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请问这盆豆瓣绿怎么了,叶片合起来了,摸起来变薄了,软了,发黄。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11-22 13:23   点击:289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请问这盆豆瓣绿怎么了,叶片合起来了,摸起来变薄了,软了,发黄。

碧玉 青叶碧玉又叫豆瓣绿、椒草、翡翠椒草,是胡椒科豆瓣绿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株高20―25cm,茎圆,分枝,淡绿色带紫红色斑纹。叶互生,稍肉质,长椭圆形,浓绿色,有光泽,长达15cm,基部楔形,叶柄短。穗状花序,长2.5―18cm,小花绿白色,总花梗比穗状花序短,光滑无毛。果实具弯曲锐尖的喙。是直立性豆瓣绿的代表种。

主要园艺品种有(1)花叶豆瓣绿,茎上有红色斑点,叶片深绿色,缘具黄色斑,后变近白色;(2)绿金,叶具黄斑。

【产地与习性】

原产西印度群岛、巴拿马、南美洲北部。

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生长适温25℃左右,最低不可低于10℃,不耐高温,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忌阳光直射;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湿润土壤。

豆瓣绿养成豆瓣黄?主要的原因很多人都忽略了

感情你是不浇透水的主啊,浇水一定要浇透了

二、叶子背面长出密密麻麻的黑点是什么原因?

花叶的背面有很多小黑点多是因为感染了叶斑病,此病害感染初期叶片上有会淡黄色的斑点,后期慢慢扩大,有的会变为黑色的小点,容易导致叶子掉落,阻碍生长。

发现后要尽快将病叶剪掉,还要喷洒杀菌的药剂。此外,此病害多是环境不当引起的,因此还要改变养护环境,避免后期再次感染。

花叶背面有很多小黑点处理方法:

1、及时修剪:不管是哪种情况导致植株感染了病害,一旦发现都要尽快处理救治,避免病害加重。要及时将感染的病叶给剪掉,一些病害严重的要带着枝条一起剪掉,剪掉后还要彻底烧毁,避免传染给健康的叶子。

2、喷药救治:修剪处理后还要给植株喷洒药物,药物选杀菌剂就行。修剪留下的伤口还要消毒处理,避免有残留的病菌。喷药的时候注意叶片两面都有喷洒到,且注意控制好药物的浓度,喷洒方法正确才可更好的起到作用。

3、改变环境:植物感染病虫害处理之后还要改变养护环境才行。平时多让它通通风,控制好温度,湿度,环境适宜才可恢复的更好,也可避免后期再次感染。

1、环境不良,通风和透光性不好,导致真菌感染。发现这种情况要尽快增加光照,加强通风,给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才行。若是情况严重还要喷药救治。

2、感染了虫害,应及时将病叶,病枝剪掉,还要烧毁并喷药来防治,避免继续恶化。

扩展资料:

养护植物:

1、控制光照和水分在萌发新叶时,控制光照和水分,尽量减慢新叶的生长速度,使茎干萌发更多的叶片,新叶排列的越紧密,其生长就会越向下弯曲,有助于生成自然优美的成叶。

2、去除老叶将老叶去除,使顶芽提前萌生新叶,待新叶定型后再将形态不佳的叶片摘掉,以免一样被浪费。

3、适量浇水适量浇水,防止盆内积水,否则会令新枝徒长,而老叶却回枯萎,造成新老叶片的数量和外形明显不均衡。因此,应当控制水量,抗旱性较强的观叶植物应等到盆土下2~3厘米变干后再适量补水,浇水时间为上午10时,待新叶定型后再恢复正常管理。

三、茶花叶背后有深绿色斑点,是怎么回事?

褐斑病。 叶斑病(又称黑斑病或褐斑病):主要危害山茶花叶片,造成病叶脱落。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暗褐色小斑点,以后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为近圆形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病斑边缘为红褐色的同心轮纹状皱纹。老病斑上着生许多小黑点。老叶的叶尖或叶缘病斑居多,严重时病叶从基部脱落。叶斑病的发生,多数是由于环境闷热不通风和潮湿所造成。病菌从伤口及衰弱部分侵入,通过雨水或喷灌水使分生孢子飞溅蔓延。病菌在病叶上,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越冬。 防治措施:①入冬前摘掉全部受害的病叶烧毁,然后喷一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再移入温室越冬。②山茶花发病后,切忌再向植株上喷水,否则,病菌蔓延更快。⑧要尽量避免损伤山茶花叶片,注意防止风害、日灼及冻伤。④实施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应喷施1000倍多菌灵液,连续喷两次,即可将病情控制住。也可喷洒50%代森铵1000倍液。若在山茶花植株生长期发病,可以喷施0.2~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进行治疗。

有点发霉了吧

四、绿豆叶斑病

绿豆叶斑病,又称绿豆尾孢菌叶斑病、黑斑病。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吉林、湖北、江西、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和台湾等地。病害发生于植株的全生育期,主要在植株开花以后。由于叶片产生大量病斑,光合作用受到破坏,植株早期落叶,一般减产23%~47%,病害严重时减产达80%以上。

症状

病菌侵染叶片后首先产生水渍状小病斑。病斑逐渐发展扩大,中央灰白色,边缘红褐色(彩版七,39)。温湿度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展相连,形成大片不规则坏死区域。由于_种间感病性不同,病斑可以分为4种类型:①病斑中央灰白色:病健组织交界处有褪绿的黄色晕圈;②病斑中央形成白色区域,病健组织交界处无黄色晕圈;③病斑中央褐色,病健组织交界处有黄色晕圈;④仅产生中央褐色并具轮纹的病斑。

病原

Cercospora canescens Ell.et Mart.变灰尾孢菌,属不完全菌亚门尾孢属真菌。其分生孢子无色,线状,大小为50~100微米×3~4.5微米。寄主有绿豆、小豆、黑吉豆、菜豆、利马豆、豇豆属和扁豆等。

Cercospora caracallae(Speg.)Chupp菜豆明尾孢菌,属不完全菌亚门尾孢属真菌。其分生孢子无色,线状,大小为15~110微米×4~6微米。寄主有绿豆、黑吉豆、菜豆和小豆。

Pseudocercospora cruenta(Sacc.)Deighton菜豆假尾孢菌,属不完全菌亚门假尾孢属真菌。其分生孢子无色,线状,大小为50~150微米×6~9微米。寄主有绿豆、菜豆。

发病特点

初侵染源来自田间病株残体。适宜温湿度条件下,植株病残体上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侵染植株下部叶片,形成病斑,产生新分生孢子,通过风的传播,造成病害流行。病害发生与流行需高温、高湿条件,7~8月为雨季,绿豆开花结荚,处于感病阶段,是病害流行适期。

防治方法

(1)栽培措施。秋季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枝落叶,减少次年初侵染源。

(2)抗病品种。已推广的中抗品种有中绿1号、粤引3号,其他中抗材料有引自亚洲蔬菜发展中心的VC2523A、VC1177B、VC1562A、VC4059A及小粒绿豆(C3734,河北)、绿豆(C4007,安徽)、麻镇光籽(C4265,湖南)。

(3)药剂防治。病害发生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800倍液叶面喷雾,间隔7~10天,连施2~3次。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