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连云港孔望山好玩吗,连云港孔望山景点怎么样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12-14 20:09   点击:197  编辑:admin   手机版

连云港孔望山好玩吗,连云港孔望山景点怎么样

好玩,还是不错的,一两天都逛不完的。

孔望山位于锦屏山东北部,东依盐河、北临玉带河,距海州古城东4公里。东西长800米,南北宽300米,海拔123米,面积73公顷。山体由花岗岩和片麻岩组成,距今有18亿年的历史。《舆地要览》载,孔子问官于郯子,赏此登山以望东海,故名。又名古城山。因山畔有故城基址。《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载:孔望山有龙洞,唐时为龙兴山。宋金交战之际,义军首领魏胜在此山设兵巡望,又名巡望山。

孔望山景源丰富多彩,类型齐全,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景源和人文景源。自然景源方面,孔望山气候湿润,造就了丰富的生物群落。植被类型有针阔叶混交林、竹林、丘陵低山草丛和人工经济果树林。树种达30多种,山上常见树木有麻栎、构树、楝树、桑树、楸树、黑松、赤松、榆树、槐树、柳树、枫树、女贞、玉兰、金镶玉竹、毛竹等,另有桃、樱桃、苹果、梨、杏、柿、枣、山楂、葡萄等经济树种遍布山野。龙洞庵内有1200年树龄的古柏和800年树龄的糯米茶树。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0%,是白鹭、喜鹊、斑鸠和一些不知名鸟儿及野生小动物集聚地,在山东北部建起了白鹭保护区。在人文景源中又分为历史人文景源和现代人文景源。历史人文景源有原始社会新时器时代祭海的杯盘石刻、孔望山摩崖造像、千年古刹龙洞庵、秦王朝的东大门遗址等10余处;孔望山曾吸引众多古代名人来此咏唱,刘长卿、苏东坡、石曼卿、林则徐、陶澍等,都登临孔望山,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现代人文景源有孔子望海像、朐海湖垂钩中心、神灵洞等9处。20年来,先后建成进山道路、停车场、步游道、各广场、孔子像、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观光路网,有效的把各景点串联组合为一整体。通过不断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景点周边环境绿化,以及整顿景区软环境,让景区形象有了质的飞跃,并有效地整合了旅游资源。2004年元月8日,孔望山景区经国家旅游局审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佛 人是怎样来的

一切众生之本心--如来藏,或称自性清净心,有七种真实功能--名曰七种性自性,这是一切诸佛、菩萨都无法推翻的法界实相,唯证方知,未证者只能信受佛语,只有本心如来藏,能假藉业种、无明、四大等等诸缘,而出生友情身与无情的器世间(如山河大地、植物、矿物)。

然而其中的差别在于,有情众生是因为业种、无明而感,由如来藏假藉此缘而入胎受生,入胎后五色根渐渐成就,方有我们能感知世间万法的六识(或称六情)藉由业种、无明、六根、六尘而出生,接著陆续感知种种苦乐受、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等等受。而众生不知此理,总是误认六识就是自己、自我,而不断造善恶业,为此能感知、能觉知的六识我,造种种业,因此才会让本心如来藏不断收藏后有种子,继续出生来世的行。

然而无情身不然,无情身乃由众生的本心含藏之业种,共业所感的依报土,无六识心,更无第七识-意根,因此并不会造业,而每个世间的植物、矿物等等,是由这个地区众生共同感招而来的,譬如极乐世界,全然清净的佛土,也是由那边的众生与弥陀佛的愿力,而感招此庄严的依报土,但是我们此世间,众生浊恶,所感招的依报土也相对污染许多。

因此,总结楼主问题如下:

一、生命的根本是众生之本心-如来藏,此心本来就有,不是被出生的法,只是所含藏的七识心不清净,因为无明,因为七识心不知三界一切万法都是由此心--如来藏所假藉诸缘出生,遂有无明,而起无明惑、造诸善不善业、净不净业。

二、业种也都是含藏于如来藏心中,若无如来藏收藏一切业种,则因果成为虚妄之谈,善人行善也不会有善果,恶人行恶可以无法无天,因为无有因果,然而此悖逆因果实相。

后学稍作辩证如下:

甲、 若无如来藏收藏业种,如何我们每天睡著以后,意识暂时中断,等待醒来后,依然能记忆先前所行之事。意识非持业种的心、大脑本身是物质,亦不会有自主性,若无有此如来藏心恒而不审,云何收藏记忆?

乙、 若无如来藏持身,那一切众生刚入胎时,如何依著业种而成长此世的果报色身,方入胎时,大脑尚且还未形成,意识更不可能出生,若无能持身、能摄取物质特性的如来藏心,云何能长养色身。

丙、 若无如来藏能流住一切万法种子,则无有可能有三界一切万法之运行,物质非心、无有自主性,只是助缘,盖物质为地大,如何能有自己运行的道理,能量本非自然性、非因缘性、也不会是让万法运行的动力,只是助缘,能量为火大,海水波浪、川流不息,都是水大与风大运转,都只是助缘,只是四大之一,如何有自主性能自我运作、自我主宰乎?若无如来藏性,则无有三界一切万法之运行。

丁、 若无如来藏能假藉诸缘流住万法种子,则一切众生顿成死尸,吾人能知觉的意识无法持身、也无法改变物质、更无法操纵物质,也无法决定业种,而意识觉知心夜夜必断,若无如来藏流住意识种子,则一切众生与死尸无异。

戊、 若无如来藏之可熏性,能收藏一切业种,并且能流住一切业种,而且能令种子有熏习性,那一切众生学习成效都是零,因为没有熏习性,则恶人永远都是恶习性、善人永远是善习性,众生也永远无法成佛,乃至于世间法中,一切学问、技能、知识、艺术都无法成就,因为无薰习性。然而事实不然,故证之有如来藏心。

一切欲亲证真实了义佛弟子应知,佛法之根本,乃如来藏心,一切小乘、大乘、世间出世间法,皆以此心而有差别。故金刚经云: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儿有差别,此无为法即是指如来藏之无漏清净性。虽现一切万法,却不与万法为侣。

佛子若欲实证此心,当发广大菩萨心--自利利他菩萨心,方能荷担如来家业,并兼广行六度万行,自然有因缘悟入,届时方知:

一切众生本来平等平等,一切众生皆是此如来清净相,一切三界万法皆是以此为本,一切行、一切相皆是如来藏一合理相。

范伟说过:“我不想知道人是咋来的,我就想知道人是咋没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