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介绍关于农业市场动态,农业企业新闻,农业种植行业有关资讯
手机访问 http://m.muyeseed.com

中国的园林有哪些?

一、皇家园林

1.颐和园 位于北京海淀区西苑,是我国保存最完好、最典型的清代皇家园林,也是世界著名园林之一,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颐和园占地290公顷,其中水体约占总面积的4/5。颐和园原名清漪园,是乾隆为祝其母60大寿改建。1860年清漪园毁于英法联军之手。1884―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多万两白银重修清漪园,取意“颐养冲和”更名为颐和园,意思是调养精神,心平气和。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劫掠。

颐和园的北山―万寿山、南水―昆明湖构成了全园的基本山水构架。水面约占3/4,环绕在山湖之间的宫殿、寺庙、园林建筑约3000余间。全园可分为勤政、居住、游览三大区域。

风景游览区是颐和园景观的精华,以万寿山为中心,分为万寿山前山、昆明湖和后山三大部分。园内建筑景观大多集中于万寿山南麓,佛香阁成为全园景色的构图中心。万寿山上的佛香阁高41米,是模仿佛教仙境而建的,以高大雄伟的佛香阁为主的建筑群成为万寿山以南全园的主景和控制中心。万寿山南部山脚下728米长的长廊成为山水之间良好的过渡,是我国最长的长廊。万寿山的北部,则以汉藏风格的须弥灵境建筑群为中心,完整而又形象地表现了佛国的景象。须弥灵境的北侧为后湖,湖面随山势曲折蜿蜒,忽阔忽狭,分成六个小湖,统称苏州河。两岸仿苏州水乡风貌而建苏州街,这条水街两侧有餐馆、茶楼、钱庄、当铺、服装店、帽店、扇店等等,是皇室成员体验民情的娱乐场所。

昆明湖仿杭州西湖而建,有西堤六桥。而湖中的三大岛南湖岛、藻鉴堂、治镜阁,则又是“一池三山”传统的再现。

位于万寿山东北角的园中园DD谐趣园,始建于1751年。虽说它是仿无锡寄畅园而设,但其趣更佳,具有浓郁的江南园林特色。

2.承德避暑山庄 又叫热河行宫,位于河北承德,距北京250多公里,始建于1703年,为清代皇帝避暑和从事各种政治活动的场所。占地8400余亩,比颐和园大一倍,共建有康熙36景和乾隆36景,集全国古代园林之大成,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1994年收入《世界遗产名录》。

避暑山庄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宫殿区在山庄南部,是皇帝理政的要地,由东宫、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四组建筑组成,数进院落布局,其中正宫以严谨的中轴对称布局,前朝后寝分别以俗称楠木殿的“澹泊敬诚”和“烟波致爽”两殿为主要建筑。

苑景区按自然条件分为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岳区三部分。

湖泊区,共有三堤七岛,水中的洲、岛、堤、桥形成了丰富的水景层次,构成江南水乡名园的意境。湖区的风景建筑分东、中、西三大部分,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有仿镇江“金山寺”、仿苏州“狮子林”、仿嘉兴“烟雨楼”、仿杭州“芝径云堤”的众多景点,是山庄风景的中心。

平原区,东为万树园,西为“试马埭”大草地。万树园林木繁茂、绿草如茵,设有蒙古包,象征蒙古大草原的辽阔风光,是皇帝与王公贵族骑射、野宴的地方。

山岳区,在山庄西北,占地约占全园面积的4/5,建有象征万里长城的北部宫墙,山岭连绵、沟谷交错,在如此复杂的地形中巧妙分布着10多组园林建筑,建筑手法之高超令人惊叹折服。登上山颠,溥仁寺、普宁寺、安远寺、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殊像寺等外八庙中仅存的7座古庙,依山而建,形式各异,它们与避暑山庄相互借景,使避暑山庄景色更为壮丽宏伟。其中普宁寺的大乘阁有一座22米高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雕佛像。

3.北海公园 位于北京紫禁城西侧,占地71公顷,其中水面占全园面积的1/2多。北海始建于辽代,经金、元、明、清代续建而成,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历史悠久而规模宏大的。

北海中的琼华岛、团城以及中南海中的犀山台,意在仿蓬莱、瀛洲和方丈三仙山,晨雾中的琼华岛确实给人以仙境般的感受。整个北海的布局是南岛北水,以琼华岛为中心,其南以永安桥与团城相连,沿北海的东、北岸分别布置有濠濮间、画舫斋、静心斋及五龙亭、天王殿、小西天等景点。

琼华岛,山高32米,山势北陡南缓,以35.9米高的喇嘛教白塔为中心,作为全园制高点,塔内藏两珠舍利。其南部顺山势沿中轴线建喇嘛教的永安寺。琼华岛东侧为高居半月城上的智殊殿,供文殊菩萨。琼华岛西侧有清帝处理政务之处的悦心殿和欣赏北海中“冰嬉”的庆霄楼,而两层半圆形的阅古楼以石刻形式收集了中国自魏晋到明末134位书法家的作品340件,另有题跋210余件,共约9万字。

琼华岛北侧最为精彩的是园林建筑巧妙地与假山石相结合,形成变幻莫测的仙山楼阁景观,这是仿镇江金山寺而作。五龙亭,建于1602年。五个亭中间是圆形的龙泽亭,两侧对称各布置两个方亭,其间连以汉白玉栏杆的石桥,宛如水中游龙。这是皇族成员钓鱼、看焰火、赏月之处。九龙壁,是佛寺“大西天经厂”的影壁,仿山西大同明朝代王府的九龙壁而建,两面各有彩色琉璃砖制成的蟠龙9条,据说设蟠龙腾跃于海天之间的九龙壁,是为了镇火神之用。

二、私家园林

目前中国保留下来的传统私家园林大部分是明清时期建造的,其中尤以江南私家园林为主。

1.苏州园林

(1)拙政园 位于江苏苏州,始建于1506-1521年,历经明、清两代的建没,为苏州诸园之冠。拙政园的第―位主人,明代御史王献臣归隐苏州后,以晋代潘岳《闲居赋》诗句“灌园鬻蔬,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取园名为拙政园,借凡人所做浇花卖菜的事来喻主人做官不得志和清高的心境。

拙政园占地5.1公顷,共分东(拙政园)、中(补园)、西(归田园)三部分。中部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水面约占1/3,基本保留明代风貌,是全园精华所在。北岛南院,水系平面呈P形,两条东西向长长的水面延伸了景观空间。“远香堂”为中园的主景建筑,中园的一切景点,均围绕“远香堂”而设。“远香堂”的立意取自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与远香堂隔水相望的“雪香云蔚”亭以雪香喻梅花,点出其周边梅花盛开的景观。“待霜亭”取意唐代韦应物诗句“洞庭须待满林霜”。洞庭产橘,霜降始红,“待霜”点出了此处有橘树。“梧竹幽居”则点出梧桐、竹子形成的环境。“小飞虹”是一廊桥,其造型似彩虹一般,故名。“荷风四面”亭位于水系交汇之处,为荷花所围而名。“枇杷园”则取“摘尽枇杷一身金”的意境,其云墙巧妙界定了园林空间,而云墙上的月洞门又成为联系园内外空间的节点。

拙政园西部水系周围环以假山和建筑。“三十六鸳鸯馆”为两面临水建筑,是西部主景,馆名点出水池有鸳鸯成对在水中嬉戏的意境。“与谁同坐轩”为扇面亭,其立意援自宋代文人苏轼的诗句,反映了园主人的清高和孤寂。

(2)留园 苏州留园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约3公顷,1953年经整修对外开放。“留园”取意于优美的园林风光幸免于战乱。这里“泉石之胜,华木之美,亭榭之幽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留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以建筑庭院为特色,其间置名石供人品味、欣赏;中部以假山建筑围绕水池布置;西部则以山林野趣见长。令人感兴趣的是,从园外街道进人留园需在住宅与祠堂之间穿越长达50余米的夹道,造园师巧妙应用曲折、虚实、开合的艺术手法,将这一引导性空间处理得妙趣横生,使游人不知不觉地进入园中。

留园中部山水构架的特点是西北山、东南水。水池中布一岛二桥加以分隔,从而形成起于东南入口通达西北迭水口的长长的视景线,小岛取名“蓬莱”。中部主体建筑为明瑟楼与涵碧山房。“明瑟”意指水木形成的环境清新宜人,“涵碧”点出临水环境。“可亭”谐音“可停”,即可以停下来欣赏景物。

留园东部主体建筑为五峰仙馆,是目前苏州园林中最大的厅堂。它以图案装饰的门窗,框出了以太湖石掇山,象征庐山五老峰的优美景色。独立置于园中供人品味的冠云峰,以其高峻的形态而得名。

留园西区土阜为全园最高处,可借景虎丘、天平诸山,阜上植有青枫、银杏,秋季叶色引人。

1997年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

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扬州园林

(1)个园 位于扬州市东关街,于1818年由盐商黄应泰利用废园“寿艺圃”旧址改建而成。因园主性爱竹,且园内多种竹子,故用“竹”字的半个字取名个园。个园在中国造园史上突出的艺术成就在于,通过用不同质地、色彩、造型的假山,顺时针循环布置有春山、夏山、秋山和冬山,从而很好地表现了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的季节变化。

春山,位于个园的入口处,置于竹林中的石笋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竹林相呼应,增加了春天的气息。竹林后是漏窗粉墙,竹石光影透射墙上,日走影移,颇具春日山林之趣,以形象“春山淡冶而如笑”,体现“春山宜游”。

夏山,主峰高6米,上有垂着紫藤的看台,下有洞穴临池收住水口,虚虚实实。雪白的太湖石假山在阳光下倒映水中,恰如夏日的行云,以形象“夏山苍翠而如滴”,体现“夏山宜看”。

秋山,山峰高7米,嵯峨磅礴。黄石假山在夕阳照射下如醉如染,真所谓“秋山明净而如妆”,暗示着“秋山宜登”。而磴道的曲折和山中幽室的神秘更增添了登山的乐趣。

冬山,由倚着南墙的几峰宣石构成,色泽洁白,宛如墙边的几点残雪。疾风穿越墙上萧孔般排列的风洞,发出萧声般的呜咽。“冬山惨淡而如睡”的意境表现了“冬山宜居”的主题。透过另一侧的漏窗,恰好又可瞥见窗外不远的修竹与春山,“冬去春来”之意油然而生。

(2)何园 又名寄啸山庄,位于扬州古运河风光带东南段以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主何芷舰于光绪9年归隐扬州后,将自宅筑成园林并以陶渊明“倚南窗以寄假”,“登东皋以舒啸”命名。何园是扬州保存最完好的古典私家园林,既有江南私家园林特色,在细微处又兼有西洋特点,有着当时的鲜明特色。

何园的范围并不甚大,然其布局宽敞而不局促。从游览的角度上讲,变动观为静观,极富层次感,比较以前的园林而言,有很大的提高。何园的总体布局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园以船厅为主,以瓦石铺装厅之四周。厅北侧的串楼之上有一半月台,与中部串楼尽头旧有的半月台遥相呼应,令园景与明月结合得无比完美。园中的东北两面修筑有假山石景,前有水流往绕萦回,山巅处,尚有一六角小亭,亭亭玉立其间。南面有一畦牡丹、芍药花圃,衬于园中,真是一幅难得的中国山水画。西园乃是何园的主园,正中为一片大水池,占去了全园2/3的面积,楼厅、廊房依池而建,形成了丰富的园林空间。蝴蝶厅、回楼廊、桂花厅、宴厅楼等均是西园的主体建筑,令全园的节奏逶迤而又统一,色调、对比恰到好处。

此外,何园最大的特色便是其串楼与复廊的构思之巧。它们将东、西二园与住宅连为一体,即有局部美,又有整体美;串楼上下回环,游人循楼漫步,景物推移,一路变幻,耳目常新。这种精妙的设计,是扬州园林的代表作,被业内专家称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在何园之南,紧紧毗邻一个规模不大的园林――片石山房。相传片石山房的假山石出自清代大画家石涛和尚之手,是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

三、寺观园林

中国寺观园林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城市中寺观本身按园林布置;二是在城市寺观旁附设园林;三是在风光优美的自然山水中建寺观。

白云观,坐落于北京西便门外,始建于唐开元27年(739年),不仅是北京最大的道观,而且还是我国古代北方道教的中心,有“全真第一丛林”之称。

白云观规模宏大,由中、东、西三路和后院组成。其后的园林是光绪年间(1875~1908年)增建的,此园的总体布局略近于对称均齐,以游廊和墙垣划分为中、东、西三个类似庭院的景区。中区的庭院正当中为“云集山房”,这是全园的主体建筑物和构图中心。它的前面正对着中路的“戒台”,后面为土石假山。中区两侧有游廊分别与东、西两区连接。西区建角楼“退居楼”,院中的太湖石假山为此区的主景。东区的院中亦以叠石假山为主景,山上建亭名“有鹤”。假山之南建置三开间、坐南朝北的“云华仙馆”,有窝角游廊连接于中区之回廊。

四、岭南园林

1.梁园 是广东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庐”、“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规模宏大,主体位于松风路先锋古道。由当地诗书画名家梁蔼如、梁九章、梁九华及梁九图叔侄四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陆续建成,历时40余年。

梁园是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布局精妙,宅第、祠堂与园林浑然一体,岭南式的“庭园”空间变化迭出,格调高雅;造园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如诗如画的田园风韵;富于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形式俱全、轻盈通透;园内果木成荫、繁花似锦,加上曲水回环、松堤柳岸,形成特有的岭南水乡韵味;尤以大小奇石之千姿百态、设置组合之巧妙脱俗而独树一帜,是闻名遐迩的粤中四大名园之一。 2.余荫山房 又名余荫园,位于广东番禺南村镇东南角。始建于清同治5年(公元1866年),同治10年竣工,距今133年,以“小巧玲珑”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赢得园林艺术的极高荣誉,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 余荫山房布局精巧,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将画馆楼台轩榭山石亭桥尽纳于3亩之地,布成咫尺山林,造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幽深广阔的绝妙佳境。通过名工巧匠的精雕细刻,使全园的文饰做到丰富而精致、素色而高雅,给人们一种恬静和雅淡的美感,如置身于“波暖尘香”之中。进入写有“余荫山房”的正门后,过厅堂,穿竹径,便到山房的花园门。门旁有对联一幅:“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正是此园点景之句。

3.可园 位于广东东莞市。始建于清朝道光30年(公元1850年),为莞城人张敬修所建。此人以例捐得官,官至广西按察,后被免职回乡,便修建可园,3年后竣工。可园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外缘呈三角形。园内有1楼、3桥、5亭、5池、6阁、6台、15间房、19厅,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其建筑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砖结构。最高建筑可楼,高15.6米,沿楼侧石阶可登顶楼的邀石阁,四面明窗,飞檐展翅,凭窗可眺莞城景色。前人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 4.清晖园 位于顺德市大良镇,以尽显岭南庭园雅致古朴的风格而著称。园内水木清华,景致清雅优美,龙家故宅与扩建新景融为一体,利用碧水、绿树、吉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阁交互融合,集我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书、灰雕等艺术于一身,突出了我国庭院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主要景点造型构筑别具匠心,各具情态,灵巧雅致,建筑物之雕镂绘饰,多以岭南佳木花鸟为题材,古今名人题写之楹联匾额比比皆是,大部分门窗玻璃为清代从欧洲进口经蚀刻加工的套色玻璃制品,古朴精美,品味无穷。园内花卉果木逾百种。除了岭南园林常用的果树,还栽种了苏杭园林特有的紫竹、枸骨、紫藤、五针松、金钱松、七瓜枫、羽毛枫等,并从山东等地刻意搜集了龙顺枣、龙瓜槐等北京树种,品种丰富,多姿多彩,其中银杏、沙柳、紫藤、龙眼、水松等古木树龄已百年有余,一年四季,葱笼满目。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

中国的四大园林: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

广东四大名园:清晖园、可园、馀荫山房、十二石斋

其他著名园林:个园、寄畅园、豫园

中国园林我国地域广大,东西南北的气候地理条件及物产各不相同,因而园林也常常表现出较明显的地方特性。归总起来,我国南方江南地区、广东沿海地区和四川一带的园林较富特色,于是便有了所谓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和蜀中园林的称谓。而北京四周及山东、山西、陕西等地的园林风格较为相像,便统称之为北方园林。

2.江南园林

江南园林常是住宅的延伸部分,基地范围较小,因而必须在有限空间内创造出较多的景色,于是“小中见大”“一以当十”“借景对景”等造园手法,得到了十分灵活的应用,因而留下了不少巧妙精致的佳作。如苏州小园网师园殿春m北侧的小院落,十分狭窄地嵌在书斋建筑和界墙之间,而造园家别具匠意地在此栽植了青竹、芭蕉、腊梅和南天竹,还点缀了几株松皮石笋,这些植物和石峰姿态既佳,又不占地,非常耐看。

3.岭南园林

中国园林岭南园林主要指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古园。现存著名园林有顺德清辉园、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及佛山梁园,人称“岭南四大名园”。岭南气候炎热,日照充沛,降雨丰富,植物种类繁多。岭南花园的水池一般较为规正,临池向南每每建有长楼,出宽廊;其余各面又绕有游廊,跨水建廊桥,尽量减少游赏时的日晒时间。其余部分的建筑也相对比较集中,常常是庭园套庭园,以留出足够的地方种植花树。受当地绘画及工艺美术的影响,岭南园林建筑色彩较为浓丽,建筑雕刻图案丰富多样。

4.蜀中园林

中国园林四川虽地处西南,但历史悠久、文化发达,那里的园林亦源远流长,富有自己的特色。蜀中园林较注重文化内涵的积淀,一些名园往往与历史上的名人轶事联系在一起。如邛崃县城内的文君井,相传是在西汉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所开酒肆的遗址上修建的,井园占地10余亩,以琴台、月池、假山等为主景。再如成都杜甫草堂、武侯祠、眉州三苏祠、江油太白故里等园林,均是以纪念历史名人为主题的。其次,蜀中园林往往显现出古朴淳厚的风貌,常常将田园之景组入到园内。另外,园中的建筑也较多地吸取了四川民居的雅朴风格,山墙纹饰、屋面起翘以及井台、灯座等小品,亦是古风犹存。

5.北方园林

北京是我国北方城市中园林最集中之处,其中很大部分是古代皇帝的花园。这些在建造时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规模宏大,建造精良,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的精华。

另外,北方还保留了一些历史较悠久的古园,如山西新绛原绛州太守衙署的花园(古称绛守居园池),建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至今还丘壑残存,是我国留存最早的园林遗址。再如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山东曲阜孔府铁山园等,亦均是北方纪念性园林中的代表作。

一般说来,江南园林比较典雅秀丽,岭南园林比较绚丽纤巧,蜀中园林则比较朴素淡雅。

编辑本段

三.园林分类

1、皇家园林

中国园林早期苑囿,主要放养动物,以后逐步发展成工作、生活、游玩相结合的花园。按照其所处的位置和规模小,它们大致可以分成三类。最小的苑囿是利用宫城禁地之中的小块空地,堆叠些假山,种些树木而形成庭院式的花园。位于北京故宫最北边的御花园,便是这类花园的典型。除了御花园外,故宫中还有建福宫花园、慈宁宫花园、宁寿宫西花园(即乾隆花园)等,都是点缀在一片黄色琉璃瓦海洋中的绿洲。宫内苑囿面积均不大,又受到了轴线影响,布局较为规正。

第二类是宫城近旁的苑囿。这类花园往往利用自然的水面或小山营建而成,规模较大,又离宫城较近(常常在皇城之内),游赏方便,很受帝王重视。历史上三国曹操在邺城建的铜雀台苑、隋文帝长安的大兴苑等均是。明清北京皇城内的北海及西苑(即今中南海),也是这类花园。

宫内小花园和宫外苑囿,均处在繁荣的京都之中,往往要受到城市环境的限制,常常不能满足帝王们恣情山水的欲望,因而便在京郊或更远处寻找有山有水、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造园,有的甚至将真山真水包入花园,这就是大型山水苑囿。历史上汉武帝的上林苑、唐明皇的骊山离宫,直到清代京城西北郊的三山五园,都属于大型山水苑囿。

现存最完整的山水苑囿有北京的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

中国园林分区明确是山水苑囿的一大特点。君王后妃既要在里边处理政事,又要玩耍戏乐,甚至在园中建造模仿一般城市的商业买卖街景。这些不同功能的景点,在山水苑囿中往往相对集中,形成了很有特点的各种景区。大型苑囿紧靠大门之内,一般均设立宫区。

虽然宫区在苑囿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造花园终究是为了游园赏景。人们进入颐和园,最感兴趣的还是昆明湖的碧波绿岛和万寿山上绿树丛中露出的红墙黄瓦。游避暑山庄,最引人入胜的也是湖区和山地的自然美景。因此,提供人们欣赏游览的广大而又丰富的苑区,是苑囿园林的真正重点。

由于苑囿是皇帝的花园,其规模宏大,设计精细,施工要求高,所以创造的苑区风景亦与一般园林不同。归总起来,可有四个特点:

(1)气魄宏大,充分利用了天然山水风景的自然美。苑囿气魄宏大,首先表现在占地多、规模大,常常包进了真山真水景观。西苑三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园林,避暑山庄、颐和园以及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等,能创造出宛自天开的景色。有些苑囿是平地造园,境内没有真山真水,但经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同样能创造出宛自天开的山水风景。

(2)园中套园。这一布局方式来自于皇帝的封建意识。他们要看尽人间美景,就将天下名景名园搬到苑囿中来,以便就近游赏。

(3)主题突出,重视多姿多彩的建筑点缀。皇帝造园时,往往招聘全国的高级匠师,修造造型优美的建筑来作为景区的主题。

2、文人园林

文人园林与皇家园林一样,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的主要类别,它代表了民间住宅花园的精华,在园林史上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历史上文人花园数量最多,有不少主人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或书画家,影响很大。文人园一般均较小,容纳不了许多景,没有苑囿那种宏大壮丽、摄人心魄的美景,但它却别有韵味,能令人流连忘返,其关键就是园景中融和了园主的文心和修养。

镇江焦山是一座处于长江中的小岛,环境特别幽静。山半腰有座别峰庵,娟小玲珑,四周绿树翠竹相映。庵中有两间书斋,曾是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读书处。门旁挂有画家手书的一副楹联:“室雅无须大,花香不在多。”在板桥看来,好的居住环境并不在于大和多,而是要有诗意,唯其如此,才能做到以雅胜大,以少胜多。这“雅”和“小”,便是文人园林的主要特点。

在古代封建社会,文人知识分子最好的出路是入仕做官,但这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只能靠教书或卖字卖画为生,经济状况并不太好,因而他们的园林大多是位于自己傍宅的空地上,占地不大。这从现在的文人古园的题名上也可反映出来,如苏州有壶园,因其小,整个园林空间好似一把茶壶而名。还有残粒园、芥子园、半亩园等名园,皆以小而著称。“小”对建造园林是不利的。代园林艺术家却能自如地掌握艺术创作的辩证法则,化不利为有利,在有限的范围之内创造出无限的景色来。

苏州网师园是江南颇有代表性的小园,园内的书斋庭院“殿春m”作为我国古典园林之精华,已复建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其雅洁的格调、精巧的制作,深得参观者的好评。

“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人们常用这楹联来形容中国古典戏曲以少胜多的高超技艺,文人园林亦然。它要在小范围内表现出大千世界的美景,就更要运用“以一当十”的艺术原则。园中各景,无论是假山水池,还是庭院一隅的一树一石,都要经过推敲锤炼,注入文心诗意,以收到笔少气壮、景简意浓的艺术效果。

文人园林的景色,大多比较雅。这里的雅,主要指宁静自然,风韵清新,简洁淡泊,落落大方。这一风格的获得与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琐的艺术原则密切相关。除了山水景致之外,文人园林的建筑装修和小品也十分雅致、朴素。

文人园林的另一个特点是园林的游赏功能与居住功能的密切结合,即所谓“游”和“居”的统一。

古人常将优游山水,耽乐林泉称之为“游”,而称在风景环境中读书、习艺、清谈和宴饮为“居”,唯有达此两个境界,艺术才算完善。留园,是苏州一座著名的文人私园。它大致可分为中、东两部分。虽然这两部分主要景色不同,但均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游”与“居”的结合。

3、寺庙园林

寺庙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的又一大类。从园林学上讲,它并不是狭隘地仅指佛教寺院和道教宫观所附设的园林,而是泛指依属于为宗教信仰和意识崇拜服务的建筑群的园林。在我国古代,信仰和崇拜的对象较为复杂,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建筑类型,它们一般均带有园林,也带来了寺庙花园的多样化。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诗人杜牧的这一名句,不仅写出了南朝佛寺的繁盛,而且也点出了寺院环境的优美。大江南北的山水名胜之地,几乎被佛堂伽蓝占尽。今天已经成为旅游胜地的全国各大小名山,几乎山山有古刹,有人曾有“园包寺,寺裹园”来形容这些寺园美丽的风景。

“园包寺”即寺庙融化在山水风景之中;“寺裹园”即寺内又建有若干小园林,供香客游人欣赏。著名的杭州灵隐寺就是如此。即便是处于繁华城市的寺院,僧人们也总是想方设法在空地上植树点石,建造小园小景,有时还买下附近荒废的园池,略加修复,成为附属于寺院的独立花园,如苏州的戒幢律寺、上海的龙华寺、广州的六榕寺等,无不如此。

祖宗崇拜是我国古代的又一普遍文化现象,在各地名山大川风景区,常常设有纪念古代名人贤士或者民族英雄的纪念性建筑,如杭州岳庙,成都、襄阳等地的武侯祠,成都杜甫草堂,陕西杜公祠,绍兴南郊的兰亭和王右军祠等,是为纪念岳飞、诸葛亮、杜甫、王羲之等历史名人而建的,实际上是另一种类型的宗庙建筑。

寺庙园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带有某些综合性公共园林的性质。为了接待一些香客和游人的游览,一些寺庙常设有生活起居和娱乐的设施。有的庙园中设有客房,以便读书人攻读或来往过客借宿。

4、邑郊风景园林

邑郊风景园林是泛指位于城邑郊外,利用原有的天然山水林泉、结合山水的治理建设、适当加工改造而成的园林风景区,是以自然风物为基本骨架、城邑居民共有的公共游览区。它们在使用性质上很接近现代公园,在规划布局上充分体现了古典园林顺应自然、美化自然的传统,是城市园林和名山胜水风景区中间的一个过渡。

邑郊风景园林的第一个特点是近城,一般都位于城郊附近二三公里之内。保存至今的这类园林,如苏州的石湖和虎丘,无锡的锡山和惠山,南京的钟山,镇江的南山,兰州的皋兰山,肇庆的鼎湖山和七星岩,广东惠州的西湖,安徽阜阳的西湖和杭州的西湖等。其中如杭州西湖,紧靠市区,一到湖滨便可看到水光潋滟的水面。无锡的惠山和锡山、南京钟山也迫近城根,甚至在城内也可观赏到它们的景色。我国造园名著《园冶》在谈到园林选址时说:“去城不数里,而往来可以任意。”正是总结了这类园林方便游览的特点。

从历史上看,邑郊风景园林的发展要比其他园林慢。直到两宋,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商业、手工的繁荣,邑郊风景园林才兴盛起来。

确切地说,邑郊风景园林是一个由许多单个园林(如寺庙园林、私家园林和苑囿)加上山水间公共的游览地组成的一个集合体。构成它的主要因素是山、水、园、庙等。那里既有青山绿水、洞壑溪泉、花草树木等自然景,又有亭台楼阁、危磴曲径、仙祠古刹、精舍浮图等人工创造的景致。它有比一般园林大得多的风景地域范围,又有众多的生活服务设施和商业网点,因而它的开发和建设也要复杂得多。

邑郊风景园林占地大,具有开阔的赏景视野,这就为远距离欣赏山林溪泉、亭塔楼阁的整体气势和阴晴雨雪的变化创造了条件。与城市园林相比,邑郊园林风景有着更多的层次,更丰富的变化。在这些山水园林中,山石、林木、泉池,建筑等最基本的、实的造园景物常常能和大自然中一些活的、虚的景观如日光阴影的转换、风起云涌的气候变化等融合在一起,形成动静结合、虚实相济的迷人景致。

历史和文化内涵较丰富是邑郊风景园林的又一个特点。多数园林特别是其中著名的风景点常常经过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改造、经营和积累,经过好几代文人、画家的题咏和描绘,具有深远的人文意蕴。这也是某些著名风景园林经久不衰、游人拥集的重要原因。邑郊风景园林的历史文化因素还反映在园林景区的题名上。为了使园林美景代代相传,也为了与其他城市比美争胜,古代一些城邑往往邀请一些本乡知名文人画家和乡绅一起对邑郊园林的主要景色进行品评命名,最后以“八景”“十景”的形式来概括出当地风景园林的主要美景。

只找到这些

中国四大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苏州四大园林宋代沧浪亭、元代狮子林、明代拙政园、清代留园

园林分类:

按照占有者身份,有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之分。前者如北京的颐和园,北海公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后者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

按照所处的地理位置有三类。

北方园林:因为地狱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为大多是古都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又因为气候局限,所以风格粗犷大多集中在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其以北京为代表。

江南园林;南方人口密集,所以园林地域面积小,又因为河糊、常绿树较多,所以比较细腻精美。特点就是淡雅朴素、曲折深幽、明媚秀丽,但是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这类代表多集中在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岭南园林:因为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较好。其明显特征是具有亚热带风光,建筑物都比较高而宽。著名的如广东的顺德清晖园、东莞的可园和番禺的余荫山房等。

中国四大古典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苏州四大古典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去园林资料库看看吧,都免费的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首页 |网站简介|网站声明|正在咨询|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