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长得像菠菜的蔬菜是什么菜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12-11 22:16   点击:294  编辑:admin   手机版

土大黄。

因为根部是明黄色的缘故,而且叶片如同牛的舌头,因此土大黄更多的是被称为牛舌头。

虽然如今的土大黄极其茂盛,被人当成了杂草,可许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在饥荒年代这种牛舌头草帮助过非常多的人,可并不是用来充饥的,而是用来解毒的,用牛舌头煮水来喝或者外用就能清热解毒,止血祛瘀,通便,快速让身体恢复健康。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菠菜不宜与黄瓜、小白菜同食,黄瓜含有维生素C分解酶,会把菠菜里的维生素C破坏掉,降低营养价值。

2、牛奶与菠菜相克。同食会发生不良生化反应,引起痢疾,可以用绿豆解毒。

3、菠菜含有草酸,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吃前可以先在热水里焯一下去掉草酸。

4、肾炎用户、肾结石用户忌吃菠菜,脾虚便溏者不宜多食,食用可加重病情。

5、菠菜过夜后不宜再吃。绿叶蔬菜里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储存一段时间后,由于酶和细菌的作用,会变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导致胃癌的有害物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菠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大黄

一种意大利蔬菜(看上去像菠菜近亲)

芝麻菜by baidu

名称 : 芝麻菜

别称 : 火箭生菜

学名 : Eruca vesicaria var.sativa

名由 : 此植株具有很浓的芝麻香味,故名「芝麻菜」

分布 : 原生地于东亚与地中海

分类 : 十字花科,芝麻属

型态 : 一年生草本植物,直根发达,根系入土深,成株株高30~40厘米,茎圆形,上有细茸毛,茎粗0.2~0.4厘米,叶羽状,深裂,叶缘波状,叶长10~15厘米,宽5~8厘米,叶柄长5~7厘米;花黄色。

用途 : 幼苗或嫩叶部分供食用,具有很浓的芝麻香味,口感滑嫩,可炒食、上汤或凉拌。

日照 : 喜温暖冷凉湿润的气候,抗盐碱耐旱涝,耐寒性较强

管理 : 在干燥地区生长的植株,味道会比在湿润沃土中栽培出来的辛辣。需在花梗出现前采收幼叶,否则等到开化或开花后才采收,味道会更佳辛辣。

施肥 : 排水需良好

繁殖 : 暮冬及初夏时连续直播,亦可于晚夏播种,秋天采收。种子很容易自播。

下面是芝麻菜的图片。。。

看看像不像菠菜?

是木耳菜

形态特征: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5―2米。茎肉质,基部木质,直径1.5―2厘米,下半部平卧,上部直立,有多数伞房状分枝,绿色或带紫色,有明显的槽沟,无毛或上部多少被毛。叶大,无柄或有短柄;叶片倒卵形,长圆状椭圆形,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0―30厘米,宽4―11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状狭成短柄或无柄而扩大抱茎的宽叶耳,边缘有不规则的锐锯齿,齿端具小尖,侧脉12―30对,弧状弯曲,上面绿色,下面有时变紫色,两面无毛;上部叶渐小,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顶端长渐尖或尾尖。头状花序直径10―12毫米,通常4―15个花茎,枝端排成伞房状圆锥花序;花序枝长短不等,花序梗细,长1.5―3厘米,在2―3个丝状线形的苞片,被短柔毛。总苞片狭钟形或圆柱状,长12―17毫米,宽8―12毫米,基部有7―9个线状丝形的小苞片;总苞1层,13―15个,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3―15毫米,宽1―1.5毫米,顶端渐尖,边缘干膜质,背面有明显的3肋,无毛或近无毛。小花约50个,橙黄色,花冠长11―13毫米,管部细,长7―9毫米,上部扩大,裂片三角状卵形,檐部长3―4毫米。瘦果圆柱形,长4--4.5毫米,褐色,具10条肋,肋间有微毛。冠毛多数,白色,绢毛状,长10―15毫米,易脱落。花果期9―10月。

产地分布:产四川(木里)、云南(凤仪、漾濞、顺宁、贡山、福贡、怒江、楚雄、景东、安宁、临沧)、西藏(吉隆、通麦、察隅)。生于林下、山坡或路边草丛中,海拔1350―3400米,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也有分布。

底下有图片,点了看下是不是

你说的是中文名:木耳菜

种拉丁名:Gynura cusimbua (D. Don) S. Moore

种别名 :西藏三七草(西藏植物志)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属中文名:菊三七属

属拉丁名:Gynura

亚族中文名:千里光亚族

亚族拉丁名:Subtrib,SENECIONINAE Dumort.

族中文名:千里光族

族拉丁名:SENECIONEAE CaSS.

亚科中文名:管状花亚科

亚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海 拔:1350-3400

命名来源:[Journ. Bot. 50: 212. 1912]

中国植物志:77(1):315

形态特征: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5―2米。茎肉质,基部木质,直径1.5―2厘米,下半部平卧,上部直立,有多数伞房状分枝,绿色或带紫色,有明显的槽沟,无毛或上部多少被毛。叶大,无柄或有短柄;叶片倒卵形,长圆状椭圆形,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0―30厘米,宽4―11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状狭成短柄或无柄而扩大抱茎的宽叶耳,边缘有不规则的锐锯齿,齿端具小尖,侧脉12―30对,弧状弯曲,上面绿色,下面有时变紫色,两面无毛;上部叶渐小,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顶端长渐尖或尾尖。头状花序直径10―12毫米,通常4―15个花茎,枝端排成伞房状圆锥花序;花序枝长短不等,花序梗细,长1.5―3厘米,在2―3个丝状线形的苞片,被短柔毛。总苞片狭钟形或圆柱状,长12―17毫米,宽8―12毫米,基部有7―9个线状丝形的小苞片;总苞1层,13―15个,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3―15毫米,宽1―1.5毫米,顶端渐尖,边缘干膜质,背面有明显的3肋,无毛或近无毛。小花约50个,橙黄色,花冠长11―13毫米,管部细,长7―9毫米,上部扩大,裂片三角状卵形,檐部长3―4毫米。瘦果圆柱形,长4--4.5毫米,褐色,具10条肋,肋间有微毛。冠毛多数,白色,绢毛状,长10―15毫米,易脱落。花果期9―10月。

产地分布:产四川(木里)、云南(凤仪、漾濞、顺宁、贡山、福贡、怒江、楚雄、景东、安宁、临沧)、西藏(吉隆、通麦、察隅)。生于林下、山坡或路边草丛中,海拔1350―3400米,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也有分布。

参考文献:Gynura cusimbua(D.Don)S.Moore in Journ. Bot.50:212. 1912;Hand. ―Mazz.Symb.Sin.7:1119.1936;Kitam.In Kihera Fauna et F1.Nepal.Himal. 260. 1955;et in Hara,F1, E. Himal. 340. 1966;S. Y. Hu in Quart.Jourll.Tai-wan.Mus.19:280.1966;KoyamainMere.Fac.Sci.KyotaUniv.Ser.B.2:34. 1968;Gould in Hara et al・,Enum.Flower.P1.Nepal 3:29.1982;西藏植物志4: 803,图353.1985;横断山区维管植物下册:2103.1993.――Cacalia cusimbua D. Don,Prodr. F1.Nep. 1791 1825.――Cacalia angulosa Wall.Cat. 108.N. 3152, 1831.Mom. Nud.――Gurd angulosa(Wall.)DC. Prodr.6:298. 1838;C. B. Cl~ke,Comp. Ind.170. 1876;Hook.F.In F1.Brit. Ind.3:334. 1881.Gynura bicolorauct.Non(Roxb.exWilld.)DC;海南植物志3:417.1974;贵州植物志9: 222.1989.

茼蒿

为菊科植物茼蒿的茎叶。又名蓬蒿、菊花菜、蒿菜、同蒿菜,菊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茼蒿的根、茎、叶、花都可作药潮湿,有清血、养心、降压、润肺、清痰的功效。茼蒿具特殊香味,幼苗或嫩茎叶供生炒、凉拌、做汤耐食用。欧洲将茼蒿作花坛花卉。茼蒿属浅根性蔬菜,根系分布在土壤青层。茎圆形,绿色,有蒿味。叶长形,圳缘波状或深裂,叶肉厚。头状花序,花黄色,瘦果,褐色。栽培上所用的种子,在植物学称瘦果,有棱角,平均千粒重1.85克。茼蒿性喜冷凉,不耐高温,生长适温20℃左右,12℃以下生长缓慢,29℃以上生长不良。茼蒿对光照要求不严,一般以较弱光照为好。属长日照蔬菜,在长日照条件下,营养生长不能充分发展,很快进入生殖生长而开花结籽。因此在栽培上宜安排在日照较短的春秋季节。肥水条件要求不严,但以不积水为佳。茼蒿的品种依叶片大小,分为叶茼蒿和小叶茼蒿两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