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芍药花有哪些繁殖方法?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10-22 13:54   点击:197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芍药花有哪些繁殖方法?

芍药花的繁殖培育:芍药的繁殖有播种、扦插和分株法,通常以分株繁殖为主。

(1)播种:以种子成熟后采下即播种为宜,越迟播发芽率越低。芍药种子有上胚轴休眠现象,播种后当年秋天生根,次年春暖后芽才出土。幼苗生长缓慢,有的芽3~4年才可开花,还有到第5~6年才开花的。

(2)扦插:可用根插或茎插。秋季分株时可收集断根,切成5~10厘米一段,埋插在10~15厘米深的土中。茎插法在开花前两周左右,取茎的中间部分由二节构成插穗,插温床沙土中约一寸半探,要求遮荫并经常浇水,一个半月至两个月后既能发根,并形成休眠芽。

(3)分株:以9月下旬~10月上旬为宜,将根株掘起,震落附土,用刀切开,使每个根丛具2~3芽,最好3~5芽,然后将分株根丛栽植在准备好的圃地。如果分株根具3~5个芽,第二年可能有花,但形小,不如摘除使植株生长良好。根从小的2~3个芽,第二年生长不良或不开花,一般要培养2~5年。

二、芍药的繁殖方法有哪些?

芍药以分根法繁殖为主,也可用根插法和播种法繁殖。

1.分根法繁殖:分根亦称分塘、分株。从9月芽丰满后到土层封冻前均可进行。菏泽以处暑至秋分当宜,扬州以秋分至立冬为宜。这时土温高于气温,有利根系伤口的愈合,并能萌发新根,增强抗寒耐旱能力。过早易于秋发,因栽后气温适宜,萌芽出土,抽发新茎,不久因霜降而凋萎,影响翌年生育;过迟则当年根弱或不发新根,翌年新株衰弱,甚至死亡。芍药一般2~3年分株1次,观赏型和药用型的分根繁殖方法也不相同。现将观赏型分根技术介绍如下:分根繁殖时,挖起母株(即原塘),剔除宿土,用利刀削去老硬病腐之处,以3~5芽为一丛,顺自然纹理切开,切勿碰伤芽嘴。3年生母株每株可分3~5丛。分根时可结合采根加工白芍。适当采根既利新株生育,又利生产白芍,惟不能贪图采根影响新株生育。分株采根后,稍阴干,待伤口结成软疤时,即将植株在土粪(适当拌和些硫磺粉、过磷酸钙)泥浆中浸蘸,蘸后应放在背风处,以待栽植。

分株繁殖一般隔年才能开花,为不影响观花,通常采用偷塘或更换的方法。

偷塘法与一般分根繁殖的区别,是不将原塘挖起,仅将一侧用小锹挖一深穴,暴露部分根芽,而后顺势迅速将其切下,切后取出进行栽植。原塘空缺处用土填实捣紧。切时以不超过原塘之半为度。

更换法将圃地中的植株,每隔两行挖起一行,按一般分根繁殖方法进行繁殖,并在原塘处补上一塘新株,如此3年一轮。

2.根插法繁殖:秋季分根时,将收集的芍药断根,切成5~10厘米长的小段作为插穗。插入已耕翻平整好,并开出深10~15厘米的沟中,覆土5~10厘米,浇1次透水即可。

3.播种法繁殖:芍药为瞢果,每果含种子1~5粒。处暑前后果实成熟,果壳由绿转黑时,即可采收。一般晾干后当年即行种植,不宜隔年播种,如需短期储存,以沙藏为好,防止脱水而影响发芽率。播前先深翻20厘米,每公顷施用厩肥15000~225000千克,再纵横耕耙3~4遍,然后视地势采用平畦或高畦。条播,行距40厘米,播深6~7厘米,株距3~4厘米,播后覆土。穴播,穴距20~30厘米,每穴播种4~5粒。播种后,当年不发芽,可长根7~10厘米。播种越早,当年生根越长,耐寒抗旱力越强。

一年生苗株高3~4厘米,叶1~2片,根长10~14厘米,粗0.4~0.8厘米,形似小胡萝卜,并有细根3~4条,地上部分根颈处着生顶芽一个。2年生苗株高25~30厘米,根长12~16厘米,根粗1.4~1.6厘米,并有细根6~8条,根颈处着生顶芽1~2个,一般于处暑至白露移栽。3年生苗(分栽后第一年)株高30厘米左右,根长20~25厘米,根粗达2~2.5厘米,并生粗0.4~0.6厘米的根5~6条,顶芽3~4个。4~5年生苗就可开花。

三、芍药的种子繁殖是怎样做的?

芍药的种子繁殖:8月上旬种子成熟后,将健壮植株上采下的种子随采随播,否则种子一经干燥,则发芽力大大降低,甚至丧失发芽力。如不立即播种,则要用3倍湿沙与种子混拌贮藏至秋季播种。播种时,在整好的畦上进行条播,按行距20厘米,开深约5厘米的浅沟,将种子均匀地播入沟内,在其上覆土约6厘米,至翌年4月上旬去掉大部分覆土,约半个月左右出苗。每667米2播种量约3.5~4千克。幼苗生长2~3年后,即可定植。

通常芍药栽植时间为8~10月,一般宜早不宜迟,最迟不能晚于10月中旬,否则影响根系的发育和来年的生长。

栽时先按行株距挖穴,穴口要大,底要平,深约10~12厘米。将穴内的土弄细,每穴放置芽头1~2个,芽头朝上,用手边覆土边固定芽头。芽头入土深度,以3~5厘米为宜,然后覆细土稍高出畦面。分根繁殖栽植,植穴要开成30~40的斜坡,深15~20厘米,每穴置2条根斜放于坡上,芍芽与地面平,二个根头并在一起,两条根则成八字形,根要伸直。然后,覆土踩紧,并高出畦面。栽种后盖草防冻,翌春发芽时揭草。种子苗定植起苗时注意不要损伤根部,栽植方法同上。

四、芍药怎样育苗?

1.栽种前须将芍芽根按大小分为两类,分别栽种,以便日后管理。种栽大,管理得好,可提早一年起土收获,栽种时间一般在寒露前后,越早越好,最迟不能超过霜降,如过迟,一方面因贮藏的芍芽已发新根,栽种时易弄断;另一方面,栽后气温渐低,发根不好,影响次年发芽生长。

2.栽种时开

穴,行距40-45厘米,株距30厘米左右,穴深16-20厘米,每亩可以种3500-4000株,开穴后,每穴放芽1-2个,留主根2-3条,根部宜分

斜种,芽向上,覆土与畦平,以芽在地下5厘米左右为宜,覆土操作应细致,土要细碎,不能用土块覆盖;土块覆盖的芽头不能与土壤紧密结合,通风强,芽头易

受干旱及冻害,会延迟发芽甚至不发芽。

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因姿态优美又有药性而得此名。别名有C约、白术、将离、余容、梨食、没骨花、殿春等。芍药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又是重要的药材。花雍容华贵,花形花色变化多,清香流溢。即可单独布置花坛、栽培园,又可与山石相配,或以绿树为背景栽培。北方农村多在宅旁栽培,还可盆栽。适宜作切花,将刚开的花和较大花蕾放在冰箱冷藏室里可冷藏1个月左右,取出水养仍可盛开。

(1)分株繁殖。分株繁殖是芍药最常用的繁殖方法。芍药如果多年不分株,就枯朽,逐渐转向衰败。观赏栽培6~8年分株1次,药用栽培3~5年结合采根作药进行分株。秋天分株正确的第2年就能开花。分株的关键是掌握好时间,我国从北往南依次应在9月至10月中旬分株最为适宜,如辽宁在秋分前后较为适宜,作者每年此时分株,第2年都能开花良好。此时芍药的新芽已经形成,分株后天气转冷凉,但地温又不太低,分株后根系还有一段恢复生长时间,而芽又不会伸出地面,为第2年春天生长奠定了基础。分株太晚根系恢复时间短。春天不宜分株,春季分株不仅成活率低,而且以后长势也弱,一般春天分株往往几年不开花或开花时间延后。

选晴朗的天气分株。分株有两种情况:一是将被分的母株切除1/3~5/6,剩下母株在原地不动,这样除株丛变小外,根系基本未受太大的伤害,不影响第2年开花。二是将母株全部挖出,根部朝天,抖去泥土,选形状粗大、无病虫害的芽,按大小和芽的多少,顺其自然生长用利刃切开母株,剪除腐朽的根部,保留健壮的根部。药用栽培的分株时,在根颈部以下5~6厘米处切断,下部粗根作药用。一般每丛带3~5个芽,为了扩大繁殖倍数可带2个芽,为了早见效果可带6~7个芽或更多。分株后可马上栽植,栽植的土壤不要太湿,防止根系腐烂。为防止腐烂也可以阴干,当伤口愈合后栽植。伤口涂上草木灰或硫磺粉可防止腐烂。按芍药芽的大小分别栽植,便于管理。如不能及时栽种,应马上贮藏,可在室内选阴凉通风干燥处,地上铺湿润的细沙土,将芽向上堆放,再盖湿润沙土。

(2)播种育苗。播种育苗发育健壮者需4~5年才能开花,用于育种或药用栽培,很少直接作观赏栽培。为了获得优良的种子,在上午8~10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连续进行1~3天。授粉时也可以将不同品种、不同花色的花粉采收混合后授粉,授粉后加强田间管理。种子成熟后及时收获,一般在u果外皮呈蟹黄色时采收,放在阴凉处使之后熟,当果皮干裂时将种子剥出,不可暴晒,以免降低种子发芽率。种子成熟后立即播种,否则发芽率降低。条播或穴播。条播的行距35~40厘米,每隔3~4厘米点播1粒种子,穴播的穴距25厘米左右,每穴播4~5粒种子。种子上面覆土6厘米左右,保持土壤湿润,20天即可扎根,但不出苗。越冬前要浇一次越冬水。如果播种较晚或土壤干燥,封冻前不能扎根,第2年春季也不出苗,需到秋季扎根,第3年才出苗。幼苗生长较慢,要加强田间管理,做好松土、除草、浇水、施肥等,注意防治病虫害。

(3)扦插繁殖。在秋季分株繁殖时,将断的根系切成5~10厘米长的小段,插在深10~15厘米的沟中,上面覆土5~10厘米,浇一次透水,第2年春季生根,可培育成秧苗。或在开花前15天左右,剪取茎的中间部分作插穗,插穗长10~15厘米,至少有2个节。在沙床上扦插,扦插深度约3厘米,遮光,每天喷水,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45~60天生根,并且能形成休眠芽。

(4)压条繁殖。春天把芍药的嫩茎,从花盆的底孔引导在花盆内,用直径15~20厘米的花盆。在茎的下部用细绳绑扎,把土装在花盆内,随着茎的长大不断往花盆内加土,并经常保持盆土湿润,到夏季就会从茎上长出根来。把花盆底下的茎剪断,就成为新的秧苗,还可直接作盆栽芍药。培养4~5年开花。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没有了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