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介绍关于农业市场动态,农业企业新闻,农业种植行业有关资讯
手机访问 http://m.muyeseed.com

猪瘟怎么防治

一、猪瘟怎么防治

由于猪瘟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做好该病的综合性预防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具体措施包括:

1、实行自繁自养,不由外地引进新猪,必要引种时,则到无疫地区引种选购,严格按程序免疫。并隔离观察四周以上,确定健康后才能放进猪场。

2、猪场、猪舍经常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定期清扫、消毒(带猪消毒)。

3、禁止非本场人员和其它动物进入。

4、接种疫苗是预防猪瘟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手段。

二、治疗非洲猪瘟的有效方法,非洲猪瘟的症状与防治

目前还没有能够治疗非洲猪瘟的有效药物,所以只能靠预防来抵御疾病。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动物传染病,病毒会通过猪口和上呼吸道系统进入猪体中,在鼻咽部或者扁桃体内发生感染,随后迅速蔓延到下颌淋巴结,并过淋巴和血液遍布全身。

一、治疗非洲猪瘟的有效方法

1、治疗非洲猪瘟的方法

目前没有能够治疗非洲猪瘟的有效药物,只能靠做预防工作来抵御这种病。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动物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已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也将非洲猪瘟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我国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的疫病之一。

2、非洲猪瘟的发病机理

(1)非洲猪瘟病毒可以经过猪口和上呼吸道系统进入猪体中,在鼻咽部或者扁桃体内发生感染,感染后病毒首先会迅速蔓延到下颌淋巴结,然后通过淋巴和血液遍布全身。当强毒感染时细胞变化的很快,在出现明显的刺激反应前,细胞都已经死亡了,当弱毒感染时,很容易观察到刺激反应,细胞核会变大,普遍发生有丝分裂。

(2)通常非洲猪瘟的发病率在40-85%之间,具体的死亡率会因为感染的毒株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感染高致病性毒株后,死亡率可高达90-100%;成年动物感染中等致病性毒株后,死亡率在20-40%之间,幼年动物的死亡率在70-80%;当动物感染了低致病性毒株后,死亡率在10-30%之间。

二、非洲猪瘟的症状与防治

1、染上非洲猪瘟的症状

(1)当猪染上非洲猪瘟后,体温会升高到41-42℃,而且食欲会大幅度的减弱,精神萎靡,如果让它走几步,会伴有呼吸困难等表现。

(2)当猪的耳朵、鼻子、腿部、腹部以及腋下等部位出现十分明显的紫色斑时,大概率已经感染上非洲猪瘟,应立即隔离处理,避免传染给其它的猪。

2、防治非洲猪瘟的方法

(1)预防接种

①有条件的地区、养猪小区和猪场可采用猪瘟免疫监测手段,根据猪瘟抗体水平的消长规律进行适时免疫,通常可以采用猪瘟间接血凝试验或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来完成免疫效价监测工作。若没有条件进行抗体监测,可根据本地区有无发生猪瘟,采取两种免疫程序。

②在有仔猪猪瘟发生的地区或者养殖场里常用乳前免疫方法,在仔猪在吃初乳前就进行猪瘟疫苗免疫,每只猪注射1头份疫苗。

③在防治猪瘟工作做的较好(或者无散发仔猪猪瘟)的地区以及养殖场,可在猪20日龄以及60日龄时分别免疫一次猪瘟疫苗;留种用的后备猪,在6月龄时再注射一次;种猪群每年注射2次猪瘟疫苗。

④在免疫接种过程中,疫苗剂量要足,针头长短要合适,不打飞针,才能确保免疫效果。

(2)检疫净化

定期对繁殖猪群做采血监测,淘汰带有猪瘟强毒抗体的猪和多次抑制免疫的猪,净化猪群,消除发生猪瘟的几率。

(3)加强疫苗管理

①从正规渠道购入疫苗,严禁使用过期疫苗和失真空疫苗。

②稀释好的疫苗要立即用完,在注射时要做好疫苗不离冰桶,桶不离冰,保证疫苗的有效性。

(4)消毒工作

做好免疫时用的针头、针管以及注射部位的消毒工作,降低人为疫病传播的几率。

(5)紧急接种

在发病频发的地区或者养殖场要紧急接种,并适当的加大疫苗剂量(可加大1-3倍)能减少发病率和控制疫情蔓延的速度。

(6)加强对病死猪的处理工作

隔离可疑病猪,对死猪以及污染物必须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严禁出售和食用。

(7)加强对场内外环境的消毒工作

每隔一个月或者半个月就要把场内的环境全部消毒1次;每周消毒猪舍1次;饲养工具每2-3天消毒一次;经常更换场门口、各栋舍门口消毒池中的药液,保持消毒药液的有效性。

(8)注意事项

①加强对猪群的管理工作,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

②提高猪群的生活条件,冬季御寒,夏季防暑,保持猪舍内有新鲜的空气。

③坚持自繁自养原则,严禁外购商品猪。

④要从无疫情地区引进猪种,引进后还需要将猪隔离检疫观察1个月以上,若猪没有任何发病症状,在注射猪瘟疫苗后才能和其它猪群共同饲养。

三、怎么治疗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广泛出血、梗塞和坏死等变化为特征。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

1 病原学

猪瘟病毒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

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既能在冷冻条件下存活,也能在烟熏烤晒加工的肉品中存活;但不耐热,仅部分毒株可抵抗56℃温度。pH<3.O或pH>11.O可灭活;对乙醚、氯仿、 β-丙烯内脂敏感;能被2%氢氧化钠、1%福尔马林、碳酸钠(4%无水或10%结晶碳酸钠+0.1%去污剂)、离子和无离子去污剂、含1%碘伏的磷酸灭活。

2 流行病学

该病发生于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中美及南美、非洲及部分欧洲国家。

在自然条件下,猪、野猪是猪瘟病毒惟一宿主。其他动物有抵抗力。猪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均易感。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先是一头或几头猪发病,以后逐渐增多,经1~3周达到高峰,发病率80%~100%。治疗无效,病死率极高。呈流行性或地方流行性。

病毒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也可经眼结膜、伤口、输精感染及胎盘垂直传播。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精液、血液而感染;或通过农场访问者、兽医及猪的贸易活动传播;通过污染的栏舍、器具、车辆、衣物、设备及采血针头间接传播;用未煮沸的泔水喂猪也可导致传播。

传染源为病猪、愈后带毒和潜伏期带毒猪。病、死猪的所有组织、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持续毒血症并数月排毒的先天性感染的仔猪;带毒的猪源细胞苗及自然弱毒株均可成为传染源。

3 临床症状

猪在胎儿期接触到猪瘟病毒有可能终身感染,潜伏期一般为几个月。仔猪接触病毒后潜伏期为7~10天,通常在感染后5~10天具感染性,但慢性感染病例一般在3个月后才具感染性。

急性型:高热稽留(41~42℃)。食欲减退,偶尔呕吐。嗜睡、挤堆。呼吸困难,咳嗽。结膜发炎,两眼有脓性分泌物。全身皮肤黏膜广泛性充血、出血。皮肤发绀,尤以肢体末端(耳、尾、四肢及口鼻部)最显著。先短暂便秘,排球状带黏液(脓血或假膜碎片)粪块;后腹泻排灰黄色稀粪。大多在感染后5~15天死亡,小猪病死率可达100%。

慢性型:体温时高时低,呈弛张热型。便秘或下痢交替,以下痢为主。皮肤发疹、结痂,耳、尾和肢端等坏死。病程长,可持续1月以上,病死率低,但很难完全恢复。不死的猪,常成为僵猪。多见于流行中后期或猪瘟常发地区。

温和型:多年来一些地区散发一种所谓“无名高热”症,经研究证明多为猪瘟。因其潜伏期长,症状较轻不典型,病死率一般不超过50%,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称为“温和型”猪瘟。病猪呈短暂发热(一般为40~41℃,少数达41℃以上),无明显症状。母猪感染后长期带毒,受胎率低、流产、死产、木乃伊胎或畸形胎;所生仔猪先天感染,死亡或成为僵猪。

4 病理变化

急性型: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全身性出血、淤血,尤以(耳根、颈部、胸腹下、四肢内侧)皮肤、淋巴结、喉头、膀胱、肾、回盲处明显。脾不肿大,边缘有暗紫色稍突出表面的出血性 梗死,为猪瘟特征性病变,但一般不常见,仅50%~70%病例出现梗死病变。常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周边出血显著,杂有贫血变化,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状,多见于颌下、颈部和腹腔淋巴结。

慢性型:主要为坏死性肠炎,一般在回盲瓣口、盲肠及结肠黏膜上形成同心轮状的纽扣状溃疡,突出于黏膜面,颜色黑褐,中央凹陷。通常无出血及炎性病变。全身性淋巴组织萎缩。仔猪常见胸腺萎缩,肋软骨连接处外生骨疣。

5 诊断

5.1 依据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5.2 实验室诊断

在国际贸易中,指定诊断方法为过氧化物酶联中和试验(NPLA)、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FAVN)、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无替代诊断方法。

病原鉴定:采病猪器官组织经冰冻切片,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验,或细胞培养分离病毒,结合免疫荧光或过氧化物酶法检测病毒。以单克隆抗体确诊鉴定。

血清学试验:过氧化物酶联中和试验、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样品采集:用于鉴定病原应采扁桃体(最合适的样品)、(咽、肠系膜)淋巴结、脾、肾、远端回肠、活病畜血液(经EDTA抗凝)。上述样品置冷藏条件下(但不能冻结)尽快送至实验室。

用于血清学试验应采疑似康复畜、母猪生下的疑似先天感染仔猪及被监测猪的血清样品。

5.3 鉴别诊断

应与非洲猪瘟(临床不能区分,须采样送检)、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沙门氏菌病、猪丹毒、急性型巴氏杆菌病、其他病毒性脑脊髓炎、链球菌病、链球菌病、钩端螺旋体病、香豆素中毒等病区别。

6 防治

本病尚无治疗方法。感染猪须扑杀、动物尸体应销毁。在猪瘟流行的地区,使用猪瘟弱毒疫苗能有效地减少经济损失,但却不能有效地消灭猪瘟。在无猪瘟或进行猪瘟根除计划的地区,应禁止使用猪瘟疫苗免疫。

6.1 预防

猪场应贯彻自繁自养的方针,建立种公猪及种母猪血清监督系统和有效的生猪认证及记录系统,并与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兽医建立有效的联系,防止引进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猪群的抵抗力。检疫工作应特别抓住屠宰场和生猪的市场、收购、运输、仓库以及病猪肉品的处理等环节。泔水等应煮沸消毒后喂猪。严禁将猪瘟病猪或污染病毒的物品带进猪场。

在猪瘟流行地区可采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或与猪丹毒、猪肺疫制成的二联苗或三联苗免疫接种。

6.2 处理

发生猪瘟的地区或猪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采取紧急、强制性的控制和扑灭措施。

发生疫情后,应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包括发病猪数、死亡数、发病地点及范围、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疫结果,并逐级上报至国务院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由当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由县级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封锁令,对疫区实行封锁,控制疫区内猪及其产品的流动。

扑杀病猪及同群猪,并无害化处理。严格消毒场地、猪舍、用具;污水、污物要严格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对疫区、受威胁区的健康猪一律采用猪瘟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注射时每头猪要换一个针头,并可适当增加剂量至2~5头份,但不得应用二联苗或三联苗。

详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上、下游地区传染情况。对疫区以及周边地区进行监督。最后1头病猪死亡或扑杀后,经过1个潜伏期的观察,并经彻底消毒,可报请原发布封锁令的政府解除封锁。

答:目前,对于该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靠平时的预防。具体措施有:①定期预防注射,每年春、秋两季,除对成年猪普遍进行一次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注射外,对断奶仔猪及新购进的猪都要及时防疫注射。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按瓶签说明加生理盐水稀释,大、小猪一律肌内注射1毫升,注射后4天即可产生免疫力。②猪瘟常发疫区,仔猪出生后25~30日龄注射一次,55~60日龄仔猪断奶后再注射一次,保护率可达100%。③给怀孕母猪注射疫苗,能增强母子抵抗猪瘟病毒的能力。一般于母猪分娩前一个半月进行一次预防注射。④紧急免疫接种,在已发生疫情的猪群中,做紧急预防注射,能起到控制疫情和防止疫情蔓延的作用,注射时可先从周围无病区和无病猪舍的猪开始,后注射同群猪,病猪一般不注射。为加强免疫力,注射时可适当增加剂量。⑤加强饲养管理,定期进行猪圈消毒,提高猪群整体抗病力,杜绝从疫区购猪。新购入的猪应隔离观察30天,证实无病,并注射猪瘟疫苗后方可混群。⑥在猪瘟流行期间,饲养用具每隔3~5天消毒一次。病猪消毒后,彻底消除粪便、污物,铲除表土,垫上新土,猪粪应堆积发酵。

本病尚无治疗方法。感染猪须扑杀、动物尸体应销毁。在猪瘟流行的地区,使用猪瘟弱毒疫苗能有效地减少经济损失,但却不能有效地消灭猪瘟。在无猪瘟或进行猪瘟根除计划的地区,应禁止使用猪瘟疫苗免疫。

3OO包多少钱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首页 |网站简介|网站声明|正在咨询|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