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肉鸭饲养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3-01-13 01:15   点击:67  编辑:admin   手机版

当前肉鸭饲养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未采用先进的饲养技术现在肉鸭绝大多数采用平面地面养殖,即直接在鸭舍地面上铺厚垫料,如刨花、干草、干砂等。在其上养殖,定期清理更换垫料,在清洁卫生上工作量很大,对雏鸭造成的应激反应也很大,而且不容易控制疾病,疾病可以通过粪便污染进行传播。由此看来,最好采用室内全网上饲养肉鸭和笼养肉鸭。

室内全网上饲养肉鸭具有占地少、成活率高、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鸭肉品质好、管理方便等优点。全网饲养肉鸭为其创造一个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连续排污的良好的卫生环境。笼养肉鸭的优点有:①饲养周期短,不放牧,不下水,减少活动和热能消耗。②种苗利用率高,可长年饲养。③有利于防疫卫生,不用垫料,鸭舍便于消毒清洗,疾病传播机会少。④扩大饲养面积,提高劳动生产率。(2)不合理用药随着药品种类的增多,养殖户多数存在盲目用药,盲目加大药量的现象,这些现象导致禽体耐药菌株增多,药物残留也相对增加。有的养殖户不按照疗程用药,换药太勤,比如三天内换药几次,这样既浪费了金钱又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养殖户要树立“七分管理,三分用药”的观念。(3)没有为鸭创造理想的环境和条件雏鸭对室温、湿度的要求很高,若高温低湿会因环境干燥,使雏鸭脱水,羽毛发干,一般一日龄舍温在29~31℃,到第三周即21日龄舍温达到8~12℃。此过程中,需逐步降温,即1~21天每天降温0.5℃,直至达到舍温。若群体大,密度高,活动不开,会影响雏鸭的生长和健康,因此要有适宜的饲养密度。同时,湿度也不能过高,高温高湿易诱发球虫病等多种疾病。(4)免疫程序不合理有些养殖户对疫苗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感染不上大的传染病就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和金钱来预防接种,这种错误的思想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有些必须接种的疫苗有的养殖户也没有进行免疫,或免疫时随意加大、减小疫苗的剂量,造成了疫苗的浪费和疫苗效价低等,使疫苗的保护率大大降低,达不到应有的抗体水平。错误的免疫方法经常给养殖户带来本来可以完全避免的后果。这就说明在饲养管理过程中,不合理的预防接种,往往会使结果适得其反。因此,广大养殖户应该努力学习好、掌握好合理运用疫苗防疫接种的程序和方法,使肉鸭养殖业更好、更快、更健康地向前发展。

肉用种鸭在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有哪些要求?

4~26周龄为育成期,这一阶段饲养管理的关键是体重和光照的控制。

(1)饲养方式肉用种鸭育成期一般采用半舍饲饲养方式。

(2)营养条件育成期日粮营养要求全价,常用粉料湿拌后饲喂。

笼养肉鸭的优点:

鸭舍空间可以充分利用,增加饲养密度,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可采用机械化设备,减轻劳动强度。

饲粮营养完善,采食均匀,出栏时间缩短到60天左右,节省10%左右的饲料成本。笼养完全在人工控制下,受外界应激小,可有效预防一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笼养肉鸭的缺点:

笼养肉鸭由于活动范围小,肉鸭的活动受到限制,不能自由觅食,因此应注意预防以下3种疾病:

瘫痪笼养肉鸭最易缺钙磷,造成站立不稳,甚至瘫痪死亡。在饲料中加3%的钙粉或5%的石膏粉,同时添喂一些螺蛳或小沙粒,可预防该病发生。如果有肉鸭染上此病,应立即在饲料中加0.1%维生素D,连喂10天。

维生素缺乏症饲料种类单一时,可导致维生素缺乏症,应适当喂些青绿饲料和螺蛳、蚯蚓、蛙类等,同时在饲料中加0.2%-0.3%(症状明显时加1%)复合多维素。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肉鸭

(1)转群

育成期一般采用半舍饲的管理方式,鸭舍外设运动场,面积比鸭舍大1/3。育雏期网上平养转为地面垫料平养,转群前1周应准备好育成鸭舍,并在转群前备好饲料及饮水。由于其采食速度、喂料量及目标体重均有所不同,公、母鸭要分开饲养。在公鸭群中应配备少量的母鸭,以促进公鸭生殖系统的发育。

(2)饲养方式

种鸭育成期要实行限饲,使体重合乎要求,性成熟时间适中,增加产蛋总量,降低产蛋期死亡率,提高受精率和孵化率,发挥最佳生产性能。种鸭限饲方法很多,常用的是限制日喂量,根据体重生长曲线确定每天的饲料量;还有隔日限饲,即2天的料量1天一次性投喂。

(3)饲喂量与饲喂方法

第四周末,随机抽样10%,空腹称重,计算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或推荐体重相比,来确定下周的喂料量。把每周的称重结果绘成曲线与标准曲线相比,通过调整饲喂量,使实际曲线接近标准生长曲线,一般每周加料量在2~4克为宜,每周保持稳定的体重增长幅度。若低于标准体重,则以每日10克/只或5克/只的标准增加,若还达不到标准体重,则再增加;若高于标准体重,则每日每只减少5克,直到短时间内达到标准体重。喂料量和每天鸭群只数一定要准确,将称量准确的饲料早上一次性快速投入料槽。加好料后再放鸭,尽可能使鸭群同时吃到料,防止有的鸭吃的过多而体重增长太快,有的鸭吃的过少体重增长太慢,达不到预期的标准。饲料营养要全面,一般不供给颗粒谷物,所喂的料在4~6小时吃完为好,限饲要与光照控制相结合。鸭有戏水并清洗残留食物和洁身的习性,要在运动场内设置0.5米深的洗浴池;鸭的敏感性较强,如通风不良、称重、免疫接种及转群等不良影响易造成应激,特别是在免疫接种时,应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电解质和多维素等抗应激物质。

(4)光照

育成期光照原则是光照时间宜短不宜长,光照强度宜弱不宜强,以防过早性成熟,实际生产中应多采用自然光照。

(5)密度

地面平养时,每只鸭子至少应有0.45平方米的活动空间,鸭舍分隔成栏,每栏以200~250只为宜,群体过大,会使鸭个体体重差异大,不利于饲养管理。

4~26周龄为育成期,这一阶段饲养管理的关键是体重和光照的控制。

(1)饲养方式 肉用种鸭育成期一般采用半舍饲饲养方式。

(2)营养条件 育成期日粮营养要求全价,常用粉料湿拌后饲喂。

(3)限制饲喂和体重检测 育成期限制饲喂的优点为推迟性成熟,增加产蛋量和蛋重,降低死亡率,提高受精率和孵化率,减少耗料。采用的限制措施有限制采食时间和限制饲料采食量,饲喂低能量或低蛋白日粮,饲喂氨基酸缺乏日粮或饲喂高纤维素日粮,其中最常用的为限制饲料采食量。研究表明,利用自由采食量的50%作为适宜限制水平可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限制饲养时应注意:饲粮营养要全面,一般不供应杂粒谷物;称重时必须空腹;一般正常鸭群在4~6小时吃完饲料;喂料不改变的情况下,应注意观察吃完饲料所需时间的改变;限饲应整群;将体重轻、体质弱的小鸭单独饲养,不限制饲喂或少限制饲喂,直到恢复标准体重后再混群;限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死亡,更应照顾好弱小个体;限饲要与光照控制相结合;喂料在早上1次投入,加好料后再放鸭吃料,以保证每只鸭都同时吃到饲料。

(4)光照 育成期的光照管理,原则上不要延长光照时间或增加光照强度,以防过早性成熟。4~20周龄,每日固定9~10小时的自然光照,实际生产中多在此期采用自然光照。

(5)转群和分群 转群前1周应准备好育成鸭舍,并在转群前12~24小时加满育成鸭舍中的饲料、池水。每群一套(140只鸭)或两套鸭,各群之间用0.7米高的栅栏隔离,以防混群,公母混养。以每只鸭0.4米2鸭舍和0.6米2运动场(含0.1米2水池)计算密度。对于中型鸭,最多不得超出5~7.5只/米2(舍内面积),大型肉种鸭最多为3~3.5只/米2。

(6)开产前饲料量的调整 从24周龄开始改喂产蛋期饲粮,并增加饲喂量。一种方式是24周龄开始连续4周加料,每周增加25克产蛋期饲粮。至28周龄完全采用产蛋期饲料,自由采食。另一种方法是24周龄起改用产蛋期饲粮,并在23周龄饲喂量的基础上,增加10%的饲料,产第一个蛋时,在此基础上增加15%的饲料。如23周龄饲喂量为140克/(天・只),则下周龄喂料为154克/(天・只),产第一个蛋时喂料177克/(天・只)。正常鸭群26周龄开产,并达到5%产蛋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