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牡丹和芍药的故事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09-26 06:22   点击:104  编辑:费绍   手机版

牡丹和芍药的故事如下:

1、芍药花神

扬州芍药,冠绝天下,这是亘古以来就被默认的,就像一提牡丹,就会想起洛阳。在扬州,有一座三贤祠,供奉的是欧阳修、苏东坡、王士G这三位先生。这三位先生先后在扬州任职,都兴利除弊,关心民情,故而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其中苏轼任职最短,只有半年,却做了一件大大有利于扬州百姓的事,而此事就与芍药有关。北宋奸相蔡京此前担任扬州太守,蔡京书法极好,骨子里是个文人,所以对于欣赏名花之类雅事也情有独钟。他于是仿效洛阳牡丹花会,年年春天在扬州城里举行芍药万花会。

蔡京要搜集千万枝芍药供他一人独享,上有所好,下必甚之,他手下人为了讨好蔡京,把城里百姓家的苗圃都洗劫一空,更有甚者,借着抢花的名义顺手打劫百姓钱财,惹得民怨沸腾。苏东坡上任之初,正是芍药盛开之时,百姓说此事实在扰民,便下令废除了芍药万花会,百姓欢呼踊跃。

后来传言说是芍药因惨遭折毁,便托梦给了苏学士求救,苏东坡死后,升天做了花神,便成了中国十二花神之一的芍药花神。

2、四相簪花

相传北宋名相韩琦担任扬州太守时,喜欢种植芍药。有一次居然盛开了四朵“金带围”。扬州芍药中有不少名品,其最具传奇色彩的莫过于“金带围”一品。它的花瓣呈红色,盛开后一条黄色的晕纹围在瓣边。物以稀为贵,因它不常开放,故而身价极高。

韩琦一见,十分诧异,此事千古难逢,故而想邀请三人一同前来观赏。当时在扬州的正有王安石、王,二人应邀前来。在邀的另一位因拉肚子不能前来,倒是远道而来的陈升之赶上了这次聚会。四人饮酒品花,韩琦便请每人簪上一朵“金带围”,后来,这四个人都先后做了宰相,

“四相簪花”的故事就是由此而来,所以“金带围”也成了宰相之兆。

3、芍药典故

东汉神医华佗为研究中草药方便,在其宅前建了个药园,他种药草、建药房,向人们传授技艺。有一天,一位外地人送给他一颗芍药,他就把它种在屋前。他仔细研究了芍药的叶、茎、花之后,觉得没有什么可做药用。

某天,华佗在灯下看书至深夜,忽然屋外传来女子的啼哭声,他抬头向窗外望去,只见朦胧月色中有一位美貌女子,掩面啼哭。华佗颇感纳闷,推门而出,却不见其人,只见那女子站的地方是棵芍药。华佗心中一惊,难道它就是刚才的那个女子?

他看了看芍药花,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你自己全身上下无奇特之处,怎能让你入药?”转身回屋读书去了。谁知刚刚坐下,啼哭声又飘然而至,再去看时,还是那棵芍药。反复几次,皆是如此。华佗觉得蹊跷,喊醒睡熟的妻子,一五一十地将刚发生的事说于她。

妻子说:“药园里的一草一木,到你手里都成了良药,被你用来救活了无数病人,独有这株芍药被冷落一旁。想来你是没有弄清它的用处,它感到委屈了吧。”

华佗听罢说道:“我尝尽了百草,药性无不辨得清楚,该用什么就用什么,没有错过分毫,对这芍药,我也多次品尝过,确实不能入药,怎么说是委屈了它呢?”事隔几日,华夫人血崩腹痛,用什么药也不见好转,她便瞒着丈夫,挖起芍药根煎水喝了。

不过半日,腹痛渐止,又服了二日,其病全无。她把此事告诉了丈夫,华佗才意识到自己忘记了研究它的根,着实委屈了芍药。后来华佗对芍药的肉质块根(白芍)做了细致的试验,发现它生品长于平肝,麸制长于养血、敛阴,酒制长于活血,碳制长于止血。

4、牡丹与芍药

传说很久以前,柏乡县北郝村弥陀寺(现汉代牡丹园)一得道圣僧,在一日黎明早课完毕,忽闻笙歌阵阵,奇香扑鼻,祥光迸射。诧异之间,只见一对少男少女,身披红装,手挽手自天飘飘而降,没于寺内阶下。天亮以后在村内传开,老少前来探看时,仙女、仙子降隐之处,

生出两簇奇花――牡丹、芍药花,两花相依相伴,很快长到七、八尺,开出了如盘大的艳丽的花朵。 一直到了西汉末年,王莽新朝,即公元伊始年间,刘秀为躲避追杀,跃入弥陀寺断墙之内,昏了过去,牡丹刷地伸枝展叶,紧紧包裹刘秀,躲过了追兵。刘秀醒来,躺在花丛之中,神清气爽。

刘秀称帝后,为感谢牡丹的救命之恩,巡视河北,专驾柏乡,故地重游,感慨万分,于是题诗一首:小王避乱过荒庄,井庙俱无甚凄凉,唯有牡丹花数株,忠心不改向君王。汉牡丹之名由此而得,也使汉牡丹扬名天下。更负有盛名的是汉牡丹不屈有挠的性格和超凡的灵性。

1937年,侵华日军占领了河北柏乡,对这千古名花垂涎三尺,欲独霸为己有,曾先后两次兴师动众,深掘数尺,连根带土运往日本,悉心养护,但均告失败,汉牡丹宁死不弯腰,不做负国“人”。

汉牡丹遭此劫难后,数年不发。然而解放后的第二个春天,汉牡丹竞破土而萌芽,连片而发,且枝繁叶茂,含翠吐芳,重现人间。可见汉牡丹有民族气节。1976年“五一”前,历来开粉红颜色的汉牡丹在这一年连开了三朵硕大的白花,一时人们惊奇不解,

恰恰在这一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三位开国领袖相继去世。就在同年五墩汉代芍药也休花不开,南北方连遭水灾,由此给素以“花开知国事”充满超灵性的汉牡丹前所未有的神韵。

5、牡丹典故

“天香国色擅名久,艳艳妩媚更可怜。自与洛神魂共附,无人笔下不牡丹。”相传,武则天称帝后,为贺太平盛世,显示帝威浩大,在正值严冬之时,乃令百花齐放,百花不敢违旨,唯有牡丹以为不合时宜,抗旨不从,武则天怒斥它胆大妄为,便将它从长安贬到洛阳,与可怜的洛神为伍。

牡丹谪居洛阳并不气馁,仍 然奋发有为,开得更好,蔚成天下第一。从此,每到谷雨时节,洛阳就有牡丹盛会。宋代大文豪欧阳修为此盛会写诗作志。其诗曰:“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其志曰:“时值牡丹盛会,士庶竟为遨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柏乡汉牡丹传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芍药属

武则天长安登位,自称圣神皇帝。一年寒冬,她心血来潮要赏花,竟下一道"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的诏命,令后苑百花一夜之内全部盛开。众花屈于皇帝的淫威,都按时开放;唯独牡丹严守花信,不违时令,扩旨不发,武则天大怒, 下令把牡丹全部烧掉,并要连根铲除,贬出长安扔到洛阳。谁料牡丹被贬洛阳,又扎新根。第二年春天,洛阳漫山遍野灿若彩霞,牡丹花开得更大更美丽。此后,洛阳牡丹越来越多。

《开元天宝遗事》中有个故事,后来经人渲染扩张,说的是芍药因姿色超群而险遭横祸,无论是功是过,她都难逃薄命的结局。

沉香亭,是唐明皇欢宴群臣,与杨氏姐妹纵情游乐的地方。不仅亭榭轩昂,而且终年花草树木非凡。圣上也常常诏命各地园丁到御花园种植,有成者赏,无功者罚。各地养花能手无不终日惴惴。

有个老者名叫宋单父,专养芍药,能将扬州芍药移植北方,色泽更鲜,花朵更大。宋单父也被召入宫中,在沉香亭畔种植芍药,有命须使牡丹开过芍药继之。白天有帝王嫔妃达官贵人游玩,老翁必须回避,只在三更之后才能耘植养护。宋单父准备夜辛劳,有明月星辰冷露寒霜作证。可是偏这一年阴阳不和,暖气不动,到了开花季节偏不见蓓蕾萌发,圣上就要加罪了。

芍药仙子们心田是极善良的,况且又夜夜得到宋单父的灌溉之恩,是一定要报答的,阳气不动而要呈芳艳必须要打破常规,于是众花仙议定,大家合力在天内各开放一株一茎,众力合一定能胜天。于是,在次日清晨芍药忽然天放,每一枝头开放两朵,姿态各异,在朝露煦风中皆呈深红色,宫内喧然,明皇、贵妃,文武官员,皆来观赏。正在赞叹不已时,天已正午,芍药突然变得深碧色,如同碧玉般,众人大奇,观者愈多。待到暮色降临,一片片芍药花瓣皆呈深黄色。明月升起了,月光之下,花儿又变成粉白色。随着色泽的变化,香气也各异。时而幽香,时而浓郁,众人如醉如痴。众芍药仙子在一日之内呈芳,自然把沉香亭畔装点得胜过瑶池。众嫔妃在芍药仙子映衬下黯然失色,自然不爽。圣上见此情此景便又嗔怪起来,说定是花妖作怪,有意将芍药刈除并降罪宋单父。

众芍药仙子深感不平,不生蓓蕾有罪,各色呈芳更有罪,真是人间帝王的淫威胜过天上玉帝。为救宋单父,芍药仙子也顾不得理论功过是非了。

这一夜唐明皇与杨贵妃,醉卧华清宫。芍药仙子便连夜赴骊山开放。次日清晨皇与贵妃宿酒初醒,更是惊异不止,便携手并肩同赏芍药。唐明皇本是风流天子,杨贵妃正是专宠得意之时。明皇便亲折一枝芍药送到贵妃面前,贵妃含笑嗅其香,观其艳。唐明皇见爱妃如此怡悦,便说:“不只是萱草能使人忘忧,芍药的花香色艳更能醒酒。”

上有所好,下必甚之。自从唐明皇一句话以后,用芍药花香来醒酒的风气便风靡一时,朝野上下,凡有宴饮必定将各色芍药折下,入在海盘之内,摆在餐桌中心。

为君王、嫔妃、达官贵人们一笑,芍药便沦到了劫难之中。

人们终日沉浸在传杯把盏、灯红酒绿的欢乐中,却忘了种花的宋单父,这位给人间带来万紫千红辛勤耕耘的老者,只是免于一死,便是最高的奖赏了。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的传说

天授二年腊月初一,西京长安大雪纷飞,武则天饮酒作诗,乘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连夜开放,独牡丹不违时令,闭蕊不开。武则天盛怒之下,将牡丹贬出长安,发配洛阳,洛阳人培育牡丹、观赏牡丹亦日盛成俗,洛阳牡丹遂驰名天下被称作“花”魁。

芍药的传说

相传北宋年间韩琦在扬州任职期间,官署后园有株芍药一枝分四岔,每岔各开一朵花,上下红,中间夹一圈黄蕊,俗称为“金缠腰”,又叫“金带围”。据说这种花开,城内就要出宰相了。韩琦想邀请三位客人一起观赏,以应四花之瑞。在扬州作客的王和王安石都接受了邀请,另一位官员因病不能前来,临时换了路过的朝官陈升之。四人聚会,各簪“金带围”芍药花一朵。此后三十年中,果然四人都先后当上了宰相。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