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上养殖温度低有影响吗(近海养殖对水域的影响)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10-02 14:48   点击:219  编辑:弘华   手机版

1. 近海养殖对水域的影响

水体中由于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是指氮、磷等)的排入,引起各种水生生物、植物异常繁殖和生长,这种现象称作水体富营养化。

过度养殖,投入的饲料,养殖品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磷和氮,这两种物质不会第一时间被海流冲走,就会形成水体营养化:将促进各种水生生物的活性,刺激它们异常繁殖(主要是藻类),这样就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

(1)藻类在水体中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大,使鱼类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小。

(2)藻类种类逐渐减少,并由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转为以蓝藻为主,而蓝藻有不少种有胶质膜,不适于作饵料,而其中有一些种属是有毒的。

(3)藻类过度生长繁殖,将造成水中溶解氧的急剧变化,藻类的呼吸作用和死亡的藻类的分解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有可能在一定时间内使水体处于严重缺氧状态,严重影响水产类动物的生存。


2. 近海养殖产生的环境问题

中国黄海、渤海、东海、南海以及近海江河中,主要生活在水的中层或底层。

河豚用适合用汽水(咸淡水)养殖,汽水是介于淡水和海水之间的咸淡水。河豚是汽水鱼,生活在淡水和海水的交界处,人工养殖需要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盐,ph建议控制在7.5-7.8。如果用普通的自来水养殖需要暴气然后加入大盐(海水熬制或晒制的盐)即可。


3. 海洋近海养殖业危害最大的是

沿海地区集中开展海上养殖转型升级,至2023年底,全面淘汰养殖用泡沫浮球,将传统养殖渔排升级为塑胶养殖渔排或深水大网箱,将筏式养殖泡沫浮球升级为塑胶浮球;同时,分步组织实施深远海养殖,福州先行试点推广,沿海其他地区稳步推进;全省养殖海域水质和景观明显改善,单位面积养殖产量、水产品质、经济效益明显提升,深远海养殖形成一定规模,“渔旅结合”全面发展,建成更加清洁美丽富饶的“海上田园”


4. 近海养殖对水域的影响有哪些

中国是海水养殖大国,2019年中国海水养殖面积1992.18千公顷,按水域分:海上养殖面积1105.76千公顷,占比55.51%;滩涂海水养殖面积584.78千公顷,占比29.35%;其他海水养殖面积301.64千公顷,占比15.14%。


5. 对近海渔业和沿岸水产养殖业危害

石油及其产品在开采、炼制、贮运和使用过程中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各种含油废水、海上船舶压舱水和洗舱水的排放,油船遇难、输油管道和近海石油开采的泄漏等,都是海洋石油污染的重要途径。

石油污染会破坏海滨景观和浴场。海面上的油膜能阻碍大气与海水之间的气体交换,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海兽的皮毛和海鸟羽毛被石油沾污后,就会失去保温、游泳或飞翔能力。石油污染物还会干扰海洋生物的摄食、繁殖和生长发育,改变鱼类的洄游路线,沾污渔具和渔获物,使海产品带有石油味而不能食用。


6. 近海养殖污染

实施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开展海洋环境容量研究 防止和控制沿海工业污染物污染海域环境。 防止和控制沿海城市污染物污染海域环境 防止、减轻和控制沿海农业污染物污染海域环境。 流域污染防治和海域污染防治相结合 防止、减轻和控制船舶污染物污染海域环境。 制定海上船舶溢油和有毒化学品泄漏应急计划,制定港口环境污染事故应急计划,建立应急响应系统,防止、减少突发性污染事故发生。 防止、减轻和控制海上养殖污染。我国海水养殖主要位于水交换能力较差的浅海滩涂和内湾水域,养殖自身污染已引起局部水域环境恶化。 防止和控制海上石油平台产生石油类等污染物及生活垃圾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防止和控制海上倾废污染。 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海岸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实施伏季休渔制度,加强资源养护措施,保护渔业资源。 建立海岸带综合管理试验区,加强海岸带生态环境的保护。 保护海岛生态环境,促进海岛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近岸海域赤潮的监测、监视和预警,努力减轻赤潮灾害


7. 近海养殖的利弊

自然: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的交汇于日本北海道附近的海域寒暖流交汇,可使海水发生扰动,上泛的海水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进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

故形成世界第一大渔场----北海道渔场。社会:日本除在近海渔场捕鱼,还发展沿海人工养殖。发达的造船业,使日本有强大的远洋船队到远洋捕鱼,日本年捕鱼量在世界排第一位。鱼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


8. 水产养殖对湖泊的影响

可以。

(一)申办养殖证的原则要求

根据《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办法》(农业部令2010年第9号)规定:申办养殖证的水域、滩涂必须是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规划或者以其他形式确定可以用于水产养殖的水域、滩涂(池塘、河沟、湖泊等)。农田养殖不能办理养殖证。

(二)申办养殖证程序

1.向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肥西县是畜牧水产局)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①养殖证申请表;②公民个人身份证明、法人或其他组织资格证明、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③依法应当提交的其他证明材料。如:水域滩涂承包合同、“水域、滩涂界至图”、村及乡镇证明等(具体事项可向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咨询)。

2.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受理后1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书面审查和实地核查。符合规定的,将申请在水域、滩涂所在地进行公示,公示期为10日;不符合规定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3.公示期满无异议,由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养殖证。


9. 近海养殖的危害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渔业处处长于贵运介绍,市场上常有的海水鱼中,无法人工养殖的有带鱼、鲅鱼、鲳鱼、黄姑鱼、沙丁鱼、老板鱼、小黄花鱼等,鱿鱼和乌贼也无法人工养殖;既有捕捞也有人工养殖的有鲈鱼、黑裙、大黄花鱼、六线鱼,还有螃蟹、海蜇等海鲜;基本上全为人工养殖的有牙鲆、大黄花、大菱鲆、半滑舌蹋等。   带鱼、鲅鱼是市民餐桌上的大路鱼。于贵运介绍,山东省带鱼年捕捞量为12.6万吨,产地主要是浙江舟山渔场、福建外海、山东省石岛渔场和日照外海等。过去渤海湾带鱼非常有名,现在很少了。鲅鱼全为捕捞,山东省近海都有生长,年捕捞量是18.8万吨,居各类海水鱼产量之首。   于贵运还介绍,在捕捞的海产品中,鱿鱼年产量15.3万吨,小黄花9万吨,鲳鱼4.6万吨,乌贼1.7万吨,黄姑鱼1.6万吨,沙丁鱼1.5万吨,鳕鱼0.56万吨。海蜇90%以上是自然捕捞,对虾4.4万吨的年产量中主要是人工养殖,品种有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和南美白对虾。螃蟹年捕捞量2.8万吨,养殖量2.1万吨,河蟹以养殖为主。著名的莱州棱子蟹是在大海里自然生长的,近年来山东省实施了大规模的增殖放流,向大海放了众多的蟹苗,然后再回捕。   据统计,全省海水鱼年产量为173万吨,其中捕捞161万吨,其余是养殖的。   养殖的未必不如野生的   不少消费者对人工养殖的海鲜存有偏见,认为养殖的不如捕捞的。省渔业技术推广站研究员李鲁晶说,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许多养殖鱼类,如鲈鱼、黑裙等大多采取近海深水网箱养殖,接近自然状态。扇贝、毛蛤等贝类海鲜,采取的是在天然状态下的保护性养殖,属于自然生产性质。在池塘养殖的鱼虾也大多严格按要求进行健康养殖,甚至养殖的鱼虾水质环境还好于自然状态的水环境。   有人认为,酒店里带黄的螃蟹和母虾虎,是用药物控制养殖的。李鲁晶说,这纯粹是无稽之谈。虾虎全是捕捞的,没有人工养殖一说。至于带黄的螃蟹,那是经营者特意从大量螃蟹里挑出来的。   李鲁晶介绍,健康养殖或者说生态养殖,山东省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健康养殖是指通过采用投放无疫病苗种、投喂全价饲料及人为控制养殖环境条件等技术措施,使养殖生物保持最适宜生长和发育的状态,实现减少养殖病害发生、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养殖方式。   健康养殖方式之一是工厂化养殖。完善的工厂化养殖包括流水养殖池、水质控制、水温调节、水体净化等专用设施,现在有些先进的养殖场还配备有自动化水质监控设备,利用电子计算机预先设定好的程序,全自动化控制生产过程。因此,工厂化养殖是集工业化、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为一体的现代化水产养殖,是目前科技含量最高,效果最好的养殖方式。山东省大菱鲆大多数采取的就是工厂化养殖。   工厂化养殖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水产养殖的前沿,目前发达国家工厂化养殖非常普及,养殖品种除了鱼类之外,还包括虾蟹、贝类、藻类等。   健康养殖的另一种方式是深水养殖。深水养殖又称深水网箱养殖,是在将传统的浅海网箱养殖向更深的海域推广后形成的。由于深水网箱养殖远离海岸,水质良好,污染少,天然饵料丰富,集约化程度高,可以生产出大量、优质的水产品,深受渔民欢迎。山东省深水网箱今年已发展到1870个,数量全国第一。目前,已经进行深水养殖的种类主要以鱼类为主,包括花鲈、黑鲳、牙鲆、大菱鲆、六线鱼、黑鲷、真鲷、石斑鱼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