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大蓟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凉血止血/祛瘀消肿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10-10 14:13   点击:146  编辑:lyh   手机版

内容提要:【大蓟的功效与作用

一、大蓟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大蓟,又叫大刺儿菜等,甘,苦,凉。归心、肝经。能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忌铁器,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其实大蓟的同属药草有很多,都可作为大蓟入药,如野蓟、虎蓟、烟管蓟、藏大蓟、青刺蓟等。

民间使用大蓟,有些地区将其作为一种时鲜野菜,注重其对肝、肺的保健及清热解毒功效。而现代人使用大蓟,多作为单味代茶饮之一,注重的是其治疗高血压病的功效,效果不错。但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有些人空腹饮用大蓟泡水后可能出现胃内不适或恶心等药物反应,则宜改为饭后饮用。

此外,另有小蓟一种,其性味功能与大蓟基本相同,并且常与大蓟在一起同用。

大小蓟在凉血止血方面效果近似,大蓟有散瘀消肿的作用,无论内服或外用均对疔毒痈疮有效,小蓟则无此作用。但小蓟对泌尿系统的效果较佳,且杀菌消炎作用通常也强于大蓟。一般来讲,若患者不单是高血压,而是三高并存,可大小蓟同用,保肝效果更强,对血管也有一定好处。但气虚者忌用。

二、中药刺蒺藜有什么功效?

中药刺蒺藜的学名为蒺藜,是我国药典收载的中药材之一。蒺藜来源于蒺藜科植物蒺藜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是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而得。蒺藜味辛、苦性微温,有小毒,归肝经,具有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之功,常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等的治疗。成人日服推荐量一般为6-10克。

蒺藜为平抑肝阳之药物。文献资料显示,蒺藜可用于肝郁所致之乳房胀痛、乳胀不通;也可与百合、川贝配伍,用于肺痈,肺瘘;又可与菊花、地肤子、苦参等配伍治疗皮肤风疹瘙痒,以及白癜风等病。现代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表明,蒺藜含有多种黄酮、皂苷、生物碱、挥发油,以及脂肪油等,具有抗心肌缺血、延缓衰老、轻度利尿,还有性强壮作用等。

在古代,刺蒺藜又叫白蒺藜,它是传统的中药材,《神农本草经》说它具有“主恶血,破癥瘕积聚”的效力,说明传统中医认为它具有通经发散走窜的药性,刺蒺藜的入药部位是植物果实,味道辛辣微苦,性温无毒,有平肝化瘀,祛风,明目的功用,多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目暗不明,以及风邪侵袭引起的皮肤瘙痒。接下来,我将根据中医理论为您做全面准确的分析。

刺蒺藜的作用原理肝内储藏着气血,肝血是直接调节人体血液的流行,肝气条达全身气的运动,气为阳,血为阴,所以,中医常说“肝体阴而用阳”。情绪波动过大,急躁易怒后肝气暴涨,肝气盛则气盛为火,因为《内经》说“阳盛则热”。肝的阳气升腾冲克于上部,出现头昏头胀,肝开窍于目,肝热冲击眼睛红而干涩,肝气暴动,气动生风,此时,人体中肝气失调而更易感受自然界的风邪,风邪侵袭后常导致皮肤瘙痒,引发红色丘疹风团等皮损。

出现肝阳上亢和风邪侵袭时,中医常会选择带有平肝,祛风功效的药物去调治,所谓平肝就是平复上冲的肝火,使阳火下降,肝阳得平。祛风的作用则是选择药性发散的药物,散出风邪。刺蒺藜因外形带有三根短刺而得名,凡是带刺的植物入药,皆因其有刺,可刺破瘀阻而体现出化瘀作用,如皂角刺。疾黎质地较轻且带有尖刺,具有良好的通经发散的作用,这就是它祛风的作用基础。此外,刺蒺藜味道微辛,辛能发散,加强了祛风发散的力量。

刺蒺藜是果实入药,古人认为“花类主升,果实主降”,因果熟蒂落的特点,故而带有沉降的特性,清代医学家张志聪在《本草崇原》中说“刺蒺藜,质地坚硬非常,含有金气可平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刺蒺藜质地虽轻却非常坚硬,坚硬的程度可比拟金石铜铁,由此就禀赋了金石的气质,金气能克木气,好比生了旁枝的树木,需要刀斧来整理一样。刺蒺藜虽然没有矿石类药物那样的沉重,但也因质地坚硬而具有沉降平肝,清降肝热的效力。

总结刺蒺藜的平肝祛风作用,在中药学中属二线药物,药力虽然不强,不良反应却比较少,它的平肝作用不及矿石,但无矿石如赭石伤胃之弊端,祛风作用不如荆防,也没有发散消耗津液的副作用。总体来看,作用不强,柔和适中,使用得当可发挥较好的功效,朱大夫提示,对证应用是有效的基础,掌握病证与药性关系才是关键。

三、血竭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都是什么呢?

血竭的功效是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临床常用于,跌打损伤,骨折以及瘀血凝滞作痛等等。血竭还能用于外伤出血、疮疡久溃不能愈合等等。血竭散瘀力强,孕妇以及月经过多者,血虚无血淤的要禁用。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不可滥用

四、农村人常叫的“鬼见愁”是一种什么植物?都分布于哪里?有什么用途?

到农村去那个植物叫什么?多不可偏信,许多随意性,或那位在那一带名望些随意取个名儿就在那里留传下来了,周围或不识者均跟着叫上了,如果再名声大些,或立书著作者,外地也会引着该植物别名,名声小的那小别名只能在那儿打打圈儿,留传着小范围。

这鬼见愁,反正这南方人很少见叫那种植物名的,小时候曾无数次的寻找草药卖给生资收购部门,那时一会儿收购五倍子,一会儿收购漆树子的,那时不太认得会搞错,还是一次弄了些籽儿去,生资部的汪收购员说这是鬼见愁,不收。软央央的提回家,父亲说的确错了,不是漆籽,是无患子,我被这两大人叫法搞蒙圈了。一直追问了许多,父亲他也不知道怎么叫鬼见愁呢?因隔生资部有五里多,也没去问汪收购员,家里藏药书很多,父亲就让哥哥查一查怎么叫法不同,哥哥在那书堆里查了许久,说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将无患子,俗名叫鬼见愁,还有清人王夫之《鬼见愁赞》序中描写到(亦草木之实,生武当山谷。或操令童子佩之,云辟鬼魅,状类粵西所产猪腰子而圆小精润,茶福色,有深黑文缘其间),这就不是无患子吗?

其他各地小地方的小别名叫鬼见愁的,咱不去讨论,以免前排都是女性,你叫声美女,全回头问你干什么?还不知怎处理。现如今权当由著作上鬼见愁为无患子这一点上来说说这是怎么一种植物?分布那里?基本用途?

无患子是一种无患子科植物种子,该植物是一种乔木,外形叶子就象前面我所说为与盐肤木,漆树真的很象,一般比盐肤木通直,比漆树粗大,其花也与这两样相似,5一6月开花,9一10月果实成熟,漆树果实先红紫色而后变黑褐色,无患子果实先绿转黄色,后变黑色,果实成熟后大小形状真的差别不大。作为药材采摘是以黄色变黑色时,搓去外层果肉,将种子晒干就是无患子了。

无患子树生长在那里呢?

野生的两广地区山坡上较多,长江流域夹杂丘陵中有生长,由于可观赏性较强,现在许多引种作园林树和和造林用苗木,象浙江金华地区,福建三明市地区,我看到那里繁殖栽种了许多。南方各地许多园林单位也在繁殖无患子苗木。

有什么用途?

1,无患子树干通直,叶密伸展甚开,于深秋入冬之时,其叶变金黄一片,果实也是橙黄于一色,可作风景林木栽种。

2,其果实的果皮,槎落时会发生许多泡沫洗涤作用,工业上用作制造天然无公害洗洁剂产品。

3,中医药上认为可清热,祛痰,消积,杀虫作用,常用来治疗喉痹肿痛,咳喘,疮癣,肿毒等。

农村常见的“鬼见愁”是一种什么植物?都分布于哪里?有什么用途?

“鬼见愁”是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北部、内蒙古的省区的一种豆科棘豆属垫状灌木,常生长在薄层沙地、丘陵坡地、沙荒地上。

鬼见愁是一个别名,它的正式中名叫猫头刺,别名还有老虎爪子、刺叶柄棘豆等。鬼见愁这个名称来源于它的叶轴宿存刺状、叶片细尖成刺状,植物体外观像一团刺,容易刺手,因此人们形象称它“鬼见愁”。

一,鬼见愁的外形特点:

垫状低矮灌木,高一二十公分;根系发达。茎分叉多,开展,植物体常为球状丛生。双数羽状复叶有小叶四到六片对生,叶轴宿存,小叶片条形或长圆状条形长一公分左右,宽一毫米左右,顶端有刺尖,两面有白色绢状毛。花蝶形,一二多腋生,花柄长一公分左右,密生 白色毛,花冠紫红色、

蓝紫色、白色。五六月开花。荚果硬革质,长圆形,长一二公分,表面密生白色毛,六七月结果。

二,鬼见愁的用途

第一,鬼见愁在荒漠草原植被中常组成优势群落,是荒漠植被的重要组成植物,对维持沙荒地区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有极其重要作用。

第二,它的嫩枝叶可作为山羊、绵羊、骆驼的饲料。它的嫩茎叶捣碎还可以治疗脓疮。

第三,在五六月开花期,它开花紫红色,像花球,非常漂亮,是荒漠草原野生观赏植物,给荒凉地区增加景色。

另外还有一种植物叫鬼箭愁,它实际是豆科锦鸡儿属植物,正式中名叫鬼箭锦鸡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