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什么是稻曲病,田间发现稻曲病该怎么办?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3-01-17 06:54   点击:170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什么是稻曲病,田间发现稻曲病该怎么办?

水稻稻曲病又称假黑穗病、绿黑穗病、青粉病。稻曲病病菌以菌核、厚垣孢子在土壤、稻种越冬,次年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成为初侵染源,侵染水稻引发病害。水稻孕穗期是易感病期,孕穗末至破口期是稻曲病厚垣孢子主要侵染时期。水稻破口后9~12天即灌浆期开始发病,发病过程表现为先急后缓,在前期有一个发病高峰,该病危害穗部,一般每穗有病粒1~5粒,严重的可达20~30粒。病粒附近的谷粒粒重下降,瘪谷增加,减产可达20%~30%。

一、水稻稻曲病发病症状

稻曲病仅在穗部发生,在颖可壳内形成菌丝块,破坏病粒内部组织,菌丝块增大,露出蛋黄绿色块状孢子座,后色泽转变为墨绿色或橄榄色。最后孢子座表面龟裂,散布墨绿色粉末状的后垣孢子。

二、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方法

生产上防治水稻稻曲病,以预防性用药为主,发病后较难用药治疗。预防稻曲病发生,关键要根据该病的发生规律,在水稻破口前5~7天用药,用药过早或过迟防效均会下降。生产上一般可以掌握在水稻叶枕平(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相平)或在叶枕平后向后推2~3天用药。也可以以全田⅓茎蘖的剑叶全部抽出为施药时间,此时距水稻抽穗约有7天。

目前适用于防治水稻稻曲病的药主要有苯甲・丙环唑(爱苗等)、戊唑醇、氟环唑、己唑醇等唑类,琥胶肥酸铜、碱式硫酸铜、络氮铜等铜制剂,以及嘧菌酯、井冈霉紊、咪鲜胺、肟菌酯、烯肟・戊唑醇、戊唑嚼菌酯、肟菌・戊唑醇等。这些药适期足量施用均对稻曲病有较好防效,关键应抓准防治适期施用,错过防治适期,再好的药也很难取得良好防效。在水稻破口前5~7天用药1次,对稻曲病就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戊唑醇是防治水稻稻曲病和纹枯病的高效适用药,对稻瘟病也有一定的防效。该药对水稻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抑制作用相对较强,用量不能过大、施药后短期内不能出现强降温天气,否则容易导致水稻抽穗困难。

水稻破口前用戊唑醇防治稻曲病和纹枯病,一般每亩用纯药4.5~6.5克,纹枯病发病严重或天气条件有利于稻曲病发生时,可以适当增加纯药亩用量至6~8克,纯药亩用量超过10克就容易对水稻生长造成不良影响。连续用戊唑醇等唑类药防治水稻稻曲病、纹枯病等病害,应注意间隔时间不能过短、用药置不能过大。近期天气多变,应关注施药后的天气条件,尽量不在强降温天气来临前施药。

二、水稻稻曲病防治,有什么特效药?

水稻稻曲病, 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预防为主,水稻破口前5到7天,可以用丙环唑,已唑醇,戊唑醇,氟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咪鲜胺等加磷酸二氢钾加有机硅喷雾预防。

对于已经发生的稻曲病病粒,可以用铜高尚(碱式硫酸铜)或者咪鲜胺帮病粒打爆掉。

水稻稻曲病, 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预防为主,水稻破口前5到7天,可以用丙环唑,已唑醇,戊唑醇,氟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咪鲜胺等加磷酸二氢钾加有机硅喷雾预防。

对于已经发生的稻曲病病粒,可以用铜高尚(碱式硫酸铜)或者咪鲜胺帮病粒打爆掉。

稻曲病是水稻穗部病害,病粒淡绿色,球形,比健谷大3-4倍,后期龟裂,散出墨绿色粉末,既病原菌的厚垣孢子。 病菌以菌核及附着在种子上的厚垣孢子越冬,菌核及厚垣孢子产生的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既为稻曲病的初侵染来源。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侵害花器和幼颖,造成发病。

三、请问稻灰包用什么药防治比较好?

水稻的稻曲病病,感染后,可以用咪鲜胺或氢氧化铜能把稻曲病发病后产生的灰苞打裂,亩用水量要足。但发病后,产量会下降,

水稻稻曲,重点的,还是建议提前打药预防,在破口前5天左右,可以用苯醚甲环唑或苯甲.丙环唑或己唑醇等药破口前或破口初期喷雾防治。

四、请问怎么防治水稻的稻曲病?

稻曲病是水稻常见的一种顽固性病害虫,直接影响水稻的品质和产量。稻曲病是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水稻籽粒,在农村,农民称为“黑豆子”病、“羊粪病”、“丰产豆”,还有人叫做“灰包”病等等,其叫法不同,反应的所指的都是同一种水稻病害―稻曲病。

一、水稻稻曲病发生症状

稻曲病只发生于穗部一般在水稻开花至乳熟期发病主要在水稻抽穗至扬花期感病危害穗上部分谷粒少则每穗1~2粒多则每穗10多粒。初发病的病粒大小、形状与健粒基本相同病粒色泽稍带黄色有充实感不透光剥开颖壳可见白色絮状物。病菌孢子多在破口期进入在颖壳内生长初时受侵害谷粒颖壳稍张开露出黄绿色的小型块状突起后逐渐膨大将颖壳包裹起来形成比正常谷粒大3~4倍的菌块。菌块近球形颜色逐渐变为黄绿或墨绿色墨绿色菌块表面光滑最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末(孢子)。

二、水稻稻曲病发生的原因

水稻抽穗期低温、阴雨、偏施氮肥是该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稻曲病是在水稻抽穗扬花期,病菌孢子随雨水、露水和风等将水稻稻曲病的萌芽菌丝体或孢子入侵水稻穗上,菌丝体或孢子再从水稻颖壳裂口处侵入,寄生在水稻籽粒内,吸收水稻营养,产生大量的菌丝体,侵入水稻灌浆后的籽粒。当水稻籽粒灌浆后期到成熟时,稻曲病破坏水稻籽粒组织,分解吸收水稻籽粒营养,使水稻籽粒上菌丝体纽结成团,膨胀长大成大豆粒状的子实体。

在菌丝体吸足了营养后,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向生殖生长阶段,在菌丝体上开成子实体球,再在球体上分泌出无数的孢子粉,堆积在菌球上面,随着日光和空气的共同作用,孢子粉由淡黄色变为深黄色,再由深黄色变橙色、褐色、灰色,最后变成深黑色的小球和黑色的粉末孢子。

另外过量施用氮肥、且未施磷钾肥、禾苗贪青的田,病情最重;氮肥适当、未施磷钾肥的田,病情次之,但仍较重;氮磷钾适当,禾苗生长正常的田,病情轻微。因此氮磷钾搭配施用,对病害的流行有显著的控制作用。

三、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方法

①选择抗病早熟品种。一般选择优质多抗杂交水稻良种,尽量挑选早熟种,减轻病害危害程度。

②清除菌源和种子处理。水稻在发现有“黑豆”时,使用采摘清除的方法,避免更多的孢子随风飘散,扩大病区。水稻收获后,妥善处理水稻残留物,带出水稻田。稻田飘落的孢子,水稻收获后,可以使用井冈霉素药剂喷施土壤表层,杀灭孢子。水稻种子在浸种前,日光暴晒一天杀菌,要使用多菌灵粉剂浸种。

③合理轮作,减轻发病率。水稻田块,一旦感染上稻曲病后,很难根治,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地发生。一般水稻田块轮作非水稻作物3年后,可以使发病率降至接近于零,就可以从基本上控制稻曲病的发生。

④合理施肥,避免偏施和迟施氮肥。水稻底肥要依据水稻生长特点,均衡氮磷钾的比例,不可偏施氮肥。要早施追肥,控制氮肥使用量,可以减轻水稻稻曲病的发生。⑤药剂防治。在水稻孕穗后到抽穗扬花期,每亩使用3%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150克,兑水30千克叶面喷雾。或者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千克,兑水30千克,叶面喷雾。重病水稻田,每周用药一次,连续2~3次。

总之,水稻的稻曲病,是一种水稻恶性病害,一旦水稻田块感染上这种病害,是非常难于根治的,能直接影响水稻籽粒的品质和产量,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控制发病。

选用不带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

冬种或冬耕减少有效菌源

抓住冬季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水稻的稻曲病是一种高温高湿型病害,在水稻生育中后期长期灌深水或后期脱水过迟,都是造成该病大发生的重要原因,造成这一局面很多地方是由于农田基本建设不到位,不能做到随灌随排。

1.选用抗病品种。要优先选用抗病品种栽培,购种时要关注品种对稻曲病抗性,最好选用经过审定推广,且对稻曲病抗性强品种种植。

2.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避免田间密度过大,田间浅水勤灌,避免长期田间保持深水。对上年稻曲病发生严重田块播种时要进行深翻,并清除干净田间病残体等。

答案,水稻的稻曲病是一种烦恼病害,每当收获的时候,搅动稻谷,那黑呼呼的稻曲病的孢子灰尘,呛得人喘不过气来,弄得满身黑灰,稻曲病在水稻孕穗破口期间用药防治,效果最好,最迟不能超过抽穗始期,否则,防治效果,大打折扣,防治稻曲病的常用农药有,井冈霉素,戊唑醇,烯唑醇,己唑醇在水稻孕穗破口期,用5,井冈霉素水剂100,150毫升,亩对水50,75千克喷雾,可用43,戊唑醇悬浮剂10,15毫升,亩兑水40,50千克喷雾,可用5,己唑醇悬浮剂40,60毫升,亩兑水40,50千克,可用烯唑醇,井冈霉素,烯唑醇,三环唑,井冈霉素,戊唑醇,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三唑酮,井冈霉素,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等等复配方法来防治水稻稻曲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