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雏鸡养殖密度为最好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3-05-13 07:24   点击:11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网上育雏。是将雏鸡饲养在距离地面50 -60 Cm 高的铁丝网、塑料网、木板条或竹竿上,但以铁丝网最好。网的结构分网片和框架两部分。网孔的大小应适宜饲养育成鸡,不能太小,否则,粪便下漏不畅。育雏时,在网面上铺一层小孔塑料网,待雏鸡日益长大时,撤掉塑料网。其优点是鸡与粪便不直接接触,减少疾病发生,提高成活率。

2、立体育雏。将雏鸡饲养在分层的育雏笼内,育雏笼一般分为3 一4 层,采用层叠式。鸡笼采用毛竹、木条或铁丝等制作,底网大多采用铁丝网或塑料网。鸡粪从网眼漏到承粪板上,承粪板可以定期清洗。笼育的房舍利用率和劳动效率高,还可以节省热源,又不用垫料,利于防病,管理方便。但笼具投资大,且上下层温差大,鸡群发育不整齐;同时对饲料的全价性和通风的要求较高。

3、地面育雏。要求舍内用水泥地面,便于冲洗消毒。育雏前彻底消毒,再铺以20 - 25 cm 厚的垫料。垫料可以是锯末、麦草、谷壳、稻草等,应因地制宜,但要求干燥、卫生、柔软、无霉变。地面育雏成本较低;但房舍利用率低,雏鸡与粪便接触,易发生疾病流行,如鸡球虫、鸡白痢等。

每平方米20只,大鸡五六只就够了。

用阶段饲养的方法,1-42天每平方米10-12只.若用原舍饲养方法(从育雏到产蛋在同一鸡舍),要以产蛋前鸡数计算,一般每米方米3.8-4只。

以上是蛋鸡的饲养方法,如果是商品鸡,冬季每平米10只左右就行。夏季7只左右就行。

鸡是人类饲养最普遍的家禽。家鸡源出于野生的原鸡,其驯化历史至少约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后鸡肉和鸡蛋才成为大量生产的商品。

原鸡是鸡形目雉科原鸡属的1种。又名茶花鸡。为家鸡的始祖,现产于中国的云南、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海南省。东南亚、印度、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等也有分布。原鸡体型近似家鸡。头具肉冠,喉侧有一对肉垂,是本属独具的特征。雌雄异色。雄性羽色很像家养的公鸡,最显着的差别是头和颈的羽毛狭长而尖,前面的为深红色,向后转为金黄色。这些狭尖的长羽,从颈向后延伸,覆于背的前部,比家鸡更为华丽。尾羽和尾上覆羽均黑,并具金属绿色反光,羽基白色,飞时特别明显。雌性与家养的母鸡相似,体形较雄性小,尾亦较短。头和颈项黑褐缀红;颈羽亦特长,轴部黑褐而具金黄色羽缘。栖于热带和亚热带山区的密林中,常至林缘的田野间觅食植物种子、嫩芽、谷物等,兼吃虫类及其他小形动物。巢营于地面稍凹隐处,铺以落叶和杂草等。在云南南部2月开始产卵,3~5月为高潮期,有的持续到10月。

雉鸡是鸡形目雉科雉属的1种。又名野鸡,山鸡,雉,环颈雉,项圈野鸡。在中国,除青藏高原的大部分以外,分布遍于全国。体长90~100厘米米。雄鸟羽色华丽。在华东所见的雉鸡,头顶黄铜色,两侧有白色眉纹。颏、喉、后颈均黑,有金属反光。颈下有一显着的白圈,所以通称为环颈雉。背部前为金黄色,向后转栗红,再后为橄榄绿,均具斑杂。尾羽甚长,主为黄褐色,而横贯以一系列的黑斑。胸呈金属带紫的铜红色,羽端具锚状黑斑;下体余部亦多斑杂。平时栖息于有草丛和树木的丘陵,严冬迁至田野间,觅食昆虫、植物种子、浆果和谷物。脚强善走,翅短,不能高飞和久飞。叫声单调而低沉。繁殖时期,在丘陵的草丛间随地营巢,把枯草、落叶等铺在地面凹处。每窝产卵6~14枚,通常1年孵2窝。雉鸡在中国有19个亚种。

虫子鸡

所谓的虫子鸡.是在生态环境下,采用蛆虫饲养而得名,这些鸡或在杂草丛生,或在依山傍水,或在绿树成荫的生态环境下享受着天然生态大自然赐予的虫子美食,自然生长.虫子鸡食用的蝇蛆等昆虫活性蛋白被誉为21世纪人类全营养食品.蝇蛆蛋白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着特殊作用的几丁质,抗菌肽还含有人体必须的多种氨基酸和蛋白质.据介绍:虫子鸡终生以高蛋白蝇蛆为主食,富集了昆虫的能量,成为昆虫蛋白最理想的载体.所以这种鸡肉鲜味美,口感好,营养丰富.具有天然的清香,有补气益血,善补虚弱,滋肾益脾的作用( 摘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