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植物多倍体现象的园艺植物中的多倍现象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12-13 12:14   点击:162  编辑:admin   手机版

植物多倍体现象的园艺植物中的多倍现象

多倍体作为高等植物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园艺植物中广泛存在。

如香蕉、草莓、菊花、马铃薯等都是多倍体。

苹果、梨、葡萄、柑橘、大丽菊、郁金香、山茶、百合、报春花、鸢尾等植物类型中都存在相当多的多倍体种。

多倍体在裸子植物中特别少见。在苏铁科、银杏科中都未发现有多倍体。

在被子植物中多倍体约占30-35%。但多倍体的分布很不规则。如景天科、蔷薇科、锦葵科、禾本科、鸢尾科内多倍体种特别多,而葫芦科内几乎完全没有多倍体种。另外,同一科内不同属间多倍体频率差异也较大。如杨柳科的柳属内倍性变异多,而杨属内很少见;石竹科的石竹属多倍体常见,而蝇子草属却少有。

因此,很多学者认为多倍体的发生与类群在进化中的地位无关。

有研究表明,多倍体比率最高的是多年生草本,其次是一年生草本,木本植物最低。

从染色体基数来看,园艺植物多数属只有一个染色体基数。如:草莓属、树莓属、蔷薇属的x=7;萝卜属、胡萝卜属、报春花属、柑橘属、菊属的x=9。

有些属内有不同倍性系列的种。如蔷薇属月季、玫瑰(2x);法国蔷薇某些种(3x);香水玫瑰(4x)、欧洲野蔷薇(5x)、莫氏蔷薇(6x)、针刺蔷薇(8x)。

少数属内种间有不同染色体基数。如芸薹属黑芥x=8,甘蓝x=9,白菜x=10。

有些属内种间无染色体倍性变化。如苏铁属、松属、核桃属、栗属、桃属、杏属、豌豆属、南瓜属。

还有个别属内种间染色体数及其复杂,很难确定其染色体基数,而且倍性变化也大。如鸢尾属(鸢尾:现代有髯鸢尾有三倍体、四倍体、五倍体、八倍体等)。

你知道为什么动物线粒体基因组比植物小那么多吗?

植物质体基因组进化正好是我课题的一部分,这里简要讨论一下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的特点,成因和后果。

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的主要特点是:基因组大小和结构变异巨大,基因却极度保守;基因分布非常稀疏,含有大量非编码序列;存在大量的RNA编辑。

大部分动物的环状线粒体基因组的大小约15-17kb,且结构相对保守,基因排列紧凑,这些特点都跟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相仿,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大小在100-200kb之间。然而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却跟前两者有着迥然不同的特性,其大小一般在200-750kb之间。有些植物如黄瓜,其线粒体基因组竟然达到了1556kb之大。而且这种基因组大小的差异即便是在近缘物种之间都可以是非常巨大的。如在蝇子草属(Silene)中,夜花蝇子草(S.noctiflora)的线粒体基因组大小为6.728kb,而叉枝条蝇子草(S.latifolia)的线粒体基因组则有253kb之大。两者为同属植物,后者的线粒体基因组大小竟然达到了前者的30多倍。而即便在同一物种中,其线粒体基因组的差异也非常显著。如在白玉草(S.vulgaris)中,任何不同种群两两之间只有约一半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是相同的(Sloanetal,2012)。

虽然植物的线粒体基因组非常庞大,但其上的编码基因却并不多,排列得非常稀疏。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上有约100个基因,但比叶绿体基因组大的拟南芥线粒体基因组上,却只有约50多个基因,而人的线粒体基因组上有37个基因。拟南芥的线粒体基因数量不到人的两倍,其基因组大小却是后者的22倍。也就是说,植物线粒体基因组中,大部分都是非编码序列,这些序列占到了整个拟南芥线粒体基因组的60%以上。这些非编码序列由重复片段、由叶绿体基因组和和基因组转移而来的序列,甚至是基因水平转移获得的其它物种的序列构成。如最古老的被子植物互叶梅(Amborellatrichopoda)的线粒体基因组中,就有大量来自苔藓、绿藻和其它被子植物的序列片段(Rice,2013)。

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变异巨大,线粒体基因却极度保守,是植物三套基因组中最保守,演化速率最慢的。黄瓜如此庞大的线粒体基因组上,却只比拟南芥多了四个基因。正是由于植物线粒体基因非常保守,区分度不足,所以一般不选作系统学研究的分子标记。这跟动物正好相反,动物的线粒体基因演化速率较快,所以在动物系统学研究中,它们是最常用的分子标记。

那么是什么导致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如此庞大,涌入了如此多的非编码序列呢?又是什么导致在这样疯狂变异的基因组中,线粒体基因本身却能独善其身,处变不惊,稳如泰山呢?目前我们是用发生在线粒体非编码区和编码区的两套不同的DNA修复机制来解释的。

由于植物线粒体基因组中含有大量的非编码序列,而这其中很多都是短重复片段,这就导致了植物线粒体基因组非常容易进行重组。所以跟叶绿体基因组在细胞内常常以完整的环状存在不同,植物线粒体基因组会因为重组形成线装结构,甚至很多大小不一的小环,如黄瓜除了有1.6Mb之大的线粒体基因组外,还有两个84kb和45Kb的小线粒体基因组。在实际测序结果中,可能会得到很多不同的小环的序列,而也给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序带来了很多麻烦。所以目前完整测序出来的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可能连叶绿体基因组的1/10都不到。

由于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的极度复杂性,其研究程度远远比不上叶绿体基因组。而且其中编码基因密度很低,也使得对其研究显得费力不讨好,也不太有人愿意花功夫去研究。所以目前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是一个非常新的领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姑且不讨论植物动物哪个高等。单就基因组来说,植物基因组较大是有一定原因的。

一般基因组越大,合成的蛋白质分子越大,功能也就越复杂,生物体就越复杂。一条染色体如果基因组越大。由于个体多倍,非编码序列,重复序列,基因排布方式不同,导致生物基因组存在较大差异。

在植物体中基因组多倍体比较常见,但是在动物体中往往是二倍体,比较简单。并且植物基因组在进化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重组组合。

基因的排布方式也不一致,表现在植物偏好短基因簇+长基因间序列,而动物偏向长基因+长内含子。结果是动物编码蛋白质DNA高度集中。动物细胞反而在将细胞器的基因转移到核基因这一方面做得比植物细胞更好。在演化上更进一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