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有没有沙漠题材的纪录片?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12-12 16:23   点击:285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有没有沙漠题材的纪录片?

北京纪实卫视正在拍一个叫《最后的沙漠守望者》,不过听说要等到2016年6月才开始播。我看过一些他们拍的当地照片,非常漂亮。介绍上说,居住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神秘克里雅人就要搬出沙漠了,这部片子就是纪录他们的民族民俗和现代社会对传统生活的冲击,包括克里雅人的种族起源和文化遗迹。听说这个片子还入围了2015东京国际纪录片提案大会。新纪实传媒官网上有介绍

可以看《舌尖上的中国》

可以看看每期的军情观察室,还有央视CCTV-7的军事纪实,这些都是比较好的。至于你说现代化的话,可能还不是一两集纪录片能反映的。可以看看军事栏目

诚心为你回答,给个好评吧,谢谢

二、有没有沙漠题材的纪录片?求推荐!

北京纪实卫视正在拍一个叫《最后的沙漠守望者》,不过听说要等到2016年6月才开始播。我看过一些他们拍的当地照片,非常漂亮。介绍上说,居住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神秘克里雅人就要搬出沙漠了,这部片子就是纪录他们的民族民俗和现代社会对传统生活的冲击,包括克里雅人的种族起源和文化遗迹。听说这个片子还入围了2015东京国际纪录片提案大会。新纪实传媒官网上有介绍

三、为什么说沙漠植物有大用?

  沙漠植物不仅丰富了世界上的植物种类,提供了改造沙漠的工具。而且,沙漠植物可还是个宝哩!第一,许多沙漠植物是好药。我国沙漠植物中可供药用的有300多种,例如药效与人参相似,因而有“沙漠人参”之称的肉苁蓉,它的干制品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有大量出口。

  还有号称“宁夏三宝”的枸杞、滩羊皮和甘草。其中枸杞和甘草都是我国著名的中草药,也很受海外华侨的欢迎。枸杞是灌木,甘草是草类,分布广泛。由于滥挖甘草破坏了大面积草原,加速荒漠化,因此国务院已严令禁止采挖。其他如黄芪和麻黄等,也是我国著名出口名中药材。

  此外,还有臭柏、酸枣、茵陈蒿、沙参、补血草、阿魏、沙荞、柳叶菜(水接骨丹)、黑三棱、白龙穿彩、安胎灵(细叶马蔺)、虫实、潷草、红砂、地锦草、中间锦鸡儿等,都是确有疗效的良药。第二,有些沙漠植物是重要工业原料。例如在墨西哥和美国广泛分布的可可巴是一种常绿灌木,它的叶子可以作饲料,果子可食。

  更重要的是,可可巴坚果中的液状腊经处理后,可以成为提取现代化军事工业和宇航工业中不可缺少的耐高温、高压的高级润滑油的主要原料。许多沙漠植物是具有经济价值的纤维植物,可以造纸、织布、制高级绳索等。例如芦苇、芨芨草都是造纸工业好原料,沙竹、马蔺同时还可用于纺织。

  我国新疆、青海大量分布的罗布麻更被称为“野生纤维之冠”,它纤维细,抗力强,延伸率小,它和棉、丝等混纺,既耐磨、耐腐,又抗缩水性好,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其实,罗布麻也是治疗高血压的良药,据记载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长期使用过。第三,许多沙漠植物可以食用。

  例如,号称沙漠中最珍贵的水果——椰枣,也就是伊拉克蜜枣,含糖量在50%以上,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号称沙漠櫻桃的白刺果,它的果呈卵圆形,大小像豆粒,果实甜而带酸,既可供食用,也可酿酒、做果酱等。其实白刺果实还可供药用,白刺根上寄生的锁阳也是一种著名中药。

  号称木本粮食植物的沙枣,味甜略酸,成熟时可当水果吃,果实干了可磨粉,掺粮代替粮食,酿酒、制醋等。从沙漠植物沙棘果中提取的沙棘油,具有很强的保健治病功能,我国已发展成大规模的沙棘油产业,产品畅销国内外。最后,大家一定听说过发菜。这是沙漠中的藻类植物,不仅营养丰富,被视为山珍,而且还因为与“发财”谐音,因此特别受广东和港澳地区人们的欢迎,因而身价百倍。

  但也因此惨遭疯狂野蛮采挖,不仅造成资源枯竭,同时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国务院已于2000年6月发出通知禁止采挖,取缔集市贸易,关闭所有收购、加工和销售市场。沙漠动物抗干旱、高溫的绝招沙漠动物和沙漠植物一样,在干旱气候中“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生存下来的动物,都有at应沙漠干旱气候和炎夏高温的各种绝招。

  先说沙漠动物抗沙漠干旱缺水的绝招。和沙漠植物一样,动物也有减少水分支出和增加水分收入两方面绝招。先说减少支出方面。第一是浓缩尿液。因为动物不是植物,它要尿尿,这可是一笔奢侈的开支。因此,沙漠动物肾脏都锻炼出了浓缩尿液的本领,即排尿量虽少,但却很浓,即用最少的水带走最多的身体代谢废物。

  例如大沙鼠就可以浓缩出比血浆渗透浓度还高出 20倍的尿液。沙漠鸟类甚至可以用半固体或者胶冻的形式把大量尿酸废物排出体外,几乎不带走多少水分。第二,减少身体水分蒸发损失。沙漠动物的皮肤基本上都不透水,也很干燥,有较厚的角质层;羽毛或者毛发也都有防止水分蒸发的功效。

  例如美国阿利桑那州沙漠中的働足蟾,在干季中穴居时,就是把皮肤变得很硬,只留下一些非常小的气孔,以最大限度减少身体水分散失。沙漠中还有一种很著名的更格卢鼠,这种动物号称一辈子不喝水,只吃一些含水的草和仙人掌。它不仅尿极少(只有一般鼠类的20%),而且根本没有汗腺!最叫绝的可能要数干旱地区的一种蝎子,它们的肺叫书肺,一层一层地叠在一起,起过滤作用,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由于呼吸作用而造成的水分损失。

  第三方面是形成独特的生活习性来适应干旱气候。例如蚂蚁、蜥蜴,各种鼠类,以至一些食肉动物,都有穴居习性。因为洞穴深入地下,洞内湿度较大的空气可以有效减少动物呼吸造成的水分损失。美洲和澳洲的一些蝎子洞穴深达1米以上。上面说过的更格卢鼠,还进一步把洞穴门口封上,营造了一个更加湿润的生存空间。

  另外就是它们夜间才出来活动,夜间气温低,空气湿度大,也可以尽量减少体内的水分损失。当然,像沙漠植物一样,也有很多沙漠动物光靠节约开支还不够,因此也开发出了开源的办法。例如澳大利亚沙漠中有一种棘蜥,个儿不很大,但浑身有不算很密的长刺,样子令人望而生畏。

  但它却能依靠尖刺自己“制造”水喝。棘蜥和其他爬行动物一样,也是变温动物,即体温会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当夜间降临时,它的皮肤温度也会随之降得很低,这时候空气中的水汽就会在它的尖刺上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又会通过皮肤上的沟槽汇集到一起,自流到嘴唇边,供它享用。

  此外,在南非洲纳米布沙漠中的黑甲虫也有类似本领。因为纳米布虽是沙漠,但因邻近海洋,空气中水汽还是很丰富的。当夜间甲虫背降温的时候,许多水汽会在甲虫背上凝结,而这时甲虫头朝下方,背上凝结的水便会自动顺着背上沟槽流到嘴里去了。据说凝结水最多的时候,一夜之间甲虫能够喝到相当于体重40%的水量!当然,如果有雾,凝结的水就更多了。

  纳米布沙漠中的沙蝰,就能用舌头把自己身体上凝结的小水珠统统舔吸干净。那么,沙漠动物又是怎样克服沙漠中夏季的高温炎热呢?它们也有很多办法。因为它们是动物,因此可以寻找荫凉地方避热,可以利用夜间和早晚时间出来活动和觅食,即从时间和空间上避开炎热。

  另外鸟类体温高达40丈,这是它们天生的抗热本领,气温不过401它不会感到热。但是沙漠动物躲避炎热最普遍、最有效的办法还是穴居。实际上,沙漠动物穴居主要目的还并不是前面说的躲避干旱,而是躲避那夏季中难耐的高温。因为沙和土壤是热的不良导体,因此只需25〜30厘米深度就足够凉快了。

  而且有趣的是,有些洞穴里还住着不止一种动物,例如地鸦,沙鹏都可和鼠类和平共处,共避炎热。生物学上叫做“鸟鼠同穴”。当然,鼠类怕猫头鹰等凶猛鸟类,因此只要猫头鹰占了鼠穴,鼠辈也就不敢再来了。实际上,穴居不仅可以躲避夏季的炎热,也可以躲避冬季的严寒。

  这有点像黄土高原上人们住的窑洞一样,冬暖而夏凉。只不过沙漠动物过冬的洞穴要比过夏的深,例如河蜥夏季洞穴一般20〜30厘米,而冬季洞穴要1米以上。因为温带冬季很长很冷,浅了不足以保暖。最后,我们来说说大家都熟悉的骆驼。骆驼号称“沙漠之舟”,它克服沙漠缺水和抗御高温的本领可说是全能的。

  例如,它除了一般沙漠动物都有的很强的浓缩尿液的本领外,它还有极强的抗失水能力。例如一般动物如果失水造成的1体重减轻达到自身体重的12%〜15%就会死亡,而它可以达到25%。而且,它在消耗体内储存的脂肪的同时能产生大量的水。据记载,一头骆驼全部消耗掉它驼峰中的脂肪时大约可以产生 40千克水!骆驼对付夏季炎热的第一个办法是升高体温。

  骆驼虽是恒温动物,但体温却可以有一定的变化幅度,而并不影响它的生理活动。夏季早晨,骆驼体温一般只有34度,但午后气温最高时可以升到40。7度左右,这样就像鸟类一样,大大提高了它的耐热水平。如果气温过高,骆驼也会出汗降温,因为汗水蒸发可以带走巨大热量。

  但是骆驼不会出大汗,而是出微汗,这样汗水蒸发的降温作用就一点也不会浪费。骆驼在午后髙温时刻仍能行走的主要原因,一是骆驼腿长,因此它的身体已不处在贴近地面的那特别高温的空气层里。它的蹄下有厚达1厘米的角质垫,可以保证在火热的沙漠上行走而不觉烫。

  此外,沙漠中风沙常很大。但骆驼眼睛的上眼睫毛很长,密而下垂,遇到风沙时呈半闭合状态,可以防止沙尘进入眼内。骆驼泪腺比较发达,经常分泌的泪水可k把尘沙及时带走。骆驼的鼻孔狭长而且呈裂缝状,可以随意开闭,鼻孔周围多而且长的鼻毛,可以将沙尘挡在外面。

  这些,都是它的高级防风沙设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