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泥鳅是什么动物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3-01-28 04:27   点击:139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泥鳅是什么动物

泥鳅是一种鱼类,而且是温水性鱼类,泥鳅,属鳅科。形体小,细长,只有三、四寸。且它体形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腻无法握住。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眼小,无眼下刺。须5对。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

其生存的适宜温度为20~30℃。冬季水温在5~6℃以下,夏季水温在35~36℃以上时,潜居泥底(10~30厘米处)。泥鳅除用鳃呼吸外,如遇水中含氧量缺乏或干旱时,能用皮肤和肠道呼吸。其肠壁很薄,密布血管,能直接吸空气入肠进行肠道呼吸,废气由肛门排出,泥鳅的肠呼吸约占总呼吸氧量的1/3,泥鳅的这种特殊器官是其他任何鱼类没有的,因此它能适应家庭养鱼中水源缺乏的状况。

泥鳅为底栖鱼类,栖息于河流、湖泊、沟渠水田、池沼等各种浅水多淤泥环境水域的底层。昼伏夜出,适应性强,可生活在腐殖质丰富的环境内。水中缺氧时,能跳跃到水面吞入空气进行肠呼吸。在水池干涸时,潜入泥中,只要泥土有少量水分保持湿润,便不致死亡。

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喜栖息底层腐殖质的淤泥表层。泥鳅在底泥中或水的底层淤泥中活动,且喜昼伏夜出,长期在黑暗环境使其视力退化。但触须、侧线等却十分敏感,在避敌和觅食活动中起到关键作用。泥鳅除了用鳃呼吸外,还能进行肠呼吸,所以它对低溶氧的忍耐力很强。在缺水的环境中,只要泥土保持湿润,泥鳅仍可存活很长时间。泥鳅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因而在鳅科100余种鱼类中,唯独泥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泥鳅为温水性鱼类,其适宜温度为20~30℃。冬季水温在5~6℃以下,夏季水温在35~36℃以上时,潜居泥底(10~30厘米处)。喜栖息底层腐殖质的淤泥表层。泥鳅除用鳃呼吸外,如遇水中含氧量缺乏或干旱时,能用皮肤和肠道呼吸。其肠壁很薄,密布血管,能直接吸空气入肠进行肠道呼吸,废气由肛门排出,泥鳅的肠呼吸约占总呼吸氧量的1/3,泥鳅的这种特殊器官是其他任何鱼类没有的,因此它能适应家庭养鱼中水源缺乏的状况。

二、泥鳅是什么类型的动物 属于泥鳅科是鱼类的一种

泥鳅其实就是鱼类的一种,很多人都见过泥鳅,并且还有很多人都食用过泥鳅,在一些河流等地方非常容易就能够捉到泥鳅,因为泥鳅像鱼儿一样在水里游,但是泥鳅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往泥巴里钻,可能这就是泥鳅名字的来源吧!现在人们所见的泥鳅大多属于人工饲养,野生的越来越少。

一、泥鳅其实属于鱼类 从外观上看泥鳅与鱼的区别很大,但是泥鳅也属于鱼类的一种,在水中游来游去,身体特别灵活。泥鳅身体很长,应该有三寸左右,整个身子圆滚滚的,像一个圆柱体,摸起来特别滑。在泥鳅的皮下会有一些细嫩小鳞片,大多数人都没有观察到。

因为泥鳅身上有很多粘液,导致泥鳅全身都滑溜溜的,所以很难用手捉住,最好用大网捞。泥鳅身体主要呈青黑色,看着并不是很讨喜,但是很好吃。例如,在北方有名的一道菜就是“酱炖泥鳅”,吃起来很香。泥鳅属于泥鳅科,但绝对是鱼类的一种。

二、泥鳅生活的特点 泥鳅喜欢安静生活,所以一般都停留在静止水面里,如果遇到敌情,会立即逃跑,并且速度很快。如果水流动过大的地方,那么泥鳅是不喜欢。泥鳅的生活能力以及适应能力都是特别强,但是泥鳅在饮食上并不是很讲究,主要吃一些腐烂食物。

泥鳅经常性生活在泥土里,在缺少水分的时候,也不会轻易死去,钻到泥巴里的泥鳅,会等到有水的时候再游出来,生命力极其顽强。泥鳅本身的肉质是很鲜嫩,并且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所以很多人越来越喜欢吃泥鳅。

三、泥鳅的作用 泥鳅在全国各地的河道、水渠、小池塘等地方会出现,其富含维生素、蛋白质丰富,比大多的鱼虾蟹的含量还要高。但是含有的脂肪低,胆固醇也很低。具有去毒、去湿、保肝、养肾,还具有强筋健骨等功效,是不可多得的美食,也是纯天然的药材,得到人类的认可。有人认为泥鳅是男人养肾最佳10大食物之一,可以起到一定壮阳作用。

将泥鳅晾干后打成粉,能够降低黄疸,降低转氨酶,并且疗效非常好,尤其是一些患有急性肝炎的人,吃泥鳅最好。泥鳅的饮食不仅是腐败生物,也会吃泥土,从而对铁元素的吸收比较多,使自己变成富含铁食物,食用后还可以起到补血功效。此外,泥鳅还能够避免心脑血管疾病,增强免疫,作用真的很多。

三、泥鳅是什么

泥鳅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可暖中焦。《本草纲目》说其“暖中益气”;入肾经可补益肾气、利小便;另外,泥鳅还可解酒。《本草纲目》说其“醒酒,解酒毒”。其成分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糖类、钙、磷、铁、尼克酸、灰分等。豆腐为良好的清润益气之品,其味甘,性凉,归脾、胃经。豆腐可清热解毒,可解酒毒,还可解硫磺毒。豆腐还有滋阴润燥、益气和胃的功效,还可养血增乳,故适用于妇女产后乳汁少的补养和滋润。泥鳅炖豆腐取二者清热利湿、补中益气、解毒之效,是营养价值很高的炖品。

一、营养价值: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低,能降脂降压,即是美味佳肴又是大众食品,素有“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和“水中人参”之美誉。美味又滋补,还易获得,价廉物美。泥鳅可食部分占整个鱼体的80%左右,高于一般淡水鱼类。

泥鳅含脂肪成分较低,胆固醇更少,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含一种类似廿碳戊烯酸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人体抗血管衰老,有益于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泥鳅和豆腐同烹,具很好的进补和食疗功用;应用消渴:泥鳅、鲜荷叶共煮汤食。

二、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特别适宜身体虚弱、脾胃虚寒、营养不良、小儿体虚盗汗者食用,有助于生长发育;同时适宜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疾病、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急慢性肝炎及黄疸之人食用,尤其是急性黄疽型肝炎更适宜,可促进黄疽和转氨酶下降;同时适宜阳痿、痔疮、皮肤疥癣瘙痒之人食用。

释名

注解

功效与作用

药用

性味

功效主治

附方

概述

外部特征

体形

头部

体表

泥鳅品种

分布范围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营养功效

营养成分

药性功效

做法

人工养殖

病害防治

水霉病

赤鳍病

车轮虫病

曲骨病

养殖病害

泥鳅 动物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3个义项 展开

泥鳅(学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属鳅科泥鳅属。形体小,细长,只有3~4寸。且它体形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腻无法握住。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眼小,无眼下刺。须5对。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其他各鳍灰白色。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在中国分布各地。南方分布较多,北方不常见。全年都可采收,夏季最多,泥鳅捕捉后,可鲜用或烘干用。可食用、入药。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生活在湖池,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它和其它的鱼不相同,无论外表,体形,生活习性都不同,是一种特殊的鳅类。

就是泥鳅,它不是虫虫,蚯蚓是虫虫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