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介绍关于农业市场动态,农业企业新闻,农业种植行业有关资讯
手机访问 http://m.muyeseed.com

武威什么地方好玩?

武威什么地方好玩?

值得一去的有距古城不远的冬青顶,是祁连山在武威境内的最高峰,夏天爬上去风景很不错。还有冰沟河,也是值得一去的地方。除此之外可以去杂木河口,还有南营水库、沙漠公园。黄羊河农场也不错,有好多葡萄苹果可以一饱口福。总体说来,武威的地方值得夏天去,冬天就不是太适合去了。

武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而得名。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历代王朝曾在这里设郡置府,东晋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国和隋末的大凉政权先后在此建都,成为长安以西的大都会,中西交通的咽喉,丝绸之路的重镇,民族融合的熔炉。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绚丽的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和民族民间地域文化,名胜古迹众多,文化遗产丰富,是甘肃省的文物大市。现已普查清楚的文物保护单位54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 位58处,馆藏文物4.7万多件,其中国宝级文物3件,一级文物177件,二级文物346件,三级文物758件,突出的特色是“一马”(铜奔马)、“一碑”(西夏碑)、“一寺”(白塔寺)、“一窟”(天梯山石窟)、“一塔”(罗什寺塔)、“一庙”(文庙)。铜奔马是中国旅游标志,被誉为“古典艺术品的最高峰”;西夏碑是独一无二的稀世珍宝,是我国研究西夏历史少有的实物资料;白塔寺是元代阔端太子与西藏佛教领袖萨班举行“凉州会盟”之地,是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天梯山石窟被称为中国“石窟之祖”,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罗什寺塔是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讲经说法之地,鸠摩罗什被称为我国古代四大佛经翻译家之首,被誉为译经泰斗;文庙是全国三大孔庙之一,其规模“壮伟宏耀”,为“陇右学宫之冠”。同是还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雪域高原、绿洲风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

除了步行街没别的可看的

这要看你玩什么了,风景名胜的话:白塔寺、雷台、莲花山、天堂寺.......

KTV去名人挺好的,酒吧去苏荷,棋牌就去云祥小区

雷台

沙漠水库、沙漠公园、沙生植物园,天祝“三峡”,海藏寺、古钟楼、罗什寺塔

名胜古迹:海藏寺、古钟楼、罗什寺塔

娱乐地方:沙漠水库、沙漠公园、沙生植物园

有关天祝县松山滩高深山区牧民搬迁的英语作文

近日,记者来到武威市凉州区四坝镇北仓九组,这里居住着天祝藏族自治县祁连乡石达坂村50户山区农牧民搬迁户。

走进移民新村蒋道尕老人的家,在宽敞明亮的新房里,各式家具一应俱全。蒋道尕激动地说:“2010年春天,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来到了石达坂村,问我愿不愿意搬到川里去?我说愿意,我们早就盼着搬下山呢!火书记说,下山入川,不仅是让你们这一代过上好日子,更是让子孙后代过上更好的日子。火书记的话兑现了,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家家建新房,户户搭建养殖暖棚养羊,其余土地搞玉米制种。现在收入高了,日子也越过越好了……”

2010年以来,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先后多次到天祝县高深山区走访调查,贫困乡村的现实情况让火荣贵深刻感受到,高深山区自然条件严酷,发展生产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易地搬迁移民成为从根本上解决高海拔地区农牧民群众贫困问题的最佳途径。火荣贵提出,要站在执政为民的高度,设身处地为高深山区的农牧民着想,加快高深山区农牧民搬迁力度,对居住在海拔2500米以上、生存条件特别差的群众,用3到5年的时间,逐步实现农牧民下山入川、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

实施下山入川工程,首先要解决的是往哪里搬的问题。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市内一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农场、林场进入火荣贵的视线。这些农场、林场设施完备,农业基础强于高深山区,如果将部分贫困农牧民搬迁至此,无疑会使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于是,市委下定决心,顶着种种压力,清理收回市、区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农场、林场72个。2012年,武威市无偿为天祝县划拨7个市区农场、林场,总占地面积6053亩,搬迁祁连、旦马和毛藏等乡镇高深山区农牧民348户1616人,人均分配耕地2亩,户均建设1座日光温室和1座养殖暖棚。2013年,武威市协调划拨黄羊河农场土地3632.5亩,用于集中安置天祝县旦马、哈溪、大红沟等乡镇生态移民370户1478人,至10月新住宅全部建成,移民陆续入住。

原凉州区黄羊水管处农场是天祝县祁连乡岔山村的移民点。移民村村民吴生林向记者讲述了2010年下山入川之前的生活。岔山村坐落在海拔近2800米的祁连山上,是个土梁干山沟,村里的贫困面达90%。更让村民们苦不堪言的是吃水难,村里男女老幼经常赶着驴马驮队去5公里以外的山下取水。如果遇到雨雪天就更加艰辛,常常有人因路上翻了水桶而伤心不已。除了吃水难,还有看病难。村里人常备的药品就是去痛片,大病小病都扛着。孩子上学更为艰难,有的干脆弃学从农。“下山入川搬到这个农场后,政府帮我们修了新房,我家4口人,分了8亩地,4亩果园,去年仅种植苹果就收入近2万元,今年的收入比去年还要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说起如今的生活,吴生林满脸欣喜。

天祝县坚决贯彻落实武威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下山入川工程的决策部署,围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在藏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在县内搬迁安置中,以各类生产要素相对聚集的金强川经济综合发展核心区为重点,积极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树立规模化配置、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发展的理念,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打破行政地域界限,充分利用现有耕地和荒滩荒坡,通过集中收回,统一规划,统一调整,统一建棚,统一补偿的方式,加快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盘活土地资源。

黄草川生态移民点就是用这种办法建设的。黄草川在华藏寺镇,地处庄浪河下游,地势平坦,天祝县在这儿搬迁安置了旦马、毛藏、朵什等9个乡镇高深山区的农牧民180户816人,每户按1院新农宅、2座日光温室、1座养殖暖棚的标准进行建设。

近日,记者在这里看到,昔日的荒滩已不复存在,一排排藏式风格的新农宅整齐划一;通村水泥公路宽敞平坦,两旁绿树茂盛;每家宅院后的日光温室,一座连一座,规模宏大,有的种蔬菜,有的栽葡萄;养殖暖棚正在建设中。近3年来,全县共流转土地7676亩,用于移民住宅建设和产业发展,为移民群众的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使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天祝县在实施下山入川工程中,坚持规划先行,先后制定出台《下山入川工程移民搬迁规划》《果蔬日光温室产业发展规划》《畜牧产业发展规划》,特别是将培养产业作为移民安置的首要任务。县上根据各移民安置点的实际,从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入手,按照“设施农牧业+草原畜牧业”主体生产模式,遵循“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菜则菜、宜果则果”的原则,以户均3亩棚的标准,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培育建设规划,着力培育产业发展体系。目前,各移民安置点已逐步形成了以日光温室、养殖暖棚为主导,劳务输转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格局。近3年来,县上先后建成华藏寺镇红大口、黄草川和松山镇红山根等易地扶贫搬迁暨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4个,累计建成日光温室和养殖暖棚4897座,每户有了一项稳定的增收产业,户增收入达到2万元至3万元。

居住在天祝高深山区的农牧民群众基本上属于靠天吃饭,收入有限,无家庭经济积累,大部分群众有搬迁意愿但无搬迁能力。天祝县通过“优惠政策促、项目资金扶、增收产业引、基础设施推、小额信贷助”等措施,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资金整合和项目倾斜力度,将群众负担降到最低。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县上采取整合项目、财政补助等措施,统一配套建设集中安置区、安置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在特色产业发展上,凡发展设施农牧业的移民户享受当年县上出台的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和农机具补贴政策,由县财政对新建的标准日光温室每座补助9000元,养殖暖棚每座补助6300元;在住宅建设上,整合游牧民定居、易地扶贫搬迁、危旧房改造等项目,人均补助达1.3万元;对搬迁到县城的移民,统一安排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户均给予补助5万元;对搬迁户优先协调解决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和双联惠农贷款。所有移民5年内继续享受原居住地退耕还林、草原奖励补助等惠农政策。同时,在移民户籍、入学、养老、合作医疗、农村低保等方面解决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2012年全县共完成移民搬迁10086人,累计投入资金2.98亿元,有效解决了群众搬迁资金短缺的问题。

3年来,天祝县搬迁安置移民4267户18266人,实现了“当年下山、次年脱贫、三年致富”的目标。今年,全县计划搬迁安置移民8886人,至9月底已搬迁安置移民7000多人。

根据迁入区的地理环境,县上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新农村示范村,配套完善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当地群众的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等突出问题。同时,加快了增收致富步伐,按照“设施农牧业+草原畜牧业”的主体生产模式,着力培养发展以果蔬菌为主的设施农业、以暖棚养殖为主的草畜产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全县累计建成设施农牧业5.6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1.8万亩、养殖暖棚3.85万亩,累计建成规模养殖场(小区)256个。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移民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左右,是搬迁前的5倍多,比全县平均水平高1000元以上。3年共退出土地面积76.6万亩,退出大小牲畜12.9万头(只),直接增加恢复生态用地面积达69.27万亩,有效恢复水源涵养林5.2万亩。

目前,天祝县还有近5万名农牧民生活在自然条件严酷的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和高深山区,为了进一步加快天祝县扶贫进程,武威市委主要领导深入调研,科学分析,精心谋划,提出建设“天祝县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供水工程”。这项工程于今年6月29日开工建设,这是武威市推进天祝高深山区农牧民下山入川的“拔穷根工程”。项目区位于金强河流域上游东南部,总面积200万亩,总投资4.17亿元。工程建成后,每年将从金强河向南阳山片引水3080万立方米,解决项目区现有2万人及金强河流域上游海拔2800米左右祁连山水源涵养区3万移民的生活用水,以及10万亩设施农牧业生产用水和5.7万亩饲草地灌溉用水,并兼顾项目区农畜产品和饲草料加工用水。与此同时,将有效改善天祝县南阳山片生态环境,遏制松山滩土地沙化、草原退化,减轻金强河上游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压力。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首页 |网站简介|网站声明|正在咨询|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