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飞蟹的疾病怎么防控?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3-01-26 05:17   点击:123  编辑:admin   手机版

由于现在河蟹人工养殖规模在扩大,蟹病也在蔓延和升级,由于我们对病害的来源缺乏接近实际的认识。在防疫理论和技术上不仅没有突破,而且走入了误区。对控制养蟹环境中致病微生物的手段强化不够。预防效果不好,尤其是病毒病,多是防效差,治好难。对预防病毒性传染病的难度认识不够。没有一套简便易行的操作技术。以前从未见过的蟹病现在大量发生,给养蟹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下面就来简单的介绍三种常见的蟹病。

一、纤毛虫病     症状:患病初期螃蟹蟹体表长有许多黄绿色或棕色绒毛状物,行动迟缓,触角不敏感,体表附肢有滑腻感,用显微镜检查可见体表许多纤毛类寄生虫附着。     防治方法:苗种放养前用硫酸锌液浸洗1小时。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水体清澈。

二、烂肢病

 该病是因运输、放养或在生长过程中被敌害侵袭,使之上表皮损伤后病原菌感染所引起。该病主要发生在6至10月份。病状: 病蟹的腹部及附肢腐烂,肛门红肿。 

预防:用芳草菌敌或芳草灭菌净水液全池泼洒 。还有在养殖过程中谨慎操作,避免河蟹受伤,并要清除危害河蟹的敌害,如老鼠、青蛙等。 

三、水肿病     症状:病蟹腹脐及背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   防治方法:在养殖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它们的惊扰。经常加注新水,并多喂鲜活饲料和新鲜菜叶。用土霉素液或呋喃西林液、呋喃唑酮液全池泼洒。

日常管理:对蟹池底质进行调节与改良应做好清淤、晒塘工作。利用冬春蟹种放养前的空闲时间,抽干池水,最好将淤泥取出池外,池底经冰冻、日晒不少于1个月。在蟹种放养前每亩用优质生石灰化开后对池底全面泼洒,杀灭敌害和微生物。所以要控制养殖环境致病程度,就要采取综合性的有效的消毒预防措施,在养蟹过程中要坚持防大于治的原则。把蟹病防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希望以上经验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微薄之力。希望可以帮到你们!谢谢支持!

保持池塘水质清洁。

一、颤抖病 病因: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 症状:病蟹步足环起不能伸展,发生阵阵抖动,有的病蟹肝部发黑或发白,损坏至死,鳃溃烂缺损,蟹足尖端呈现黄色或红色,腹甲异常略有黄色,有时透明水肿,顶部呈淡红色,行动缓慢,反应迟钝,上岸不下水或栖于靠近水面的池边。 防治方法:a:外用泼洒二溴海因0.2ppm或聚维酮碘250ml,严重时须连用两次;b:池塘底质、水质恶化时全池泼洒池底改良活化素20kg/亩米+复合芽孢杆菌250ml/亩米;c:内服鱼虾5号0.1%、虾蟹脱壳素0.1%、虾蟹宝0.5%、Vc脂0.2%、抗病毒口服液0.5%、营养素0.8%。 二、上岸不下水病 病因:细菌及病毒引起 症状:病蟹爬上岸边、水草或树根上,长时间不下水,最后失水死亡。 防治方法:a:外用泼洒二溴海因0.2ppm或聚维酮碘250ml或正海奇强克毒60ml/亩米;b:池塘底质、水质恶化时全池泼洒池底改良活化素20kg/亩米+复合芽孢杆菌250ml/亩米;c:内服虾蟹宝0.5%、鱼虾5号0.1%、营养素0.8%、Vc脂0.2%、肝胆双保素0.2%,连用3D5天,若厌食可内服健胃消食散0.5%。 三、水肿病 病因:细菌感染引起 症状:病蟹腹脐及鳃丝水肿透明,有时趴在池边,不摄食也不活动。 防治方法:同“上岸不下水病” 四、肠炎病 病因:细菌感染引起 症状:病蟹摄食减少,肠道发炎、发红且无粪便,有时肝、鳃亦会发生病变,有时表现出胃溃疡且口吐黄水。 防治方法:a:外用泼洒二溴海因0.2ppm或聚维酮碘250ml或正海奇强克毒60ml/亩米;b:池塘底质、水质恶化时全池泼洒池底改良活化素20kg/亩米+复合芽孢杆菌250ml/亩米;c:内服虾蟹宝0.5%、鱼虾5号0.1%、营养素0.8%、Vc脂0.2%、肝胆双保素0.2%、盐酸环丙沙星0.05%、诱食剂0.2%,连用3D5天。

弧菌病 1.1 病症.病蟹瘦弱,呈昏睡状,甲壳上往往有受感染创伤. 1.2 病因.因环境污染,池塘水质恶化,弧菌大量繁殖,体质弱或受过伤的梭子蟹易发生弧菌病.弧菌病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