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介绍关于农业市场动态,农业企业新闻,农业种植行业有关资讯
手机访问 http://m.muyeseed.com

河南科技学院是几本

河南科技学院是二本学校,有部分一本专业。

河南科技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39年,前身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大学部生物系。

历经北方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长治分院、北京农业大学长治分校、平原农学院、百泉农业专科学校、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时期。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

学校地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河南新乡市,占地面积2176亩,校舍面积62万平方米。建校79年来,学科专业已涵盖农学、工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拥有21个教学学院,65个本科专业,合作办有独立学院--新科学院,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7214人。

扩展资料: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完成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攻关、转基因生物重大科技专项支撑计划等科研课题3629项,获科技成果奖1546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

1985年学校主持培育的小麦品种“百农3217”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实现了黄淮地区小麦生产水平的跨越式提升;2013年学校主持培育的小麦新品种“百农矮抗58”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国家粮食生产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河南省人民政府嘉奖,成为全省高校的骄傲。

学校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对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坚持“产学研”协同发展,突出科技引领,注重产教融合,主动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服务基地。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主动与地方政府对接,独创共建新模式,较好实现了独立学院的转型发展。

学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不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五年来,科技成果转化收益达5577万元,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显示我校技术转让收入在全国高校排名58位。 

参考资料:河南科技学院官网-2018年河南省本科类录取分数统计

河南省直属公办普通二本院校

河南科技学院(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39年,前身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大学部生物系,历经北方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长治分院、北京农业大学长治分校、平原农学院、百泉农业专科学校、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时期。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

学校地处中原名城新乡市,占地面积2478亩,校舍面积62万平方米。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总量达269万册,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学校设19个教学学院,60个本科专业,目前有各类在校生49000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340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15000余人,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兼有研究生教育、高职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等多层次、多科性的办学格局。

你好:

河南科技学院科普工作成绩显著受表彰

魏豪 夏冰 刊发时间: 12:02:21 光明 [字体:大 中 小] 本讯 日前,在由国家科技部、中宣部和中国科协联合开展的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中,河南科技学院的孟丽教授荣获了“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这也是6个获此项殊荣的河南省先进个人中唯一来自河南省高校的科技工作者。河南科技学院也获得了“河南省科普工作先进集

体”称号。

孟丽教授,多年来送科技下乡的足迹遍及河南各地,为上千个贫困村进行技术培训,她所从事的食用菌科普推广,让农民种菇直接收益10多亿,被农民朋友誉为“扶贫教授”和“送富神”。2006年,孟丽教授被评为首届红旗渠杯“河南省群众喜爱的优秀农业”。

孟丽教授是河南科技学院传播先进适用科技,服务三农建设的一个缩影。

长期以来,作为一所以农科为特色和优势的多科性本科院校,河南科技学院发挥科技优势特色,始终坚持“面向农民、面向农村、面向农业”的科普工作宗旨,将服务“三农”重任担当起来,坚持将论文写在大地上,让科技创新惠及千家万户。1997年以来,该校承担科普传播工程项目近300项,连续12年居全省高校首位。通过“省科普及实用技术传播工程”、“科技扶贫”、“科普之春”等活动,将作物新品种栽培、畜禽养殖、食用菌栽培新技术送到农民手中,促进粮棉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仅2009年一年,该校就举办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600多场,培训农民70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0余本(册),推广生产新技术和新方法50余项,提供新品种30多个,使种植户和养殖户的生产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生产效益较往年同期提高15%以上,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在开展科普传播活动中,学校根据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既要面向千家万户又要面向企业的特点,构建了“学科+团队+基地++农户”的科普工作推广体系,“品种、技术和人员”一起下基层、到农户,加强新技术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力度。实行“订单式育种”,与多家签订了订单育种合同。“想种啥,培育啥;讲技术,送良法”,形成了科研、市场、农民的良性互动,建立了良好的科研转化平台。“百农矮抗58”小麦品种,三年推广面积7000多万亩,仅在2009年河南省就增产16亿公斤,为推进粮食核心区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田间地头,常年奔波着一支由河南科技学院们组成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队伍,他们在承担着繁重的授课任务同时,利用节假日,将农业新技术和服务送到了农民朋友的身边。

棉花育种王清连教授培育的“百棉1号”等系列棉花新品种,从2002年起至今已在黄淮流域、长江流域和新疆三大棉区进行推广,累计面积达2700万亩,增产效益超过20亿。河南省小麦育种首席、“河南省农业科技先进人物”茹振钢教授,潜心小麦育种与技术推广研究。他走遍黄淮大地,结合小麦生产,为农民朋友送去他们喜欢的科技。他相继培育出了家喻户晓的“百农”系列小麦新品种――“百农62”、“百农64”、“百农矮抗58”等,在省内外累计推广种植超亿亩,增产效益达40多亿,被农民朋友亲切地称为“送粮神”……

2008―2009年冬春之交,河南农业遭受50年不遇的干旱和冻害,河南科技学院先后派出农业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等方面200余人次,奔赴全省各地小麦产区,指导科学抗旱,被当地群众誉为“及时雨”。

矢志三农建设、遍播科技火种,河南科技学院因农而生、缘农而兴,唱响了一首大地之歌。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自主创新先进单位”、“支持地方科技进步先进单位”、“河南省科技创新十佳单位”、“全省教育服务年先进单位”、“新乡市自主创新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在2009年10月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大会上,作为五个发言单位中唯一的教学科研单位,校长王清连教授代表学校做典型发言。

我知道所以你知道!

现在来说二本吧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首页 |网站简介|网站声明|正在咨询|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