被子植物门。

腊梅名梅,却不是梅。因为腊梅和梅不同科,梅是蔷薇科杏属植物,腊梅是蜡梅科蜡梅属植物。腊梅与梅花有些相似之处,两者都是先开花后展叶。它们的不同点是,花朵颜色不同,腊梅以蜡黄为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