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舟山新木姜子的介绍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12-08 03:50   点击:89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舟山新木姜子的介绍

舟山新木姜子属樟科常绿乔木,学名:Neolitsea sericea(Blume)别名:五爪楠、男刁樟、佛光树,是国1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其嫩梢、嫩叶密被金黄色绢毛。分布于浙江舟山群岛,生于海拔150-350m处的丘陵谷地潮湿多雾的常阔叶林中。日本、朝鲜半岛也有分布。舟山新木姜子1996年被定为舟山市市树,适宜长江流域及沿海各地栽种。

二、新木姜子属的介绍

新木姜子属,约85种,分于印度、马来西亚至日本,我国有40余种,产西南、南部至东部。本属植物中有些种类可作工业用材,有些种类如香果新木姜子 N. ellipsoidea Allen、簇叶新木姜子N. confertifolia(Hemsl. ) Merr. 种子可榨油,供制皂及润滑用。

三、新木姜子属的本属描述

锈叶新木姜子N. cambodiana Lecomte的树皮、枝、叶均含粘质,粉碎后作线香粉,外销称大青石粉,还可作净水剂或钻探工程的加压剂,树叶外敷治疮疥。

常绿乔木或灌木;叶互生,极少近对生或近轮生,常聚集于枝梢,通常具离基三出脉,少数种具羽状脉或近离基三出脉;花单性,雌雄异株,为单生或簇生、无梗或具梗的伞形花序;花被裂片4,2轮;雄花:雄蕊6,3轮,第1、2轮无腺体,第3轮的基部有2个具柄腺体,退化雄蕊有或无;雌花:退化雄蕊6,棍棒状;子房上位,花柱明显,柱头盾状;果为浆果状核果,位于稍为扩大、盘状或内陷的果托上,果梗常稍增粗。

四、新鲜木姜子的保存方法新鲜木姜子的保存方法简单介绍

1、放到冰箱冷藏。将新鲜采摘的木姜子上面多余的枝叶摘掉,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到阴凉的地方沥干水分。再将新鲜木姜子分别放到过个小保险袋子里面,最好要真空包装,不要有漏气的情况。包装好之后,放到冰箱里面冷藏,切记不要放错了,要冷藏,不是冷冻。这样就可以保存木姜子了。

2、制作木姜子酱保存。将新鲜木姜子清洗一番,沥干水分之后,直接用工具捣烂,做成糊状。将捣烂的木姜子放到干净的经过高温消毒的容器里面,加入单宁、果胶和食用盐,在20度左右的环境下面发酵,一般两个月左右就可以拿出来吃。

3、做出木姜子油保存。将木姜子洗干净之后,放到一个大碗里面,加入大量的辣椒粉和食用盐,搅拌均匀之后。在锅子里面加入大量的食用油,大火将油烧热,油温在七八十度左右的时候,将热油倒在木姜子上面,等木姜子凉了之后,倒入罐子里面密封保存。

五、请问木姜子是什么啊

木姜子,又名:山胡椒、腊梅柴、滑叶树、山姜子。落叶小乔木,高3~7米。花枝细长。叶簇聚于枝端,纸质,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5~10厘米,初有绢丝状短柔毛,后渐变为平滑;叶柄有毛。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由8~12朵花组成,具短梗;花先于叶开放;总苞片表面有毛,早落;花黄色,花梗细小,长1~1.5厘米,有绢丝状粗毛;花被6,倒卵形;花药4室,瓣裂,全内向,花丝仅于基部有细毛;雌花较大,有粗毛。核果球形,蓝黑色,直径约7~10毫米;果梗上部稍肥大。花期3~4月。果期8~9月。

基本资料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MùJiānZǐ

英文名:FruitofPungentLitse,FruitofFourflowerLitse,PungentLitse

别名:山胡椒、木香子、木樟子、山姜子、木椒子、腊梅柴、大木姜、香桂子、猴香子、生姜材、黄花子、辣姜子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清香木姜子、毛叶木姜子和木姜子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LitseaeuosmaW.W.Smith2.LitseamollisHemsl.[LitseamollifoliaChun]3.LitseapungensHemsl.

采收和储藏:秋季末采摘,阴干。

性味:辛;苦;性温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温中行气止痛;燥湿健脾消食;解毒消肿。主胃寒腹痛;暑湿吐泻;食滞饱胀;痛经;疝痛;疟疾;疮疡肿痛

编辑本段概述

生态环境:

1.生于山地阔叶林中湿润处。

2.生于山坡灌丛中或常绿阔叶林缘或次生阔叶林中。

3.生于溪旁和山地阳坡杂木林中或林缘。

资源分布:

1.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2.分布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东部等地。

3.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果实类圆球形,直径4-5mm。外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有网状皱纹,先端钝圆,基部可见果柄脱落的圆形疤痕,少数残留宿萼及折断提醒柄。除去果皮,可见硬脆的果核,表面暗棕褐色。质坚脆,有光泽,外有一隆起纵横纹。破开后,内含种子1粒,胚具子叶2片,黄色,富油性。气蓄谋香,味辛辣,微苦而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研粉每次1-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粉调敷。

注意:热证忌服。

摘录: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