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赋是什么意思?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06-25 09:55   点击:127  编辑:admin   手机版

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它外形似散文,内部又有诗的韵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

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样,汉赋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按其发现阶段分,赋可分为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现分别叙述之。

一、骚赋

战国时代伟大诗人屈原创作了《离骚》、《九歌》等骚体诗。西汉文学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楚辞》为赋的近源。

骚体赋代表作为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直接受屈原《九章》和《天问》的影响,保留着加“兮”的传统,称之为短骚体,其语言是四言和散句的结合,表现手法为抒情言志。汉初六十年是骚体赋的时期。现摘取贾谊的《吊屈原赋》正文前4句,并附译文和注释。

《吊屈原赋》正文前4句: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1;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2。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3;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4。

《吊屈原赋》正文前4句译文:

恭敬地承受这美好的恩惠啊,到长沙去做官。途中听说屈原啊,自己沉到汨罗江自杀了。到了这湘江后写一篇文章投到江水中啊,(我)恭敬的凭吊屈原先生,(你)遭受了世间无尽的谗言啊,乃至毁灭了自己的生命。

《吊屈原赋》正文前4句注释:

1、①恭承:敬受。②嘉惠:美好的恩惠,指文帝的任命。③俟罪:待罪,这里是谦词。

2、①侧闻:谦词,说不是正面听到,尊敬的说法。

3、①造:到。②讬(tuō):同“托”,寄托。③先生:指屈原,古人单称先生而不称名,表示尊敬。

4、①罔极:没有准则。②殒(yǔn):殁,死亡。③厥:其,指屈原。

二、汉赋

汉赋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是散体赋,有大赋和小赋之分。篇幅巨大的称为大赋,篇幅短小的称为小赋。散体赋的代表,是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等。大赋多用于铺陈京都、宫室活动的壮丽场面。

小赋主要陈述作者的情感。现将司马相如《子虚赋》前6句摘出并翻译注释如下。

《子虚赋》前6句:

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田1。田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在焉2。坐定,乌有先生问曰:“今日田乐乎?”子虚曰:“乐3。”“获多乎?”曰:“少4。”“然则何乐?”对曰:“仆乐齐王之欲夸仆以车骑之众,而仆对以云梦之事也。5”曰:“可得闻乎?6”

《子虚赋》前6句译文:

楚王派子虚出使齐国,齐王调遣境内所有的士卒,准备了众多的车马,与使者一同出外打猎。打猎完毕,子虚前去拜访乌有先生,并向他夸耀此事,恰巧无是公也在场。大家落座后,乌有先生向子虚问道:“今天打猎快乐吗?”子虚说:“快乐。”“猎物很多吧?”子虚回答道:“很少。”“既然如此,那么乐从何来?”子虚回答说:“我高兴的是齐王本想向我夸耀他的车马众多,而我却用楚王在云梦泽打猎的盛况来回答他。”乌有先生说道:“可以说出来听听吗?”

《子虚赋》前6句注释:

1.①子虚:与乌有先生都是赋中虚构的人物。②悉:全,皆。③田:通“畋”,打猎。

2.①过:拜访。②奼:通“托“,夸耀。

三、骈赋(俳赋)

骈赋又称俳赋,骈即对偶的意思,其特点是通篇基本对仗,两句成联,音韵自然和谐。骈赋的特点是,几乎通篇对联,讲究一定声律。但较之唐代律赋,则四六未严,平仄随意(韵脚除外)。现将当代赋作家杨威的《春赋》前9句摘出并注释如下。

《春赋》前9句:

青女匿倩影,玉龙遁长空1。元阴已随旧岁尽,霄宇还从新年清2。白日迟迟吐晶辉,东风煦煦播暄气3。千丈山头雪乍融,百里湖心冰初释4。皑雪融兮溪涧涌,素冰释兮河川驰5。斗柄转东向,幽都收寒威6。句芒替玄冥,大昊更玄帝7。太簇应律移节候,缇室列管飞葭灰8。正阴阳之代谢,欣芳春之统时9。

《春赋》前9句注释:

1.① 青女:神话传说中的霜雪之神。②倩影:俏丽的身影。③玉龙:喻雪。④长空:指天空。

2. ①元阴:谓冬天阴霾之气。②旧岁:过去的一年。去年。③霄宇:谓天地之间。④新年:一年之始,指元旦及其后的几天。

3.①白日:太阳。②晶辉:指光辉。③东风:指春风。④煦煦:温暖貌。⑤暄气:指和暖之气。

4.①千丈:极言其高。②乍:刚,初。于谦《偶题》:“山雨乍晴时。

5.① 皑雪:白雪。②溪涧:谓山间水流。③素冰:洁白的冰。

6.① 斗柄:北斗柄。指北斗的第五至第七星,即玉衡、开阳、摇光。②幽都:谓北方之地。③寒威:严寒的威力。

7.①句芒:古代传说中的主木之官。又为木神名。②玄冥:古代传说中的冬神。③大昊:即大皞。传说中的上古帝王。④玄帝:传说中的北方之帝。即颛顼。

8.①太簇:十二律中阳律的第二律。由于音律与一年中的月分恰好都定有十二个,于是在上古时代,人们便把十二律和十二月联系起来。《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律中太簇。”②应律:应合乐律。③节候:时令气候。④缇室:古代察候节气之室。该室门户紧闭,密布缇缦,故名。⑤管:律管。⑥葭灰:葭莩之灰。古人烧苇膜成灰,置于律管中,放密室内,以占气候。某一节候到,某律管中葭灰即飞出,示该节候已到。

9.①阴阳:指冬春。②代谢:指新旧更迭,交替。③芳春:春天。

四、律赋

律赋,指有一定格律的赋体。其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押韵都有严格规定。为唐宋以来科举考试所采用。后世便通称这类限制立意和韵脚的命题赋为“律赋”。现将宋.吕蒙正《寒窑赋》前5句摘出并翻译如下。

《寒窑赋》前5句:

盖闻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蜈蚣百足,行不如蛇。

雄鸡两翼,飞不如鸦。

马有千里之能,非人力不能自往。

人有凌云之志,非时运不能自通。

《寒窑赋》前5句翻译:

天上有预测不到的风和云,人也会有早晚遇到的灾祸与喜事。蜈蚣有上百只足,但却不如蛇行走得好。家鸡翅膀虽然很大,却不能像鸟一样飞行。马虽然能行走千里之遥,但没有人驾驭也不能自己到达目的地。人有远大的理想,但缺乏机遇就不能实现。

五、文赋

文赋是以赋的结构、古文语言所写作的韵文。不讲究格律,不要求对偶。现将唐.杜牧《阿房宫赋》开头10句摘出并翻译如下。

《阿房宫赋》开头10句: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3。二川溶溶,流入宫墙4。五步一楼,十步一阁5;廊腰缦回,檐牙高啄6;各抱地势,钩心斗角7。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8。长桥卧波,未云何龙9?复道行空,不霁何虹10?

《阿房宫赋》开头10句译文:

六国的君主灭亡了,全国(为秦所)统一;蜀地的山(树木被砍尽,)光秃秃的,阿房宫建造出来了。它(面积广大,)覆压着三百多里地面,(宫殿高耸,)把天日都隔离了。它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转弯,一直走向咸阳。渭水、樊川浩浩荡荡的,流进宫墙里边。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如绸带般萦回,牙齿般排列的飞檐像鸟嘴向高处啄着。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低倾斜而建筑,(低处的屋角)钩住(高处的)屋心,(并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斗。盘结交错,曲折回旋,(远观鸟瞰,)建筑群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转的水涡,高高地耸立着,不知道它有几千万座。没有起云,为什么有龙?原来是一座长桥躺在水波上。不是雨过天晴,为什么出虹?原来是天桥在空中行走。

《阿房宫赋》开头10句注释:

1、①六王:六国(齐、楚、燕、韩、赵、魏)的国王。②毕 ,完结,指为秦国所灭。③一:统一。

④蜀山兀:四川的山光秃了。⑤阿房出:阿房宫出现了。

2、①覆压三百余里:(从渭南到咸阳)覆盖了三百多里地(里是面积单位,不是长度单位。古代五户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三百余下里,约合7500户人家的面积。这是形容宫殿楼阁接连不断,占地极广。覆压:覆盖。

②隔离天日:遮蔽了天日。这是形容宫殿楼阁的高大。

3、①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②直走咸阳:一直通到咸阳。

4、①二川:二川,指渭水和樊川。②溶溶:河水缓流的样子。

6、①廊腰:廊腰,连接高大建筑物的走廊,好像人的腰部。②缦回:缦,萦绕。回,曲折。③檐牙:檐牙,屋檐突起,犹如牙齿。④高啄:(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撅起。

7、①各抱地势:各随地形。这是写楼阁各随地势的高下向背而建筑的状态。

②钩心斗角: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

8、①盘盘焉,囷囷(qūn qūn)焉,蜂房水涡:盘旋,屈曲,像蜂房,像水涡。焉,相当于“凛然”“欣然”的“然”,意为...的样子。楼阁依山而筑,所以说像蜂房,像水涡。盘盘,盘旋的样子。囷囷,屈曲的样子,曲折回旋的样子。

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矗立着不知它们有几千万座。矗,形容建筑物高高耸立的样子。下文“杳不知其所之也”的“杳”,用法与此相同。落,相当于“座”或者“所”。

9、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

10、①复道: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因上下都有通道,叫做复道。②霁:雨后天晴。

总之,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

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类似“骚体”诗的赋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文体。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最终“赋”转入白话,成为散文和散文诗。

尽管“赋”这种文体已经基本消失,但毕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所以了解、研究“赋”

的前世今生,对传承中华文化是很有必要的。

1、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

2、何为赋呢?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后人因推尊《史》、《汉》,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为之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