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下图是我国历史时期森林植被遭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相应地区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12-18 23:11   点击:141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下图是我国历史时期森林植被遭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相应地区

小题1:CD

小题2:AB

小题3:BC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历史上森林遭破坏的原因及其分布。

小题1:在历史上,人类生产活动越深入的地区,植被遭到的破坏也越严重。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我国北方地区的大部分和西北地区的绿洲地带,是当时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且为我国的政治中心所在地。这些地区人口众多,人地矛盾尖锐,对植被的破坏严重。其中毁林开荒、营造宫殿和陵墓等行为是使当地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

小题2:图中a地区为东北的长白山地区,属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b为我国东南林区,以人工林和次生林为主;c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植被稀少;d为雅鲁藏布江谷地林区。而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在东北林区。

小题3:森林破坏在不同地区造成的环境问题也不同。e地区为我国西南地区,这里山高谷深,地形复杂,若森林植被遭破坏,易诱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较易造成水土流失。

二、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指数,读我国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回答下

小题1:D  

小题2:A

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图中没有标出纬度,根据所跨经度范围分析,应在长江流域,100°E以西地区是青藏高原,年降水量较小,植被少,针叶树和阔叶树是纬度差异形成的,不是经度因素影响,A错。以西降水少,光照较强,B错。以西人口众少,降水少,植物覆盖率低,C错。以西地势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森林较少,植被稀疏,D对。

小题2:秘鲁渔场大幅减产,说明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东太平洋海域异常增温,降水增加,西太平洋沿岸地区降水异常减少,植物生长量少,叶面积总量应是下降。所以100°E以西地区叶面积指数相对变大,100°E以东地区变小,A对。B、C、D错。

三、图1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1-2小题。 小题1:图中②为 A.草原 B.荒漠 C.针叶林 D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1:A图中②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我国北方地区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草原、荒漠,②区介于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荒漠两类植被之间,对应植被应为草原,故答案选A。

【学科网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差异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具体考查中国植被东西向地带性分布,主要考查考生读图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题2:读图可以看出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越往北越窄,主要原因是越往北夏季风向西影响范围越小,降水减少,影响的区域范围变小造成的,所以影响我国东部森林植被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季风,故答案选D。

【学科网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影响植被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中国植被分布的特点?求助!

原发布者:阿海珐009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植被地理分布主要决定于热量和降水量,水热结合导致植被沿纬度地带性分布。从沿海向内陆随着降水量变化而使植被沿经度地带性更替。海拔的离度变化形成了植被的垂直地带性。这三方面的结合决定了一个地区植被的基本特点。(一)中国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1.纬向变化规律我国东南半部是季风区,发育着各种类型的中生性森林,由于自北而南的热量递增,明显地依次更替着下列森林带:寒温带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雨林带和赤道雨林带。2。经向变化规律由于我国东临太平洋,因而夏季东南季风的强弱决定着降水的多少。自东南往西北,距海愈远,东南季风力量愈弱,降水愈少,所以植被按东南一西北近乎经度方向按下列规律更替:(1)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或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2)温带草原地区,在这地区内由东向西随着干燥度的递增,依次出现森林草甸草原带,典型草原带,荒漠草原带;(3)温带与暖温带荒漠地区,从东到西按水分状况可分为东阿拉善一西鄂尔多斯草原化荒漠,中亚东部荒漠和中亚西部荒漠。3。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几个特点(1)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迫使高原面上的西风环流向南北两侧分流,其北支急流加强了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使其具有荒漠气候,故在北纬35”一50。之间形成了广阔的温带荒漠,成为世界上纬度最北的荒漠。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反气旋使草原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